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铠月  张云鹏  杨光美  闫妍 《电加工》2013,(6):28-31,35
针对SiCp/Al的加工,提出一种超声振动磨削放电复合加工的方法.从加工效率、加工稳定性及表面质量等方面与电火花加工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两种加工方法的脉冲宽度和峰值电流对加工速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火花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平均值为尺04.5μm,超声振动磨削放电复合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平均值为Ra2μm:超声振动磨削放电复合加工的稳定性比电火花加工好,但加工速度较低。通过扫描电镜对两种加工方法下零件表面形貌和重熔层进行了观测,对试件表面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采用超声振动磨削放电复合加工SiCp/Al复合材料可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块电极磨削效率高和线电极磨削(WEDG)精度高的优点,采用块电极磨削和线电极磨削相结合的方法,在多模式脉冲电源下制定了块电极磨削作为粗磨削、线电极磨削作为中、精磨削的微细电火花电极制作工艺流程。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工作液,分别对块电极磨削和线电极磨削进行了电源模式和电参数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总结出一组适合于粗、中、精磨削的电参数组合,研究出一套加工效率高、精度高且直径一致性高的电极制作工艺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工艺方法能稳定加工出长径比大于16的微细电极,利用其加工出了256个直径小于50μm、直径偏差在2μm内的微细阵列孔。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球面硬质合金精密磨削的技术难题,尝试对硬质合金做ELID(Electrolytic In-process Dressing)成形范成法凹球面磨削试验。因为被加工凹球面直径小,受空间限制无法解决修整电极的安装问题,又由于硬质合金工件自身导电性良好,因此采用以工件做电极的ELID磨削试验方案。考虑到磨削过程中的火花放电现象对磨削表面质量的负面影响,设计"间歇电解修锐ELID磨削"(简称ELID-Ⅱ)和"连续电解修锐ELID磨削"(简称ELID-Ⅲ)两种方案进行试验。初步试验结果为:"ELID-Ⅱ"磨削后表面粗糙度值为Ra0.12μm和球面度误差6.99μm,"ELID-Ⅲ"获得表面粗糙度值为Ra0.53μm和球面度误差57.76μm,"ELID-Ⅱ"优于"ELID-Ⅲ"。  相似文献   

4.
以高温镍基合金Inconel718为加工材料,利用液氮蒸发气与空气混合形成低温冷却气体对电火花工具电极进行冷却,以降低电火花工具损耗。以冷却温度为变量进行电火花加工研究。利用粗糙度测量仪TR200和扫描电镜Quanta250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脉冲作用时间较短时(脉冲宽度90μs),在相同电参数下,低温冷却电火花加工可降低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在0℃时的表面粗糙度最低,比普通电火花加工的低3.7%~9.5%;随着冷却温度的降低,表面粗糙度会有所增加。电极损耗随着冷却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冷却温度在-60℃时的电极损耗比0℃的降低了40%以上。当电参数较小时,低温冷却电火花加工后的工件表面形成微裂纹且裂纹密度随冷却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在一定参数下,低温冷却工具电极对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工具电极损耗效果显著,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增加表面的微裂纹。  相似文献   

5.
基于正交试验的电火花加工工艺效果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探讨了电火花成形加工中影响加工效果的主要因素,分别阐述了脉冲峰值电流、脉冲宽度及脉冲间隔等对加工速度、加工表面粗糙度及工具电极损耗的影响关系,对解决电火花加工实践中工艺参数优化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影响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的因素较多,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放电脉宽、脉间、峰值电流、运丝速度、工作液及每次切割的偏移量对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3次切割的影响试验,确定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显著影响因素水平,优化加工参数,进行5次切割试验验证,获得工件加工表面粗糙度Ra0.69μm,加工的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TC4钛合金混粉电火花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林  李丽  王好臣  刘云  林本刚 《表面技术》2017,46(2):138-143
目的通过混粉电火花加工方法,分别使用紫铜和石墨作为工具电极,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TC4钛合金表面。方法利用手持式TR200粗糙度仪对工件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测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对工件组织形貌和物相结构进行分析,用FM800型显微硬度计对工件表面进行显微硬度测量。结果在相同电参数下,紫铜电极加工的工件较石墨电极加工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要低,硬度也相对低。当I=4.5A、tON=30?s时,紫铜电极加工的工件表面平均粗糙度值Ra=2.223?m,表面硬度约为600HV;石墨电极加工的工件表面平均粗糙度值Ra=2.796?m,表面硬度约为700HV。当I=9 A、tON=30?s时,紫铜电极加工的工件表面平均粗糙度值Ra=2.748?m,表面硬度约为650HV;石墨电极加工的工件表面平均粗糙度值Ra=3.705?m,表面硬度约为750HV。结论在不同电极条件下混粉电火花加工后,TC4钛合金工件表面都达到了强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使用螺旋式线型工具电极的电化学机械抛光新工艺.通过试验分析了加工过程中电化学机械复合作用机理及主要工艺参数对加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实现了将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值降至Ra0.25 μm以下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质量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磨粒流动辅助电化学复合抛光方法,在电解液中混入微小磨粒,使混合液在一定压力下流经工件表面,通过磨粒磨削和电化学溶解的复合作用改善工件表面质量。通过试验对比了纯磨粒磨削、纯电解加工和复合抛光的加工效果,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抛光方法能有效去除增材制造零件表面缺陷,改善其表面质量。通过选取合适的电压进行分阶段抛光,SLM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由Ra8.162μm降至Ra1.226μm。  相似文献   

