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哈力黑坝岩体作为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重要的花岗岩体之一,以发育大量暗色包体为特征。文章对寄主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展开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哈力黑坝岩体的岩浆混合作用。岩相学研究表明,暗色包体常呈椭球状,与寄主岩石的接触关系是截然的,可见大量自寄主岩浆捕获的钾长石巨晶,包体中发育有寄主岩石的反向脉,石英眼斑、镁铁质团块和针状磷灰石等,反映出暗色包体具有显著的岩浆混合作用特征。锆石U-Pb年代学表明,暗色包体的年龄为(136.9±1.1)Ma,与寄主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岩浆混合成因。锆石Hf同位素显示,暗色包体具有正ε_(Hf)(t)值(+4.4~+9.0)和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519~759 Ma),与寄主岩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特征,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源区性质。寄主岩主要来自起源于亏损地幔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暗色包体为同源岩浆偏基性端元与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其原始岩浆应该更偏基性,可能来自起源于亏损地幔的玄武质岩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哈力黑坝岩体的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受板内伸展环境下底侵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柞水—山阳矿集区是南秦岭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地区,广泛出露白沙沟等浅成—超浅成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及与之有关的矽卡岩—斑岩型矿床(化)。文章在对柞水—山阳矿集区下官坊岩体矿化地质特征观测的基础上,对该矿集区内的下官坊含矿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成岩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及成矿潜力。下官坊岩体岩性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的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测定表明,下官坊岩体的岩浆侵位年龄为139~144 Ma。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下官坊岩体的岩浆源区可能为地壳熔融岩浆与地幔重熔岩浆的混合,并且具有较高的混合均一化程度。下官坊岩体显著富集成矿元素Cu,其成岩成矿大地构造环境、矿化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类型、岩石矿物组合与国内外矽卡岩型矿床相似,指示该岩体具有形成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潜力。下官坊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交,造山带应力状态由挤压转向伸展,引发强烈壳幔相互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并随之形成了含矿岩体及其矽卡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西凤山金矿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对赋矿花岗岩类岩体(脉)(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329.5±4.3) Ma、(324.6±4.6) Ma和(320.0±4.0) Ma,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具有富硅、略富铝,富钠低钾特征,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缓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Th和K,亏损Nb、Sr、P。综上所述,岩体形成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碰撞造山环境,成岩时代(329~320 Ma)早于成矿时代(272 Ma);相应成矿作用与康古尔韧性变形带的变形过程相耦合,具有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酒店金矿区位于陕西省安康北部金矿田西段,区内闪长岩脉、脆—韧性剪切带发育。目前该区内已发现同类型金矿床10余处。文章针对酒店金矿床中出露的闪长岩脉利用(LA-ICP-MS)进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其年龄值为(187. 5±3. 8) Ma,时代为早侏罗世。结合区内印支晚期—燕山早期脆—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关系,认为该地区闪长岩脉中不含金,仅为金元素富集提供了有利的物理化学环境。金矿(化)体多产于闪长岩脉上、下盘叠加同时期脆—韧性剪切带形成的褶皱片岩中。  相似文献   

5.
毛家店石英脉型金矿为冀东重要的金矿化类型。通过LA-ICP-MS定年方法,获取毛家店金矿赋矿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23.3±2.0)Ma,其年龄与南东侧的都山岩体和柏杖子金矿花岗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表明毛家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都山岩体为同一岩浆演化的产物。区域上,三叠纪岩浆岩的广泛分布,暗示它是一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产物;岩体侵位时间暗示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后碰撞环境—板内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261-264
龙门山断裂带四川北川县陈家坝一带的辉绿岩脉的形成时代一直令人关注,迄今为止仅有K-Ar测年,且未报道。开展1:25万绵阳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时,在侵入寒武系邱家河组中的辉绿岩脉岩中采集了可供进行高精度SHRIMP测年样品一件,测得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13.4±3.4Ma(MSWD=1.07)。样品中的锆石Th/U界于0.26~0.62,并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表明辉绿岩脉形成于印支期,对正确认识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平  张斌辉  曾超  何玉璠 《矿产勘查》2021,12(5):1099-1110
横跨中-越两国的都龙-Song Chay穹隆的核部杂岩发育了混合岩化作用.对穹隆核部的混合片麻岩和浅色花岗岩脉中锆石CL图像、U-Pb年龄和锆石微区微量元素组成的研究表明,锆石发育复杂的内部结构,可分为:继承锆石、深熔锆石、变质增生锆石.锆石核部为原岩继承锆石,一般较明亮且具有最高的Th/U比值,最低的U含量和较高的∑...  相似文献   

8.
