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微乳化技术制备了香气完整的甜橙类微乳化香精。通过单因素变量法,考察了油相密度、助乳化剂和电解质用量对微乳化液增溶性与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当甘油松香酯的添加量为0.39 g/5 g橙油(密度为0.86 kg/m~3),助乳化剂中乙醇与甘油的体积比为1︰1,电解质NaCl质量分数0.4%时,在5℃储存条件下,微乳化香精的稳定性与增溶性均达到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2.
柴油微乳化技术中乳化剂的选择及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柴油微乳化研究中的应用理论,应用相似相溶原理和HLB值初选柴油乳化剂并对乳化剂进一步筛选和复配,同时确定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利用HLB值的计算对复配得到的微乳化剂进行验证,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80、AEO-3、TX-4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O8/1021或D12/1421复配作乳化剂时HLB值在6-1 5.9范围内均可制得柴油微乳液;对不同复配乳化剂制得微乳化柴油稳定性验证表明:微乳化剂的组成以AEO-3、TX-4与DO8/1021三种乳化剂复配,复配比为0.6:1.4:8时掺水量达14%,且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3.
张强强  王煊军 《化学工程》2013,(3):16-19,24
复配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甲醇微乳柴油,通过分析测定不同配方比例下微乳液粒度与运动黏度并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不同实验条件对微乳液运动黏度的作用等方法,研究甲醇微乳柴油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不同复配比例的条件下,平均粒径31.86—53.91 nm,分布集中对称,黏度指数较小;以叔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微乳液平均粒径22.57 nm,随着助表面活性剂用量的不断增加,微乳液粒径分布逐渐集中,平均粒径下降,黏度指数减小,稳定性增强;对甲醇微乳柴油的稳定性影响程度依次为甲醇质量分数>温度>搅拌时间>助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度。  相似文献   

4.
杨楚芬 《广东化工》2012,39(8):11-12
乙醇柴油的开发有助于缓和石油系燃料的供需矛盾,同时乙醇柴油的使用可以减轻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为提高乙醇柴油的稳定性,文章采用乳化与互溶法制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存在的乙醇柴油微乳液,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对该体系的乳化和助溶效果,并探讨了温度对该体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表面活性剂AEO-3与正庚醇的复配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稳定性有机硅-丙烯酸微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成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用以提高有机硅改性丙烯酸微乳液的稳定性,并对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反应转化率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微乳液稳定性好、透光度高。  相似文献   

6.
柴油微乳液研制及影响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W/O柴油微乳液,并以油、水、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为三组分做出相图。通过微乳液相区面积考察不同因素对制备柴油微乳液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不同的助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比(m(C)∶m(T))。并用不同浓度的碱液代替水相,考察碱液对柴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为0.667,m(C)∶m(T)=0.3,助剂为正丁醇,碱液质量分数为0.1%。利用HLB值理论和界面膜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成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用以提高有机硅改性丙烯酸微乳液的稳定性,并对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反应转化率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微乳液稳定性好、透光度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找到能够代替石油的其它燃料,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甲醇混合燃料,并以燃料油、甲醇、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为三组分做出相图。通过微乳液相区面积考察不同因素对制备甲醇混合燃料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甲醇加入量、不同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为4:1,助剂为正丁醇和油酸,甲醇与燃料油的理想配比为8:1。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变α-萘乙酸脂溶性和实现缓释效应.[方法]α-萘乙酸与辛醇酯化制备出α-萘乙酸辛醇酯并进行微乳液化,制备出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α-萘乙酸辛醇酯与大豆油为油相的稳定微乳液;考察了微乳液对小麦种子生长调节活性.[结果]α-萘乙酸辛醇酯与大豆油质量比为4:1时可制备出稳定的微乳液,稀...  相似文献   

