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邓莎  陈建洪 《矿产勘查》2014,(10):48-5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分别在气腹开始前5 min(T0)、建立气腹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及停气腹后5 min(T4)时采集动脉血测定 PaCO2及 PETCO2,计算PaCO2与 PETCO2的差值(Pa-ETCO2)和 Pa-ETCO2与 PaCO2的比值(Pa-ETCO2/PaCO2)。结果6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75~285(227.8±42.6)min,气腹时间为121~158(136.3±11.8)min。T0时 PaCO2、PETCO2、Pa-ET-CO2和 Pa-ETCO2/PaCO2变化与 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T2、T3时患者 PaCO2、PETCO2、Pa-ETCO2和 Pa-ETCO2/PaCO2明显高于 T0和 T1(均 P <0.05)。T4时患者的 PaCO2和 PETCO2较 T2、T3明显降低,Pa-ETCO2和 Pa-ETCO2/PaCO2较 T2、T3明显升高(均 P <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 PETCO2不能准确反映 PaCO2,且两者差异随 CO2气腹时间的延长而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呼吸动力学及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机械通气组(A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B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12 mL·kg^-1,呼吸频率为12次·min^-1,I∶E=1∶2。B组在气腹开始时将潮气量设为6 mL·kg^-1,呼吸频率为16次·min^-1,呼吸末正压(PEEP)为5 cmH2O。2组患者分别于气腹前、气腹毕、气腹后1 h及术毕测定平均气道压、动脉血气分析、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B组气腹后各时点的平均气道压均低于A组(P〈0.05);B组气腹后1 h及术毕PaCO2高于A组,pH低于A组(均P〈0.05)。PaO2、心率、平均动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腹腔镜手术中机械通气时的气道压,但PCO2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对循环系统干扰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硫酸镁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硫酸镁组(M组),每组20例。C组予以生理盐水50mL、D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稀释至50mL,M组予以硫酸镁50mg·kg-1稀释至50mL,均于诱导插管完成后至气腹前静脉泵注,泵注时间为1 5min。记录3组诱导前(T0),泵注毕(T1),气腹后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T5),气腹关闭即刻(T6)的心率与血压。分别于T0、T2、T4、T6时取静脉血3mL,测定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糖(BG)水平。记录患者气腹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6时点,C组SBP、DBP和HR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M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T6时点,C组E和NE水平较D组及M组显著升高(P〈0.05),但M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C组T1—T6时点,SBP、DBP和HR显著升高(P〈0.05),E和NE浓度在T2、T4、T6时点显著升高(P〈0.05);3组BG在T4、T6时点升高(P〈0.05),但C组升高幅度高于D、M组(P〈0.05)。M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D、C组延迟(P〈0.05),D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腹前辅以硫酸镁与右美托咪定均能有效减轻CO2气腹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抑制血压心率、E、NE和BG的升高,但相比于右美托咪定,硫酸镁可导致患者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铁过负荷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江西省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60例)和不合并颈动脉硬化组(B组,60例),并将健康体检且无糖尿病者为对照组(C组,60例)。对所有入选者均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2 h C肽、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等检测。结果与C组比较,A组与B组的SF、SI、TS均明显增高(P〈0.01),TIBC则明显下降(P〈0.01);A、B 2组间SF、SI、TIBC、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过负荷在C、B、A 3组患者中依次升高,血糖、空腹和餐后2 h C肽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江西省T2DM患者具有很高的铁负荷水平;铁过负荷与T2DM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铁过量可能会影响到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期间不同 CO2气腹压力对呼吸动力学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气管内全身麻醉容量控制通气后:在 CO2气腹前(T0)、气腹压6 mmHg(0.798 kPa)(T1)、气腹压9 mmHg(1.197 kPa)(T2)、气腹压12 mmHg(1.596 kPa)(T3)、气腹压15 mmHg(1.955 kPa)(T4)并维持气腹压力3 min 时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吸气峰压(Ppeak )、吸气平台压(Pplat )、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T0、T1、T2、T3时患者的 HR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4时 HR 明显增快(P <0.05);T3、T4时 SBP 较 T0-T2时明显升高(P <0.05);T2-T4时DBP、MAPT 较 T0、T1时明显增高(P <0.05)。T1-T4时 PetCO2、Ppeak、Pplat 均较 T0时明显增加(均 P <0.05或P <0.01)。结论不同的 CO2气腹压力对呼吸动力学的监测指标的影响较为明显,在12 mmHg(1.596 kPa)以下时循环功能监测较为稳定,对机体的呼吸循环影响明显要弱于气腹压为15 mmHg(1.955 kPa)时。连续呼吸力学监测可及时反映 CO2气腹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变化,在腹腔镜手术麻醉监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金凤 《矿产勘查》2011,(12):65-66,69
