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车试验是全面评价汽油机油(润滑油)性能的重要方法。分别对自研煤基5W-30汽油机油和市售SN 5W-30汽油机油进行10 000 km行车试验研究,依据国家标准GB/T 8028—2010《汽油机油换油指标》对不同行驶里程下的旧油进行理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0 000 km行车试验后,2种汽油机油性能指标均未超过换油指标要求,仍有较大性能余量;相比市售SN 5W-30汽油机,自研煤基汽油机油行车试验后铁含量和酸值增加更小,碱值余量更大,表现出更优异的润滑性能、抗氧化性能、抗磨损性能和清洁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油有粘度等级和质量等级两种分类方法。粘度等级表示使用温度,质量等级表示使用条件。购买柴油机油时必须同时说清楚它的粘度等级和质量等级。一、柴油机油的粘度等级1.国产油品80年代前采用的是旧粘度等级分类法,现国产柴油机油的粘度等级采用了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简称SAE)粘度等级的分类标准,共分为SW/30一扣计9个粘度等级,粘度等级的最新标准为GBll122-1997见表人表1中由带“W”的和不带“W”的两组数字组成的粘度牌号表示该柴油机油为多级润滑油,可冬夏(春秋)两用,也称稠化机油,如SW/30‘10w/40等;牌号中…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机油的黏度对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影响,以国产某1.2 L排量增压发动机为例,使用较低黏度的美孚一号0W20 SN级代替原先使用的美孚一号5W30 SN级润滑油进行同一种状态的增压发动机性能对比台架试验。主要进行了净功率试验、机械损失试验、特征点油耗试验、万有特性试验等。结果发现:使用5W30机油的发动机动力性略优于使用0W20机油的发动机,经济性水平相当。因此,为发动机选用合适黏度的机油,能兼顾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热管均温板应用于机载电子设备散热设计中,根据机载环境条件,研究了埋铜-水热管均温板低温环境条件下的起动性能。采用低温箱模拟低温环境条件,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冷却方式、不同热耗对热管低温起动性能的影响,得到起动温度曲线,在-55 ℃低温环境中,液冷(供液温度10 ℃)和自然散热两种冷却方式下,热管均能正常起动,未出现由于冷凝段温度过低导致的起动失败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低黏度润滑油对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影响,选用3种低黏度测试油0W20和参比油5W30进行台架试验,包括发动机机械损失试验和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其中测试油0W20-1和0W20-2中添加了不同量的含钼摩擦改进剂,测试油0W20-3中添加了脂肪酸酯摩擦改进剂,且测试油0W20-1的黏度最低。选用黏度最低的测试油0W20-1进行发动机耐久试验。结果表明:在节气门全开和节气门全关2种工况下,含钼摩擦改进剂含量较高的测试油0W20-2摩擦力矩最小,相比参比油5W30分别可以降低发动机机械摩擦损失34.4%和19.3%;发动机的机械摩擦损失与摩擦改进剂的种类和添加量有关,相比脂肪酸酯摩擦改进剂,含钼摩擦改进剂更适应涡轮增压发动机工况,减少摩擦功的效果更好;低黏度润滑油能够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并且发动机关键摩擦副磨损量较小,满足发动机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根据15W/40 CD柴油机油的模拟实验与台架试验的基础数据,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反向传播算法建立了模拟实验与台架试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合适的拓扑结构为5-7-1,学习速率为0.2,动量因子为0.9。探讨了用模拟实验数据预测台架试验结果的可能性,检验证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准确预报15W/40CD柴油机油的台架试验结果。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用遗传算法优化,得到了15W/40 CD级柴油机油能通过台架试验的最优模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选用"油改气"出租车进行6 000 km实际行车试验,考察康普顿CNG/LNG天然气发动机专用油及国内某知名品牌燃气发动机专用油的使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牌的气体发动机专用油都能够满足"油改气"出租车的使用性能要求,且康普顿CNG/LNG天然气发动机专用油比国内某知名品牌燃气发动机专用油性能更稳定,氧化衰变速度慢,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清净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甲醇汽油对发动机油低温性能的影响,通过向发动机油中添加甲醇汽油及其模拟燃烧产物甲酸、甲醛,分析其对油样的倾点、凝点、低温动力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汽油及其模拟燃烧产物甲醛、甲酸对油样的倾点、凝点影响较小;随着甲醇添加量的增加,油样的低温动力黏度有增大的趋势;在甲酸质量分数为0.8%~1.2%时,油样的低温动力黏度值较大,但其增大的趋势平缓。因此甲醇汽油及其模拟燃烧产物对发动机油的低温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采用SAE J 2312-2013对自动变速箱油滤器基本过滤性能进行多次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对实验结果和试验程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再结合自动变速箱油滤器自身的特点,改进了原有的试验方法。通过采用SAE J 2312-2013和SAE J 1985-2013两种试验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使不同滤材制成的自动变速箱油滤器基本过滤性能更具有对比性,方便用户对其过滤性能进行评价,帮助用户进行滤芯甄选或者设计上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燃料经济性是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优异的黏度指数改进剂和减摩剂可提高机油的燃料经济性。根据低黏度机油的特性,结合β-4G15发动机润滑系统特点,研究低黏度机油对发动机/整车节能的影响。以机油10W40作为基准油,通过发动机倒拖和万有特性试验考察了机油0W20、5W20和5W30对发动机减摩和节能的影响,并通过发动机800 h耐久试验考察了机油5W20对发动机耐久性的影响;以机油10W40作为基准油,通过整车NEDC试验考察了机油5W20和5W30对整车节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黏度机油可有效提高发动机/整车的燃料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设计了柴油机低温起动系统的霍尔型起动电压、电流、转速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电路;利用新型的柴油机低温起动试验方案,进行了低温起动电压、起动电流、起动转速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最大低温起动电流达到680 A,起动电压大于8.6 V,起动平均转速为280 rad/min,性能完全满足柴油机低温起动系统要求。同时也验证了霍尔传感器能够准确测试柴油机低温起动系统的起动电压、电流和转速信号。  相似文献   

12.
