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蒋平  张建州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37(11):2587-2593
图像质量评价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应用广泛,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更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结构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局部梯度选择强边缘区域,然后通过强边缘的信息来评价图像的质量。该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局部最大梯度的像素点质量评价;利用强边缘点的局部质量来估计全局图像质量。该方法可以同时评价噪声图像和模糊图像,图像失真越严重,该方法的评价分数就越低。与图像质量评价数据库的主观评价结果比较表明,该文方法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性很强,能很好地反映图像质量的视觉感知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参数估计的无参考型图像质量评价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算法通用性差及人类主观感知相关性弱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估计的无参考型图像质量评价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图像本身所蕴含的质量特征,提取出图像结构信息、颜色信息和视觉信息的评价度量指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估计出相应指标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主观评价结果一致性好、鲁棒性强,优于其它客观评价算法,能够准确反映人类对图像质量的视觉感知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度量多种失真类型的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空域自然场景统计特征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算法。该算法通过度量失真图像和原始图像在统计规律上的偏差,对失真图像质量做出评价。与现有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算法相比,该算法不需要使用原始图像及其失真图像进行训练,也不需要知道图像的失真类型,是一种更具实际意义的通用型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算法。同时,考虑到人眼观察图像时感兴趣区域的影响,该算法加入了视觉显著性区域提取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人的主观感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程姗  曾焕强  陈婧  田钰  蔡灿辉 《信号处理》2019,35(3):419-425
考虑到人类视觉系统对图像边缘和局部纹理信息较为敏感,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无参考屏幕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所提方法通过梯度方向直方图和局部二值模式分别提取屏幕图像的边缘和局部纹理信息,接着通过特征融合过程得到一个更加能够描述屏幕失真的融合特征,最后采用支持向量回归训练得到屏幕图像融合特征向量与主观质量分数的质量评价映射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相比,本文所提算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人类视觉系统对屏幕图像的主观感知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大多数图像质量评价(Image Quality Assessment,IQA)算法在对非均匀失真图像进行质量评估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全局-局部特征的双通道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No-Reference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NR-IQA)算法。首先,考虑输入图像尺寸的不同,利用局部失真重组算法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其次,利用基于Swin Transformer模块的双通道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最后,通过质量回归预测网络完成全局-局部特征到图像质量分数的映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两个数据集上分别取得0.823和0.871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 Rank Ord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OCC)指标值,表明所提出算法与人的主观感知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闵莉  曹思健  赵怀慈  刘鹏飞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4):20210291-1-20210291-10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技术能够同时提供红外图像的热辐射信息和可见光图像的纹理细节信息,在智能监控、目标探测和跟踪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两种图像基于不同的成像原理,如何融合各自图像的优点并保证图像不失真是融合技术的关键,传统融合算法只是叠加图像信息而忽略了图像的语义信息。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生成对抗网络,生成器设计了局部细节特征和全局语义特征两路分支捕获源图像的细节和语义信息;在判别器中引入谱归一化模块,解决传统生成对抗网络不易训练的问题,加速网络收敛;引入了感知损失,保持融合图像与源图像的结构相似性,进一步提升了融合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上均优于其他代表性方法,对比基于全变分模型方法,平均梯度和空间频率分别提升了55.84%和49.95%。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针对特定失真类型的局限性以及避免有监督的学习过程,通过视觉注意模型和边缘信息来构造特征池,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池的不区分失真类型以及无监督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算法.该算法不针对特定失真类型,对各种失真类型的图像都能做出较好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种通用型算法.此外,该算法不需要主观分值的训练,因而又是一种真正的无监督的质量评价算法.而且,在提取空域特征时,考虑了人类的视觉感知特性,认为感兴趣区域以及边缘块会显著地影响人们对图像质量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性能与人们的主观感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结构张量奇异值分解的无参考型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由于图像局部结构张量能反映图像几何结构,因此利用张量特征值之间的关系来度量图像噪声与模糊水平,将两个度量结合得到图像质量的综合评价。通过分析仿真图像和实际图像的质量评价结果,该方法能同时度量因噪声和模糊造成失真后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评价数据库的主观评价结果比较表明,该文方法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性强,能很好地反映图像质量的视觉感知效果,并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彩色图像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像处理系统的性能优劣的评判往往需要一个合理迅速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作为支撑.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人眼的视觉特性,使得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图像的人眼感知质量不符.根据人眼对图像边缘信息非常敏感这一人眼视觉特性,提出一种综合图像边缘和背录相似度的算法(EBS)来评价彩色图像质量,即通过比较失真彩色图像与原始参考图像的边缘以及除边缘之外的背景相似程度最终确定失真图像的质量.应用于由779幅包含五种类型失真的图像质量评价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评价结果相比PSNR,MSSIM,IFC以及基于像素域的VIF等算法与图像的主观评价结果(由DMOS值表示--将背景不同的一组观察者对失真图像的评分进行统计平均后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更一致,也即该算法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图像的实际视觉感知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拟人脑视觉神经接收视觉信息形成表面感知 的处理机制,提出一种基于大脑层状皮质模型的全参考立体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IQA)方法 。首先, 分析大脑形成表面感知的过程,提出可运用于立体图像的IQA的层状皮质模型;然后依据 模型得到各层的响应输出,构建感知特征向量;最后利用机器学 习算法,建立 特征和质量的关系模型,预测立体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对称立体图像库上 的Pearson线 性相关系数(PLCC)和Spearman等级系数(S ROCC)高于 0.91,在非对称库上高于0.93。与现有的相关方法相比 ,本文方法与主观评价更加吻合,更适合立体图像的评价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To make use of the prior knowledge of the image more effectively and restore more details of the edges and structures, a novel sparse coding objective function is proposed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 of the non-local similarity and manifold learning on the basis of super-resolution algorithm via sparse representation. Firstly, the non-local similarity regularization term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similar image patches to preserve the edge information. Then, the manifold learning regularization term is constructed by utilizing the locally linear embedding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several super-resolution algorithms in terms of the subjective visual effect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indices.  相似文献   