目的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预防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拔管,随机分为丙泊酚TCI A、B、C组和生理盐水TCI D组,每组各20例,A、B、C组采用丙泊酚TCI、Marsh模型,A、B、C组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1.1,1.3,1.5μg.mL-1输注至气管拔管后2min停止,D组采用生理盐水TCI。结果 4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与TCI开始使用前值比较,A组在吸痰拔管时,HR、MAP较TCI开始前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在吸痰拔管时HR、MAP较TCI开始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在吸痰拔管时HR、MAP较TCI开始前明显升高(P〈0.05),A组在吸痰拔管时HR、MAP高于B、C组同时点值,B组各时点HR、MAP无明显变化,C组拔管后5min HR低于B组(P〈0.05),D组在吸痰拔管时HR、MAP高于B、C组同时点值(P〈0.01),高于A组同时点值(P〈0.05),4组拔管后10min HR、MAP及各时点的SP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丙泊酚用量少于B组(P〈0.05),少于C组(P〈0.01),B组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0.05),4组患者苏醒期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有呛咳4例(占20℅),躁动4例(占5%),不良记忆1例(占5%)。结论术毕靶控输注镇静剂量的丙泊酚能有效抑制拔管期应激反应,停药后恢复迅速,清醒快且完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镇痛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细胞因子(IL-6、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芬太尼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术后均采用龙怡电子镇痛泵行PCIA。A组:PCIA氟比洛芬酯300mg+托烷司琼2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PCIA芬太尼1mg+托烷司琼2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C组:生理盐水100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24h(T1)、术后48h(T2)、术后72h(T3)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术前、术毕,术后12、24h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3组患者T0、T1、T2、T3各时间点T细胞亚群的变化,术前、术毕,术后12、24h各时间点IL-6、IL-10的变化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及尿量的变化;对A、B组术后6、12、24及48h进行V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及尿量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均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T1时CD3+、CD4+及CD4+/CD8+均较T0低(均P<0.05);T2时B、C2组CD3+、CD4+、CD4+/CD8+仍明显低于T0及A组(均P<0.05);A组基本恢复T0水平。T3时A、B2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C组较术前仍低但与A、B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各时间点CD8+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前IL-6及IL-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3组患者术毕、术后12、24h的IL-6及IL-10明显升高(均P<0.05);C组术毕、术后12、24h的IL-6明显高于A、B组,IL-10明显低于A、B组(均P<0.05);术后12hB组IL-6明显高于A组,术后12、24hB组IL-10明显低于A组(均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术后镇痛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氟比洛芬酯对机体免疫抑制轻、恢复快,能较好地平衡细胞因子,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符翔  邹琳  徐景妍 《矿产勘查》2011,(5):103-105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痰、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等治疗;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采用可拉明0.75 g静脉注射,然后以1.875 g在输液泵中持续静脉输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pH值的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 PaO2、PaCO2、SpO2、p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 h PaO2、PaCO2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O2、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 h PaO2、PaCO2、SpO2、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有2例出现面部压伤,经局部使用碘附后均治愈;治疗后4 h:1例合并气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1例因气道痰堵塞,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首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对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CO2潴留作用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彭夕华  尹世平 《矿产勘查》2011,(4):50-52,56
目的探讨甘利欣预处理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ASAⅡ-Ⅲ级,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甘利欣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甘利欣组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内加甘利欣2.5 mg.kg-1静脉泵入,对照组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泵入,2组液体均在麻醉诱导后至手术切皮前期间20 min内泵完。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阻断后15 min(T2)、主动脉开放后15 min(T3)、2 h(T4)、24 h(T5)时间点取中心静脉血样,检测CGRP与ET-1水平。结果主动脉阻断后及主动脉开放后24 h内2组患者CGRP均较麻醉诱导后明显升高(P〈0.01),甘利欣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ET-1主动脉阻断后均下降,T1、T2时间点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后24 h内2组患者ET-1逐渐上升,T4、T5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后水平(P〈0.01),主动脉开放后24 h内甘利欣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利欣预处理可提高心脏缺血期及再灌注期血浆CGRP及降低再灌注期血浆ET-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围拔管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准备拔除气管插管的清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前,行2min及30min自主呼吸试验均为阴性,观察组微量泵静脉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1,注射时间为10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注射时间为10min。