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1 建筑师的意志 优秀的建筑作品一定蕴含着某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而建筑的气质来自何处?来自于建筑师的意志对物质的控制力!建筑师的意志有可能让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的体块成为"具有思想的建筑",而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只能使之成为"具有表情的盒子".  相似文献   

2.
正1建筑外观中玻璃装饰的体现1.1玻璃建筑外观装饰介绍玻璃建筑外观的应用始建于18世纪的欧洲,从人们熟知的英国约瑟夫·派克斯顿的"水晶宫"博览会开始。建筑作为一门艺术,现在的建筑基本也都是自由建筑,玻璃作为建筑外观装饰材料提供了造型新的可能性。玻璃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从它诞生起就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视觉感受,玻璃幕墙的出现使建筑师无比的兴奋,追求建筑表皮的设计效果,为了适应当代美学的观念把老一代的观念强调重量、实体、深度和耐久性的  相似文献   

3.
从公元4世纪罗马人将玻璃用在建筑门窗上开始,玻璃作为一种神奇的材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直至当代,玻璃材料更是建筑设计领域热衷的话题,其制造技术、建造体系、表达方式和哲学意义也更为丰富。本文以当代建筑作品为例,从三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视角,剖析建筑师对玻璃材料之于空间、环境、审美情趣和哲学范畴上的探索,探讨玻璃作为建筑材料的诗性表达,获得另外一种对于建筑的人本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完整实现,是每一个建筑师关心的不变的话题。在建筑呈现出空间、细节、材质与色彩的同时,也表达了建筑师对于建筑及其设计本身的思想与态度。在"建筑师负责制"被热烈讨论的当下,面对亟待提高的建筑完成度,建筑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与策略,怎样整合建筑、室内、灯光、景观、幕墙等多专业,怎样应对不同地域、不同施工状况下的差异,怎样最大程度发挥建筑设计的价值,成为每个建筑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此专题作为2016年《跨越"边界":建筑师之于建筑表与里的策略》专题的延续,关注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漫长"过程,期间可能充满着场所、环境、造价、施工等外部客观条件的变化,也有业主不同意愿、决策的主观影响。建筑师应当从更广义的维度挖掘和发现项目的本质,或聚焦于"朴素"的设计手法,或着眼于建筑、地景的营造与生态环境的恢复,或专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玻璃在建筑表皮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起来。玻璃作为建筑表皮材料,其表现力较为突出,在当下建筑行业发展当中,应用也较为广泛。本文对建筑表皮材料的研究,则是主要以玻璃的表现力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玻璃作为建筑表皮材料的表现方式、原则、应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玻璃在建筑表皮材料当中应用的合理性和发展性,就玻璃材料应用于建筑表皮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探究。同时,通过对玻璃作为建筑表皮材料的表现力研究,对日后玻璃材料作为建筑表皮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对于建筑单位掌握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菲菲 《山西建筑》2007,33(7):59-61
从对两次国际建筑竞赛的分析入手,展开了对建筑表皮开放与隐藏两个话题的深入研究,探讨了不同建筑师对待建筑表皮各自的建筑观和态度的差异,为引发建筑师的进一步思考与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陆林 《城市建筑》2012,(6):23-25
在当下国内的建筑实践中,习惯的认识是只有运用了某些时髦的新材料,方才是在建筑设计中"表现"了材料。材料之于建筑的意义和价值,也只是为满足消费时代视觉"惊艳"效果而"穿套"于建筑外的表皮而已。本文通过对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早期几个运用传统材料作品的分析,探讨传统材料之于建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建筑表皮的创作是建筑师关注的焦点,对于表皮不同的认知和侧重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潮流.本文着重分析了"skin"和"surface"两种对于表皮概念不同倾向的认知,并结合实例对这两种表皮的属性进行了解析,指出认知对于建筑创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今,金属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皮材料,引领着当下十分流行的表皮发展趋势。编织的表皮作为表皮创作手法之一,受到一些建筑师的喜爱。编织的表皮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语言,在不同建筑师手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EDA的建筑师在参与莲塘/香园围口岸联检大楼概念设计国际竞赛设计时运用到的编织形式的金属表皮,采用铜和锌两种材料,寓意"同心同德",将建筑的表皮与技术美学融为一体,既达到了技术环保的要求,又给建筑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建筑幕墙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护围,通常由面板(如玻璃、铝板、石板等)和后面的支承结构组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建筑师设计理念"人性之于建筑"的提升,建筑物越来越向高层、高档、多功能方向发展。因此建筑幕墙产品也必然向高新技术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才能适应人们日渐增强的环保节能意识,满足市场对建筑幕墙功能的需求。本文介绍了陶板幕墙的安装,并归纳总结了陶板幕墙的技术优势及其特性。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3.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20.
镇江市大市口广场设计构思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梅娟 《中国园林》2002,18(3):31-32
通过对镇江市大市口广场总体设计布局及功能分区设计构思的分析,强调城市广场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娱乐、休闲及活动,以人的需求为准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