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节水型社会综合评价对全面深入推进节水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评价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的客观事实,将网络层次分析法引入节水型社会综合评价中。以常熟市为例,首先构建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Super Decisions软件建立ANP模型,通过求解超矩阵确定指标权重。其次对2008—2012年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并与AHP法的评价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常熟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迅速,2008年时综合评价分值低于合格值,节水型社会水平较低;2012年分值接近90,达到较优水平,基本建立了与现代化相适应的节水防污型社会。该评价结果与AHP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更加符合常熟市的实际情况,验证了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在综合评价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城市节水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AHM的城市节水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该模型研究了2005—2010年郑州市的综合节水水平。结果表明:郑州市水资源短缺,污水处理和回用率低,管网漏损严重,节水水平处于中等阶段;随着郑州市节水效率、节水管理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综合节水水平逐年提高,呈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节水效率、节水管理、节水保障、创新性工作4个方面,建立了江阴市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阶段划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已处于优秀阶段,其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水平衡测试率、节水型载体覆盖率、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地下水管理水平处于良好阶段,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和用水定额达标率仍处于中等水平,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还只是初级阶段。研究结果可以科学反映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并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同时对其他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成都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在PSR模型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城市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成都市水安全评价综合指数,并使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未来水安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2013年成都市水安全状况均处于安全状态。为了进一步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采取措施来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加大技术投入,建立节水型城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环境投资,提高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和预警机制,提升应对突发性水环境事件及水资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水资源效益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延安市洛川县为例,在建立水资源效益系统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IRF)、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洛川县水资源效益系统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系统进行耦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节水灌溉面积的增加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彼此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农业万元GDP用水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先是持续减小,后有所增加,而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水平对农业万元GDP用水增大的响应却相反;2007-2015年洛川县水资源效益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增大趋势,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逐年增大,且两者之间相关系数高达0.965;洛川县水资源效益系统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系统之间耦合度均在0.4~0.5之间,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从2007-2010年的失调阶段发展到2011-2015年的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6.
王曦  张永丽  陈康 《人民黄河》2012,34(6):80-82
在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成都平原某市进行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结果表明:生活用水节水程度对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影响最大;缺水和不缺水是相对的,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也要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水和治污是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要把节水和治污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在满足用水需求的同时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绿色施工节水措施效益评价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组合赋权-向量夹角余弦模型的绿色施工节水措施综合效益的评价方法。首先,鉴于绿色施工中对节水措施宏观效益评价的不足,选择从节水措施综合效益的角度出发,即社会、经济、生态及技术效益4个方面,建立健全节水措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提出运用组合赋权-向量夹角余弦方法对节水措施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该方法不仅能降低主客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还能根据样本加权特征值矩阵的分布偏差程度对节水措施作出直接地客观评价与决策,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最后,运用该方法对某文献实例中的5项节水措施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TOPSIS-熵权决策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结果吻合性良好,验证了其可靠性,为指导决策者因地制宜地选择高效节水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已列入政府考核指标范畴,如何科学、客观地细化落实考核工作成为一项亟待推进的工作。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以火力发电水平衡测试为例,探究进一步细化政府节水考核指标做法。火力发电为高耗水行业之一,为了加强该行业的节水管理,在水平衡测试、节水管理方面制订了相关的规章、规范和标准。在水平衡测试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国家水平衡测试规范,同时也要遵循行业水平衡测试规范,在水平衡测试节水评价中才能够分析全面、具体,满足火力发电节水考核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工业节水综合评价涉及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过程.本文将物元分析理论和可拓学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工业节水的可拓物元评价模型.以鄂尔多斯市为例,根据建立的评价模型对该地区的工业节水进行了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结构合理,能够直观明确地反映鄂尔多斯市实际工业节水综合水平,进而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合理节水措施,以提高工业节水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施工现场环境条件的多样性,致使选用不同节水措施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存在很大差异,现采用实地调研及Delphi法最终筛选出19项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构建其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引入小样本建模的TOPSIS-熵权决策综合评判方法对各节水措施综合效益进行评估分析。通过借助此方法既能降低评价结果主观性的影响,也可以解决在只有小样本数据情况下,快速准确地为施工单位选出与其施工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高效节水措施的难题;最后,以甘肃地区某大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综合效益评价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及方法科学合理、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节约用水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由于农业用水效率比较低,节约农业用水量成为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节水灌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节水灌溉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投入、产出过程,要确定一个大型的节水灌溉工程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本文采用模糊物元模型,对不同节水灌溉方案进行评价,并通过熵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充分挖掘数据自身的信息,使评价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第三产业4个方面的节水目标,进行节水潜力估算,确定规划水平年2015年和2030年总节水量分别为6.5883亿m3和13.1985亿m3。  相似文献   

