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大坝变形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瑕  张文胜 《人民长江》2010,41(20):19-22
结合长达6 a的观测资料,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基础转动、基础地质缺陷部位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右岸大坝坝基及坝体的变形规律以及水库蓄水对其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右岸大坝坝基坝体是稳定的,基础地质缺陷部位状态稳定,大坝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均较小,大坝变形受温度变化和水库蓄水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太平哨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坝高44m,长555.6m,1979年11月下闸蓄水,1991年对大坝进行了全面鉴定.坝顶水平位移每年2月份向下游达最大值,8月份向上游达最小值,年变幅河床坝段达7.86~10.91mm,两岸段达5.62mm.坝顶垂直位移2月下沉达最小值,8月上升达最高值,年变幅河床坝段达7.02~7.78mm,两岸坝段达4.73~6.86mm.有5个坝段坝基扬压力偏大,超过设计限值,但用有限元剪摩方法分析大坝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仍大于规范要求.坝体变形基本为温度变形,坝基开挖深度有一定余度,大坝部分混凝土的设计标号偏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溪洛渡水电站拱坝坝基在施工期、蓄水初期及运行期不同阶段的变形情况和工作状态,确保大坝安全,同时为给工程建设及运行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坝基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拱坝坝基沉降变形比较均匀,变化规律正常.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龙羊峡拱坝垂直位移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沉降变形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进一步 研究水压和温度等因素对龙羊峡坝体沉降变形的作用机理,并对变形中存在的一些特殊现象进行解释。研究表 明:水压和温度对龙羊峡拱坝不同高程的变形影响不同,导致坝体不同高程的垂直位移变化存在“相位差”;坝体 部分测点垂直位移有一定的持续变形趋势;2018 年以来的高水位运行期间,坝体各部位垂直位移测值变化趋势改 变;坝基扬压力对 7 号坝段坝基垂直位移影响较大;坝体高高程部位近右岸坝段的垂直变形规律与同高程其他坝 段垂直变形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5.
隔河岩水利枢纽主要坝段基础变形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大坝坝基变形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施工期的坝基变形与大坝浇筑有关;运行期的变形与坝前水位有关,大坝经历了蓄水至204.37 m高程的考验,在超过设计校核蓄水位2.34 m运行工况时,坝基最大累计垂直变形约25 mm。虽然坝基岩层中存在软弱夹层和断层,沿夹层和裂隙的岩溶发育,位错变形不大,同时拱冠、拱座坝基变形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某碾压混凝土坝7号坝段异常变形作为分析实例,根据坝体实测温度场,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坝体温度变化对大坝水平位移的影响,采用混合模型法反演坝体弹性模量。分析结果表明,水位变化对7号坝段水平位移影响幅度在合理范围内,由于坝体温度场受气温影响小,温度分量占比较小,导致库水位分量占比相对较大,因此水平位移表现为与库水位相关性明显;考虑坝体温降及测值突变影响,坝体不存在明显趋势性位移;坝基趋势性位移主要发生在蓄水过程中,正常运行以来坝基向下游变形仅1 mm左右,不影响大坝安全运行。该结论为大坝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毛滩河三层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大坝坝基的施工期、蓄水期及运行期不同阶段的变形情况及大坝工作状态,确保大坝安全,同时给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大坝坝基的位移安装了裂缝计监测仪器,并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监测成果显示,大坝的基础沉降比较均匀,变化规律正常。  相似文献   

8.
以原型监测为基础,将实测值分析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对乐滩水电站运行期大坝变形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评价。位移分析表明:坝基变形量及测值变幅普遍小于坝顶,由于分析时段内库水位变化较小,温度是影响坝体变形的控制因素;坝顶沉降量冬季大、夏季小,沿横河向呈不规则敞口"U"形分布,河谷坝段沉降普遍大于岸坡坝段;坝顶水平位移夏季向上游变化,冬季向下游变化,沿横河向呈不规则敞口"W"形分布,这与不同坝段的结构有关。挠度分析表明:坝体水平变形量随观测高程的降低呈递减规律,坝顶衰减速率快,至坝基变形趋于稳定。综合分析认为,坝体变形的时间演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正常,大坝目前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卢陈涛 《小水电》2016,(4):33-37
通过对珊溪水库工程大坝的表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坝基沉降和坝体内部变形等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大坝变形情况正常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深厚软土地基大坝变形规律,以里墩水库为例,简述该大坝不均匀沉降病害及其原因,分析大坝变形观测资料。大坝蓄水前期沉降量远大于蓄水后期,上下游坝体沉降速率主要随库水位变化而变化,本次大坝沉降速率与库水位呈相反状态,大坝上游面二级平台左右岸相邻沉降点不均匀沉降差最大,产生裂缝的风险较大。提出深水区大变形坝基沉降观测仪器的方案,并获得仪器厂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模拟了某均质坝和斜墙分区坝混合坝的变形.结果表明,填筑施工期大坝坝体沉降已基本完成,蓄水对坝体沉降的影响较小.因筑坝材料、坝基岩土特性及坝体高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坝型间存在差异沉降,但填筑施工期已基本完成差异沉降,蓄水运行期的差异沉降增量很小,沿坝顶纵向的整体协调性较好,坝体在填筑期、蓄水期及运行期的整体稳定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对三峡茅坪溪防护土石坝的变形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大坝内部累积沉降1.26 m,约占坝高1.21%,外部变形最大沉降205 mm,最大水平位移85 mm,坝体水平和垂直位移均呈河床大、两岸小的分布,水平和垂直位移均具有不可逆性。通过统计回归分析可知:水平位移受水压和时效影响,垂直位移不受水压影响,主要受时效影响。大坝位移速率逐年减小,但仍未稳定,大坝变形性态正常。  相似文献   

13.
