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Ad Hoc网络多路径需求路由及路径熵选择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林  桂超  张棋飞  严冰  叶雪军 《软件学报》2008,19(Z1):112-120
无线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不依赖任何固定基础设施的移动无线多跳网络.由于其动态性和资源的限制,在Ad Hoc网络中提供多路径路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描述了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息熵选择的稳定多路径路由算法(stability multipath on-demand routing,简称SMDR),提出了路径熵的度量参数,并利用路径熵来选择稳定的、长寿命的多路径,减少了重构路由的次数,从而在网络拓扑频繁变化的Ad Hoc网络环境中较好地提供QoS保证和提高数据传输率.仿真结果表明,SMDR协议改进了分组传输率、端到端时延和路由负载率.SMDR协议为解决动态的Ad Hoc网络多路径传输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无线MESH网络是一种高速度,高容量的多点对多点网络,是一种新型的解决"最后一英里"问题的分布式网络,可把它堪称Ad Hoc网络的简化版本。无线MESH网络中的路由是它的一项关键技术,基于此,该文为对无线MESH网络的路由协议进行了改进研究,文中首先介绍了Ad Hoc网络三种路由协议,重点研究了其中一种动态源路由协议(DSR)的具体实现过程,并在支持QoS服务基础上,对DSR协议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算法MSBR多路径分流带宽算法,该算法可以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找到多条路径并解决单条路径上不能满足的带宽请求时分配到多条路径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丹  金志刚  刘蕾 《计算机应用》2006,26(6):1311-1314
提出了Ad Hoc 网络上多路径传输流媒体的框架,在Ad Hoc 网络中多路径同时传输流媒体以提高吞吐量并减小传输延迟。在发送端,采用部分解压缩算法对图像进行自适应分割,并通过多径源路由(MSR)协议根据负载均衡算法选择多条路由传输被拆分的数据;在接收端对数据进行缓存、图像重建恢复、JPEG解压缩及实时显示。实验表明,流媒体多路径传输实现了较好的图像传输质量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4.
杨帅  沈武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5(8):6169-6170,6183
无线MESH刚络是一种高速度,高容量的多点对多点网络,是一种新型的解决“最后一英里”问题的分布式网络.可把它堪称Ad Hoc网络的简化版本。无线MESH网络中的路由是它的一项关键技术,基于此,该文为对无线MESH网络的路由协议进行了改进研究,文中首先介绍了Ad Hoc网络三种路由协议,重点研究了其中一种动态源路由协议(DSR)的具体实现过程,并在支持QoS服务基础上,对DSR协议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算法MSBR多路径分流带宽算法,该算法可v7,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找到多条路径并解决单条路径上不能满足的带宽请求时分配到多条路径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关因子的节点不相交的Ad Hoc多路径路由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路径路由算法可以均衡负载、提高可靠性,但是Ad Hoc网络的无线多播特性(WMA)使得多路径数据传输存在严重的;中突隐患,即便是节点不相交的多路径,以并发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的效率并没有理论上的高.为此本文提出基于相关因子的节点不相交的多路径路由算法(NDCF),该算法引入相关因子来衡量多条节点不相交路径以并发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发生;中突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选择冲突可能性最小的节点不相交路径.仿真结果表明,NDCF算法可明显提高数据包的投递率.降低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6.
在大规模的Ad Hoc网络中,带宽有限,并且节点移动会引起链路频繁中断,从而导致传输时延较大。针对这些缺点,文中提出了加入了链路失效预测的蚁群多路径路由算法LA-ACO ( Location Aided ACO)。通过蚁群算法的分布式计算来寻找多条路由,并利用多路径路由来进行数据包的负载平衡,同时进行链路失效的预测,利用蚁群的正反馈机制完成快速主动路由修复。在仿真得到的结果中可以发现,该算法有较好的寻优能力,并且适应于Ad Hoc网络的拓扑多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移动Ad Hoc网络(MANETs)是一种资源受限、拓扑结构不断动态变化的网络。很多Ad Hoc路由协议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如何建立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单路径路由上,但是,使用多路径路由能够显著提高网络性能。基于DYMO协议进行了适当修改,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路径路由协议——MDYMO。通过在NS-2下进行仿真测试,表明多路径不仅可以减少时延,而且能够降低网络中路由报文的传输数量。  相似文献   

8.
Ad Hoc网络的多径传输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为视频数据的可靠传输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多描述编码能很好地适应多径传输的特点,其在Ad Hoc网络数据编码中的应用,不失为一种可靠传输视频数据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针对3种描述的情况给出了多描述视频编码在Ad Hoc网络中寻找路径的目标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通过和其他两种选择路径的准则进行比较,实验证明使用本文目标函数所选择的路径,可在接收端得到更高质量的视频信号.  相似文献   

