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快速热解生物油为原料合成生物油脲醛树脂胶黏剂.对快速热解生物油进行脱水、碱活化.以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为目标,选取碱活化生物油尿素替代率Sr、甲醛与脲素的摩尔比F/U及碱活化生物油与甲醛反应时的pH值为实验因子,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合成工艺.研究这3个因子对生物油脲醛树脂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生物油脲醛树脂胶粘剂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主要因素为碱活化生物油尿素替代率;优化工艺为:碱活化生物油尿素替代率为20%,F/U为1.5,生物油与甲醛反应时的pH为10.0.  相似文献   

2.
不同方法制取山杏仁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初步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取山杏仁油的最优工艺参数:萃取压力为35MPa、温度为37℃、时间为2.0h、CO2流量为16L/h,出油率达到43.74%;冷榨法制取山杏仁油的最优工艺参数:榨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45min,出油率为42.56%。并对两种制油方法的工艺条件、操作时间、处理量和制取的山杏仁油品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冷榨法在制取杏仁油上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油品质好等优点,应得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微波技术在油茶籽制油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籽油是我国传统的木本食用油之一,其生产历史源远流长.为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油脂得率,将微波技术应用于油茶籽制油中.通过常规制油工艺与微波辅助工艺的比较,微波辅助工艺制取油茶籽油具有油品质量好、消耗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植物油应用于绿色润滑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油的生物降解性高于矿物油、白油,是一种优良的可再生性材料,在绿色润滑剂基础油和添加剂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生物技术、化学改性及添加抗氧化剂等方法可提高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促进植物油作为润滑剂基础油的使用.通过在植物油中引入功能团等方法使植物油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抗氧抗腐等性能,从而作为添加剂应用于绿色润滑剂中.然而,植物油要大规模应用于绿色润滑剂中,还有许多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二、国内外油化产品在精细化工方面的运用以天然油脂为原料制得的油化产品在精细化工方面的运用途径是十分广泛的。图4显示了通过天然油脂制取精细油化产品的途径。天然油脂精细化工产品主要为表面活性剂,涂料,增塑剂,浮选剂,乳化剂,润滑剂等。其中表面活性剂是天然精细油化产品运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6.
依照北京郊区葡萄种植和加工的现状,研究和探讨葡萄籽油的制取与加工业在京郊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前景。分别介绍了在制取葡萄籽油时压榨工艺、浸出工艺、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对比、三种工艺所需要的主要设备及技术关键点,旨在开辟一个新的加工技术领域,为京郊农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填补一项空白,为葡萄酒加工厂的副产品——葡萄籽寻求新的经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羟基硬脂精(Oxystearin)是一种油脂添加剂,一般用作食用色拉油、烹饪油等油的结晶抑制剂,也可用作脱模剂,另外还可用作螯合剂、消泡剂等.羟基硬脂精的制造成本较低,抑制结晶效果好,而毒性较小,所以是目前最经济实用的一种添加剂.国外已普遍应用.我国历年来出口的精炼菜油,一般的0℃冷试验质量在2~5小时,不能符合色拉油规格,所以在国外港澳市场上只能以精炼菜油销售.这样不但使在经济收益上创汇少,而且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竟争力.境遇极为不利.目前色拉油的0℃冷试验规格,应在5.5小时以上仍透明为合格,但是国外商品往往在10小时以上,最好的甚至达20小时以上.因此为了争取我国能出口莱油色拉油,可以在精炼菜油中加入羟基硬脂精,就能提高0℃冷试验时间,符合色拉油规格,其它如冬化棉油、米糠油、氢化豆油等油中也都可应用.  相似文献   

8.
乌桕籽分离制取皮油和梓油的工艺及技术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着重介绍乌桕籽分离制取皮油和梓油的工艺及技术参数。其中通过蒸炒和直接浸出制取皮油;通过预榨——浸出制取梓油,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前言目前国内钢丝拉拨一般都采用磷化——皂化润滑工艺,它虽然有摩擦系数低,降低拉力,抗锈蚀等特点,但也存在工序繁杂,不易控制,耗能大,劳动条件差等弊病。我们对从国外引进的拔丝润滑剂(约1公斤)标样组分进行剖析、研究等工作。经过两年努力,搞清了它的配比组分和合成配制工艺。并用自制简易设备合成了约二百余公斤的拔丝润滑剂。通过上机试验和物理测试等,对其机理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这种由高级脂肪酸合成的润滑脂和极压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固体润滑剂,具有优良的润滑效果和较宽的使用范围,是一种通用的润滑剂。并有可能用于无磷  相似文献   