2组均在用药后10min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面罩给氧10min,再转为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4-6L·min-1。观察2组患者拔管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min(T2)、拔管后30min(T3)及拔管后1h(T4)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并统计24h内拔管成功率。结果 2组患者T1、T2、T3及T4的MAP、HR、RR及SpO2均高于T0(均P〈0.05)。观察组T1、T2、T3的MAP、HR、RR均低于对照组,SpO2及T3、T4的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24h内拔管成功率为86.7%,观察组24h内拔管成功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围拔管期使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地抑制拔管反应,保持拔管前后呼吸和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周娟 《矿产勘查》2014,(2):38-40
目的:探讨血清 CA125动态变化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EOC)的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 EOC 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1 d、手术后1周、化疗6周期后检测患者血清 CA125的变化,记录患者肿瘤转移、复发及存活时间。结果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化疗6周期后血清 CA125水平逐级递减[(148.7±38.2)、(89.5±25.6)、(61.5±22.8)U·mL^-1,均 P <0.01]。到随访截点,CA125转阴时间(NT)≤8周组患者复发率(21.82%)、缓解率(67.27%),与 NT>8周组比较(45.95%、4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NT≤8周存活时间及复发时间均长于 NT>8周组[(38.1±19.7)个月比(25.6±21.1)个月、(17.2±3.3)个月比(8.3±2.9)个月,均 P <0.01];CA125半衰期(T1/2)≤20 d 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 T1/2>20 d 组[(39.9±18.4)个月比(32.4±16.6)个月,P <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 CA125的变化对 EOC 患者的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但是临床应用时应结合 CA125T1/2、NT 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异丙酚配伍芬太尼或曲马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ASAI-Ⅱ级人工流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各20例),A组单纯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u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1;D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E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各组麻醉成功后均行人工流产术,监测各组术中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记录术中异丙酚使用剂量、麻醉时间(意识消失到呼之睁眼)、术毕唤醒时间、苏醒期有无躁动及术后有无下腹痛等。结果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SpO2〈90%例数增加(P〈0.05与P〈0.01),异丙酚剂量减少(P〈0.01),术后下腹痛减轻(P〈0.01);C组与B组比较,SpO2〈90%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剂量减少(P〈0.01),术后下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分别与A组比较,SpO2〈90%例数及异丙酚剂量都一样(P〉0.05),术后下腹痛减轻(P〈0.05)。麻醉时间及术毕唤醒时间,C组短于A组、B组(P〈0.01);B—E组的苏醒期躁动较A组少(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异丙酚配伍芬太尼或曲马多都可增强术后镇痛、减少术毕躁动的发生率;且以异丙酚2mg·kg-1配伍芬太尼1ug·kg-1或曲马多1mg·kg-1为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丹参素(Salviamiltiorriza Bunge,SB)或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的大鼠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研究丹参素对HO-1表达和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24只。A组灌注保存液为乳酸林格液(LR),B、C组为SB(300 mg·kg^-1)+LR,A、B组大鼠在制模前24 h用生理盐水5 mL行腹腔注射。C组在制模前24 h用ZnPP(1.5 mg·kg^-1)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肝脏低温灌注保存模型,在保存0、1、3、6 h后,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肝脏HO-1 mRNA表达的情况,光镜观察肝细胞形态改变。结果①B组大鼠肝脏H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比其他2组高(均P〈0.01)。②B组肝脏病理评分明显优于其他2组(均P〈0.01)。病理评分和HO-1的表达呈负相关(r=-0.816,P〈0.01)。结论丹参素灌注保存液可以诱导大鼠肝脏中HO-1的过表达,对肝脏低温保存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双心房输注技术对犬急性肺动脉高压(APH)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杂种犬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组(A组)、开胸组(B组) 2组,每组5只.2组均采用氯胺酮10 mg·kg-1肌内注射进行麻醉,按经肺动脉注入血栓栓塞法建立犬APH模型,建模成功后:A组通过Swan-Ganz漂浮导管至右心房给予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20Jng·kg-1·min-1,通过超声引导,经股动脉逆行置入左心导管至左心房,给予去氧肾上腺素2 μg·kg-1·min-1;B组通过Swaw-Ganz导管至右心房给予A组相同剂量的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经胸正中切口开胸,经左心耳分别插入左心导管,给予A组相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测量2组麻醉前(T1),建模成功后给药前(T2),给药后10tmin(T3)、30 min(T4)、60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心排出量(CO),计算心指数(CI)、全肺阻力指数(PVRI)和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并检测各时点的血浆LDH3.