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李顺福 《青海电力》2004,23(1):15-19
文章从凸极同步发电机静态稳定人手,通过理论分析凸极同步发电机并入无穷大电网的静态稳定过程,从而剖析龙羊峡水电站发电机的进相深度。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现场试验所得的参数,制定出龙羊峡水电站发电机组的进相运行曲线图。为发电机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依据,使发电机处于最佳进相深度下运行,确保系统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2.
电压是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系统无功功率的平衡是保证电网电压质量的必要条件,利用并网火力发电机组进相运行吸收无功实现电压调节是当前系统电压调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某发电公司600 MW超临界发电机组进相运行试验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型发电机的最大进相深度、进相运行限制条件及进相运行时的注意事项,探索发电机在进相状态下安全稳定运行的节点参数,并绘制出进相运行曲线图。  相似文献   

3.
利用发电机进相运行实现电压调节是当前电网电能质量调节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广东某电厂660MW发电机进相试验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发电机的最大进相深度、进相运行限制条件及进相运行时的注意事项,对该类型发电机组进相运行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方-日立型600MW汽轮发电机进相运行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汤岷 《东方电机》2002,30(1):72-77
本文通过对东方-日立型600MW 汽轮发电机现场进相深度和进相温升试验结果的分析,明确了该发电机完全满足"发电机带额定负荷、功率因数超前0.95"这一要求的进相运行设计保证工况,并结合该型机端部涡流场的有限元分析计算,对发电机进相运行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推算出了该型机在600MW 有功负荷、发电机可能进相的最大深度以及对应的定子端部温升限额曲线。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型同步发电机进相运行特点、限制因素及对电网调压和节能的经济效益作了阐述和分析。根据100—200MW 5种型式的汽轮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的现场试验结果,提出了在电力系统推广采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进相运行及对电网调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忠  万栗  刘洪志  曹晔 《中国电力》2006,39(12):11-15
介绍了300、600MW大型汽轮发电机进相运行的限制因素及对电网电压的调整效果。试验分析表明,大机组发电机进相运行可有效改善电网无功潮流分布,提高电网供电质量。电网调度部门可根据系统电压情况通过实施发电机进相运行来调整电网电压,其电压调整为1%~5%。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发电厂深度调峰工况下发电机开展进相试验的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分析了实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深度调峰工况下,发电机组仍具有进一步的进相运行能力,能有效解决电网低谷运行期间无功功率过剩、电网电压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电网低谷负荷和无功过剩情况下同步发电机进相调节电网电压优越性的基础上,回顾了同步发电机进相研究发展历史和各阶段的研究重点,综述了同步发电机进相研究主要考虑的端部发热温升、厂用电压限制、功角稳定、失磁保护及低励限制等几个方面的限制因素.同时,论述了同步发电机进相的仿真分析、动模试验的研究进展以及智能控制技术在进相研究和监控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多发电机协调进相和全网调压应成为电网发展新形势下发电机进相领域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凸极同步发电机进相试验中进相无功及功角的限值问题,建立了两种不同进相试验条件下凸极同步发电机静态稳定功率方程。通过对两个功率方程的数值分析,揭示了凸极同步发电机静态稳定极限功率和极限功角随试验电压及电气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发电机饱和对静态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凸极发电机低负荷时的进相深度主要取决于其q轴电抗;相同条件下d、q电抗越小发电机允许的进相无功和其极限功角越大;进相试验电压对极限无功影响较大,但对极限功角影响很小;利用发电机不饱和参数计算出极限无功和功角比较保守,以此为依据进行进相深度的控制可以保障机组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郑桂杰  刘宁  刘晓文  郝宇  孙鹏 《电气技术》2021,22(11):42-46,50
为防止发电机组进相运行因进相深度过大而非正常停运,提出GE发电机励磁低励限制与汽轮发电机失磁保护、进相试验配合校核方法.首先分析发电机进相运行时励磁系统低励限制与失磁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然后根据机组实际励磁参数、发电机失磁保护定值、机组进相试验报告,校核GE EX2100励磁调节器低励限制与发电机失磁保护、进相试验间的配合是否满足要求,对不满足配合关系的低励限制参数给出调整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现场实例校核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防止在负荷低谷时疆南地区电网无功过剩,导致电压超过允许范围,因此时喀什地区最大的发电厂之一前海热电厂50 MW发电机组做进相运行试验.主要针对前海热电厂一台50 MW机组的进相运行试验实况进行了分析,针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该机组进相运行试验步骤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及总结.  相似文献   

