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iO(0%、0.41%、0.93%)含量的V-Mo/Ti脱硝催化剂,考察了NiO含量对催化剂的影响。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O2-程序升温脱附(O2-TPD)对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同时通过固定床微型反应器,对比了不同催化剂脱硝性能和抗SO2、H2O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V-Mo/Ti催化剂负载Ni后,还原性能和酸性性能都有所提升。同时,NiO的负载还导致了催化剂上化学吸附氧含量的增加,促进NO氧化为NO2。脱硝催化剂负载NiO后,能够有效增强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和抗SO2、H2O性能。  相似文献   

2.
活性焦催化氧化脱除低温烟气中NO的性能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炜  曲思建  王鹏  梁大明  吴倩  张媛 《煤炭学报》2019,44(11):3578-3588
随着国家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针对典型燃煤工业锅炉排烟温度低,烟气量小特点,为了满足烟气NOx超低排放要求,催化氧化脱硝是理想的技术。为了研究活性焦催化氧化脱除低温烟气中NO的性能及机理,利用固定床反应装置研究70~110 ℃低温烟气活性焦催化氧化脱硝过程,考察温度、烟气中O2对脱硝的影响。此外,通过解析活性焦77 K条件下N2吸/脱附等温线获得其孔径分布及比表面积、利用XPS表征活性焦炭基质及表面化学特性、应用TPD获取反应前后活性焦升温脱附曲线,研究活性焦催化氧化脱硝及活性焦热再生机制。结果表明:70~110 ℃内,温度越低活性焦催化氧化脱硝的性能越好;活性焦催化氧化脱硝初始阶段,逸出的少量NO2来自于NO和活性焦表面多聚芳环边缘的碱性含氧官能团C〖CDS1〗O反应;活性焦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抑制NO的吸附,而炭基质多聚芳环是构成炭基质的主要物质,其π键提供电子促进催化脱硝;无O2条件下NO作为电子受体占据吸附位,O2存在时由于O2获得π键提供的电子形成反应中间体,与NO生成NO2。活性焦催化氧化NO最终可达到低温烟气脱硝的目的,然而,由于活性焦中碳的还原作用,热再生并不能将活性焦催化氧化生成的NO2脱附,而是以NO的形态伴随着CO2脱附下来。  相似文献   

3.
丙酸钙高温协同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管式炉反应器上对丙酸钙高温条件下脱硫脱硝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煤中添加丙酸钙燃烧,硫、氮析出速率明显降低,SO2、NO排放量显著减少,1 000 ℃、按钙硫比为2的量向聊城贫煤中添加丙酸钙,单位质量煤粉SO2、NO排放量分别减少了6466%和4869%;脱硫脱硝效果受燃烧温度、煤的含硫量、钙硫比的影响;低温有利于脱硫,高温有利于脱硝;在相同钙硫比添加量下,煤种含硫量越高,丙酸钙脱硫脱硝效果越好;增大钙硫比可提高脱硫脱硝率,按钙硫比为2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脱硫脱硝率,继续添加丙酸钙,脱除效率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活性焦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国内外脱硫、脱硝、脱汞及其联合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并对各种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述。详细介绍了活性焦干法脱硫脱硝脱汞技术的机理和工艺特点,分析了采用活性焦进行干法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技术的技术优势和发展趋势。通过采用活性焦干法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技术处理模拟烟气和在工业上的应用成果,表明了活性焦联合脱除SO2、NO和Hg一体化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张斌  侯文慧  范朋慧  杨蒙  杨宏旻 《煤炭学报》2010,35(9):1548-1552
在固定床吸附反应器上,考察了温度、SO2浓度、NO浓度、O2浓度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焦联合脱硫脱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130~190 ℃内,温度降低有利于活性焦联合脱硫脱汞;随着SO2浓度提高,活性焦对SO2吸附量呈增大趋势;基准工况(BL)+1 500 mL/m3 SO2体系下,活性焦对单质汞(Hg0)单位吸附量比在BL中下降33%,SO2与单质汞在活性焦表面存在竞争吸附,SO2对活性焦对单质汞吸附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O与O2生成具有氧化性的NO2和O原子,增强了单质汞的氧化,BL+400 mL/m3 NO体系中活性焦的单质汞单位吸附量比在BL中升高24%;BL+SO2+NO体系中,活性焦的单质汞吸附能力比在BL中下降38%。  相似文献   

6.
刘少俊  高翔  曹飞飞 《煤炭学报》2013,38(7):1242-1247
运用工业与元素分析、能谱分析(EDS)及CO/CO2程序升温脱附(CO/CO2-TPD)等多种表征手段,结合SO2的吸附脱附测试,研究化学性质对活性炭脱硫的影响。从CO,CO2的析出曲线可以发现,对于生物质原料(椰壳)制成的活性炭,表面形成的含氧官能团以羧酸、酚、羰基、醌为主;对于煤质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以内酯、酚、羰基、醌为主。这些官能团对SO2吸附的影响各不相同,炭表面分解产物为CO2的官能团(羧酸、内酯)对SO2吸附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而分解产物为CO的官能团(酚、羰基、醌)的作用并不明显。脱附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的SO2很难完全脱附,SO2的残留量与样品的灰分含量有关,灰分中的成分会与SO2发生相互作用,导致部分SO2在脱附时无法析出而残留在活性炭中。  相似文献   

