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前言目前,颗粒盐的主要市场为味精行业,所以颗粒盐又称为“颗粒状味精用盐。”味精作为一种具有增味提鲜功能的调味品,在食品、饮食等行业应用极为广泛,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是由粮食作物经加工、提炼、精制而成。随着国家对粮食作物价格的调整,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谷氨酸钠的生产成本随之不断增加,而国家标准对味精质量的主要要求为谷氨酸钠含量大于或等于80%且对人体无害。事实表明,谷氨酸钠大于或等于80%的味精比含量大干或等于99%的味精其市场销售量更大。味精行业开始寻求一种物美价廉的可掺兑用味精添加剂,正是由于这一…  相似文献   

2.
味精可入药     
味精,学名谷氨酸钠,其主要成分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而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人们每天要从牛奶、鸡蛋、肉类等食物中摄入大量的谷氨酸。味精大都以玉米、大米等粮食为原料,从淀粉中提取谷氨酸钠,其谷氨酸和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标准GB/T8967-2007《谷氨酸钠(味精)》已于2007年12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标准新增对味精产品的分类,并增加对加盐味精和增鲜味精的理化要求。标准按添加成分,将味精产品分成3大类:即普通味精、加盐味精和增鲜味精。加盐味精是在谷氨酸钠中,定量添  相似文献   

4.
最近德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婴幼儿缺锌症与味精有密切的关系.对成人来说,食用味精是有益无害的,因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在肝脏中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的代谢作用下,谷氨酸钠会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5.
李光 《中国调味品》1991,(3):31-32,F003
味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调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亦称麸酸钠,分子式为NaOOC—CH_2—CH_2—CHNH_2COOH。根据谷氨酸钠的含量,味精通常分为含谷氨酸钠80%、90%、99%等不同规格。近年来,一些掺伪现象时有发生,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有的甚至造成了人身伤亡。因此,对掺伪食品进行检验并作出判断,已是当前食品卫生检验的一个重要内容。味精的掺伪情况也较严重,我们曾经测  相似文献   

6.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色素,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现有生产工艺中,采用的是活性炭进行脱色,这种工艺的弊端在于生产成本高,生产环境差等问题。本文结合杭州味精厂二道母液现场试验,介绍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味精二道母液脱色中的应用情况,为今后味精母液脱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单守庆  洪莹 《中国烹饪》2010,(2):104-106
鸡精:有鸡还是无鸡? 鸡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鸡精中谷氧酸钠的含量在40%左右。鸡精还含有用来形成颗粒状的淀粉、强化味精味道的增味核苷酸、糖、其他香料。严格来说,鸡精里应该含有鸡肉粉、鸡油等鸡的成分。但是,为了降低成本,鸡精里可能完全没有鸡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烹调知识》2004,(3):38-38
杜力女士你好:本人在贵刊的食界杂谈一栏目中的“享用美味的最佳温度”一文看到说味精在温度超过120℃时,就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而且这种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毒性。可本人在《中国烹饪》1996年第2期烹调技术一栏中的“味精的更新年代及科学应用”一文中看到味精可高温下添加,而且所产生的焦谷氨酸钠是一种无鲜味的物质,并且它又是无毒的。看完此文后,我有些被搞糊涂了,在此想问一下味精在高温下所产生的焦谷氨酸钠,到底有没有毒,一位忠诚的读者期待您的来信答复。山西大同读者陈鹏陈鹏读者:您好。关于味精在高温下长时间烧煮所产生的焦谷氨酸钠是…  相似文献   

9.
鸡蛋本身含有多量的谷氨酸钠及一定量的氯化钠.加温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谷氨酸钠,此种新物质即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纯正的鲜味.这是鸡蛋遇热后自身产生的鲜味.如在炒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的饮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讲情调、讲时尚,讲精细、讲味道、讲鲜嫩是现代人的饮食生活基调。然而正是因为这些,人们正受到饮食综合症的威胁。中餐综合症 眩晕无力、眼球突出、下肢抖动、肢体麻木,有的还心慌意乱……这是一种鲜为人知的“中餐综合症”。在鸡鸭鱼肉等鲜味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谷氨酸钠,过量的谷氨酸钠可以干扰大脑细胞的正常活动,使脑神经生理功能受到抑制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中餐综合症的预防很简单,对味精和含谷氨酸钠较多的鸡鸭鱼肉等美味食品,一次不宜吃得过多,烹调时味精不要放得太多;多吃些绿叶蔬菜,饭…  相似文献   

