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盼 《辽宁丝绸》2022,(1):50-51
为弘扬南通地方文化,拓宽张謇文化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创新思路和表现形式,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构建了"状元张"文创产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多元化实践体系,在设计开发、产品加工、销售运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李记明 《中国酒》2012,(6):38-39
英国著名酒评家、葡萄酒大师杰西丝罗宾逊(Jancis RobinsonMW)曾经评价说:"Riedel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使用合适的酒杯饮用相应的葡萄酒可以增加享受的乐趣。"酒杯的艺术《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界著名酒杯制造商Riedel家族似乎深谙其中的道理,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酒杯形状对葡萄酒的香气,味道和口感所产生的影响,开发出了一系列功能性酒杯:有按葡萄酒类型设计的专用酒杯,比如红酒杯,白葡萄酒杯,香槟杯等;有按葡萄品种设计的专用酒杯,比如霞多丽杯,长相思杯,赤霞珠杯、黑比诺杯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现代旗袍进行了定义和分类,提出了现代旗袍创新设计的原则,在遵循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采用移用、分割、夸张等设计方法对现代旗袍的整体造型与局部结构进行了创新设计与分析,探讨了如何在保留传统旗袍精髓的基础上对现代旗袍进行突破与创新,如何运用现代创新设计方法设计出新颖、现代的旗袍样式等问题,为现代旗袍造型的创新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政府统计数字表明,越来越多的葡萄酒消费趋势意味着更多的英国人经常饮酒过量。 英国对葡萄酒消费计算办法采用了新的标准,将小酒杯的容量作为1个计算单位,中等酒杯的量作为2个计算单位,大酒杯的量作为3个计算单位,以代替原来以中等酒杯为1个饮酒单位的办法。根据更新后的官方计算结果,中产阶级的葡萄酒爱好者饮酒量最多。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的创新思维活动要求,进行了小车结构的创新性设计,提出了双前轮转向机构,很好地解决了小车在沿s形轨迹行进过程中的差速问题,无碳小车采用曲柄滑块机构进行s形轨迹的转向控制,行走机构采用一级齿轮传动,多组齿轮快换进行桩距调节。设计中采用MATLAB进行计算及可行性模拟分析,采用Pro E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并进行了加工组装与调试参赛,并根据比赛实际问题进行了改进。小车结构设计新颖,在转向、传动机构等方面的设计创新性获得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6.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服饰设计和艺术创新的摇篮.就传统工艺在现代女装加工技术中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对国际女装流行的影响;高级女装定制加工中传统工艺的传承三方面展开论述,揭示了传统工艺在国际、国内服装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点,体育保健课课程对体育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学科和开课时间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主体和课程优势,采用符合体育大学生特点的多样教学法,理论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设计和研究能力以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包装财智》2013,(10):50-50
<正>UncommonGoods是一个提供新奇礼物的网购胜地。近期,其推出一款精美的无铅水晶玻璃酒杯——Major Scale Musical Wine GlassesTM。考虑到酒杯精美、易碎的特点,设计者认为只单独采用普通的瓦楞纸盒作为酒杯包装不太合宜,增加一款合适的内包装更为重要。设计者最终敲定了纸浆模塑托盘作为酒杯的内包装,因为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环保特征"——可回收再利用,极易增进消费者在环保层面的亲切感,不像发泡塑料或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了每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急待解决的问题。以前本专业多采用校外实践的形式来进行本科生的实践环节教学。但是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根据家具设计专业的特点,结合校外实践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理论、设计、加工一体化教学体系"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从"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基础、保障和实施效果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黄梅挑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这门技艺现面临着"动态"传承的难题。文章采取田野调查、文献查阅、实物考证、设计实践等研究方法,通过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的方式系统地概括黄梅挑花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现代女装设计结合的可能性。研究认为:黄梅挑花图案的创新一方面可采用直接应用法在现代女装中进行穿越时空的嫁接设计,另一方面可采用解构重组法使其提取元素具有现代女装设计中的抽象感;图案色彩的创新可采用底布色彩提取设计法和图案色彩提取设计法,完成在现代女装上的创新应用;工艺的应用方法有材质创新法、调整绣线股数法、多种工艺组合法,都可实现传统与现代时尚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郑海蓉 《中国造纸》2023,(9):166-167
