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汝良  陈益兰 《水泥》1994,(3):34-35
生料中掺入熟料对成球性能的影响陈汝良,陈益兰广西大学(530004)生料球质量的优劣,对立波尔窑及立窑煅烧都有一定的影响。用立窑煅烧水泥熟料时,窑内填满了物料,流体阻力很大,需用很高的风压鼓入空气才能穿透料层进行煅烧。因此窑内阻力的大小及窑内通风均匀...  相似文献   

2.
机立窑的致命缺点是窑内煅烧情况不明,只能凭经验,看烟下料、插钎探火对窑进行操作,人为因素多,烧成质量难以保证。为提高立窑熟料烧成质量,我国水泥工作者围绕立窑煅烧技术进行了不懈努力,先后研究开发出了: (1)预加水成球技术; (2)腰风偏火监控技术; (3)中心风管煅烧技术(因顶帽、卡窑而告终); (4)半黑、全黑、差热煅烧等技术。 前三项主要目的是改善窑内通风状况,尽可能保持底火集中与稳定。第四项是根据煤质情况和窑  相似文献   

3.
水泥立窑是一种立式不动的煅烧设备,窑内物料自窑顶靠重力整体下移,逐步完成物料组分间的物理化学过程。由于物料颗粒不能沿径向或上下单个活动,每当断面上通风不均时,物料颗粒受热也不均匀,使立窑熟料质量差别甚大。为了探讨外观不同熟料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水泥质量的影响,我们对几个立窑厂生产的熟料进行了物化性质的研究。一、试验结果及讨论我们在A、B、C三个机械化立窑厂和  相似文献   

4.
0前言在机立窑生产熟料的过程中,实现加料速度、上火速度和卸料速度的相对平衡,是保证机立窑热工制度稳定的关键。其中,对上火速度的控制,体现在操作中就是稳定“底火”,控制好窑内物料高温层的位置与厚薄,避免出现“偏火”现象。但因立窑生产技术的先天不足,其在银烧过程中多少总会存在着中心通风不良、导致“底火”不稳定、发生“偏火”、熟料不能速冷及f-CaO偏高等问题。目前,大部分立窑锻烧过程中对热工参数缺乏必要的监控,操作工凭经验获得的常常是滞后的信息,因而无法及时对饭烧制度进行调整上调整过程中容易引起熟料质量…  相似文献   

5.
1 引言 熟料的烧失量是衡量熟料煅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烧失量高,说明窑内物料化学反应不完全,还有一部分碳酸盐没有分解或煤没燃尽。这必然造成熟料成品率及质量降低或因燃料不完全燃烧而造成熟料热耗增加。所以,《立窑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规定:机  相似文献   

6.
5 煤质对立窑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煤的发热量是影响立窑生产的重要因素。因为煤自身发热量的波动,一方面导致生料配热的波动,使立窑热工制度紊乱,引起熟料生烧、欠烧或者严重结块、粘边等不良现象发生。前者引起熟料中fCaO上升、安定性差、强度差;而后者则加大窑内通风阻力,产生还原气氛,熟料得不到急冷,引起C_3S分解和β—C_2S晶型转变使熟料在窑内粉化而降低成品率和整体强度。因此,生料配热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立窑熟料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原材料易烧性及煤灰成分变化对生料易烧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易烧性较差原料在配料上可适当降低硅率控制。在烧成制度上可通过提高煅烧温度、避免还原气氛、加快熟料冷却速度等措施改善熟料性能。  相似文献   

8.
低煤耗快烧     
1 低煤耗快烧法的形成和意义 低煤耗煅烧泛指采用尽可能低的煤耗烧成水泥熟料。技术上是指标准煤耗低于120kg/t的水平。低煤耗煅烧的想法始于1976年立窑用8360kJ/kg的石煤作燃料,以115kg/t煤耗(热工测定为3344kJ/kg)烧成水泥熟料的成功。当时用石煤代替全部粘土,煤灰灰熔点比粘土低、煤中含硫化铁和煤灰中V、B等微量元素的矿化能力形成易烧物料,料球粒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 8000台立窑中,熟料烧成热耗差异很大,即便同是机械化立窑,低的在 2800kJ/kg以下,高的可达 5000kJ/kg以上。究其原因很多,如燃料品质、立窑的高径比、成球质量、外加煤使用与否及其粒度、湿料层厚度、煅烧操作、煤粉细度、窑内通风、卸料速度等等。笔者根据几十年从  相似文献   

10.
刘顺妮  林宗寿 《水泥》1993,(4):29-35
根据立窑煅烧的特点,建立立窑煅烧数学模型并且提出适宜计算道路水泥熟料烧成范围的二次回归方程。利用上述结果详细研究立窑煅烧道路水泥熟料饱和比及矿化剂的相互适应问题。较明确地论证矿化剂、生料成分波动及煅烧温度场对立窑道路水泥熟料煅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工业渣实现低煤耗快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低煤耗快烧法的形成和意义低煤耗煅烧泛指采用尽可能低的煤耗烧成水泥熟料。立窑上是指标准煤耗低于120kg/t(最低可达100~90kg/t以下);熟料单位截面积产量≥1800kg/m2·h的水平。低煤耗煅烧的想法始于1976年立窑用8370kJ/kg的石煤作燃料,以115kg/t煤耗(热工测定为3348kJ/kg)烧成水泥熟料。当时用石煤代替全部粘土,石煤灰熔点(<1350℃)比粘土熔点(1400~1560℃)低,煤中含硫化铁和煤灰中V、B等微量元素的矿化能力形成易烧物料,料球粒径<8mm(当时指等球径料球)和每班出…  相似文献   