中厚覆盖层上中低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厚覆盖层上修建中低面板堆石坝目前较为普遍,其应力变形特性与深厚覆盖层上修建的高面板坝有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利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邓肯-张E-B模型,采用二维有限元分析法针对位于宽河谷中的双溪口面板堆石坝竣工期及蓄水期的堆石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竣工期,蓄水期坝体沉降、向下游的水平位移、大坝大小主应力、应力水平及面板挠度均有所增加,其中以面板挠度及大坝水平位移增加最为明显,挠度增加了16.61 cm,水平位移增加约1倍,沉降增加幅度约为8%,大、小主应力增加10%~20%,应力水平增加约50%。大坝在竣工期及蓄水期的应力及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大坝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4.
三谈变形监测自动化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重力坝坝基水平位移监测的重要性,讨论了CFRP无浮托引张线系统的应用范围,重点论述了将无浮托引张线系统应用于坝基斜坡坝段的可行性,拓展了重力坝坝基水平位移监测的范围;提出了采用串联杆式位移计监测土石坝的坝内水平位移,论证了应用大气激光准直系统构建土石坝坝内水平位移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可能性;分析了现有土石坝沉降监...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设计和安全评价,对某300 m级超高直心墙堆石坝和作为比较方案的斜心墙堆石坝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对坝体堆石料采用邓肯张E-B非线性弹性模型,对高塑性黏土与混凝土结构接触面采用Goodman单元模型,分43级荷载对坝体的施工和蓄水过程进行模拟,比较分析两种坝型在蓄水期坝体和心墙的应力和变形性状。结果表明,相对直心墙方案,斜心墙方案计算所得坝体的最大水平位移相对较小,垂直沉降较大。斜心墙方案下心墙两岸坝肩处高应力水平区域有所减小,可以适当改善心墙上游面单元的应力和变形条件。斜心墙方案下心墙的拱效应相对较弱,其抗水力劈裂的性能稍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大坳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陷及水平位移观测设施布置,并对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大坝沉降及水平位移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坝坝料岩性偏软,压缩性及流变性偏大,坝体在施工期、蓄水期的沉降与水平位移均偏大,但运行期的沉降与水平位移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甘孝清  杨弘  宁晶 《大坝与安全》2014,(1):50-53,56
主要从面板堆石坝坝体内部变形、坝体表面变形、面板钢筋应力、面板混凝土应力应变、面板垂直缝及周边缝接缝变形、坝基渗透压力、绕坝渗流、渗漏量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面板堆石坝的安全监测设计及安全监测成果。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面板堆石坝沉降和水平位移已趋于稳定,面板应力与变形较小,总渗漏量较小,大坝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针对堆石坝中堆积颗粒的应变特性,对各部分程序建立或改进了接口,实现了堆石料的随机分布,并且能够满足级配要求;同时也实现了堆积颗粒在筑坝中逐层堆积、逐层加载的过程。探索了DDA中弹簧刚度和步位移比的最佳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堆石坝施工、蓄水及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坝体的沉降量最大;蓄水后,坝体两侧水平位移变化明显,出现向下游偏移的趋势;在地震波作用下,坝体水平向和竖向加速度峰值随高程增加而增大,符合一般堆石坝规律,表明改进后的DDA程序具有较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经对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堆石坝施工期长序列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堆石坝施工期相对沉降量最大为858mm,约占坝高1.2%。其中填筑期最大沉降量为724mm,发生在10环附近,占施工期总沉降量的84.4%,相对稳定期最大沉降量为193mm,发生在顶部,占施工期总沉降量的22.4%,不同高程坝体沉降总体表现为靠近坝轴线大,靠近两坝坡小。坝体水平位移在12mm以内。坝体与坝基间剪切位移已基本趋于收敛,最大值在16mm以内。坝基总体表现为无水压状态,绕坝渗流水位总体较低。坝顶钢筋笼内钢筋应力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结果表明:目前该电站上水库堆石坝各监测物理量处于稳定状态或已基本趋于收敛,堆石坝总体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0.
十里垅贮灰土坝坝基用砂井及预压处理软弱地基,根据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值,严格控制施工速率,并加强现场干密度控制及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