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了中厚板轧制过程中两侧辊缝差、轧件入口横向楔形、轧件两侧温度差和轧机两侧刚度差对中厚板两侧厚度偏差的影响。根据实时检测的轧制力、辊缝等数据,利用轧机刚度和轧件塑性系数推导了消除侧弯的两侧辊缝在线自动调整模型。该模型在国内某3 500 mm轧机上进行在线应用,40 mm以下成品钢板两侧厚度偏差控制在0.12 mm以内,消除薄宽规格钢板的刮框事故,轧后钢板的侧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中厚板轧制轧件头尾翘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轧件头尾翘曲问题成为中厚板轧制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直接影响板材的成材率和产品质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厚板轧制轧件头尾翘曲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轧件上下表面的温度差、轧制压下率、轧制导入角、异径异速轧制和变形区几何形状等对板材翘曲的影响,并介绍了中厚板轧制轧件头部翘曲的控制模型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宽厚板》2015,(6)
基于中厚板轧制中轧件头尾翘曲产生机理,分析轧件上下表面的温度差、轧制压下率、轧制导入角、异径异速轧制和变形区几何形状等对板材翘曲的影响,并总结了中厚板轧制翘曲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答:根据生产钢板厚度来制定不同的加热温度。由于厚规格的钢板轧制道次少,终轧温度高,要求厚规格钢板加热温度低于薄规格钢板20~30℃,微合金化钢也相应降低了加热温度。这是因为降低加热温度,不仅可以缩短轧制过程的待温时间,也可以细化奥氏体初始晶粒度的大小,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对同一钢板和不同钢板的头尾部位进行拉伸试验和-20℃冲击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的60mm厚规格Q390D钢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冲击韧性,且钢板的各项异性和异板差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韶钢3 450 mm中厚板生产线轧制厚规格钢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平度缺陷问题,通过现场跟踪,分别从轧制、快速冷却和矫直工艺等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了各个工序对厚规格钢板不平度缺陷问题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措施,并在各个工序上机应用,取得明显效果。生产线厚规格钢板的不平度缺陷率由6%以上降低到3%以下,大大减少了不平度缺陷率高带来的订单制造周期长等问题,创造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8 mm薄规格-45℃耐低温钢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不同化学成分和不同轧制工艺条件下所生产钢板的性能情况,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优选并确定其批量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单春和  林建强 《宽厚板》1998,4(5):38-41
为改善中厚钢板轧制平面形状,有效控制窄板坯轧制宽中厚钢板鼓形度,减少切边、切头尾损耗,秦皇岛首钢板材有限公司结合装机设备特点开发了立辊轧制新工艺,实施立辊挤板坯头尾和钢板边部进行修正轧制,改善了中厚钢板轧制的平面形状,减少了切损,提高钢材综合成材率1.5~3.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不同轧制工艺对Q345钢40、25、14 mm厚规格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40mm和25 mm厚的Q345钢采用控制轧制方式,对于14 mm厚规格板采用任意轧制方式,均可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不同板厚的钢板,由于冷却速度不同造成钢板越薄,韧性越差。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特厚规格高强钢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性能问题,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导致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解决厚规格高强钢冲击不合格的问题,选用不同坯型进行轧制试验,讨论了坯型选择及压下制度对高强度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断面生产时,宽断面钢坯轧制钢板低温韧性优于窄断面钢坯;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可以通过调整坯型,增加纵轧道次压下率,提高钢板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MAS rolling process in plate mill,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forward and backward slips of the wedges at plate head and tail were derived.According to the new model,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rward slip of the wedge and that of the normal part of the plate is obviously very small.The deviation is less than 2.5% in general.Thus,in actual application,the forward slip of normal part of the plate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length of rolled plate instead of the derived model.The rationality of this simplified method was confirmed with the application in Shougang 3 500 mm plate mill.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dges of plate head and tail are symmetrical.The plate width deviation is greatly decreased by using the MAS method.  相似文献   