13.
南方地区水稻节水灌溉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水稻节水灌溉的生态环境效应日益凸显,并逐渐受到重视。阐述了南方地区水稻节水灌溉模式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主要节水灌溉模式的特点及其节水、经济、环境、生态效应,指出在田间节水灌溉的综合效应、节水灌溉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影响机理、对杂草和动物多样性调控机制的研究和节水灌溉模式的多准则评价方面的不足,从开展节水灌溉与节水、增产、环境、生态之间的互馈机制、节水灌溉条件下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和微生物驱动机制、水管理措施下稻田杂草群落之间的竞争和群落调控机制的研究以及利用考虑多重效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灌溉模式优选等方面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应用层析分析法对广东省德庆县黄铜降水库灌区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灌区节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目前黄铜降水库灌区节水处于中级发展状态,有较大节水潜力可挖。应用该方法对灌区节水潜力进行评价,方法简便、结果合理,可为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管理与制定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属性测度-联系数的节水型生态城市的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节水型生态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节水型生态城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空间差异系数计算和指标相关分析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随后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和指标值属性测度,引入同异反联系度计算式,并结合熵值赋权法,建立了节水型生态城市的健康评价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分析、评价城市及其子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而分析影响其健康的原因和限制因素,最后以南京市为例,对其2006年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当年城市总体发展较好,处于一般健康状态,其主要限制因素是水资源经济指标和投入规划指标.与2003-2005年的城市健康状况进行比较,优劣顺序为2006、2005、2004、2003年.  相似文献   

16.
以宝鸡市为研究区域,针对复杂的人水关系,对1999-2015年间水资源脆弱性进行整体评价,并预估未来趋势,找到影响宝鸡市水资源脆弱性的主导因子,为降低水资源脆弱性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以DPSIR模型为基础,选取出19个能够反映出宝鸡市水资源脆性的指标,依靠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主客观组合赋权的优势,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得分,借助S型曲线对水资源脆弱性与指标综合得分之间建立非线性函数关系,由此对17a间水资源脆弱性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宝鸡市水资源整体呈严重脆弱(Ⅳ级),但整体及未来下降趋势明显,降水与工业重复用水率为其主导因子,改善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水资源脆弱性下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汉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实施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流域为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试点流域,对其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研究,探讨用水总量控制的实施方法,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以汉江流域水资源公报为依据,首先建立了汉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对流域各地区水资源供需形势、用水效率、与发达国家节水水平的比较,明确了汉江流域目前的用水水平、各地区节约用水的差距、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的节水潜力、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地区与行业。分析结果认为,为保证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用水安全,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制定水资源管理措施,节水重点应放在水资源利用效率较差的行业和地区。  相似文献   

18.
龙岗河流域节水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岗河属雨源型河流,其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低。节约用水可从源头上减少龙岗河污废水的纳入量做起,故建立节水评估体系势在必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综合节水总目标进行层层细分,结合流域综合节水的特征、影响因素等问题,建立了包含2大系统8类22个指标的综合节水评估指标体系。该综合节水评估指标体系涵盖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两大层面,贯穿水源、水厂、管网、用户终端整个节水主线,同时以开源、节流、减污三大节水途径为保障。该系统可为其他流域和城市节水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预测了周口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为当地水资源问题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采取系统动力学技术搭建模型,模拟预测了周口市2018-203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该模型设置了现状延续、节水、开源、开源节流4种情景以及不同的节水和调水方案,比较不同情景下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开源节流方案最优,其次则是节水型情景中的综合节水方案。因此,注重节水,尤其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周口市的用水压力。调水和节水两项政策双管齐下,更能够有效提高周口市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Evalu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capacit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social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on the case of Lanzhou City located in the western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basing on the historical datum of 40 years, this paper evalu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 capacity in Lanzhou and its dynamic trend. The calculation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atrix is confirmed on the nature of membership function, the dynamic trend of water resource capacity is forecasted as well after the police was putted in practice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 in Lanzhou is unreasonable now. The water resourc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 considerable scale, but the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decreased year by year. Basing on the study, this paper suggested that the system and model of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water resource, policy of using water, scientific policy of water price and paying policy of water resource, saving water and protecting solution society, as well as protecting engineering related with water resource should be built up step by ste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