10.
传统机械铣削和电火花成形方法加工深窄槽,效率低、精度差,因此提出利用主轴高速旋转圆盘电极加工深窄槽的电火花加工方法。对不同主轴转速下的加工速度、电极损耗及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主轴转速,有利于提高深窄槽的加工速度,并能降低电极损耗,改善加工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手表表带结构和工艺特点,详细叙述了表带电极的拆分工艺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粒径70~90nm大理石取代堆焊焊条D600R药皮中的微米大理石,制成纳米大理石焊条.利用汉诺威电弧质量分析仪对焊接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和短路时间进行测试,获得微米大理石焊条和纳米大理石焊条的燃弧特征;通过焊接工艺试验、测氢试验、熔化温度测试、硬度试验、耐磨试验和微观分析,分别对两种焊条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纳米大理石替代微米大理石可降低焊条药皮的熔化温度和堆焊层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提高焊条的熔敷效率;降低焊条短路电压、短路电流概率密度和,在短路时间t12.05ms时间段内缩短累计短路时间;改善焊条操作性能;提高堆焊层金属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集束电极由大量棒状或管状单元集束而成,其多孔结构可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实现多孔内冲液以改善极间放电状态。针对集束电极的结构特点,基于UG开发了集束电极快速制备CAM软件,该软件可根据目标实体模型生成制备集束电极的数控代码,结合设计的集束电极制备装置,实现集束电极的快速、低成本制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发泡镍网、粘结剂、烘干工艺、成形压力、憎水处理等成形工艺因素对发泡MH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能制得能量密度高,快速充电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的MH电极。  相似文献   

15.
对纤维素型全位置立向下焊高效电焊条的药皮成分进行了研究。并与日本的同类焊条做了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16.
Reseach results of the power source dynamic behaviour effect on the electrode metal loss at covered-electrode hand arc welding (welding current is 80–120 A) are covered. The splashing reduction method by protective coating application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电火花铣削加工用展成电极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电火花铣削加工中的电极损耗补偿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电极的电火花铣削加工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加工原理,提出了展成电极的概念及其设计要求,并对展成电极的总体结构、走丝机构、导丝杆的设计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实验证明,利用设计的展成电极可在普通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上进行基于线电极的电火花铣削加工。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手表壳结构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叙述了表壳电极的拆分方法,阐述了如何根据产品结构拆分电极以及采取怎样的电极结构可以消除电极损耗对加工尺寸精度的影响,如何保证高效率、高精密地生产出高质量的手表壳模具。  相似文献   

19.
马晓丽  华学明  林航  王飞 《焊接学报》2010,31(3):101-104
以影响三电极高速CO2双边角焊焊缝主要的两个焊接参数,即中间焊枪指向量和跟随焊枪指向量为研究对象,建立两因素三水平的全因子工艺试验设计,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焊缝成形参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下脚长和上脚长均受中间焊枪和跟随焊枪指向量的主效应影响,而焊缝凸度受中间焊枪和跟随焊枪指向量的主效应和交叉效应影响.下脚长的预测范围大约为4mm,上脚长的预测范围大约为2.5mm,而焊缝凸度的预测范围大约为1mm.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孔谅  王敏 《焊接学报》2018,39(4):84-88
采用自主设计的球面电极(spherical electrode, SE)进行铝合金的电阻点焊研究,从电极寿命、裂纹抑制及接头拉剪载荷三个方面,比较其与普通平端面电极(flat electrode, FE)对AA5182铝合金电阻点焊性能影响的差异,并结合SORPAS模拟结果验证和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机理. 结果表明,针对AA5182铝合金中频直流电阻点焊,采用这种自主设计的SE电极所得的焊点拉剪载荷总体较高,裂纹风险因子也较小(SE:0.105~0.110, FE:0.148~0.152),焊点的裂纹呈现短而小的特征,电极寿命明显优于FE电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