11.
巧用味精和鸡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晴 《食品与生活》2008,(10):23-23
味精与鸡精都是用于食物提鲜的调味品,但由于成分不同,所以这两种调味品的使用方式也有区别。味精应在出锅前用,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中的谷氨酸钠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危害人体健康;鸡精是从新鲜鸡肉、鸡骨中提取的复合增鲜、增香的调味料,含有多种氨基酸,一般什么时候放都可以。  相似文献   

12.
正味精是厨房调味料的一种,很多人都知道味精吃多了是有危害的。那么,要如何健康地食用味精呢?下面就来告诉你有哪些菜肴不能放味精,帮你正确食用味精。炒肉菜不用加味精。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  相似文献   

13.
味精末道母液中含有的焦谷氨酸钠,可经浓盐酸或浓硫酸高温水解成谷氨酸钠.提高味精产品质量,提高谷氨酸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4.
味精产品有80%味精、99%味精及掺有部分味精的调味品。目前产品标准及方法标准有QB1500—92《味精》、GB/T8967—2000《谷氨酸钠》、GB/T5009—2003《味精卫生标准分析方法》。通过对这三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只有根据产品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才能准确、方便、迅速地测出味精产品中谷氨酸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发酵科技通讯》2006,35(2):24-24
味精结块的原因,其一是由于味精(特别是粉状味精)内含有氯化钠,所以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受潮结块;其二是由于中和液或母液经浓缩结晶和烘干过程中受长时间高温的影响,产生了部分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也极易吸潮而引起结块。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旋光法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评定了味精含量测定过程中测量重复性、天平、旋光管、温度、容量瓶等因素对味精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计算得出旋光法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4%.  相似文献   

17.
味精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味精的定义、分类和工艺过程进行了确定.在动物实验、生理功效和临床方向,对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进行了安全性的评估.总结出,味精作为重要的调味品之一,是食用性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及联台国专门机构研究实验证明——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种,是人体和动物的重要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理作用.——在现在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发现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是极其安全的——味精是添加剂A(1)类(即安全型)允许摄取量7.5克谷氨酸钠/天人(体重49.5公斤)又认为:——味精作为重要风味促进剂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对味觉减退而影响食欲的老年人尤为重要中国专家研究认为:——较长时间蒸煮油炸生成的焦谷氨酸钠仅失去“鲜味”,不会有害于人体健康——在烹调的短时间里并不能形成焦谷氨酸钠  相似文献   

19.
“食无定味,适者为珍”,这句中国食文化的古训颇为人们所熟知。鲜从何来?鸡鸭鱼肉何以如此之鲜?此乃本味与调味之功。所谓本味,用当今术语说,就是日常荤素食物中,天然含有的鲜味成分,即谷氨酸钠、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所谓调味,就是把各种适口之味以恰到好处的比例重新配置起来,使烹出的菜成为香与味相得益彰的美味佳肴。鲜和香都是复合味,它们由不同的增鲜料和增香料混合而就。菜肴本身的鲜和香外加增鲜料和增香料,会使菜的鲜和香越发诱人。 味精是菜肴增鲜剂的第一代。在我国,始于1922年的上海,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主要的生产工艺是通过大米、玉米等粮食或糖蜜,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提取。按谷氨酸钠含量分,  相似文献   

20.
冯玲 《四川烹饪》2003,(6):44-45
鲜味在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菜肴的烹饪离不开增鲜剂。迄今为止,已发现有40余种增鲜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1.氨基酸类(如谷氨酸钠MSG)2.核苷酸类(如5'-肌苷酸钠IMP,5'-鸟苷酸钠GMP)3.有机酸类(如琥珀酸)4.复合类(如酵母提取物、HAP、HVP等)。但目前市场上的增鲜产品主要是鸡精和味精两大类。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MSG)。它是以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蜜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再经提炼精制而成或水解植物蛋白质加工制得的产品。我国的味精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广东五省,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左右。市售味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