结果 2组均制模成功.与T2比较:2组T3-T5 时段MPAP、PVRI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 2组T3-T5 时段CI、MAP和SVRI值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T4、T5 时段LDH3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各观察指标2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双心房输注给予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和去氧肾上腺素能够有效地降低肺动脉高压,同时改善心脏做功,提高CI,降低对体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改善急性肺动脉高压低心排出量;在减小创伤的同时达到与开胸双心房输注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学康  潘小玲 《矿产勘查》2010,(5):56-58,61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与复合氯胺酮非气管插管麻醉在烧伤手术中的特点。方法 60例择期烧伤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按序贯实验分为氯胺酮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用安定和氯胺酮,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和氯胺酮,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用鼻导管给氧;B组麻醉诱导用安定、阿曲库铵、丙泊酚、瑞芬太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观察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术中45 min、术毕5 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术毕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A组MAP明显增高(P〈0.05),而B组MAP显著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A组SpO2明显下降(P〈0.05),而B组SpO2稍有增高(但P〉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短(P〈0.01);A组术中易发生躁动、谵妄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麻醉用于烧伤手术,呼吸循环稳定,苏醒及时,不良反应少,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且便于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与纤支镜引导下插入支气管堵塞器2种单肺通气方式的麻醉操作、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监测的变化。方法胸外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患者4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A组)行双腔支气管导管下行单肺通气,观察组(B组)行纤支镜引导下插入支气管堵塞器行单肺通气。分别行麻醉操作监测,包括插管次数、插管时间、纤支镜定位时间、手术野暴露满意及术后咽喉疼痛及肺部感染;在T0(术前30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60min)、T3(术后6h)时间点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呼吸功能监测,并记录HR、MAP、CVP、CO、SVV数据和SPO2、PetCO2、Paw、CLdyn、PO2、PCO2数据。结果 1)插管时间、纤支镜定位时间,B组明显优于A组(P〈0.05);术野暴露满意度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声嘶咽喉疼痛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2)T1、T2时,A组较B组HR变化明显,A组或B组MAP、CVP、CO、SV、SVV明显优于T0。3)T1、T2时,Paw、CLdyn B组明显优于A组。T1、T2时,A组或B组PetCO2、Paw、CLdyn、PO2、PCO2明显优于T0。结论在胸外科手术中使用纤支镜定位简单准确、手术视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少,使用支气管堵塞器在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及对心脏负荷的影响方面都明显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的49例T2DM患者(T2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2组治疗前及T2DM组经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空腹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水平。结果 T2DM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脂联素水平下降[(6.4±1.1)mg·L^-1vs(12.3±2.8)mg·L^-1,P〈0.01],内脂素水平升高[(36.2±10.6)μg·L^-1vs(13.5±9.2)μg·L^-1,P〈0.01];治疗后T2DM组与治疗前比较,脂联素明显升高[(9.1±1.4)mg·L^-1vs(6.4±1.1)mg·L^-1,P〈0.05],而内脂素无明显变化[(34.5±11.4)μg·L^-1vs(36.2±10.6)μg·L^-1,fqu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可改善T2DM所导致的脂联素水平改变,而对内脂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的拮抗作用。方法将11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术后使用拮抗药物的不同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55例。A 组在手术结束后5 min 静脉推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1,B 组在手术结束后5 min 静脉推注纳洛酮1μg·kg-1。观察2组给予拮抗药前,给予拮抗药后2、10 min,拔管后5 min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给予拮抗药后10 min 呼吸恢复率、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包括躁动、高血压、心动过速、过敏反应和肺水肿)的情况,并对2组拔管后5 min 意识状况及拔管后30 min 镇痛情况进行评分(分别采用 Ramsay 和VAS 评分)。结果A 组拔管时间为(5.4±0.3)min,B 组拔管时间为(6.1±0.4)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给予拮抗药后2、10 min 和拔管后5 min 时 SBP、DB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给予拮抗药后10 min 呼吸恢复率明显高于 B 组(P <0.05),2组拔管后30 min VAS 和拔管后5 min Ramsay 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恶心、躁动、转氨酶升高1例(1.8%),B 组恶心、躁动、转氨酶升高2例(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美芬可安全、有效地拮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引起的呼吸抑制,且患者呼吸恢复率优于纳洛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