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西方翻译规范理论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和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学术争议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争议广泛存在于翻译规范的定义、翻译规范的涵盖范围以及翻译规范的分类等方面,极大地阻碍了该理论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西方翻译规范研究领域中主要存在的一些争议,尝试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取舍和整合,反思造成争议的相关因素,并对未来的翻译规范研究提出探索性展望.  相似文献   

2.
翻译测试研究不仅起步晚,研究规模与成果与翻译教学、翻译测试活动的发展程度不相称.本文对近十年来我国翻译测试研究的领域和成果进行评述,以<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关于评价测试的效度依据作为参考点,提出未来翻译测试研究需要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雅各布森,通过发表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在此从雅各布森此篇论文出发,对其翻译理论思想进行了研究与解析,包括语言的符号事实、翻译分类、符号信息对等及可译幽均研究,并主要从"创造性的移位"问题发现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生的语料库资源对于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谈从语料库角度探讨其对翻译和翻译研究的影响.在此讨论的主要内容有:翻译语料库的分类、TEC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情况,以及语料瘁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平行语料库以其大量的对译材料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分析目前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翻译教学的现状,并在分析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平行语料库运用于翻译教学,以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原则,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翻译教学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它将翻译研究重心放在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增加了一个全新而实用的研究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旅游文本的特点以及旅游翻译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探讨了翻译旅游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邦索尔、杨宪益与霍克思三位翻译家的<红楼梦>英译全译本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翻译的艺术魅力.本文选取部分典型性的回目翻译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加深对三位译者的翻译风格与翻译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历史、译者、翻译版本、翻译方法、国外传播、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以下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中外译者对毛泽东诗词文学性的态度;中外翻译的目的;集体翻译与个人翻译的差异;不同版本的"副文本"特征;"文革"期间,毛泽东著作对外译介"空前绝后",为何国外的毛泽东诗词译本基本上也集中出现在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了<傲慢与偏见>的几个日语和汉语译本,发现同一部小说的翻译,却在很多方面翻译得不尽相同.本丈将对吉林大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两个汉译本从文章结构,用词,语序,人名地名的翻译和虚词的翻译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其不同点,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将从日汉翻译技巧和原则的角度进行说明,指出日汉翻译中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0.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其主体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在其翻译活动中有所彰显.在此以翻译大家林语堂做为研究对象,对其人生哲学、文化态度和审美情趣等主观因素在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中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及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不断加快,翻译界对文化翻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更加深入.音译作为一种并不新颖的翻译方法,却在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对于极具中国特色的几类文化词汇采用音译翻译,能够避免文化误读,增进中国文化在异域文化中的认知和认同,最终达到最佳效果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全新考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进行综合对比研究,有助于开阔研究视野,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两位翻译家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是由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的,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的交际活动,也是一种语用行为.因此作为旨在翻译交际活动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从一开始对翻译交际就具有解释力.自从加特发表第一篇关联翻译理论的论文以来,此类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的束缚,将翻译纳入系统的、动态的功能研究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以改写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意识形态、诗学形态、读者期待、赞助人要求和译者动机5个方面探讨分析非文本因素对文学翻译过程的无形操控,及由此导致的译者的策略性误译.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过程中,意义翻译无疑是最重要的.而理解是意义翻译的第一步,理解的透彻程度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海明威简练含蓄的文笔风格更需要译者深入探究作品的内在思想.本文从两方面-词义的理解和内容的理解--比较研究杨九声和张祥麟对海明威<士兵之家>的两个中译本.  相似文献   

16.
莫纳·贝克将叙事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并提出翻译叙事观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并引入"框架"这一概念将翻译与叙事联系起来.叙事在此指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日常故事,她认为译者解析原文本中的叙事这一过程即是进行"框定"的过程.通过分析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时对原文叙事的准确传达,指出译者在翻译叙事丰富的作品时应灵活采用各种框架对叙事进行设定,据此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准确传递源语叙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而是与其周围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自然生态活动.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该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选择"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结果.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鲁迅译介域外革命文学作品的取材及翻译策略的取向适应了当时相应的"翻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研究增添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广告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具体广告翻译实践中,译者从目的原则出发,不仅要充分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还要掌握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尽量考虑译文读者的审美价值和心理期待,保证译文的宣传效果,实现良好的广告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围绕网络间谍事件,对翻译互文话语的特点及其语用功能进行个案研究,揭示意识形态对译者行为的操控手段.研究发现:源文中具体确切的翻译互文来源和直接话语所占比例较高;译文中含而不露的来源、间接话语和蜕变的直接话语所占比例较高.新闻翻译是两种意识形态交互与抗衡的过程.译者通过有选择性地转述不同利益集团的话语来为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意识形态服务,运用话语实践介入社会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释意理论揭示了译者从源语输入到译语产出的认知过程,开启了翻译动态研究的理论先河.该理论重视意义,排斥(源语)词语.认为译者翻译的是意义,不是词语;主张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反对逐词翻译;也追求"忠实"、"等值","等值"是在语篇层面上的意义等值;在翻译策略上,提倡归化法;对译员素质也提出了要求.今天看来,该理论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在此对其"意义出壳"假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