12.
刘杏灵  王志全 《水泥》1989,(5):41-42
立窑等温烧成方法是在高温煅烧带边部增设一个外加热装置,比较有效地解决立窑熟料煅烧过程中温度场不均匀的问题。该技术在河南省息县水泥厂φ2.2×8.5米机立窑上应用,经过8个多月的生产实践证实,熟料28天抗压强度可提高100千克/厘米~2以上,台时产量提高16.98%,使该厂扭亏为盈,获利税50.5万元,创该厂历史最高水平。一、等温烧成的基本原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差热煅烧,不同的是外加电热源来补偿散热损失。就是在窑内的高温煅烧带耐火砖与保温层之间,沿窑体周向装设3组加热元件,每组加热元件由各系统单独控制,可及时调整窑内温度。这  相似文献   

13.
立窑生产中,窑内物料自上而下运动,入窑空气自下而上通过料层,燃料的燃烧与物料的燃烧同时进行。熟料产、质量常受偏火、垮边、漏生、结瘤、塌窑等影响,尤其是窑喷事故会把作业人员致伤残或死亡。笔者根据多年来对立窑生产的观察、分析与操作实践,为提高立窑产、质量,保障窑工和窑面的设备安全,特提出水泥立窑安全作业控制方案,为实现立窑自动化作业抛砖引玉。 1.立窑安全作业控制设备  相似文献   

14.
三、立窑煅烧偏火的处理(一)立窑煅烧时可能发生的几种不正常情况1.偏火偏火又称偏窑,是指窑内底火不均匀。底火有浅有深,有薄有厚,通风也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偏火处窑面通风不良,湿料层和生料层很厚,料面没有火苗和火星,料层发硬发僵,钎子插不动,此时窑内阻力变大。严重的偏火会造成抽心、塌边或塌窑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煅烧煤矸石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按KH=0.88~0.92,SM=2.1~2.5,肼=1.2~1.9的熟料率值控制,分别掺入4%,6%和8%的煅烧煤矸石代江砂配料,进行了煤矸石对生料易烧性影响的试验;同时进行煤矸石掺量对熟料烧成制度(烧成温度和烧成时间)影响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煅烧煤矸石对水泥熟料矿物形成过程、组成及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掺入4%-8%的煅烧煤矸石,可明显改善生料的易烧性,减少f-CaO含量并能降低烧成温度50~100℃;(2)对掺入6%的煅烧煤矸石并经1250℃,1300℃和1400℃烧成物料的XRD分析可知,在1300℃其烧成反应已较充分,C3S结晶程度高.其熟料烧成范围为1300~1400℃;(3)煤矸石与矿化剂复掺可进一步改善生料的易烧性,其中复掺萤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41 为什么要适当放大窑口角度? 答:适当放大窑口角度是为了缓和料球在煅烧过程中的收缩而引起的边风过剩。如果立窑为直筒形,由于物料受高温煅烧而收缩,窑周边产生缝隙,使大量空气从缝隙中跑掉,从而使立窑中心部位因缺氧减慢物料煅烧速度,拉长高温带,并且在熟料自重作用下,形成致密的熟料,使熟料“死烧”,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泥》2003,(11):68-70
1 预加水成球机理及作用1.1 立窑生料成球质量要求 生料成球质量对立窑煅烧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质量好、粒度均齐、强度和内部孔隙率适中,料球之间空隙大、对熟料产量、质量的提高和降低烧成热耗十分有利;质量不好,炸球破损多,会堵塞料球间的空隙,影响窑内通风,使熟料煅烧产量、质量降低且能耗增高。因此,生料成球质量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烧成范围的概念并结合具体实验讨论了立窑生产中煅烧方案以及复合矿化剂中 CaF_2的掺量对立窑熟料煅烧性能、质量的影响。对一些微量元素对烧成范围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复合矿化剂(CaF_2+SO_3)扩大了熟料烧成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地消除立窑的偏火和改善窑内的通风,我们在东辽县水泥厂φ1.7×6.5米塔式机立窑上进行了腰风试验。众所周知,立窑的底火对正常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生产时,立窑的底火一般呈锅底形,反映了窑内的通风情况。可以认为,窑内风速或风量的分布曲线就是底火层的形状曲线,而底火层的厚度分布,同样可以看作是煤的燃烧速度(或物料的煅烧速度)与各点散热情况的综合反映。或者说,不管底火的形状、厚薄如何,均是窑内风量分布的结果。因此,如果窑内的通风情况假设为理想状态的  相似文献   

20.
生料易烧性指数K1450是一个与C3S形成化学反应速度常数成正比的技术参数,可根据配入煤灰掺入量后的生料化学成分及1 450 ℃煅烧样品的f-CaO含量进行计算。K1450值越高,表明生料易烧性越好;其显著性影响因素包括生料中粗颗粒石英含量、氟离子含量、熟料设计的液相量和铝率。根据K1450数值高低,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水泥窑熟料煅烧热耗的相对变化;当K1450从30提高至70,熟料煅烧热耗可降低10%以上。易烧性较好的生料(K1450>70),由于可在更快的升温速率和更短的高温带通过时间下实现熟料烧成,且可显著减轻窑内还原气氛,因此熟料煅烧热耗较低;若通过进一步优化,使熟料中的A矿能够获得合理的晶体大小及矿物形貌,可显著提高熟料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