冈底斯岩浆岩带的岩石成因和动力学过程对于揭示新特提斯洋俯冲、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和之后的高原隆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松多区岩体地球化学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5±1.6) Ma(95%置信度,n=18,MSWD=1.5),黑云二长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50.3±1.1) Ma(95%置信度,n=24,MSWD=0.92),为始新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了该区岩石成岩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松多岩体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的过铝质I型花岗岩,里特曼指数(σ)为2.2~2.64,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负Eu异常明显,富集Nd、Th、L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i、Nb、Ta等高场强元素。Rb/Sr值为0.37~0.53,显示出壳幔混染特征。结合前人成果表明,始新世早期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的阻力加大,在后期演化中板块回转、断离,导致上地幔岩部分熔融,在就位过程中,熔融下地壳物质形成混合岩浆,在快速侵位过程中又混染部分地壳物质,最后形成了松多地区微粒-细粒花岗斑岩体,丰富了冈底斯西段新生代岩浆-构造成岩模式与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白音查干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体为花岗斑岩,岩体发生大规模电气石化、萤石化、云英岩化、闪锌矿化、黄铁矿化蚀变。花岗斑岩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U-Pb年龄为(141.4±4.6)Ma,锡矿化时间与成岩时间一致。花岗斑岩经历过强烈的结晶分异演化,高Si、F,富集Cu、Pb、Zn、Sn、Ag等金属元素,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Th、U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Ti,Rb/Sr高而Zr/Hf和Nb/Ta低,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和四分组效应,为A型花岗岩。花岗斑岩具有正的ε_(Hf)(t)(9.67~14.27)和年轻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127~749 Ma),源岩为显生宙新生地壳物质。花岗斑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完成后的拉张背景下,软流圈物质上涌造成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261-264
龙门山断裂带四川北川县陈家坝一带的辉绿岩脉的形成时代一直令人关注,迄今为止仅有K-Ar测年,且未报道。开展1:25万绵阳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时,在侵入寒武系邱家河组中的辉绿岩脉岩中采集了可供进行高精度SHRIMP测年样品一件,测得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13.4±3.4Ma(MSWD=1.07)。样品中的锆石Th/U界于0.260.62,并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表明辉绿岩脉形成于印支期,对正确认识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花岗石辐射变化与锆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樵英  刘培德 《石材》2002,(2):9-11
论文着重讨论在花岗石的不同岩石类型中,放射性比活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放射性矿物锆石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花岗石中锆石的含量与花岗石的放射性比活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苦水蛇绿混杂岩是近年来在苦水地区从老地层命名中解体而来,混杂岩中蚀变辉绿岩、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显示,轻稀土LREE略富集,重稀土Yb、Lu略亏损,(La/Sm)_N值为0. 79~0. 92,(La/Yb)_N=1.45~1.73,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在Ti-Zr图解判别中,为洋中脊玄武岩(MORB),综合认为区内玄武岩应形成于洋脊环境。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为(336.3±2.3)Ma,谐和图密集,结合该区前人年代学和区域地质调查等资料,认为苦水蛇绿混杂岩的时代下限为石炭纪,与同一构造带中的鄯善县康古尔塔格蛇绿岩代表了同一个洋盆——康古尔洋,且洋盆存在的时限可能比较长,早古生代就发育有古洋盆。  相似文献   

13.
交通社铌钽矿床位于阿尔金造山带,是该带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铌钽矿床。论文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矿床地质特征调查,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碱长花岗岩岩石成因类型及成岩成矿构造背景,探讨矿床成因。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龄结果显示,碱长花岗岩为(453±4) Ma,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演化程度高;碱长花岗岩构造背景为后碰撞构造环境。微量元素表现为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轻重稀土均相对平坦,具有明显Eu/Eu~*负异常。结合主量元素判别,同位素分析得出成岩、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源。通过对比研究,结合矿床大地构造环境、成矿条件,认为交通社铌钽矿床形成于晚奥陶世,碱长花岗岩的侵入导致矿床的形成。矿床类型初步定为碱性花岗岩型铌钽矿床。  相似文献   

14.
