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提高三维探地雷达道路病害探测的解译速度和准确率,保障城市道路安全运行的目的,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收集兰州、武汉、西宁等多个城市道路病害体探测工程中验证的探地雷达道路病害数据,结合三维探地雷达道路病害体正演模拟的数据,形成道路异常样本库.在此基础上,研究地下异常体智能检测技术,研发了探地雷达地下异常体智能检测系统,使城市道路病害的识别精度实现飞跃,道路空洞探测准确率提高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2.
探地雷达具有实时检测、高分辨率、高效率、无损探测、结果直观的特点,对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地下工程和道路病害体有明显的异常反应。本文利用探地雷达方法,在结合实际情况、优选关键测量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解释实现高精度成像;探测结果清晰地揭示了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病害及缺陷区等多种不同的探测目标。经典型路段实际开挖,进一步核实了本次勘探效果。本成果为该区域及周边后期的勘查工程布置提供了物探依据,可作为参考示范在区域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道路隐伏病害探查效率低、预警困难的技术难题,提出数字化随钻土体病害快速检测技术三步法。该方法通过地质雷达普查、数字化随钻及孔内形貌窥视技术,结合数字化随钻数学计算模型,实现对道路病害的定性(病害类型)-定量(土体力学特性)探测。将检测技术分步骤应用于某城市隧道下穿工程,结合地质勘察资料,证明该方法在快速探测城市道路病害、保障城市浅层地下空间安全等方面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地下空洞及缺陷是威胁城市交通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一直是城市交通工程安全难以攻克的课题。随着城市道路管理的地理信息化,结合有效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及时掌握道路地下空洞和土层的密实、松散信息,对于城市道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探地雷达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于道路的无损探测中,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本文论述了一个关于探地雷达技术在长安街道路探测中的典型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5.
沥青厚度是道路质量验收的重要数据。传统的取芯检测不能全面代表整个工程的沥青厚度。介绍了地质雷达(GPR)探测原理。通过城市道路实例,表明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能够密集采样、无损检测,且探测成果较可靠,能满足道路验收要求。因此,该技术应在道路质量验收检测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针对兰州市当前城市道路地下病害存在的难题,探讨了兰州市地下病害体普查项目的研究方法和内容,阐述了道路地下病害的分类、雷达探测方法和设备选型、探测作业流程、道路病害风险评估、并对探测成果及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介绍,详细讨论了项目的技术过程和实施方法,并对探测成果和项目效益进行了总结,为道路地下病害探测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值得在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段彬  贺文文  郑兴  刘志永 《市政技术》2020,(S1):128-131
北京市道路主管部门自2005年开始利用雷达探测技术探测市管城市道路空洞,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显现出了雷达探测的一些不足。通过总结,对雷达探测工作的流程进行梳理并结合多年实际检测经验,对探测工作的前期准备、雷达数据采集、雷达数据分析、探测异常区域验证、养护建议等方面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以利于近一步提高检测水平,更好地完成城市道路的雷达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病害检测中常见干扰源探地雷达图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概述了探地雷达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在城市道路病害检测中基于探地雷达法的干扰源图像建立和特征分析的重要性。介绍了探地雷达法的工作原理,根据实际工程资料,总结了城市道路病害检测中常见的干扰源类型及其特征图像,分别对不同种类的干扰源在探地雷达图像上的电磁波传播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采用探地雷达物探技术进行城市道路病害检测时削弱干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硬件之一。北京作为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中心,其道路的安全更是尤显重要。近些年城市道路塌陷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安全及居民生活。探地雷达技术作为无损检测技术,以其无损、快捷以及浅层高分辨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检测中。本文通过探地雷达技术在典型工程的应用及后期钻探验证,表明探地雷达技术对城市道路下方土体病害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当前探地雷达技术的成果和研究进展,总结探地雷达道路探测的特点、建立周期检测制度;针对突发情况,启动应急检测制度,通过分析尝试从根源进行解决,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将道路隐患探测规范化、周期化是今后道路探测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