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导入CIS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设计,也是为了方便识别、管理,节省成本,保护产权。对企业进行形象识别、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进行统一和约束。导入CIS不能片面化,既要注重形象识别同时也要注重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  相似文献   

2.
基于AdaBoost.ECOC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的新方法,结合纠错输出码对基本AdaBoost算法进行多类别推广,并将推广后的算法(AdaBoost.ECOC)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用运动和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数据库中的三类地面军事目标进行识别实验,并将识别结果与其他识别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AdaBoost.ECOC的识别算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并能显著提高目标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对特定辐射源识别技术进行数学理论描述,引入了信息论对特定辐射源识别过程进行建模,设计了互信息计算算法以评估特定辐射源识别的理论极限性能,并采用信息论对特定辐射源识别的系统设计进行指导,提出依据互信息度量提取非参数特征实现特定辐射源识别.在实验和仿真中根据互信息描述对接收机畸变的影响和特征提取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表明了特定辐射源识别信息论描述的有效性和非参数特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小波阈值降噪在砌体基本频率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加准确地获取砌体试件的基本频率,在频谱分析前,对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对6个砖砌体试件分别进行环境激励下的动力测试,运用频域峰值点法进行频率识别,采取直接识别和小波阈值降噪后再识别2种手段.比较通过2种途径识别出的基本频率的分布规律,发现运用小波阈值降噪识别的基本频率的变异系数更小.表明在直接识别法识别基本频率的基础上,小波阈值降噪技术能进一步提高频率识别效率,可以应用于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5.
针对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下行遥测(TM)传输帧识别技术的应用,利用校验多项式对(2,1,6)卷积码进行了识别,提出了基于编码模式串匹配的方法对卷积码进行节点同步;利用链路层帧长特征对Reed Solomon(255,223)编码的交织深度进行初始判别,并采用伽罗华域傅里叶变换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 对识别算法进行了仿真,讨论了不同误码率情况下的识别结果.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对TM传输帧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6.
LVQ神经网络分类器在润滑油磨粒识别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一种用计算机图象系统进行磨粒识别的方法。该系统采用LVQ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来识别润滑油中磨粒的表面结构,从而确定机器的工作状况。识别过程包括4个阶段:(1)获取磨粒的铁谱图像;(2)将图像进行数字化并表提取特征;(3)对从特征集中提取的训练数据进行学习;(4)对磨粒进行识别并且生成机器运行状况的结果报告。对内燃机的滑动和滚动的几类磨粒进行识别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成功地用于磨粒识别。  相似文献   

7.
针对隐蔽结构损伤识别存在精度和效率较低的问题,探索性地应用子结构法对结构的隐蔽损伤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子结构的隐蔽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在采集可测部位结构的振动信号的基础上,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技术对隐蔽结构的时变参数进行识别,进而判定隐蔽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该识别方法首先建立识别计算模型,划分子结构;其次应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构建隐蔽结构损伤识别的识别方程;最后应用识别方程对隐蔽结构的损伤进行识别.该方法为难以直接测量的特种部位损伤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隐蔽结构的损伤识别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散装仓粮食数量识别关键——矩形标尺图像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散装粮仓粮食数量识别要求,以场景视频图为识别对象,对通过边缘检测得到的差分结果进行迭代分析,得到对象边界.基于与识别目标相吻合的梯度算子的区域迭代阈值进行图像特征二次提取,利用模糊识别隶属度函数进行矩形标尺判断,有效地提高了识别算法的抗干扰性、鲁棒性、识别精度和效率,并用Visual C++实现了该识别算法.该方法为杜绝粮食储备管理中的弊端,提供了一种粮食储备的智能稽核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防火墙的应用识别技术存在无法识别具体的应用类型、难以对同一应用软件进行更细粒度的功能识别和控制等缺陷。通过对当前的各种协议识别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运用基于端口及负载的协议识别方法。