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Internet的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不同地点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远程集中监测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论述了基于 Internet 的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监测与分析系统,主要包括利用 GPS 授时技术进行多点同步采样,利用Windows NT2000和IIS建立网络平台,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供电网络运行数据,使用多种分析软件对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进行仿真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该系统可为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供电系统可靠性估计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提出用网络规划法分析供电系统可靠性。该法克服了以往分析中认为供电系统为冗 余系统这一缺陷,考虑网络中的约束条件,由负荷点失去负荷这唯一判据,求得故障模式, 用建立的近似公式计算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问题,以近场磁谐振耦合LED无线供电系统为对象,利用耦合模式理论(CMT)建模方法对系统的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等传输特性进行优化分析。通过CMT构建出无线电能传输网络的等效耦合模型,导出输出功率与耦合系数、传输效率与耦合系数间的量化关系式,进而确定出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表达式。最后,结合磁谐振LED供电系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构建耦合模型的有效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初步论证了磁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的工程潜在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电能和热能作为二次能源,供热和供电系统产生的碳排放基本都来自产能侧。同时,随着综合能源的的发展,电热网络的耦合变得紧密。因此,如何界定产能、传输以及用户侧碳排放责任对碳排放进行计量是促进电力网络和热力网络各个环节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针对这一问题,为改进现有宏观计量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碳排放流的电热耦合网络考虑网络损耗的全流程碳计量方法。创新地将电热耦合系统作为整体,提出了网络中的碳排放流定义和指标,并建立了电热耦合网络以及耦合设备的全流程碳排放流模型。提出了一种涉及能量传输全流程的碳排放计量架构,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电热耦合网中产能环节、传输环节以及用能环节进行碳排放的计量。文中给出了示例系统,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非接触式供电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接触供电系统是一种无线缆连接,通过电磁场耦合感应的一种新型供电技术.通过对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原理结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松耦合并联谐振电能传输方案,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简易取电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该供电系统具有良好的电能传输效果.  相似文献   

6.
林勇 《电工技术》2018,(9):50-52
介绍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性和事故影响的严重性,根据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原理、特点,目前继电保护装置特点及保护原理的优缺点,结合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网络特点,提出一种地铁直流供电系统直流开关网络化保护系统方案,并对该网络化保护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该系统能实现对直流开关全面、快速的保护及联跳,并具备数据上传和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场耦合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传输的逻辑关系,将系统网络等效为两个子网络级联,基于各个二端口网络散射矩阵的等效关系,推导出计算两个子网络间电磁场耦合效率的模型。提出基于散射矩阵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耦合效率测量方法,通过仿真或实际测量获得S参数,通过S参数的计算得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磁耦合效率。计算结果与系统能量传输变化规律一致,证明了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测量步骤简单、实时性强,对于分析、优化传输系统的效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气化铁道异相供电系统中牵引网过分相及电能质量问题,采用铁路功率调节器(RPC)的单相供电方式是一种可行方案。然而,RPC较大的补偿容量使得该套系统有源部分成本高。为提高该方案的性价比和可靠性,提出一种适用于单相牵引供电系统的LC耦合型铁路功率调节器(LC-RPC)。在对LC-RPC端口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电气化铁道随机波动负荷条件下LC耦合支路电抗的最小运行电压设计。与传统RPC系统进行了详细容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C-RPC具有显著节容优势。结合某牵引变电所的实测数据给出了系统的参数设计实例。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LC-RPC补偿效果和节容能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性和事故影响的严重性,根据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原理、特点,目前继电保护装置特点及保护原理的优缺点,结合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网络特点,提出一种地铁直流供电系统直流开关网络化保护系统方案,并对该网络化保护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该系统能实现对直流开关全面、快速的保护及联跳,并具备数据上传和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10.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实际应用的关键性问题是耦合谐振系统的效率。本文着眼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技术在高铁系统应用的广阔前景,基于耦合模理论基础,分析了运动状态下的高速列车无线供电系统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固有谐振频率的变化对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同时基于系统整体效率的角度分析了发射端线圈功率因数角是影响系统输电效率的因素之一。由此提出了一种可调发射端功率因数的驱动器频率同步跟踪发射线圈固有频率的频率跟踪控制技术,确保系统工作在最佳功率因数角下的谐振状态,有效的提升了系统的输电效率。本文同时制作了一个谐振频率为80k Hz的小型高速列车供电系统动态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为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技术在高铁中的应用打下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郭建 《广东电力》2007,20(9):8-10,39
