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科学判定省界缓冲区水质超标影响范围及程度,保证珠江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公正、公平性,根据珠江流域主要跨省河流水资源特征及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工作基础,拟定了珠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超标影响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计算方法科学,结果合理,在珠江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中具有实用性,能为珠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省界缓冲区是为了协调省(区)际用水关系,控制相邻省(区)上下游或左右岸河道水污染而划定的一类特殊的水功能区,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关键区域。以珠江流域片省界缓冲区为例,在入河污染物监测和水质现状达标评价的基础上,对水功能区的现状纳污能力和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估,并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加强省界缓冲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东江源区已成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及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典型试点区域.本文综合运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均值型污染指数法、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及等标污染负荷法,基于东江水定南水下历河2003~2014年水质监测资料和2013年排污调查资料,从水功能区水质现状、水质演变趋势、主要污染物等方面分析了该河段水质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该河段饮用水源区水质清洁,保留区重污染,工业用水区严重污染.稀土冶炼、农业开发、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污是该河段主要污染原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省界河段的水质保护是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选取8个具有代表性的省界水质测站监测数据,对珠江流域的省界水质状况进行分析.2006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珠江流域省界河段的水质现状尚好,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均能满足地表水Ⅲ类标准.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2002~2006年的水质数据进行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发现8个测站中有2个测站的高锰酸盐指数和4个测站的氨氮浓度呈高度显著上升趋势,2个测站的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最后对水质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省界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水污染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1999年省界水体水质监测资料 ,采用单因子评价及污染指数计算等方法 ,评价分析了黄河流域省界水体环境质量状况及水污染特点 ,结果表明 :大部分省界河段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 ,水体功能降低 ,主要污染物为耗氧有机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对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的监督管理,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影响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的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分析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的各级影响因素,最后对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案中,污染者付费方案措施受到较高的关注,符合我国国情及松辽流域现状,而对水质污染后如何修复水质、恢复水体重视程度不够,同时部分方案的实施力度较弱,无法真正起到水资源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沈乐  鄢忠纯 《人民长江》2011,42(17):91-94
〗为了有效掌握省界水体的污染情况,为妥善处理水事纠纷提供资料,运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南京境内长江流域省界水体水质状况、污染因子和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各省界水体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境内长江流域省界水体污染严重,尤其是石臼湖南京高淳和溧水渔业、工业用水区和固城湖高淳饮用水源区,水质低于水功能区的要求,水体主要受总磷、总氮污染;4个省界水体全年营养状况以中度富营养化和轻度富营养化为主。针对省界水体的污染现状和污染源,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苏训 《人民珠江》1990,(2):38-41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三角洲诸河等四个水系(区)所组成,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省(区)。目前,珠江水系多数河段水质尚属良好,但在工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附近河段和部分支流,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9.
首先给出省界缓冲区的定义,然后基于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构建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案的指标体系,运用 AHP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我国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污染者付费实施方案力度最为到位,水质污染后修复实施方案最不到位。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航  张颖  李昊  师洋 《人民黄河》2012,34(12):66-68
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实施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关键环节,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黄委在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开展了水质监测、联合监督检查、理论研究等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分析省界缓冲区区划成果、监督管理职责、水质监测信息、制度建设等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省界缓冲区监管存在的法律依据不足、基础较差等主要问题,对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的目标和确界立碑、加快纳污能力核定、提高水质监测能力等主要任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长制是以属地管理为主的河湖管理保护创新制度,流域统筹与跨省界联动不足是当前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薄弱环节。以珠江流域典型跨省界河流——东江为例,采用座谈交流、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梳理了东江流域河长制推行现状,系统总结了东江流域跨省界联防联控工作的主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流域统筹、加快跨省界联防联控制度建设、加强跨省界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信息共享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河长制下东江流域跨省界联防联控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其他跨省流域整体性管理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日从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了解到,为规范行政辖区间水环境质量的监控和缓解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省(自治区)之间的矛盾,营造“以邻为友、联合防治水污染”的良好氛围,该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水利部有关文件精神,自今年4月起,组织流域各省(自治区)水环境监测部门进行了两个月一次的省界水体水环境质量监测,并及时发布省界断面水质公报。这标志着珠江流域不同行政区域联手治污进入了新的阶段。据了解,该局已根据今年4月、6月的监测结果发布了两期省界水体水环境质量公报。在已发布的两期公报中,省界监测断面水质为四类或以上的分别占727%、7…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5年水功能区和排污口监测资料,从污染源分布状况、污染物排放总量及特征污染物等方面分析了招苏台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现状,并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和污染物通量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吉林省来水对辽宁省水质状况影响,提出了招苏台河流域省界水体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实际监测数据,以松花江省界缓冲区2015年44个断面作为评价对象,选取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共5项水质指标,基于物元分析方法对松花江省界缓冲区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省界缓冲区水质总体状态良好,非冰封期水质劣于冰封期水质,下游水质劣于上游水质。  相似文献   

15.
依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嫩江干流省界缓冲区2011—2015年水质,并分析水质监测结果及其原因;针对嫩江干流省界缓冲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嫩江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管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辽河流域水质现状评价及其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辽河流域水系特征选取COD,BOD5,NH3-N等6个典型水质指标,以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辽河流域主要干流水质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辽河流域主要干流水体中主要污染物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辽河流域中、下游水体中度污染比较严重,辽河流域水体有3种典型污染物,对整个辽河流域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56.85%,18.23%和17.51%。  相似文献   

17.
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①省界缓冲区难以发挥缓冲作用;②省际边界地区存在水污染矛盾隐患;③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够;④省际边界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⑤省界监测还不能满足功能区管理的需要。提出进一步推进省界水体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①加强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②建立完善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协商机制和突发污染事故预警机制;③大力推进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④完善省界水体监测体系;⑤优化水资源调度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的实践经验,开展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现状分析,提出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管对策,为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淮河流域的82个水质监测站,对各站点的1986—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全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流域范围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质变化主要受到入河排污量、上游来水量、闸坝调控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蚌埠站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多年变化规律表明,1995年是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1995年前水体污染物浓度不断恶化,1995年后水体污染物浓度逐渐好转。DO浓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到水温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CODMn浓度同时受到闸坝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汛期浓度低于非汛期。从全流域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看,有机污染物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淮北支流上,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流域进入相对丰水期以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污染联防工作,淮河流域水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2000年后,随着流域内入河污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诸多河流水量逐年减小,排入河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的中小河流表现更为突出。根据2012年葫芦河宁甘省界河段水体严重污染的实际调查资料、多年监测的水质资料和流量资料,分析评价了葫芦河宁甘省界河段水体严重污染的原因、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了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