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炼焦煤在不同粒度下的性质,对炼焦煤矿点赵各庄肥煤、海菱1/3焦煤、穆村焦煤、三给贫瘦煤进行了筛分,分别过10mm、5mm、3mm、1mm标准筛,通过对不同筛分粒级的单种煤进行煤质分析和煤岩分析,研究了不同煤种、不同筛分粒级对炼焦煤性质的影响,为单种煤选择性粉碎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炼焦煤在不同粒度下的性质,对肥煤、1/3焦煤、焦煤、贫瘦煤进行了不同筛分粒级的煤岩显微组分及煤质分析,进行了单种煤在不同粉碎粒度下的坩埚焦实验,分析了粒度对焦炭冷热态强度的影响。筛分结果表明:随筛分粒级的减小,镜质组含量增加,惰质组含量减少;灰分主要集中在-1 mm的细粒部分与+10 mm的粗粒部分,硫分主要集中在-1 mm的细粒部分,粒度对煤挥发分影响不大,黏结指数在1~5 mm时优于其它粒级。坩埚焦实验表明:肥煤、1/3焦煤、焦煤等强黏结性煤粉碎到1 mm以下时,热态性能劣化;贫瘦煤配入量多时,细粉碎后没有足够的活性物质包裹惰性组分,焦炭强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汾西矿业集团现有炼焦煤煤质情况,通过小焦炉试验,研究了各单种煤及配煤作为炼焦用煤的结焦性能,为合理利用本集团炼焦煤资源、科学配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配煤粉碎工艺的优化改进,将6种不同特性的单种煤和2种生产配合煤进行筛分,制备成 3 mm、3~1 mm、1~0. 5 mm、0. 5~0. 1 mm、0. 1 mm 5种粒级组分的煤。进行了各粒级组分煤样的灰分、硫分和G值的分析,并与常规煤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不同煤种、不同筛分粒级组分的煤质差异;同时研究了各单种煤细度与哈氏可磨指数HG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哈氏可磨指数HGI与洗精煤的细度有较好相关性;各单种煤的灰分随着粒度降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硫分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各单种煤G值的趋势稍有不同。配合煤各粒级组分的灰分变化趋势与单种煤一致,但硫分和G值却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吕焦化公司年产焦炭60万t,进厂煤种、煤质变化比较频繁,为改善和稳定焦炭质量,我们将单种煤配人的比例进行细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不同煤质对单种煤配量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入炉煤粒度组成炼制的焦炭耐磨强度,探寻了炼焦煤粒度与焦炭耐磨强度间的关系。日常生产中,应避免颗粒过大的炼焦煤进入焦炉,但也不必对炼焦煤过细粉碎。  相似文献   