柴油发动机新技术使润滑油中烟炱的含量大大增加,Mack T-9发动机台架试验是ASTM标准中用来评价烟炱对发动机造成的磨损,但其评价时间超过500 h,不利于柴油机油的快速筛选。为了提高新开发柴油机油的筛选效率,利用SRV模拟试验评定Mack T-9台架试验柴油机油的抗磨性能,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取与烟炱碳质结构相似的炭黑,SRV润滑油极压试验NB/SH/T 0882-2014与Mack T-9发动机台架试验表现出较好的关联性,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油样的Mack T-9柴油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许翔  刘瑞林  董素荣  刘刚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17):2403-2407
通过柴油机高原性能模拟试验,分析了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高原环境对柴油机起动性能和热平衡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高原增压、供油系统调整及优化、低气压低温起动、热平衡控制、电控柴油机高原标定等提升车用柴油机高原性能的技术对策,为研究进一步提高柴油机的高原环境适应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别对加氢精制和异构脱蜡方法得到的两种基础油以及在添加剂状态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异构脱蜡油对添加剂的溶解性和抗紫外线能力均优异:基础油和复配后的异构脱蜡油的承载能力不如加氢精制油,但抗磨减摩能力相差不大;异构脱蜡油加入SJ汽油机油复合添加剂后抗氧化性能好于加氢精制油,但加入CF4柴油机油复剂后,抗氧化性能不如加氢精制油,因此异构脱蜡油代替加氢精制油还需对添加剂进行重新复配。  相似文献   

15.
王昆  王亚萍  刘双红 《润滑与密封》2012,37(7):82-87,101
在现有的柴油机油产品基础上,通过配方调整,开发一种以磺酸盐/酚盐添加剂为主剂的高耐水型船用柴油机油,对其进行综合性能评定。结果表明,研制油具有优良的高温清净、抗氧防腐、抗磨性能和优异的耐水性能,并能满足船用二冲程柴油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润滑油在高温高压等苛刻工况下的抗泡性能,以某型国产航空润滑油和进口酯类航空润滑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模拟氧化装置在175~290℃下进行氧化试验,测定不同温度下氧化后油样的100℃运动黏度和酸值,利用GC/MS分析油样氧化组分和主要产物,并分别对高温氧化油样的泡沫特性和空气释放值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种航空润滑油的黏度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在250℃达到黏度的最大值,但进口油由于极性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其黏度值更加稳定;进口油在氧化温度过高时发生水解和热氧化,导致其酸值在高温下急剧增大,因而腐蚀性明显差于国产油;国产油在起泡倾向和空气释放性能方面均比进口油差,这是由于国产油中的PAO分子的表面聚合以及高温氧化条件下表面活性吸附层的形成,均增大了起泡倾向,并延长了空气释放时间,进而导致抗泡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PAO(聚α-烯烃)对极性添加剂的感受性,改善PAO对橡胶密封件的相容性,通常在PAO基础油中加入少量的酯类油。研究PAO 2c与少量酯类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癸二酸二异辛酯(DIOS))的混合油样的高低温黏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PAO 2c与酯类混合油样稳定,没有出现相分离;低温条件下,DBP与PAO 2c混合油样出现分层现象,为确保混合基础油的低温性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质量分数宜分别控制在20%以内。这对调制低温性能优良、橡胶相容性好的润滑油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低温条件下,润滑油黏度变大,流动性变差,添加剂活性降低,对润滑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为研究PAO润滑油的低温摩擦润滑性能,以不同黏度级别PAO基础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仪MCR302、SRV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PAO润滑油样及添加极压抗磨添加剂的油样在低温条件下的流变性能和磨损润滑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随着温度降低,PAO油样的黏度急剧增大,黏度越大的油样其受低温条件影响越明显;PAO油样在低温环境下,表现出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低温环境使得极压抗磨剂添加剂的活性变低,添加剂并未表现出减摩抗磨作用。因此,低温试验条件对PAO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阻碍了基础油和润滑油添加剂减摩抗磨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程机械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对变速箱液力传动油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工程机械现用变速箱液力传动油存在品质不高、换油周期短等缺点,国外工程机械和变速箱制造商针对各自的产品都开发了专用液力传动油,改善了油品的性质.为提高国内液力传动油品的竞争力,开发了两款性能优异的工程机械液力传动油,并进行真实工况下的行车路试,通过观察油样的理化性能随行车时间的变化来考察油品的换油周期.结果表明:研发的两种工程机械液力传动油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抗磨损性能及稳定可靠的使用性能,换油周期都有较大延长.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某低温运载火箭三子级冷氦增压系统液氢温区阀门性能考核,采用AMESim建立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被测冷氦增压电磁阀不同工作模式,得出两台200W@20K斯特林制冷机、两台70 L高压低温换热贮罐、按照箭上落压、等间隔开启/关闭工作模式的设计方案,以最小贮箱容积和最短换热时间实现冷氦电磁阀液氢温区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