7.
湿氧化和热处理对煤基活性炭吸附SO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HNO3和(NH4)2S2O8氧化改性煤基活性炭,通过热重分析确定最佳热处理温度,考察孔隙和表面含氧基团种类及不同温度热分解产生活性位对SO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氧化处理对SO2吸附影响不大,虽然氧化生成表面含氧基团增加了活性炭的表面极性,但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的增加不利于SO2吸附,而氧化样品在950℃高温处理后对SO2的吸附增加显著,且HNO3氧化样品热处理后吸附能力大于(NH4)2S2O8氧化和原样品的热处理后的吸附能力。由关联合氧基团的类型及热处理温度可发现,因HNO3氧化比(NH4)2S2O8氧化生成了较多的酚羟基,其热分解留下的活性位增强了对SO2的吸附,但这些活性位并没有因吸附SO2而消耗掉,样品解析后对SO的可逆吸附量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模拟烟气条件进行烟气脱硫实验,采用水洗和加热两种再生方式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焦进行再生,研究烟气脱硫工艺条件对活性焦脱硫性能的影响及再生方式对活性焦脱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床层温度、SO2浓度、氧气浓度、水蒸汽浓度和空速对活性焦脱硫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加热再生,活性焦再生较完全,吸附量无明显降低,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陶瓷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解4A分子筛在吸水脱水过程中水含量分布特征,采用高温脱水与低温吸水计算方法,探讨了不同脱附温度与气氛下4A分子筛水含量分布,结果表明,脱附温度为200~230℃时,在非真空气氛脱附时,有效残留水含量为4%~5%,有效脱附水含量达到了24%~25%,吸水率为83%~87%;在真空气氛下脱附时,有效残留水含量为1%~2%,有效脱附水含量达到了27%~28%,吸水率为93%~97%。为了使有效残留水含量低于2%,较佳脱附再生条件为真空气氛、脱附温度不低于200℃。采用差热失重法可以估算分子筛在非真空气氛下的有效脱水含量与有效残余水含量。真空脱附后样品吸水速率大于非真空脱附的吸水速率。  相似文献   

10.
超低温催化脱硝是具有烟气成分简单、能耗低、阻力小等优点的新型脱硝工艺,而活性焦在超低温催化脱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针对活性焦在不同气氛下的超低温催化脱硝及原位热再生实验研究,可为提升超低温催化脱硝性能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微型固定床实验装置研究超低温(≤130℃)下不同气氛(氧化和还原)对活性焦脱除NO性能及热再生中NOx气体的影响规律与原位热再生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焦在实验条件下脱除NO过程中,出口NO体积分数曲线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表明活性焦样品中的活性位不断被占据。其他条件不变,还原气氛下NO吸收量是氧化气氛的数倍,说明还原气氛更有利于活性焦对NO的脱除;温度越低,还原气氛与氧化气氛的NO脱除量差距越大,活性焦对NO的脱除性能越强。超低温氧化气氛下,活性焦对NO的脱除过程除存在吸附作用外,还存在催化氧化作用,可将NO氧化为NO2,并将NO2吸附于活性焦孔隙表面,吸附态NO2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O3。催化氧化脱硝后的活性焦在原位热再生过程中,氧化生成的高阶NO...  相似文献   

11.
活性焦干法联合脱硫脱硝的正交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兰廷 《煤炭学报》2009,34(10):1400-1404
采用正交实验,结合SEM和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空速、温度、烟气中NO,SO2的浓度等因素对含氨活性焦硫容和脱硝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O和SO2之间存在着竞争吸附,SO2优先吸附在活性焦上;NO的脱除主要是NO和NH3的催化还原反应,SO2的脱除是活性焦的直接催化和部分硫铵的产生;影响脱硫脱硝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温度;最佳工艺条件是:空速4 500 h-1、温度130 ℃、NO与SO2浓度分别为0.15%和0.10%,此时硫容为152.82 mg/g,脱硝量为57.88 mg/g.  相似文献   

