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因施工中存在黏度大、流速慢等问题使其发展受到限制.利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分子的可设计性,引入具有保坍和降黏功能的分子基团,采用不同分子质量的聚醚大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不饱和功能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常温合成高保坍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并探讨了各共聚单体对合成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高保坍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TPEG)、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主要原料,通过水溶液共聚反应合成一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探讨了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用量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不同种类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选用新型高活性EPEG大单体与丙烯酸、羟乙酯、封端磷酸酯等小单体反应,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影响试验确定合成抗泥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最佳工艺为:酸醚比2.0,酯醚比2.4,A料、B料的滴加时间分别为40、50 min,反应过程不控温,底料浓度60%,还原剂、链转移剂、封端磷酸酯用量分别为EPEG质量的0.23%、0.69%、4.30%。水泥净浆和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抗泥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保坍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侯凯 《建筑技术》2024,(7):796-800
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基醚(TPEG)、丙烯酸(AA)为基础原材料,通过添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使合成外加剂增加保坍效果。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在常温条件下合成聚羧酸减水剂母液。试验表明,该聚羧酸减水剂母液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坍效果。量产母液已经投入混凝土外加剂复配生产,在实际混凝土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HX聚羧酸系减水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0L反应釜中,由工业级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催化剂、阻聚剂合成大单体,然后再与单体AP、甲基丙烯酸共聚合成HX聚羧酸混凝土减水剂,并对HX聚羧酸减水剂进行水泥混凝土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工艺合成的HX聚羧酸减水剂质量稳定,碱含量低,具有高减水率,掺量1%减水率可达到27.5%,优于进口聚羧酸减水剂、国产PC;与萘系减水剂相比,HX聚羧酸减水剂可以明显降低混凝土成本0.5~4.5元/m3.  相似文献   

6.
选用新型高活性大单体EPEG与丙烯酸、羟乙酯等小单体反应,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合成工艺参数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为:酸醚比2.0,酯醚比3.0,反应温度20℃,底料浓度60%,链转移剂、Vc、Na2S2O8、H2O2用量分别为EPEG质量的0.6%、0.3%、0.6%、1.5%,A料、B料滴加时间分别为30、60 min。对按最佳工艺合成的EPEG型保坍聚羧酸减水剂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水泥净浆和混凝土性能测试表明,合成减水剂具有优异的分散和保坍性能,同时对混凝土强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由基反应在合成聚羧酸减水剂时引入抗泥保坍单体,合成一抗泥保坍聚羧酸减水剂。通过不同抗泥单体对比合成试验表明,采用自制含磷酸酯抗泥单体时所合成的磷酸酯类聚羧酸减水剂具有更佳的抗泥保坍性能。通过在不同含泥量下的净浆、砂浆和混凝土试验,将合成减水剂与市售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减水剂具有优异的抗泥、保坍效果,且对混凝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含泥量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聚醚胺与巴豆酸酰化后得到微交联单体,再与甲基丙烯酸、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本体共聚得到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了大单体分子质量、酸醚比、微交联单体用量、引发剂BPO用量、反应温度、转速等因素对合成固体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大单体采用HPEG2400,酸醚比为4.4,微交联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大单体质量的10%、1.3%,转速为800 r/min,反应温度为60℃时,合成的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自制磷烯烃单体M-P、甲基丙烯磺酸钠为主要聚合单体,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通过双氧水-抗坏血酸引发,采用一步合成方法,制备一种适合高强混凝土用的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了酸醚比,甲基丙烯磺酸钠、磷烯烃单体M-P、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最优的合成工艺:反应温度为85℃,酸醚比为7,甲基丙烯酸用量为0.4,磷烯烃单体M-P用量为0.3,引发剂用量为5%。相同掺量下自制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基本与国外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持平,明显优于国粘型聚羧酸减水剂。  相似文献   