10.
乳化方式及助乳化剂对蓖麻油乳化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恒速搅拌乳化、高剪切乳化及超声波乳化3种方式,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单脂肪酸酯(Span)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脂肪酸酯(Tween)为复合乳化剂对蓖麻油进行乳化,考察了助乳化剂正辛醇、异辛醇、十二醇对乳化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助乳化剂脂肪醇碳链长度的增加,蓖麻油的乳化稳定性提高;采用超声波乳化方式可制得稳定的蓖麻油乳化液,且稀释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配制了10%辛硫磷微乳剂,研究了体系中复配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电解质对微乳剂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用浊点法筛选出HLB值较高的表面活性剂,再结合微乳剂性能指标确定出适合体系的复配表面活性剂.微乳剂的浊点随复配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多而升高,但制剂冷贮稳定性能下降.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含量对微乳剂浊...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了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微乳酸酸化体系。该体系振动时电导率下降,静置时电导率上升,表现为双连续结构;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沿程损耗量低,产出液pH值小;溶蚀速率低,溶蚀时间持续较长。长岩心酸化实验结果表明:微乳酸溶液酸化后,岩心孔、渗参数得到改善,深部酸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谷莹露  刘会娥  陈爽  王龙  刘宇童 《化工学报》2019,70(7):2626-2635
微乳液由水、油、盐、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组成,其相行为及增溶情况受各组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SDBS(SDS、SLS)/航空煤油/水/正丁醇/氯化钠体系中,随着NaCl含量的不断增多,微乳液体系发生Winsor Ⅰ型→Winsor Ⅲ型→Winsor Ⅱ型的相态转变。固定水的用量,通过油扫实验不断改变体系中的油水比,利用相图研究油水比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冷冻电镜对不同相态下微乳液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随着油水比的增加,在低盐度下,体系由胶团溶液转变为Winsor Ⅰ型;而在高盐度下,体系发生由胶团溶液→Winsor Ⅱ型→Winsor Ⅲ型→Winsor Ⅰ型的相态转变。盐度一定时,微乳液的中相形成及消失所需的油量会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多而增多,且三种表面活性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的大小顺序为SDBS>SDS>SLS,对煤油的敏感程度顺序为SLS>SDS>SDBS。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focuses on effective solution to improve the combustion of low quality animal fat by making stable emulsions with water. Animal fat emulsions are prepared by mixing the fat with water, surfactant and co-surfactant. Ethanol is chosen as the co-surfactant because of its dilution ability. SPAN 83 also called Sorbitan Sesquiolate is used as the surfactant because it well stabilizes and forms stable animal fat emulsions. Emulsions and micro-emulsions are prepared for different co-surfactant/surfactant (C/S) ratios. A number of formulations are made and the Sauter mean diameter of water droplets are estimated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s.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pseudo ternary diagrams.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emulsion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ccording to the stability, structure, viscosity, fat content and economical aspects, the optimum emulsion is found as the emulsion with 36.4% of ethanol, 3.6% of SPAN 83, 10% of water and 50% of animal fat by volume.  相似文献   

15.
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乳液是现在有机硅助剂的主要应用形式。综述了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制备;介绍了低变黄、亲水性和季铵化等再改性氨基硅油微乳液;指出了改性硅油微乳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氨基硅油改性及其微乳液制备中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选用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和辛酸(OA)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柴油微乳液。体系中加入的混合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为0.22mol/L。通过绘制R0-T相变图、研究微乳液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乳化剂配比及不同水与甲醇比例时的相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AOT和OA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柴油微乳液W/O单相区域的面积最大。当温度为30℃,R0值小于22.5时,得到澄清透明的柴油微乳液。对于含有甲醇的体系,当水与甲醇体积比为2∶1时,相图中单相区域的面积最大。R0值小于15.1时,体系能够达到均匀稳定状态。使用AOT和OA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制备澄清透明的柴油微乳液,样品放置64d后未出现分层现象,且仍为澄清透明乳液。  相似文献   

17.
以10%溴虫腈微乳剂为例,采用直接观测外观和测定透明温度范围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浓度不同价态的无机盐对农药微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可配出外观均相透明的微乳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加入无机盐均使微乳剂浊点下降,并对微乳液的表面张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2.5%吡虫啉微乳刑中的乳化剂进行了筛选,考察了水质、乳化剂、溶剂等对微乳剂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方:吡虫啉原药2.5%,二甲基亚砜10%;助溶剂A5%,乳化剂ME-01C18%,辅助剂4%,水60.5%。实验结果表明,该微乳剂分解率低,水质影响小,使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新发  郭瑞军 《山西化工》2000,20(4):10-11,22
介绍了高效氯氰菊酯的一种新剂型品种-4.5%微乳剂。简要叙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贮藏稳定性等试验结果,说明该微乳剂品种成本低、药效好、质量稳定、使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