12.
陈勇  樊强  帅锋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37(9):2055-2061
该文针对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无法有效模拟人类视觉系统(HVS)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小波分析的加权稀疏保真度(Weighting Sparse Fidelity, WSF)图像评价算法。算法以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神经网络为切入点,对图像进行一阶小波分解得到4个不同方向的子带图像,然后将子带图像分成88大小的图像块,采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的方法对各个图像块进行训练并提取图像特征检测矩阵,根据特征检测矩阵计算各子带图像块的稀疏特征值并建立稀疏保真度质量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细节信息的不同对低频子带图像进行区间划分并设置视觉权重,使之更加接近人眼的主观视觉。实验中对LIVE库中所有图像进行算法验证,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很好地对各种失真类型的图像进行评价。基于小波分析的稀疏保真度评价算法能够有效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多频特性和视觉皮层感知机制,弥补现有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在此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Nowadays, stereoscopic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SIQA)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model of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IQA). Compared with the two-dimens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stereoscopic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is more challenging due to the effects of depth and parallax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two-stream interactive network model to perform quality evaluation, which can well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human stereo visual perception. Meanwhile, we enhance the extraction of local and global features of images by asymmetric convolution kernel and interactive sub-networks of inter-layers, respectively, which can further optimize our network model. Our proposed algorithm was evaluated on four public databases. The fi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proposed algorithm exhibits good performance not only on the whole database but also on each single distortion type.  相似文献   

14.
非局部均值算法将传统的图像去噪算法由局部计算模型推广到非局部计算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使用观测值和各向同性邻域窗来度量相似性,缺乏鲁棒性和方向性,不利于捕获图像边缘结构信息.提出了基于非下采样Shearlet特征描述子和方向权值邻域窗的非局部均值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但有效地去除了相干斑,而且很好地保持了图像的几何结构信息,为后期SAR图像的理解与解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牛威  郭世平  史江林  邹建华  张荣之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11):1111005-1111005(9)
图像质量评价是地基光电探测任务中的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之一,与其他事后处理任务密切相关。重点研究了无参、客观自适应光学图像的质量表示与指标提取方法,总结了目前对图像质量评价研究的基本框架及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能量归一化的自适应光学图像质量感知模型,并结合自适应光学系统与人眼视觉感知的特性,提取了两个无参、客观像质评价指标,该指标可用于帧选、复原等关键任务中,实现对图像质量的自动评价或图像内容变化的自动检测,评估结果与人眼主观评价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中对图像结构信息的表征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研究了基于结构相似度和奇异值分解的两种图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其不同特点提出了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结构相似度质量评价方法.该算法分别将参考图像和失真图像的梯度图像分成8×8大小的图像块,并对每一个图像块进行奇异值分解后计算对应图像块的奇异值相似性和各图像块局部方差分布的相似性,最后结合各图像块的奇异值相似性和图像的局部方差分布的相似来表征图像的畸变程度.对LIVE库中包括5种失真类型的982幅图像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很好地对各种失真类型的图像进行评价,比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度(SSIM)等算法的主客观一致性更好,更加符合人眼的视觉特性.  相似文献   

17.
高能闪光照相中需要研究少数投影数据条件下的非轴对称客体的的密度反演问题。现有利用压缩感知思想的全变差TV类算法虽然考虑了图像的局部相似性,但没有考虑图像的非局部相似性。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组稀疏正则化的全变分重建技术TV-GSR。该技术将组稀疏模型集成于TV框架之下,同时考虑了客体图像的局部相似性和非局部自相似性,充分利用了图像的先验稀疏信息,并利用客体的上、下、左、右4点对称性来降低图像重建的规模,重构精度有所增加,重建速度也更快。仿真实验表明,文中提出的TV-GSR算法提升了图像在无噪声和有噪声情况下的重建精度,对于高能闪光图像和纹理细节丰富的CT图像都有较好的效果,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光场成像作为新一代成像技术可采集更丰富的视觉信息,但在其各个处理过程中都会引入失真导致光场图像主观质量的下降,因此需要设计与人类视觉系统(Human Visual System,HVS)保持一致的客观评价方法以自动评价光场图像的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剪切波变换的光场图像全参考质量评价方法。首先,为了同时考虑光场的空间域和角度域失真,分别在光场视图和极平面图(Epipolar Plane Image,EPI)上提取特征。其次,在光场视图上进行剪切波变换后,分别提取局部相似性特征和全局统计特征。然后,在EPI上分别提取局部相似性特征和全局方向统计特征。最后,采用随机森林对以上特征进行池化得到最终质量预测值。在密集光场图像数据库中进行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优于现有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与主观视觉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