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亨氏马尾藻为原料,运用超声波浸提工艺提取得到的岩藻聚糖硫酸酯(SPF),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纯化后经脱脂、脱蛋白得到初级纯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喂食高血脂症的小鼠,探讨其降血脂的功能。结果表明: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降血脂效果都优于药品对照脂必妥的降血脂效果,并且以高剂量的降血脂效果最佳,能够极显著(P0.01)的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含量,能显著(P0.05)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且高于空白组;能显著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1和AI2都有极显著影响(P0.01)。说明亨氏马尾藻初级岩藻聚糖硫酸酯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日本厚叶海带(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中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Fuciodan)为原料,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苯酚-硫酸法和氯化钡-明胶法检测各组分中多糖及硫酸根(SO_4~2)含量,MTT法分析50、200、800μg/m L的日本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F)及分离组分对肝癌细胞Hep G2、肺癌细胞A549和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存活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柱对粗品F的分离纯化效果良好,可以得到5个组分(F-0、F-1、F-2、F-3和F-4);组分F-4多糖与SO_4~(2-)含量最高,分别为64.25%和26.32%。MTT实验结果显示,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及各分离组分对三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肿瘤抑制活性,不同组分对HepG2、A549、HT-29的最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7.69%、56.03%和27.56%。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开发成为一种有效的天然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岩藻黄质进入肠道前在胃中分解,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构建pH值敏感性纳米载体,用于运载岩藻黄质,以实现岩藻黄质在胃肠道环境中的高效递送。本实验从铜藻中提取岩藻黄质、岩藻聚糖硫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黄质纯度,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理化性质、单糖组成。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法按照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质量比0.6∶1、0.8∶1、1∶1制备负载岩藻黄质的纳米粒子。测定纳米粒子红外光谱评价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的结合状态;测定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及在模拟胃、肠液中粒径、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的变化,评价其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获得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模拟肠环境中裂解且可实现岩藻黄质高效递送的纳米粒子。结果表明,铜藻岩藻黄质的纯度为13.57%;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为342 kDa,总糖质量分数为52.45%,蛋白质量分数为7.96%,糖醛酸质量分数为9.25%,硫酸基质量分数为19.26%;由岩藻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木糖5种单糖组成,其中岩藻糖和半...  相似文献   

4.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及基本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粗糖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采用铜-过氧化氢氧化降解法获得低分子量多糖,对降解条件和产物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离子交换色谱中加入一定浓度氯化钠,可以获得高硫酸根和岩藻糖含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定硫酸根的位置在C2或C3上,糖构型属于α-D-吡喃糖。研究表明自由基氧化降解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解条件与其硫酸根和岩藻糖含量有关,硫酸根含量越高,多糖越难以降解。最优降解条件:60℃下,500μL 20mg/mL糖溶液,加入0.0267mol/L乙酸铜,F3、F4加10μL 15%H2O2,F5加50μL15%H2O2,反应4h。采用PAGE凝胶电泳方法可以很好的分析氧化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酶(EQFF)对大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降解,进而得到低分子量的酶解产物,比较并分析了酶解前后岩藻聚糖硫酸酯对D-半乳糖氧化损伤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将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岩藻聚糖硫酸酯组、酶解物组、阳性对照组,饲养42 d后处死,测定血清和肝脏组织的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其酶解产物与模型组相比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物组小鼠抑制血清和肝脏组织的?OH的活性达到500.67±35.67 U/mL和1821.34±162.02 U/mgprot,T-SOD活力达到101.82±3.98 U/mL和3053.36±245.88 U/mgprot;同时,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物组小鼠的血清CAT活力达到4.05±0.56 U/mL,GSH-Px活力达到348.88±29.22 U,说明低分子量的酶解产物比高分子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有更显著的抗氧化作用,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辅助过氧化氢的方法降解岩藻聚糖,采用膜分离制备分子量50 ku和50 ku 2个组分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组分,并以未降解的岩藻聚糖为对照测定其抗菌活性。通过多糖降解率、硫酸基团保留率和抗菌生物学活性的比较研究证明,超声波辅助降解2 h时的降解效果较好,此时的水解率为30.73%,硫酸基团保留率在24.71%,抑菌圈直径为25 mm。此条件下所制备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及抗菌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7.
鼠尾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艺及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热水浸提法,复合酶解法提取鼠尾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最佳工艺参数及纯化工艺.结果表明:在pH为6,时间为5 h,温度为98℃,料液比为15的条件下浸提,鼠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率为3.15%,总硫酸根质量分数为0.87%;采用复合酶解法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最佳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为1.7%,pH为5.5,时间为1h,温度为45℃,在该条件下鼠尾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率为3.6%,总硫酸根质量分数为1.1%,岩藻聚糖硫酸酯经DEAE-52阴离子纤维素变换层析分级得到F1、F2,F3,F4,F5五个组分,硫酸根含量分别为0、3.94%、6.57%、12.60%、38.08%.将含有硫酸根的组分F2、F3、F4、F5分别经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分级纯化后得到f1、f2、f3、f4、f5、f6六个级分,其中f2、f4为大分子质量凝聚体,f1、f3、f5、f6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05×104、7.13×104、1.325×105、7.99×104.  相似文献   

8.
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含有硫酸基团的水溶性杂多糖,结构复杂,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凝血、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使其在功能性食品、健康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不同的原料及其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对其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其生物活性。且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的解析方法也成为了研究重点。本文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岩藻聚糖硫酸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硫酸化多糖,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得到广泛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与其硫酸基团含量与位置息息相关。因此,对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硫酸化修饰将有利于提高其生物活性。简述了硫酸基团对岩藻聚糖硫酸酯活性的影响以及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硫酸化方法,介绍了硫酸化修饰后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生物活性的变化,以期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硫酸化修饰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3种海参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组成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3种海参中的粗多糖,通过Q Sepharose Fast Flow(QFF)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得到海参硫酸软骨素(SC-CHS)及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SC-FUC)2个组分,并比较3种海参多糖的化学组成。对粗多糖、SC-CHS及SC-FUC分别采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法、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离子色谱法测定各海参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及硫酸根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海参种类的不同,3种海参SC-CHS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为120kDa左右;各海参SC-FUC相对分子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海地瓜SC-FUC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不同海参多糖葡萄糖醛酸(GlcUA)、氨基半乳糖(GalN)、半乳糖(Gal)及岩藻糖(Fuc)的物质的量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各海参SC-CHS的硫酸根含量在29%左右,各海参SC-FUC的硫酸根含量在2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