7.
曹贵杰 《煤化工》2020,48(2):60-63
针对迁安中化炼焦煤采用常规煤质指标分析出现的单种煤常规指标较好,配煤炼焦后焦炭强度下降的问题,采用基氏流动度分析了常用两种中强黏结性炼焦煤A煤和B煤的煤质,探讨了其与常规煤质指标的关系,介绍了基氏流动度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结果发现,A煤和B煤的常规煤质指标接近,最大基氏流动度分别为7209 ddpm和829 ddpm,可以较好区分两种煤;基氏流动度特征指标中的软化温度、塑性温度区间及最大流动度可反映炼焦煤的基本性质;炼焦煤的最大流动度的对数值在2.2~3.0、挥发分在23%~27%时,焦炭M40>87%、M10<7%。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粒度对炼焦煤结焦性影响的研究进展,结合煤料显微组分特征、成焦机理等,介绍了粒度对煤料结焦性影响的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原料煤粉碎粒度和焦炭质量的相关性,指出应充分利用煤料破碎后显微组分含量与粒度的关系。对煤料按粒度大小进行选择性利用,可以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超细粉碎灰分较高的煤料,可以使煤中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效分离,提高选煤过程中的精煤产率,扩大炼焦煤源。但直接利用超细粒度煤料炼焦,可能会增加装炉操作压力、降低煤料黏结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发现,不同粒度级的煤指标性能存在一定的规律,粒度在1~3mm的煤各项指标性能较好,粒度大于5mm的煤质各项指标发生急剧变化。建议对一些低变质程度的煤进行预粉碎,或者对配合煤中大颗粒煤进入煤塔前进行预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矿物质组成对焦炭性质的影响,对唐山中润日常生产所用9种炼焦煤的煤质、灰成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配煤炼焦实验,探讨了单种炼焦煤的灰分组成对配合煤矿物质催化指数MMCI的影响,以及MMCI与焦炭冷态强度M40、M10和热性质CRI、CSR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MCI数值高时,焦炭的CRI值高,CSR值较差,MMCI与焦炭的M40、M10值无明显关系;炼焦煤的灰分组成和工艺性质相对独立地影响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任学延 《煤化工》2012,40(1):31-33
通过4 kg实验焦炉,分析了长焰煤配入粒度、配入比例及配煤结构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焰煤配入粒度以小于3.0 mm为宜,配入比例可达3%,在常规生产配煤结构中,可适当增加肥煤比例,从而减少长焰煤配入时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焦化厂的不同原料煤及装炉煤进行了煤岩学分析、粒度分析及煤质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在常规备煤工艺条件下, 煤颗粒的粒度分布近似服从Gates- Gandin - Shuzman 分布及Rossin - Ram mler 分布, 而各粒级煤的显微组分组成呈有规律的变化。这直接影响装炉煤的粘结性、硫分和灰分产率。研究结果对焦化厂改进备煤工艺, 提高焦炭质量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齐洪涛  李双林 《煤化工》2012,40(5):61-62,67
探讨了备煤、炼焦工艺和参数对焦炭强度的影响,从装煤堆密度、装煤粒度、结焦速率、炭化室宽度、熄焦方式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装煤堆密度和采用干法熄焦是改善焦炭强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蒙古焦煤进行了工业分析、煤岩分析、流变性和膨胀性分析、以及焦炭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焦煤变质程度略偏低,介于1/3焦煤和焦煤之间,G值、Y值高,膨胀度高,流动性低,单种煤结焦性能好,但煤岩组成不稳定.不同批次的蒙古焦煤煤质波动较大,与我国优质焦煤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配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优化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预测焦炭质量,避免硫分过高,提出了"硫的滞留值"的概念,并以此进行了40kg小焦炉试验,研究单种煤硫的滞留值与配合煤炼焦时硫的滞留值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在煤质比较稳定的前提下,同类煤种间变换,单种煤与配合煤炼焦时硫的滞留值一致;不同煤种间的变换则规律性不强,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余楚勇  盛建文 《煤化工》2013,41(1):61-62,57
对价格较低的高硫气肥煤进行了工业分析、煤质分析、岩相分析和40 kg小焦炉试验,并将其用于配煤炼焦。结果表明,高硫气肥煤部分替代肥煤炼焦是可行的,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焦炭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降低了配合煤成本。  相似文献   

17.
苗云霞 《河北化工》2009,32(3):12-14
从工业、元素、工艺性质方面,对巨野煤田煤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其煤质特点,进行科学论证,得出巨野煤田是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用煤的结论,可以用来制备水煤浆,用于煤气化合成氨、合成甲醇及后续产品,用作焦化原料等。  相似文献   

18.
在40kg焦炉上进行了多方案的配煤炼焦试验,并对单种煤及配合煤炼焦的焦炭热反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种焦煤炼焦时25JM的反应后强度最好;配合煤中控制主焦煤的配入比例,适当配入14SM、1/2ZN或26FM后,焦炭的热反应性比单种焦煤炼焦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煤与废塑料共焦化的机理,分析了影响煤与废塑料共焦化的主要因素:废塑料的种类、配入比例、粒径、预处理方式等,分别讨论了添加废塑料对膨胀压力和焦炭结构的影响。指出煤与废塑料共焦化技术在节约炼焦煤资源和环保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