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亮 《连铸》2012,(5):27-28,42
轧辊堆焊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而被国内外广泛采用,研发优质、高效、低耗、灵活、清洁的先进堆焊技术,是中国轧辊堆焊的必然趋势.从轧辊失效原因、堆焊的材料和工艺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轧辊堆焊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闫红 《焊接技术》2011,40(8):35-37,48
综述了传统冶金制造轧辊的发展及常用的表面强化方法,对比分析堆焊制造复合轧辊所具有的优势,讨论了轧辊异种金属堆焊的特点.为保证焊接质量,提出堆焊过程控制的具体工艺措施及堆焊复合轧辊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冶金轧辊堆焊技术综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分析对比了国内外冶金轧辊堆焊修复及复合制造技术发展状况,重点对冶金轧辊堆焊工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对我国冶金轧辊堆焊复合制造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1150初轧辊的埋弧自动堆焊工艺。采用H3Cr13焊丝、碱性焊剂和一整套工艺措施使轧辊堆焊获得了满意结果。由于堆焊后的轧辊比原轧辊在表面硬度与抗热磨损性能方面均有提高,从而使轧辊的经济效益与轧机作业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轧辊堆焊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而被国内外广泛采用,研发优质、高效、低耗、灵活、清洁的先进堆焊技术,是我国轧辊堆焊的必然趋势。从轧辊堆焊的设备、材料和工艺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轧辊堆焊的现状,指出我国现有的堆焊设备中改装设备多专用设备少,自动化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堆焊用焊接材料存在系列化程度低、品种少、严重依赖进口等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焊材是发展方向;堆焊工艺方面,应发展堆焊工艺专家系统,以提高堆焊工艺水平,缩短工艺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6.
60CrMnMo钢轧辊堆焊修复及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60CrMnMo钢轧辊堆焊修复和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研制了局部堆焊修复的焊接材料.选择Stellite muhipass 224药芯焊丝和HJ107焊剂作为整体轧辊堆焊材料,通过焊前预热、局部焊补、轧辊表面埋弧堆焊、焊后热处理等措施,成功修复了尺寸为φ1150mm的60CrMnMo钢轧辊.实践证明,经该工艺处理后轧辊使用寿命提高0.5倍.  相似文献   

7.
选用国产焊接材料进行了轧辊带极堆焊试验研究,测试了焊接参数对堆焊层各参数及表面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焊接工艺参数,并堆焊完成了一个符合技术要求的轧辊,为轧辊的制造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龙海  陈彦慈 《焊接》2005,(8):60-60
轧辊轴承位的修复有多种方式,传统的堆焊修复技术是将轧辊完全拆卸后进行堆焊,然后热处理,在车床上进行精加工到规定尺寸精度。堆焊修复技术的缺点是堆焊后轴头需机加工,修复成本高,时间长。对于轧辊轴承位磨损尺寸较小的轧辊,我厂采用电刷镀修复技术对轧辊轴承位进行修复,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收到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维艳  刘青林 《焊接》1999,(5):31-32
选用国产接材料进行了轧辊带极堆焊试验研究,测试了焊接参数对堆焊层参数及表面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焊接工艺参数,并堆焊完成了一个符合技术要求的轧辊,为轧辊的制造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槽钢轧辊的堆焊修复和热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公司是马钢最大的轧辊和冶金备件修复中心,热轧槽钢轧辊的堆焊修复是其中1个典型品种。该轧辊堆焊后,必须经专用热处理设备进行回火处理。实践证明,用RT2—230-6型热风循环台车式电阻炉,采取合适的热处理,可以充分发挥轧辊堆焊后的性能,提高轧辊寿命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在石油钻杆生产中采用摩擦对焊工艺以及这种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工艺条件、工艺过程、仪表压力的设定方法等。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表明,石油钻杆摩擦对焊工艺的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焊接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低温(-70℃)拉伸制备不同马氏体相交量的1Cr18Ni9Ti试样,用XRD、TEM及金相观察研究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规律。用电化学方法研究。α’马氏体(铁磁相)含量对1Cr18Ni9Ti钢在含Cl-溶液中孔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样变形量加大,形变诱发马氏体中铁磁性的α’马氏体含量不断增大,而ε马氏体相的量始终较小。材料的孔蚀敏感性先随铁磁相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铁磁相含量达到4.58%以后,孔蚀敏感性反而渐降;当铁磁相含量超过25.5%后,孔蚀敏感性又增加。  相似文献   

13.