10.
李浩成 《中国油脂》2020,45(9):92-96
为研究怒江州不同产地漆油成分差异,比较传统工艺(手工)和现代工艺(机器压榨)制取漆油的优缺点,了解白漆油和黑漆油的区别,找到漆油中除脂肪酸外其他功能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怒江州漆油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怒江州4个不同产地漆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怒江州4个不同产地漆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差异显著,泸水产地的漆油品质较优;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制取的漆油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但两种工艺各具优点;白漆油脂肪酸含量和黑漆油相差不大;从4个不同产地漆油样品中还检测到了壬二酸、十七烯、角鲨烯,其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依照北京郊区葡萄种植和加工的现状,研究和探讨葡萄籽油的制取与加工业在京郊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前景。分别介绍了在制取葡萄籽油时压榨工艺、浸出工艺、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对比、三种工艺所需要的主要设备及技术关键点,旨在开辟一个新的加工技术领域,为京郊农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填补一项空白,为葡萄酒加工厂的副产品——葡萄籽寻求新的经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研究开发应用色柱分离技术从芝麻制油副产品脱臭浮沫油和压榨脱脂粕内制取抗氧化物质羟基芝麻素和水溶性木聚糖配糖体。这些均系新型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油脂氧化,防人体老化,防癌之功效。其制取工艺如下: 芝麻原料→压榨→粕→萃取→色谱柱分离→水溶性木聚糖配糖体 压榨→脱臭脱色→芝麻色拉油 脱臭脱色→浮沫油→酯化→粗分离→色谱柱分离精制→羟基芝麻素  相似文献   

13.
用多孔淀粉吸附并包埋制备花椒辣椒油微胶囊,与喷雾干燥制取微胶囊化产品相比,此工艺简单方便.试验以玉米多孔淀粉吸附花椒辣椒复合油制成的粉末作为芯材,再以β-环糊精为壁材包埋芯材.该方法制取花椒辣椒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花椒辣椒油(1∶1)∶玉米多孔淀粉为0.4∶1,壁材∶芯材为0.2:1.在加速稳定性试验中,通过考察其过氧化值及感官特性的变化,确定该工艺所制取的微胶囊可以食用并长期稳定储存.  相似文献   

14.
蕃茄籽油的制取与精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蕃茄籽含油在22%~29%,蕃茄籽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丰富,可作为保健性油脂食用.对蕃茄籽油的制取和精炼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蕃茄籽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压榨-浸出法考察亚麻荠籽毛油制取工艺并对其毛油进行品质分析。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压榨各因素对饼粕残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压榨制取亚麻荠籽毛油工艺参数;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浸出各因素对饼粕残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浸出工艺参数;最后参照国标对亚麻荠籽压榨与浸出毛油基本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榨制取亚麻荠籽毛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55MPa、含水量6.3%~7.3%、压榨时间40~50min;以正己烷为溶剂的亚麻荠籽饼粕残油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2(m:V)、浸出时间2.5h、浸出温度40-50℃。此工艺生产的亚麻荠籽毛油品质良好,仅需要简单的精制工艺即可符合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与油脂》2017,(9):22-25
采用己烷浸出和超临界CO_2萃取2种制油工艺提取盐肤木果籽油,并对其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浸出法与超临界CO_2萃取法相比,所制取盐肤木果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较低,不皂化物含量、甾醇含量、磷脂含量、维生素E较高,浸出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7.82 h,远高于超临界CO_2萃取油脂的0.61 h,说明浸出法制取的盐肤木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好。2种工艺所制取盐肤木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别,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  相似文献   

17.
葡萄籽油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对葡萄籽油理化性质、制取精炼工艺及其生物安全性、营养和食疗价值等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我国今后葡萄籽油开发利用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橡胶籽油的制取及精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橡胶籽油是一种新的油源.为提高其食用价值,对橡胶籽油的制取及精炼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磷酸中和,水洗,脱色,水蒸汽蒸馏得到的精炼油达到国家食用油标准和卫生标准.实验结果表明,精炼后的橡胶籽油可以作为一种食用植物油的新油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各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钼作为摩擦改进剂,在润滑剂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向着低硫磷或者无硫磷、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综述有机钼添加剂的研究发展,对硫磷型有机钼、含(硫)不含磷有机钼及非硫磷型有机钼进行分类介绍并阐述作用机理。最后,提出有机钼添加剂现阶段的研究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芝麻、花生、油茶籽、油菜籽为原料,通过热榨工艺与冷榨工艺制取油脂,比较分析不同工艺制取油脂的基本理化指标、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总酚含量、生育酚含量、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制油工艺对4种原料制取的油脂的基本理化指标及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热榨菜籽油、热榨芝麻油、热榨花生油、热榨油茶籽油的总酚含量分别是冷榨工艺的4.76、2.08、2.99、1.17倍;冷榨花生油、冷榨油茶籽油、冷榨芝麻油、冷榨菜籽油的生育酚含量分别是热榨工艺的1.19、1.17、1.12、1.07倍;冷榨芝麻油、冷榨花生油、冷榨油茶籽油、冷榨菜籽油中甾醇含量分别是热榨工艺的1.21、1.29、1.27、1.2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