12.
KMnO4/CaCO3协同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喷射鼓泡塔实验台上,采用KMnO4/CaCO3进行了协同脱硫脱硝实验,研究了氧化剂加入量、SO2浓度、NO浓度、浆液pH值、浸没深度、浆液浓度、模拟烟气温度对SO2和NO脱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O的脱除效率随氧化剂加入量、SO2浓度、浸没深度、浆液浓度的增大而提高,随NO浓度的提高而降低;SO2的脱除效率随氧化剂加入量、SO2浓度、pH值、浸没深度、浆液浓度的增大而提高,而NO浓度和烟气温度对SO2脱除效率无影响作用;NO的脱除效率与浆液pH值和温度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能及脱硫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变温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探针及XRD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疏水性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的酸性特征及循环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可以在不超过240 ℃的条件下循环使用;具有Bronsted酸和Lewis酸的共同特点;Fe3+/Fe2+离子对具有很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可以在酸性条件下直接氧化硫化氢脱硫,所得硫磺产物属于单斜晶系;升高温度可以显著提高其硫容和脱硫效率。由此,以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为酸性脱硫液的非水相湿法氧化脱硫机理是活性成分Fe3+氧化硫化氢生成单质硫磺并转化成还原态Fe2+,经氧气氧化再生后Fe2+回到氧化态Fe3+。上述脱硫过程不需添加辅助试剂和调控pH。  相似文献   

14.
喷淋塔中电石渣烟气脱硫工艺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喷淋吸收系统中对电石渣浆液吸收SO2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石渣浓度和提高液气比均有利于SO2的吸收;烟气SO2浓度由3 160 mg/m3上升到14 489 mg/m3,系统脱硫率下降了28.60%;随体系pH值的增加,系统脱硫率升高,脱硫率可达94.70%;反应温度由20 ℃升到70 ℃时,脱硫率从85.39%降到55.76%。电石渣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吸收去除SO2的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5.
对大同、太西和荔波3种活性焦的物理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检测,使用模拟烟气进行了脱除SO 2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焦脱硫过程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SO 2的脱除率接近100%,该阶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活性位的数量;第2阶段SO 2的脱除效率呈快速下降趋势;第3阶段下降速度趋缓,该阶段脱硫率与硫酸的脱附速率和微孔数量及表面张力有关。太西活性焦第1阶段SO 2脱除性能最好,与SEM图显示的太西焦有更多的尖角缺陷,因此活性位最多相关;第3阶段大同活性焦脱硫性能最好,与其微孔孔容大和微孔数量多有关。活性焦表面O/C比越高,脱硫性能越差。活性焦对SO 2的脱除作用与碱性含氧官能团含量有明显相关关系,太西活性焦碱性氧官能团含量高,其脱硫性能好。活性焦表面含氮量越高,其脱除SO 2的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温石棉尾矿中提取MgO助剂消耗高、经济成本高等问题,采用浓硫酸和硫酸铵为混合酸性反应助剂,通过焙烧工艺提取温石棉尾矿中的MgO。优化工艺参数为:助剂中硫酸的摩尔比为80%;助剂(以SO42-计)与石棉尾矿(以MgO计)的摩尔比为1.2∶1;焙烧温度为350℃;保温时间为90 min,MgO的浸出率可达到83%~85%。适当增大酸性助剂中硫酸的摩尔比、助剂与温石棉尾矿物料比和温度可增大MgO提取率,而延长保温时间的效果不明显。TG-DSC与XRD分析表明,酸法焙烧温石棉尾矿反应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36~253℃)纤蛇纹石与硫酸铵和硫酸反应生成中间产物(NH4)2Mg(SO4)2;第2阶段(253~324℃)残余的纤蛇纹石与(NH4)2Mg(SO4)2反应生成(NH4)2Mg2(SO4)3;第3阶段(324~400℃)(NH4)2Mg2(SO4)3分解,最终生成MgSO4。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制炭化装置研究了含有球化剂和黏结剂的无烟粉煤成型块在炭化过程中的收缩特性,用显微热台考察了煤微粒热解时微粒面积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用GC考察了型煤炭化过程中热解气生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粉煤成型块在炭化过程中分别在150 ℃和600 ℃左右有明显的收缩峰,其炭化分为不同于烟煤的5个阶段,即干燥-预热-软化阶段(<480 ℃)、热分解开始阶段(480~550 ℃)、热解-黏结阶段(550~600 ℃)、固-胶体固化阶段(600~630 ℃)和固化型煤收缩阶段(600~900 ℃)。其中第2阶段热解气中的CO2、C2H4、C2H6、CO和CH4含量达到45.62%;第5阶段析出的气体开始以CH4和H2为主,后期主要是H2。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硫酸铵与石棉尾矿用高温炉焙烧的方法提取镁。首先利用差热-热重法分析石棉尾矿与硫酸铵混合物的热分解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得出石棉尾矿与硫酸铵混合物在240~500℃下产生分解、失重。将石棉尾矿与硫酸铵混合均匀后在320℃、400℃和460℃下焙烧1h,用XRD分析焙烧产物,得出在320℃时石棉尾矿和硫酸铵反应主要生成(NH4)2Mg(SO4)2和(NH4)2Mg2(SO4)3;在400℃时主要生成(NH4)2Mg2(SO4)3;在460℃时主要生成MgSO4,由于吸水变为MgSO4.6H2O。研究了硫酸铵与石棉尾矿不同物质的量的配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镁浸取率的影响,得出当硫酸铵与石棉尾矿物质的量之比为2∶1、焙烧温度为460℃、焙烧时间为60min时,镁的浸取率为8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