张志刚  吴立新  陈金  闫亭廷 《矿产勘查》2020,11(6):1085-1092
青海乌兰县境内牦牛山辉绿岩体为一沿北西向构造线展布椭圆形岩体,侵位于晚泥盆世牦牛山组含砾砂岩及砾岩中。岩体风化蚀变为灰色,受后期改造不明显,未见显著变形特征;镜下观察其具辉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单斜辉石。用LA-ICP-MS方法,对牦牛山辉绿岩体中的灰绿玢岩进行锆石U-Pb测年分析,同位素测年及CL图像结果显示,本组锆石可以分为八组:~3. 2 Ga、~2. 36 Ga、~1. 9 Ga、~540 Ma、~460 Ma、~400 Ma、~350 Ma、~250 Ma,在此基础上,认为研究区作为欧龙布鲁克地块的一部分,其深部地质信息较复杂,既有太古宙及元古宙变质基底的岩浆热事件信息,又经历了加里东和印支期两次洋陆俯冲事件的叠加,使得研究区构造演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15.
游军  张小明  杨运军  韩旭  胡义  于恒彬 《矿产勘查》2018,9(12):2365-2377
在碧口地体东段勉略宁地区,发现侵位于碧口群双峰式火山岩中的白雀寺-石瓮子杂岩体具有双峰式侵入岩的特征,其主体由辉长岩与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36. 2 Ma与835. 1 Ma,年龄非常接近且略晚于碧口群火山岩(850~840 Ma)。与碧口群双峰式火山岩类似,该双峰式侵入岩中酸性端元所占比例较少,以基性端元为主,且二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存差异并非巨大,据此初步推断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岩石圈地幔源区。辉长岩具有的碱性玄武岩与拉斑玄武岩特征,以及二长花岗岩具有的弧向板内过渡特征,并非绝对的陆内(板内)裂谷特征,而为陆间裂谷所特有;其形成于陈家坝岛弧(或弧后)的局限裂解环境,这与碧口群双峰式火山岩、以及在区内苍社-太阳岭一带的岩浆成因碳酸岩在时空上高度耦合,共同代表了新元古代扬子北缘碧口局限洋盆俯冲(会聚)作用过后的弧后(局限)伸展构造体制下幔源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16.
豫西崤山与毗邻的小秦岭、熊耳山同属华北地块南缘,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太华岩群主要出露新太古代中酸性侵入岩体,但这些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成岩动力学背景等仍未得到深入研究和测定。文章对崤山中北部张家河富钾花岗岩体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张家河富钾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500±17)Ma,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测点数据落入I-型花岗岩系列和埃达克岩范围,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La_N/Yb_N比值(介于8. 39~34. 20)大于1, Y元素含量介于11. 16×10~(-6)~12. 11×10~(-6)之间。综合认为张家河岩体具埃达克岩属性,属亚碱性同熔型花岗岩(Ⅰ型),应是新太古代晚期地壳增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锆英石与α-Al2O3、γ-Al2O3和Al(OH)3之间的原位反应制备了氧化锆—莫来石复相材料,采用XRD、SEM和EDS等手段研究了合成温度、铝源种类对氧化锆—莫来石复相材料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锆英石和不同铝源之间原位反应合成氧化锆—莫来石复相材料的烧结机制。结果表明:原位反应合成氧化锆—莫来石复相材料的优化反应温度为1 600℃,优化氧化铝源为α-Al2O3,可获得高致密度的氧化锆—莫来石复相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南缘浪卡日埃地区侵入岩主要由黑云母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组成。为确定该地区侵入岩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研究,认为该地区花岗岩具高硅(Si O254. 09%~66. 83%)、高钾(K2O 1. 97%~3. 92%)、富碱(Na2O+K2O为4. 9%~7. 48%)的特征,岩石里特曼指数δ=1. 69~2. 36,属钙碱性系列;铝过饱和指数(A/CNK)=0. 73~1. 07,属准铝质—过铝质系列岩石;稀土总量中等(∑REE为148. 58×10-6~252. 76×10-6),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11. 59~17. 5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4. 62~23. 40),具负Eu和负Ce异常特征。岩石中Rb明显富集,K、Th含量较高,Ba相对亏损,Ce、Hf、Zr、Y、Yb等明显低于洋脊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03. 34±0. 72)Ma,时代为中二叠世。以上特征表明,该区侵入岩属S型花岗岩,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属大洋洋壳向北俯冲阶段,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青海1:5万喀雅克登塔格地区五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综合其岩石学、时空分布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了晚泥盆世的岩浆侵入事件,其岩性组合为暗色细粒闪长岩、肉红色细粒正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等3类岩石组成。岩石系列属中—高钾钙性系列偏铝质—过铝质。暗色细粒闪长岩、肉红色细粒正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似斑状正长花岗岩3个侵入体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363±3)Ma、(370±3)Ma、(357±2)Ma,这些年龄数值被解释为岩体的侵位年龄。通过综合分析,认为祁漫塔格晚泥盆世侵入岩形成于早古生代造山后伸展崩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