9.
Ad Hoc网络是一种由移动节点组成的临时性自治系统,作为一种无线移动网络,Ad Hoc网络和传统的移动网络有着许多不同.其中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Ad Hoe网络不依赖于任何固定的网络设施.而是通过移动节点间的相互协作来进行网络互联。在一个无线Ad hoe网络中.节点之间通过多条无线链路相互通信.所有的节点利用共享的无线媒质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0.
CDMA无线Ad Hoc网络节点间的并发信息传送所造成的节点间相互干扰是影响网络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从CDMA无线Ad Hoc网络的节点间的信息流量角度研究了CDMA无线Ad Hoc网络的传输性能和吞吐量性能,以节点间信息事件图为工具研究了节点间干扰对网络传输性能的影响,并证明了节点间信息流量成功传输的一个充分条件,最后对结果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节点间信息流量的一个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11.
无线多跳自组网络视频传输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讨论无线多跳自组网络视频传输所面临的挑战,分别从视频编码、媒体接入控制协议、调度算法、路由协议和传输协议以及跨层设计等方面,对现存的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中视频传榆的典型方案进行了简要的评估,并总结了该方向上的进一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开发了一种新的实时半实物Ad Hoc网络仿真平台,并基于此平台对压缩视频在多跳Ad Hoc网络中实时传输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AODV、Bellmanford、DSR、Fisheye、ZRP等多种路由协议对实时视频业务的支持能力。结果表明,视频分组成功投递率(PDR)对视频流的解码回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路由跳数大于某一门限值以后,PDR随着中继节点数量的增多呈近似线性下降,即使是PDR性能最好的Bellmanford路由协议,在多于5跳(PDR降至72%以下)的情况下也无法提供令人接受的视频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MPEG视频流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M是兴起的宽带网标准,基于报文的视频正是宽带网上的一个典型应用.变位率视频的传输方法为恒定的视频质量提供了可能,但是在传输过程中,报文的丢失、延迟和延迟抖动等因素都会影响视频质量,因此有必要提供QoS保证.提出了两种新的在ATM网上进行MPEG视频传输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一种是动态计算算法,另一种是动态虚拟缓存算法.在这些算法中,根据允许的丢包率,动态地调整MPEG视频带宽以保证QoS.  相似文献   

14.
一种移动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的覆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算法的研究中,缺乏对移动节点路径规划的研究,而针对具有视频传感器节点的网络仍使用普通传感器圆形覆盖区域的测量方法来计算覆盖面积,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的最大覆盖算法,并提出一种对于视频传感器节点覆盖面积的计量方法.该算法能够使节点在保证网络连通性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的有效监测范围.此外,本文建立了相应的仿真实验模型,对该算法的有效性和覆盖面积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本算法的节点监测面积大约为使用随机运动算法的节点监测面积的1.5倍左右,并可以保证网络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空间转换网络(STN)的视频盲水印方法。针对目前视频水印 不能同时抵抗噪声、压缩等信号处理攻击和缩放、剪切等几何攻击的问题,设计一个子块水印 嵌入机制,并依赖 STN 确定水印嵌入子块区域以及空间变换系数。选择变换域中的中频系数作 为嵌入通道,通过空间变换系数矫正旋转和缩放后的图像已获得鲁棒视频水印方法。实验结果 表明,基于 STN 的视频盲水印方法具有较高的视觉隐蔽性以及较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同时嵌 入水印容量达到 256 位以上。  相似文献   

16.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系统存在无线信道随机衰落以及高误码率等问题,对视频应用的影响尤为突出。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视频信号编码提供了一种抗无线信道随机衰落以及降低误码率的思路,但由于压缩感知重构算法的高复杂度,使得在解码端很难高效实时地恢复出视频序列。本文通过改进SL0算法的迭代搜索方向、迭代搜索方法 以及循环终止条件等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基于平滑范数的压缩感知视频解码算法(Accurate direction smooth l0 algorithm,ADSL0)。算法采用严格的下降方向以及修正的迭代步长,保证了迭代路径的最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在重构精度和重构耗时上都明显优于其他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17.
在MPEG视频上的语义视频对象分割改进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MPEG-4,MPEG-7等标准的提出,如何提取语义视频对象已成为当前视频压缩和检索领域共同的研究课题。特别是MPEG-7对视频对象的形状检索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顾创等人的WaterShed算法不能很好处理现有MPEG-1视频数据的缺陷,提出改进算法,从而能够在MPEG视频流中提取到具有光滑轮廓的语义视频对象,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点改进:提出将类成员数作为分类算法的参数;有压缩域和解码后的图像上先后进行两次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鲁棒性和分割结果精度上比原算法有较大的改进,其分割结果可用于轮廓检索和重要视频对象检索。  相似文献   

18.
By caching video data, a video proxy server close to the clients can be used to assist video delivery and alleviate the load of video servers. We assume a video can be partially cached and a certain number of video frames are stored in the proxy server. In our setting, the proxy server is allowed to cache the passing data from the video server. A video provides several options (levels) in terms of bandwidth requirement over the server-proxy path. For each video, the proxy server decides to cache a smaller amount of data at a lower level or to accumulate more data to reach a higher level. The proxy server can dynamically adjust the cached video data by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level based on the network condition or the popularity of the video. We propose a frame selection scheme, Dynamic Chunk Algorithm, to determine which frames are to be cached in the proxy server for the dynamic caching adjustment scenario. The algorithm guarantees the rate constraint over the server-proxy path to be satisfied for each level. This approach also maintains the set of cached frames at a higher level as a superset of the cached frames at a lower level. Hence, it enforces the proxy server to simply cache more data without dropping frames when it intends to reduce network bandwidth consumption for a video and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19.
将小波变换与分形理论相结合成为一种具有可伸缩性的混合视频编码算法FEZW(分形-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该算法在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理论进行帧间预测,不需运动估计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视频质量可伸缩性,能有效改进图像码率下降时视频质量下降迅速的情况,适合于无线网络等高差错网络的视频传输.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s view of video transport issues in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 networks. Since video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future distribute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we consider technical approaches necessary to realize a flexible, robust, and efficient ATM framework for video delivery. The overall system-design problem is discussed for a general distributed multimedia computing scenario, and key video-related design issues are identified. This is followed by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 of selected ATM video topics, including: (1) variable bit-rate (VBR)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and dynamic usage parameter control (VBR+), (2) ATM cell-loss concealment in MPEG decoders, and (3) new transport protocols (“MTP”) for video and multimedia. Supporting simulation or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ongoing research are given whe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