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梁滩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梁滩河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状况资料,并利用遥感解译技术,分析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因素,采用指标体系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立梁滩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计算得出评价指标权重,并对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梁滩河上、中、下游生态系统分别处于"亚健康"、"不健康"和"亚健康"级别。该研究结论将为重庆市正在开展的梁滩河保护规划和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河流生态系统特点及其健康研究进展的介绍,指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框架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标准的理论基础;二是干扰、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系统健康。认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主要有生态特征、水资源状况、河流基本状况、功能整合、社会政治环境及社会经济指标等。  相似文献   

3.
河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与流域生态健康研究是目前生态系统健康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介绍生态系统健康、河流健康和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相关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及各自不同的内涵,分析河流与其流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认为从流域的层次进行河流生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河流及流域生态健康内涵的基础上,回顾国内外河流与流域健康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情况,并指出目前河流与流域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深圳典型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深圳市的3条河流为实例,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水化学和水生物指标为基础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提出了基于模糊概率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以反映河流健康状况以及不同健康状况河段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深圳河流有70%以上河段处于亚病态和病态状态,仅有45%的河段达到健康水平,说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严重,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5.
在综述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内涵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本方法.并以潮白河为研究案例,按照"病态、不健康、亚健康、健康、很健康"5级评价标准,对其进行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潮白河(1.473)处于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6.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产生、发展、内涵,梳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几种常用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包括生物监测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剖析了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借鉴环境质量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等领域的评价方法,探讨不同时空尺度更为完善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并总结了目前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健康内涵和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时空尺度结合、关键性指标的阈值和数据精炼等,认为结合遥感、GIS以及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等定量技术,建立多尺度互为耦合的模型,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水文学和生态学原理,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优、中和差三个等级。并以华北地区河流———潮白河为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潮白河2000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分为0.52,即潮白河处于中等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  黄思平  杨轩 《人民长江》2010,41(12):7-12
在充分研究和详细总结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及其评价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等方面的进一步识别,从河流生态系统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影响8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标准,同时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在进行河流系统健康评价时增加了生态服务功能指标。通过系统分析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系统,筛选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分级评价标准,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总体评价进行了探讨,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前提,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地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相关的概念定义出发,探讨了当前地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重点梳理了湖泊、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总结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然后对当前地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今后的几个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构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月河口至浉河口河段河流健康调查分析,提出要关注河流健康,构建河流生态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河流管理质量,在已有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尺度划分的河流健康评价理论。以滦河为例,建立了其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改进的模糊物元可拓模型对滦河河流生态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滦河上游、中游、下游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健康,滦河全河总体为轻度疾病状态,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方法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其他区域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开始对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河流健康所造成的影响给予高度重视,并期待能拟定更合适的理论体系对这些影响进行科学评价。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河流健康的内涵,针对河流健康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目前河流健康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并根据目前河流健康评价研究领域的状况,指出了在评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河流健康评价工作在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河流健康指标是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和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标尺,是准确、全面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基础。国内现有河流健康指标大多针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性,而对河流的功能性关注不多。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外河流功能性指标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并对两种的典型功能性指标的应用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介绍。以日本大山川减水河段环境流量修复为案例,使用典型功能性指标和结构性指标对环境流量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功能性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对流量变动的响应。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完善我国河流健康评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生态与水环境问题Et益显现,河流健康问题逐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河流健康的内涵进行详细阐述.回顾了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发展状况,提出目前河流健康评估存在的不足,为今后其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开发破坏了河流的生态过程,导致河流严重污染、水量大幅减少,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论述关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包括分类方法、价值评估方法,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深入分析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驱动因素,提出今后应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①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②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的认识,③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异质性;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外河流健康评估技术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河流健康评估方法以河流生态系统状况为主线,着眼于建立河流状况变化与生物过程的关系,建立一种兼顾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综合评估体系.文中简要介绍了国外河流健康评估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标准,对于物理-化学评估、生物栖息地评估、水文评估、生物评估的方法和要点分别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This Perspective argues for an expansion of conventional concepts of river biomes to better encapsulate the emerging social understanding of ‘biomes’ as living systems with unique macro- and micro-biotic 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signatures. We approach this by firstly examining recent interpretations of river biomes that have evolved from original zonal conceptions. We then postulate on the social/public understanding on ‘biomes’ through the popularity of two rich debates: human health via gut microbiomes and soil health via the soil microbiome. With these concepts in mind, we define the river biome as ‘A living flowing aquatic ecosystem, indicative of its environmental context, comprising unique biological, ecological, hydrologic and health characteristics that shape and are shaped by macro- and micro-biotic signatures and functions’. With this definition the term river biome is more aligned with ideas of river health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which we believe may evoke greater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rivers as complex living systems. Enhanced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natural systems should be encouraged as a means by which to propel policy, funding and research as well as to improve specialist to non-specialist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