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Planning》2019,(4)
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校面临着工程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与挑战,促使地方高校及专业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培养特色工程人才为着力点。以江苏大学为例,阐述其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方面进行的实践,总结出人才培养特色的三个重要支撑:心理素质、分类培养和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6)
在工程教育认证势在必行之时,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阐述了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改革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8)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工程应用性和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笔者针对当前学校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论述课程设计考核模式在专业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多元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以量化的评价指标来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不仅注重对专业能力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各项职业素质、道德修养的考查,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7)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能源领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提高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三峡大学结合该校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对学校新建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进行了改革,提出"弱化专业方向,提炼专业共性,增厚专业基础"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并以此为指导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建立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实践表明,本次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应用性很强,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课题组结合南京林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围绕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对进一步提高多元化生产实习程度,强化教学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有关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回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历程,分析现代建筑业发展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探讨面向未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提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分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加强专业宣传的重要性,并提出强化专业宣传的方法与途径。论述专业教学理念应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能力培养。阐明将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利用互联网教学软件解决各课程之间知识点交叉衔接的问题。阐述构建完善的专业实训教学及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以毕业设计为抓手,分层次多方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0)
针对应用技术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围绕技术应用这一核心,简化理论,强化设计思路的培养;抓住关键环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相应的思考并提出建议,运用案例教学、问题引导式等方法开展教学,转变课程传统评价方式和考核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通过实践锻炼,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伴随"一带一路"和国家创新驱动建设的推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探索和实践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中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必须积极应对的一项艰巨而又重大的任务。为完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办学水平,首先在工程管理专业传统四大平台(技术平台、经济平台、管理平台、法律平台)的基础上,融入两大新平台(外语平台+人文平台),重构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国际化能力提升的工程管理专业"4+2"新型课程结构体系。其次,以"国际工程项目执业能力"和"国际化能力素养提升"为导向,基于系统层次结构的思维,采用文献荟萃法、案例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业平台维、国际能力维、创新发展维("三维体系"),进而提出工程管理国际化人才的多元化培养路径,以期为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
面对国内外能源与动力工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沿袭天津大学传统的"百年树人"教学模式,以恬静、平等和近人的教学风格展开研究生教学;同时,以"熔炼互激"的本科教学模式,辅之"即用渐体"的学术素养培训,使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在正确的学术培训体系内得到生长,满足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7)
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为平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几个方面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和科研素质,并为相关专业的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旨在提高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介绍了安徽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办学条件,规范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兼顾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构建“两融合、四层次”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新时期工程化背景,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文章以黑龙江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3+1"人才培养模式为立足点,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素养出发,探索强化实践能力掌握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策略,进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为同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提出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以期为同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内涵及培养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大部分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当代社会急需创新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为了实现工程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内涵,并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从调整培养方案、改革培养模式、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当前工科类专业改革的趋势。文章针对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长安大学测绘类专业,根据工程认证标准,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问题的创新能力,构建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以青岛理工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修订为基础,从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探寻满足社会需求、专业发展需求和适应学生需求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水工建筑物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主干专业课程,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的目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符合广东省区域特色的水工建筑物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通过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着力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求。发挥城乡建设多学科多专业优势,基于专业群融合,打造专业群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专业群融合为背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构建"专业群+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群+小语种""专业群+创新创业""专业群+技能竞赛""专业群+BIM技术",提高学生特色语言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掌握新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期为专业群融合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与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立足“教育信息化2. 0”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参考“互联网+”课程建设模式,以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为支撑,构建基于“SPOC+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对象分析、教学资源建设、互动式教学活动设计和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环节,并以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为例开展教学实践。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较好地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