围绕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分析中的关键问题--负荷特性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全面论述了电压稳定研究中综合负荷的特性以及其对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对电压稳定分析及其负荷建模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模型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严格证明了静态和小扰动电压稳定极限只决定于系统组成元件的稳态特性,与系统的暂态无关。在考虑实际动态过程中各种元件稳态特性的变化相应修正常规潮流雅可比矩阵后,求得的静态电压稳定极限和小扰动动态分析得到的电压稳定极限完全相同;从而说明可以利用计算量小的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研究大规模电力系统的电压主稳定性。最后以SVC为例说明了建立考虑系统动态元件特性的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能传输是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兴起的非接触供电方法能够解决传统导线传输电能的一系列不利因素.介绍了非接触供电技术的特点和主要类型,对比几种非接触供电的方法,着重给出研究较为成熟的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Transfer,简称ICPT)技术的原理、特点及适用领域.以该领域发表的论文、专利及相关报道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展及最新成果.最后总结预测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对国内在非接触供电系统领域开展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田威  陈娟 《电气开关》2020,(2):82-86
与电力系统静态估计不同,动态估计可以准确的跟踪系统状态,并在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在做状态估计时,通常将非线性测量函数进行泰勒级数展开,舍弃二次及以上的高阶项,不可避免的造成估计误差。本文针对电力系统中的量测方程是直角坐标下电压实部和虚部的二次函数,借鉴保留非线性潮流算法中保留二次项的思想,结合无迹变换,提出基于保留二次项迭代的电力系统动态状态估计算法,该算法在卡尔曼滤波过程中进行泰勒级数展开时没有近似,精度更高。基于IEEE39节点标准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是有效的,且估计精度相对不保留二次项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鉴于双回平行输电线路共同模式停运和相关停运对系统电压稳定性影响较大,本文重点建立了双回线多种停运模式重叠的支路等效停运模型,进而计算输电系统状态概率。在输电系统状态概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输电系统静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项指标计算方法,其中通过基于连续潮流的电压稳定性判据及最优切负荷模型,对输电系统电压失稳进行判定及校正控制。最后以华东某地区电网为例进行静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说明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混合量测状态估计算法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针对当前广域测量系统(WAMS)测量点少、无法进行状态估计的问题,提出利用量测变换的方法将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SCADA)支路功率量测转换成等效电流相量量测,与WAMS量测组成混合量测系统,并提出了直角坐标系下混合量测的状态估计算法。理论分析和算例表明该算法具有常数的雅克比矩阵和信息矩阵,而且信息矩阵能够针对节点电压相量的实部和虚部进行解耦处理。该算法收敛快速,属于线性收敛,且基本不受系统规模的影响。此外,本文还研究了该算法对有注入功率节点的处理,不同R/X值对该算法收敛情况的影响以及PMU量测值对估计结果精度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压侧电压控制对单机-无穷大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单机—无穷大系统为例,对HSVC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机理作了分析。从变压器阻抗的补偿作用和系统阻尼的改善两个方面论证了高压侧电压控制对单机—无穷大系统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影响,并与机端电压控制作了比较。理论分析表明:与常规的机端电压控制(TVC)相比,HSVC由于能够同时补偿发电机电抗和变压器电抗,因而能更好地补偿系统电抗,进而提高系统静态稳定极限。同样,对阻尼力矩的分析表明:在重负载下,高压侧电压控制在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系统的静态稳定极限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机端电压控制,HSVC能够更好的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通过对具体算例的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高级应用软件PAS在青岛电网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网络建模、状态估计、负荷预报、调度员潮流、静态安全分析5个模块在地区电网中应用的经验和成果,通过分析PAS各个部分的功能来阐述PAS对电网调度和电网运行分析所带来的帮助和影响,并对实际运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朱方  田芳 《电网技术》1997,21(12):55-56,59
本文给出了石门电厂二期工程两台3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励磁系统对暂态功角稳定和电压稳定的计算结果。计算表明,该电厂汽轮发电机组采用自并励励磁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青海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概况以及青海电网发展对静态安全分析软件的需求入手,叙述了静态安全分析的基本概念及软件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功能,论述了青海电网静态安全分析软件实现的功能、特点及软件运行必须的控制参数设置与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