12.
曹侃  王涛  忻俊慧 《中国电力》2014,47(1):108-111
发电机进相运行是一种经济性和技术性俱佳的调节电网电压、改善电能质量的先进手段。建立了发电机接入系统的网络简化模型及其等值电路,并推导得出发电机机端电压、厂用电电压、发电机功角的解析表达式,通过联立方程的求解即可快速得到发电机在各典型有功出力下的无功进相极限值。应用该方法对某680 MW汽轮机和250 MW水轮机的进相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方法工序繁杂且费时的局限性,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和易于应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发电机进相能力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亮  王宏华  徐钢 《电网技术》2011,35(11):136-140
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发电机进相能力建模新方法。该BPNN含2个隐层和1个输出层,以发电机有功和无功功率为输入,以发电机功角、电网电压为输出。以典型工况下的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结果作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建立了某600Mw发电机进相能力B...  相似文献   

14.
发电机进相能力的RBF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电机进相运行是调节电网电压、改善电能质量的一种经济性、技术性皆优的先进手段。由于发电机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基于传统分析方法难以精确建立其进相能力分析模型,本文提出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发电机进相能力模型,以发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输入,以发电机功角、电网电压为输出,采用江苏电网某600MW发电机进相试验数据训练和测试RBF网络,并探讨了基宽、神经元数的选择对RBF网络收敛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发电机进相RBF模型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其性能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进相分析方法的局限性,适用于发电机进相运行实时控制,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蒙亮  刘晓芳  罗应立 《电网技术》2004,28(13):36-39
结合时步有限元方法,设计了一个通过△/Y0变压器与无穷大系统及负荷相连接的同步发电机暂态运行过程的仿真程序.在该仿真程序中的发电机模型中考虑了铁心的饱和、转速的变化以及自动电压调节系统(AVR)的调节等对仿真结果的影响,并应用了麦克斯韦应力法计算电磁力矩.在仿真计算中,通过改变仿真程序中相应的参数来模拟不同线路上开关的断开、闭合过程,能方便地对同步发电机受到多种三相对称干扰后的运行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字仿真.算例计算结果表明了该仿真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精确的变压器深度饱和模型是分析电网过电压暂态过程的基础。而目前端口试验的方法只能得到额定运行时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却无法得到过电压下深度饱和区的参数。该文提出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确定三相变压器深度饱和等效电路模型参数,数值仿真的方法分为两种,包括基于端口数值试验的方法和基于电磁场分布计算磁阻方法。前者通过磁场和电路耦合的方法在变压器的端口设置开路或短路状态以确定等效电路参数,后者利用变压器各部分的磁通和能量的积分结果计算磁阻,再转换得到等效电路参数。计算磁阻的方法更适用于分析拓扑复杂、深度饱和的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型汽轮发电机失磁异步运行电磁过程的分析,建立了以发电机为主,包括电网、励磁系统和原动机调速器系统在内的整体数学模型,并结合发电机转子涡流场和定子端部磁场的有限元分析计算,对600 MW汽轮发电机失磁异步运行进行了仿真研究,为发电机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图14参2  相似文献   

18.
直驱风机网侧换流器可能因与弱电网动态交互引发系统失稳问题。为探究系统的交互机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首先对直驱风机并网模型进行了合理简化,建立了弱电网下直驱风机网侧换流器与电网交互的单输入单输出传递函数模型,并应用经典频域判据进行稳定性分析,探究电气与控制环节对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其次在分析锁相环导致系统失稳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3阶锁相环控制结构设计方案,并对锁相环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3阶锁相环具有更好的谐波衰减效果,在短路比为2的极弱电网下仍可以保持稳定运行。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The performance of wind power station is researched by utilizing a detailed model which includes a wind turbine (WT),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 and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In the initial stag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definition of each part of this system are presented. Then dynam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sample power system are carried out. The operation of a DFIG coupled with WT under balanced condition of a power grid is investigated and stationary reference frame is utilized for analysis of a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At the second step, a wind power station i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grid in order to test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wind power station controller. The control plan utilizes stator flux oriented control and grid voltage vector control for the rotor and the grid side converter, respectively. MATLAB simulations clearly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