1420铝锂合金激光焊接接头拉伸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蕾  罗宇  王亚军  陈俐 《焊接技术》2006,35(4):21-22
针对2.5 mm厚1420铝锂合金板材,研究了修饰焊和焊后热处理对激光焊接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并且分析了轧制方向对接头拉伸性能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修饰焊对接头拉伸性能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改善焊缝成形,减少焊缝缺陷;热处理工艺对接头的拉伸性能影响最大,能显著提高接头的抗拉强度;轧制方向对接头的拉伸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EN10025-3标准为基本依据,采用中碳、低磷、低硫、低氮、低氢设计了正火高强度低温S460NL结构钢板的成分,通过高均质冶炼连铸工艺,生产了不同规格的正火轧制和正火轧制+正火钢板。结果表明,对于规格60 mm以下S460NL钢板,正火轧制工艺可以满足EN10025-3和EN10164 Z35标准性能要求,对于规格60 mm及以上S460NL钢板,需要增加正火工艺才能满足EN10025-3和EN10164 Z35标准的性能要求;正火轧制+正火态S460NL钢板经PWHT模拟焊热处理后的拉伸性能、-50 ℃冲击性能优异,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马长权  杨满存 《钢管》2001,30(4):26-30
为了比较 GXHJ- 1和 SJ101两种烧结焊剂的性能,分别从熔敷金属性能试验、实验室对接板试验、单丝焊生产、双丝焊生产等方面及在匹配 H08C焊丝的条件下进行了工艺性能和焊缝冲击韧性对比。结果表明,在熔敷金属性能试验方面,两种烧结焊剂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相当;在实验室对接板试验、单丝焊生产方面, SJ101烧结焊剂的工艺性能优于 GXHJ- 1烧结焊剂,两者的焊缝冲击韧性相当;在双丝焊生产方面, GXHJ- 1烧结焊剂的工艺性能、焊缝冲击韧性均优于 SJ101烧结焊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弧焊接方法焊搠铁资内衬复合钢管,探讨了焊接加热对热影响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弧焊方法焊接瓷内衬复合钢管,可以使复合材料经历一次热处理,热影响区陶瓷层由原来的树枝晶向等轴晶转化,焊接熔合区,在陶瓷与金属之间形成了一过渡层,过渡层与金属呈微冶金结合方式,过渡层与陶瓷呈现出原位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吴选岐 《钢管》2001,30(2):17-19
结合螺旋埋弧焊管实际生产工艺,从焊接冶金和非焊接应力两个方面分析了螺旋埋弧焊管内焊缝开裂的主要原因,指出在保证正确焊接工艺的前提下,应从消除非焊接应力因素着手,防止或消除内焊缝热裂纹。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焊缝宽度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用神经网络预测焊缝宽度的方法。首先对焊接质量检测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弧焊特性的提取、焊接质量的预报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的应用,设计了一个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焊接质量检测系统,给出系统的组成结构,ANN被用于预测焊缝宽度,建立了焊缝宽度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为了验证建立的ANN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ANN模型可预测焊缝宽度,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胡连君 《钢管》2001,30(2):7-13
论述了二辊斜轧管机的连轧特征及其特殊的变形规律,剖析了 Accu Roll轧机变形能力较小的原因和提高其变形能力的途径。论证了短顶头二辊斜轧管机是单机变形能力最大的轧管机,讨论了其各道次减壁量的确定原则和分配规律,举例介绍了其连轧孔型与变形工具的科学设计原则、步骤、内容及其内外减壁区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A TIG–MAG hybrid arc welding process was proposed to achieve high speed welding. The influences of hybrid arc welding parameters on welding speed and weld appearance were studied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and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eld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MAG weld. The TIG–MAG hybrid arc welding speed could reach up to 3.5 m/min for bead-on-plate welding of 2.5 mm thick mild steel pla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quality of weld appearance and 4.5 m/min for butt welding of 2 mm thick mild steel plate,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brid arc weld were not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MAG weld. The assistant TIG arc could effectively stabilize the MAG welding current and MAG arc voltage in high speed TIG–MAG hybrid arc welding process. The stable hybridization obtained by balance between TIG and MAG welding current and proper wire-electrode distance was a key factor to stabilize the weld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