12.
胡贤磊  赵忠  刘相华  张庆春 《钢铁》2007,42(4):50-52
基于四辊中厚板轧机,分析了温度、头部沉入、AGC系统、压力传感器和展宽比对中厚板头尾厚度超差的影响.头尾温度过低对厚度偏差影响较大,它使得钢板塑性系数增加,造成钢板头尾厚度增厚,这种影响每道次都存在并与下一道次的结果进行叠加,增大厚度超差的可能性.头部沉入对头部厚度的影响可通过沉入补偿进行消除.咬入阶段AGC系统不投入的影响可通过减小咬钢速度的方法进行部分消除.展宽比过小会加剧头尾厚度增厚,展宽比过大会缓解头尾增厚的趋势.这些分析为今后钢板头尾厚度超差的控制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方坯直轧工艺有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即钢坯头尾温差问题,当头尾温差过大时,会对产品长度方向上组织性能均匀性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方坯直轧工艺下钢坯“头低尾高”的温度特点,提出采用在精轧前进行“头弱尾强”的变水量冷却策略,或在粗轧前进行“头强尾弱”的变功率感应补热策略,并利用有限元法分别对上述两种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变水量冷却方式,为消除纵向上线性分布的头尾温差,所需水流密度与轧件长度基本呈抛物线关系;对于变功率感应补热方式,所需补热功率与钢坯长度基本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的轧件尖角缺陷,分析了该缺陷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其预测模型并提供了解决方案,可以为实际生产中该种缺陷的消除提供一定的参考。尖角缺陷主要是由于推床不对中致使展宽阶段轧件产生了角轧作用造成的,它主要形成于展宽阶段,扩大于延伸阶段。提出了该缺陷的人工消除法及推床设定消除法。现场应用表明,推床设定消除缺陷法可以控制93%以上的尖角头尾缺陷在20 mm以内,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丙兴  熊磊  张田  王昭东  王国栋 《钢铁》2017,52(9):60-65
 厚规格钢板轧制中低压缩比难以消除连铸坯心部缺陷,容易引起厚规格钢板性能波动。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分析了道次间强冷却工艺对厚规格板坯温度变化和轧制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道次间强制水冷的方式进行“温控-形变”耦合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厚规格钢板心部变形量,改善内部质量。对比分析可知,高温粗轧阶段采用道次间冷却对钢板心部变形影响较大;精轧阶段进行道次间冷却,对钢板心部变形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将显著提升道次轧制力。  相似文献   

16.
中厚板轧制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厚板轧制过程的温度变化特点,以热辐射和对流为主要影响因素,对热辐射模型和对流模型进行分析和处理,解析黑度系数、厚度对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可知:终轧厚度大于30 mm时,黑度系数的变化对终轧温度的影响很小;终轧温度在10 mm左右时,必须根据后几道次实测温度调整黑度系数;轧件越厚,起始温度越高,温降速度越快。分析得到不同厚度下,平均温度和表面温度差的关系。实际应用表明,终轧温度预测误差基本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钢板温度、轧机上下工作辊辊径差及转速差、单道次压下率、轧制线高度等因素对中厚板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同时,根据现场实际生产,从优化单道次压下率、优化咬入长度及咬入速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头部弯曲的因素,提出了轧件头部弯曲控制方法,实际生产中有效控制了中厚板头部弯曲现象,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特厚板厚度方向形变传递规律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玉  樊献金  窦春岳  张旭  潘涛 《钢铁》2019,54(4):49-54,62
 基于Gleeble热压缩试验、有限元方法对一种HSLA钢特厚板轧制过程中厚度方向变形向心部传递的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首次从有限元角度定量揭示出特厚板生产中高温、低速、大压下量的轧制规范机理。仿真所用材料本构模型由Gleeble试验数据结合Arrhenius方程所构建,研究了轧制速度、压下量、轧制温度以及板坯厚度对特厚板厚度方向应变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轧制速度小于1 m/s时(平均应变速率小于 0.33 s-1),有利于变形向钢板心部传递,削弱截面效应;压下量越大,钢板等效应变越大,且厚度方向最大等效应变出现的位置向心部偏移;轧制温度对等效应变的分布影响不显著,但是高温轧制有利于减小轧机负荷;板坯越厚,变形分布不均匀性越显著。当板坯厚度为500 mm时,截面的最大、最小等效应变差达到0.2。生产中,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特厚板的轧制采用高温、低速、大压下量规范。  相似文献   

19.
叶铁  周成  高振宇 《特殊钢》2013,34(5):28-31
通过对35W300高牌号0.35 mm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卷(/%:0.002C、2.71Si、0.22Mn、0.015P、0.003S、0.0020N、0.55Als)头、中、尾组织、织构及对应的磁性能的试验研究,发现因热轧时12 MPa高压水连续冷却造成接触轧辊的钢卷头、中、尾在不同温度下轧制,卷取后钢卷头部处于卷心、温度略高而冷却速度略低于钢卷尾部,致使钢卷纵向组织、织构不同,成品卷头、尾各250 m内磁感逐渐增加,铁损逐渐降低,250 m外至钢卷中部磁性能稳定。通过将热轧辊的冷却方式改为周期冷却和卷取后的层流冷却改为钢卷70 m后开始冷却,至钢卷尾部70 m前停止冷却的方式使得钢卷纵向铁损差异明显减小,磁感差异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