10.
酯化反应下,甲基丙烯、聚乙二醇单甲醚等单体可形成酯化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进一步聚合可得到聚羧酸系减水剂。该过程不仅合成工艺较复杂,而且原材料成本较高,难以体现出很大的优势。本文主要探讨酰胺型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工艺,采用聚醚胺、聚丙烯酸为共聚单体,通过聚合直接得到减水剂。采用最佳工艺合成的产品相对于其他一甲基丙烯酸和聚乙二醇单甲醚为单体合成的产品相比,前者性能明显更高,在有着很高坍落度保持性要求的混凝土中十分适用。  相似文献   

11.
使用不饱和醇经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加成环氧乙烷(EO)制得分子量较高的聚醚大单体,并进一步合成出超长侧链型梳形聚羧酸减水剂.考察了该减水剂对水泥浆体分散和早期水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传统酯化法制得的超长侧链型梳形聚羧酸减水剂,合成的超长侧链型聚羧酸减水剂具有更好的分散和分散保持性能,且早强性能不降低,合成过程更简单、更环保.  相似文献   

12.
脂肪族减水剂的合成及其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醛(F)、丙酮(A)、磺化剂(S)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脂肪族减水剂,系统研究了反应原料用量与磺化剂种类对脂肪族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并对自制的脂肪族减水剂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通过脂肪族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研究,提高这两类减水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甲醛(F)、三聚氰胺(M)、尿素(U)、亚硫酸氢钠(S)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三聚氰胺系减水剂.系统研究了4个阶段反应条件对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并对自制的三聚氰胺系减水剂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通过三聚氰胺系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研究,提高这两类减水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溶液共聚合方法合成了聚醚类高性能减水剂,对比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及其用量、原料摩尔比、反应后期的熟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聚醚类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从而优化了最佳的合成工艺参数。采用该聚醚类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一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其减水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不同聚合度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合成丙烯酸类单体,在链转移剂和引发剂存在的情况下,共聚合成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对合成的外加剂进行了一些微观测试,初步探讨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减水机理。  相似文献   

16.
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建筑石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对建筑石膏流动度及石膏晶体形貌的影响.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新型聚羧酸减水荆PC-1,并与2种市售同类减水剂PC-S、PC-B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羧酸型减水剂可以提高建筑石膏的流动性和强度.其中,PC-1掺量为1.5%时,减水率达21.4%;掺量为0.7%时,建筑石膏的抗折强度提高31%、抗压强度提高76%.其多种活性基团提高了螯合能力和分散稳定性,促使建筑石膏形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分子结构设计理论,在反应体系中通过引入水扬酸,制备出分子链中含有-SO3H、-OH、-NH2、-COOH基团的新型羟基氨基羧基磺酸系(AH)高效减水剂,AH高效减水剂对水泥颗粒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研究了AH高效减水剂不同掺量对混凝土减水率、强度和凝结时间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种类减水剂的性能.结果表明,AH高效减水剂与传统的萘系减水剂相比具有掺量小、减水率高、应用性能更好、生产工艺简单的优点,能够满足不同强度等级的泵送混凝土需求.  相似文献   

18.
赵晖  邓敏  王毅  黄国泓 《工业建筑》2006,36(Z1):860-864
根据分子设计的原则,从构成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和引入官能团入手,对磺化苯酚-甲醛缩聚物型(SPF)高效减水剂进行了系统的合成试验,研究了原料的配比和反应条件对产物分散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减水剂对于水泥颗粒的分散效果,研究表明磺化苯酚-甲醛缩聚物型(SPF)高效减水剂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淀粉琥珀酸单酯合成了缓凝型改性淀粉基减水剂(SSHE),分析了SSHE的结构特性和空间位阻效应,研究了SSHE的掺量和凝结时间对水泥净浆的流动度以及对水泥粒子的ξ-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SSHE是一种具有强缓凝作用的新型减水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并对影响减水剂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获得了合成该类减水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原料配比。通过对减水剂分散性能的研究,得该产品是一种用量少、分散性能好、流动保持性能佳,与不同水泥的相容性好、不含甲醛的绿色高效减水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