该方法增加了更详细的报文特征字段,对应用报文进行了更精确的分类和特征定义,并在防火墙设备中进行了应用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识别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变电站多种电气设备实时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电气设备识别方法,并设计基于Android部署的电气设备识别APP,以便对电气设备进行识别与学习。以电力变压器、绝缘子串等6种常见变电站电气设备为例构建图像数据集。数据集进行图像预处理后对YOLOv5s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引入C2f模块提高小目标检测精度,采用Soft-NMS提高检测框筛选能力,减少漏检和误检的情况,使用改进后的算法对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将训练好的识别网络模型通过TensorFlow Lite框架进行模型部署,设计电气设备识别APP。经验证,改进后的变电站电气设备识别网络模型mAP稳定在91.6%,与原模型相比提高了3.3百分点。部署后的APP具有设备识别和设备介绍等界面,使用移动端进行识别时每张图片识别时间都小于1 s,具有较快的识别速度和较高的识别精度,可以高效地实现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实时检测与设备学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弹性飞行器建模问题,分析了敏感元件位置对飞行器纵向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几类飞行器自动驾驶仪敏感元件合适位置的选择准则.最后通过算例得到的陀螺位置与飞行器实际陀螺位置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轿车,在Adams/Car中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并进行平顺性仿真,对整车底盘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和功率谱进行了分析。通过Adams/Insight进行整车的优化设计,对整车的前后悬架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使得整车平顺性得到提高,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在汽车行驶平顺性优化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为改进设计JM122型农用运输车制动系统,提高整车制动性能而进行的该车制动性能试验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车辆自动识别分类技术是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特定地点和时间的车辆进行识别和分类,并以之作为交通管理、收费、调度、统计的依据。要实现我国公路收费自动化、管理规范科学化,车型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研究基于车型图像代数特征的车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背景差分法从背景图像中提取出运动车辆,并对车型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特征并行融合的方法即用PCA方法,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车型识别。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是依法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而车体痕迹检验结果是确定某些交通事故成因的重要证据。通过一起交通事故成因判定案例,讨论了在交通事故痕迹鉴定中车体痕迹和微量物证种属的检验方法,分析了车体痕迹特征、微量物证与交通事故成因认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行车间距分析与防追尾装置开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高速公路上汽车追尾事故发生的特点,以行车间距表达式为基础,探讨了在行车辆的行车间距及其变化与预防追尾事故之间的关系,并对汽车防追尾碰撞装置开发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燃料电池电动车整车控制系统的组成,分析了整车控制器的作用,详细讨论了踏板及档位处理方法。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理论的驾驶控制策略和能量流管理策略,并设计了一个基于DSP的带光纤接口的整车控制器硬件系统。装车试验表明控制器软硬件设计合理,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动汽车测试技术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比较3种电动汽车测试方法的特点,选择了室内平台测试方法,并据此设计了电动汽车动力测试平台.基于高级车辆仿真软件(ADVISOR)将欧洲实行的汽车行驶油耗测试工况(ECE-EUDC)循环工况转化为驱动电机的转速/转矩-时间历程,利用所设计的电动汽车测试平台进行了整车道路工况模拟试验,通过对比整车测试数据,验证了模拟试验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面向对象的车身工程数据库。方法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车身设计数据库的特征,把分析结果转化为可充分描述车身设计数据库的工程数据库,结果设计实现了面向对象的车身设计数据库,并在QCJ7082微型轿车车身设计的实际过程中得到应用。结论把车身设计对象转化为工程数据库的方法是成功的,所设计的面向对象的工程数据库支持车身设计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整车参数和整车性能指标对电动车的电机、电池以及传动比进行动力匹配设计,利用Cruise仿真软件建立整车模型、电机以及电池模型,对其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仿真分析。由仿真结果可知,最高车速、0~75 m加速时间、0~80 km/h加速时间以及续驶里程均符合初步设计要求。对电动车的动力性及经济性进行道路试验,对比道路试验与仿真分析的结果,发现道路试验所测数据与仿真结果基本符合,验证了基于Cruise的整车性能参数匹配的合理性和所建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