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氯氢硅中的甲基二氯硅烷含量会严重影响多晶硅的品质,控制三氯氢硅中的甲基二氯硅烷含量对多晶硅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三氯氢硅中甲基二氯硅烷的深度去除方法,包括常规精馏法、吸附法、反应精馏法和萃取精馏法。对比分析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其中吸附法、反应精馏法是分离甲基二氯硅烷行之有效的方法,萃取精馏法也是分离甲基二氯硅烷的重要研究方向,并对这些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醋酸甲酯提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醋酸甲酯的化学合成法和化学提纯法,其中化学提纯法包括反应萃取精馏法、加盐萃取精馏法和液相吸附法等。  相似文献   

3.
由甲醇共沸物中提取碳酸二甲酯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时伟 《化学世界》1993,34(11):560-562
发现了糠醛可作为萃取剂,通过有效的萃取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与甲醇的共沸溶液;分析比较了糠醛与氯苯这两种萃取剂及萃取精馏与其他分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糠醛作为萃取剂,用萃取精馏法分离碳酸二甲酯与甲醇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共沸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杨 《浙江化工》2009,40(1):4-6
分别用共沸精馏法和萃取精馏法对甲醇一碳酸二甲酯(DMC)二元共沸体系进行了分离,通过正交实验分别得到了最佳分离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共沸精馏法的最佳分离工艺条件:共沸剂正己烷用量为总质量(共沸剂+甲醇)的76%,回流比控制在3:1,馏出速率为6mL/min;萃取精馏法的分离最佳工艺条件:以糠醛为萃取剂,回流比控制在3:1,萃取剂滴加速率为3mL/min,萃取剂配比为4:1。并分别从装置和纯度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萃取精馏法占优。  相似文献   

5.
精制均三甲苯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近年来均三甲苯精制的方法:如萃取精馏法、反应分离法、异构化分离法、烷基化分离法等,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采用萃取精馏法精制均三甲苯,不仅工艺简单、投资少,而且产品纯度高,为工业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几种无水乙醇制备工艺,包括萃取精馏法、共沸精馏法、分子筛吸附法、膜分离法、减压精馏法。简要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对几种工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萃取精馏及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萃取精馏是一种特殊精馏方法 ,适用于近沸点物系和共沸物的分离。萃取精馏按操作方式可分为连续萃取精馏和间歇萃取精馏 ,间歇萃取精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萃取精馏方法。萃取精馏的关键是溶剂的选择 ,以往萃取精馏采用的溶剂是单一溶剂 ,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使用混合溶剂 ,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燃料乙醇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燃料乙醇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溶盐精馏法、萃取精馏法、加盐萃取精馏法、吸附法及渗透汽化法等多种乙醇脱水提纯的方法,并对上述方法作用机理及特点进行对比。其中,吸附法能在常温常压下吸附脱除乙醇中的水,如能通过研究,进一步降低再生成本,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燃料乙醇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9.
韩淑萃  杨金杯 《广东化工》2012,39(9):177-179
利用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采用萃取精馏法,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萃取剂,对生产中醋酸和水分离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普通精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MP是一种良好的萃取剂,能够很好的实现醋酸和水的分离;与普通精馏法相比,同样分离指标下萃取精馏法的能耗降低了69.8%,每吨醋酸蒸汽消耗量由10.5 t降低至3.2 t,表明萃取精馏分离醋酸和水,节能显著,优于普通精馏,为醋酸和水分离的优化操作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液液萃取法和精馏法回收废水中DMAC。讨论了液液萃取法中萃取剂的选择及对萃取平衡影响的因素:pH值、温度、氯化锂含量等,并讨论了多级萃取理论级数的计算和实验验证。通过对比萃取和精馏两种方法,萃取-分馏法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共沸精馏分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祺  李永红 《化学工程》1991,19(4):6-11,64
简单蒸馏剩余曲线区域边界可近似描述连续共沸精馏的分区特性。提出确定共沸精馏分区边界位置的数学模型,以乙醇-氯仿-丙酮三元物系为例进行了计算,并用连续精馏塔实测浓度分布数据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添加剂强化原油蒸馏过程及机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红研  沙峰  朱建华 《化工学报》2002,53(8):865-870
引 言由于石油中的组分不是简单地以分子形式混合形成的真溶液 ,因此在原油蒸馏时一部分烃类分子难以转入气相 ,导致原油的拔出率降低 .据文献报道[1] ,在常压渣油中约有 5 %的沸点低于 35 0℃的轻组分不能通过蒸馏作用拔出 .由此可见 ,对原油蒸馏装置尚有较大潜力可挖 .目前 ,普遍认为用加入活性添加剂以强化原油蒸馏过程、提高其拔出率是非常有效而又简单易行的方法 .国内外研究人员所采用的添加剂 ,按其类型主要有芳烃浓缩油[2 ] 、表面活性剂[3] 和复合活化剂[4 ] (即前两类添加剂复配 ) .根据石油体系的特点 ,本文又研究开发出一类添…  相似文献   

13.
杨雄  赵西坤 《大氮肥》2012,35(1):56-58
针对低压法合成甲醇,精馏采用节能型三塔精馏流程,分析影响甲醇精馏得率的原因,总结出提高精馏得率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蒸馏技术的发展现状,认为蒸馏技术发展的着眼点是开发成本低,投资少的清洁技术。  相似文献   

15.
催化蒸馏技术中催化剂包的有效因子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光润  秦文军 《化工学报》1992,43(2):184-189
催化蒸馏合成MTBE(甲基叔丁基醚)的一种新结构的催化剂包由不锈钢丝网制成,内灌以催化剂颗粒(40目),催化剂包长20cm、直径2~10cm.化学反应在蒸馏条件下进行.测定了催化剂包的有效因子和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不同直径的催化剂包的有效因子,结果和实测值符合较好.此结果有助于催化蒸馏塔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原油强化蒸馏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建华  沙峰  王黎明  沈复 《化工学报》1998,49(Z1):19-26
强化蒸馏是80年代在石油加工领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通过使用活化剂改变石油体系的性质,调节石油分散体系使其处于活化状态,从而强化传递过程,提高轻质油品收率,对炼油工业效益的提高及竞争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原油强化蒸馏研究进展的分析,揭示开发新型分离技术的有效途径,即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分离过程进行强化,通过不同方法的交叉集合形成新型有效的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17.
反应精馏工艺是近年来倍受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但反应精馏工艺流程的选择目前仍然靠人们的经验和实验探索.本文通过对传统化工工艺流程的理论分析,阐明了传统工艺流程与反应精馏工艺流程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了一种反应精馏工艺流程的构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四氢呋喃的精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从50年代以来的关于四氢呋喃的纯化、精制的方法(其中包括一些在实验室中所用的方法)作了简要地回顾,并按化工单元操作把它们分成五大类:(1)一般化学方法;(2)吸附法;(3)膜分离法;(4)萃取精镏法;(5)恒沸精镏法.最后对这五类不同的方法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催化精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催化精馏发展状况,介绍了催化精馏在芳烃烷基化,加氢,酯化和水解反应,甲缩醛的合成,三废处理等化工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及其与传统工艺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并进一步阐明催化精馏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A qualitative knowledge of how a continuous distillation column is expected to react to a physical parameter variation is often required, both in simulation and in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topic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aim to indicate some simple predictive rules concerning the steady-state variations, both under open- and closed-loop control. The binary distillation in conventional and non-conventional columns is examined in detail; some indications are also given for the multicomponent distillation in conventional columns. Geometrical constraints and asymptotic solutions are the basis for the adopt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