当前,艺术设计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饰作为发展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设计在现代社会不断焕发新魅力,吸引了众多新时代女性的目光。随着现代工艺水平的提高,首饰设计在材质、造型及加工技艺等方面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首饰设计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尝试推动现代珠宝首饰设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设计师可从纸雕艺术中汲取更多的设计灵感,为现代首饰工艺品的造型、材质创新提供参考,为爱美人士提供多元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作品说明:以云南孔雀整体、羽毛以及开屏状态为主,来进行餐饮空间的设计。将民族元素更有效、更贴切的融入现代空间设计中,面向现代社会的用餐人群。在散座区域,以孔雀开屏的状态为灵感设计出卡座靠背的软包以及相邻卡座之间上半部分半隔断的屏风,运用飞翔的孔雀变形做出吊灯装饰,运用孔雀根根分明的羽毛作为酒杯上的装饰。在前台部分,做了水景来衬托出云南南部地区应有的水体特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加工制造行业的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工程领域技术变革不断推动下,人们对机械设计的要求日益提高。新时期的机械制造加工背景下,我国必须对机械运用的信息技术进行逐步优化,机械制造加工设计中需要着重强调创新设计,让机械制造加工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更多行业,使我国的机械加工逐渐向国际化过渡。因此设计者应充分发挥机械的创造力、想象力,在科学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进行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文章主要阐述了数控机床自动化设计与加工新技术、创新机械零部件新技术在机械制造加工中的应用,充分展示了机械制造加工新技术为机械制造加工行业带来的便捷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科技的发达带来了女装新外观的变革,也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通过最新巴黎时装周高级女装定制秀场呈现出的复古风潮,描述了传统手工刺绣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新形式,采用对比的方法从装饰目的、装饰思维、装饰手段和装饰效果四方面,分析了传统刺绣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创新特征,说明刺绣的发展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科技与文化完美融合的结果,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家具》2016,(3)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家具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在对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和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训练的指导经验总结,探讨了校企合作对于家具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家具产业的迅速发展,打造"中国特色"在现代家具设计领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传承与创新:首先分析了中国现代家具设计对传统文化传承,及传统工艺传承两方面的内容;其次从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和创新背景方面,探讨了中国家具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资源、从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创新方向,研究中国家具发展创新的趋势;最后总结出传承和创新是中国现代家具设计发展的重要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码印花技术的现代扎染风格服饰,以传统扎染艺术作品为设计源泉,采用绿色环保的新型印花加工工艺和主流、时尚的现代服饰款式,其服饰成衣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时尚个性气息。现代扎染风格服饰赋予了传统扎染艺术新的生命力,拓展了现代服饰设计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经济附加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创新创业能力概念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内涵进行了界定及要素分析;运用FAHP层次分析理论,从创业品格、创业学习、创业支持、创业环境等4个方面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模型;选取大学生创业实例进行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分析,为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可靠的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进行现代化的生产应用中,现代机械化的改造加工技术,对社会生产有着极大的提升。对现代机械制造和精密的加工技术等,都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文章从现代机械制造加工的发展需求进行创新工艺方面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0.
榫卯是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的精髓,传统木构建筑结构的典型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中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的历史文化价值及榫卯种类进行了叙述,归纳了现代技术在材料、连接形式、加工技术上对传统榫卯应用的创新,对传统榫卯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价值进行总结。文章提出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加快推进传统建筑榫卯文化的现代创新应用,以现代的材料与工艺,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其结构进行数字化创新优化设计,与现代的建筑形式相融合,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