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食品》2009,(18):56-59
本标准参照GB/T9833.2—2002《紧压茶 黑砖茶》.GB/T98336—2002《紧压茶紧茶》、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标准要求,结合六堡茶产品特点制定。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健康和公平贸易,而产品标准是一切规则的判定依据。本文系统论述了原料食品和加工食品中卫生指标最大残留限量的设定依据,并对各种菠菜及其制品卫生指标的判定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采用以科学的风险评估作为设定标准指标的基础,结合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因子和浓缩因子来确定卫生指标的最大残留限量,统一产品的判定依据,原料和产品指标要存在合理科学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欧亚经济联盟主要国家从中国进口的重要贸易农食产品类别、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农食产品的重金属限量标准与法规情况,并且从食品分类方式、农食产品限量指标等方面将中国和EAEU重要贸易农食产品重金属限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监管部门和企业进行相关研究和促进中国-欧亚经济联盟的农食产品贸易提供参考。通过比较,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在食品的分类方式上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我国食品分类较为全面但食品种类相对比较笼统细分度仍然不够,EAEU食品大类虽然不多但具体食品种类规定得比较详细和具体;我国和EAEU在重金属限量标准方面有较大差异,我国对于重要贸易农食产品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铅限量指标,可以比较铅限量的22种农食产品中有11种农食产品我国规定了更低的铅限量标准;EAEU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镉限量指标,可以比较镉限量的17种农食产品中有10种产品EAEU规定了更低的镉限量;此外,EAEU规定了部分重要贸易农食产品的镉、砷和汞的限量,而我国GB 2762中未有相关规定;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与中国和EAEU各国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而且也与各自的饮食习惯、社会文化因素、人群暴露风险和农食产品管理方式不同有关。要推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主要国家重要贸易农食产品出口贸易,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虾类产品中亚硫酸盐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硫酸盐被认为是一类安全性较高的食品添加剂,然而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中不允许亚硫酸盐在虾类产品中使用,但国际同类标准中均允许使用亚硫酸盐。本文以风险评估的方式描述食用我国虾产品中亚硫酸盐的膳食风险并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限量标准来确定安全限量,提出我国虾类产品中亚硫酸盐的使用建议。从我国国民的饮食习惯来看,虾类产品中一定残留量的亚硫酸盐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极小,建议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参考国际标准扩大亚硫酸盐使用范围和确立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普洱老茶饮用的安全性,以贮藏多年的陈香普洱茶为原料,以未渥堆发酵的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其主要的品质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未检测出致病菌如黄曲霉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个样品检出沙门氏菌;样品农残检出值为0;重金属铅的含量在0.55 mg/kg~4.43 mg/kg范围内,除1个样品外,其余铅含量均符合茶叶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总灰分含量范围在6.176%~9.411%,水不溶性灰分含量范围在2.44%~5.217%,大部分样品的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以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较低,在0.161%~1.815%范围内,说明茶叶中沾染的泥沙较少,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罗布麻茶饮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罗布麻茶的饮用安全性进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研究。方法:罗布麻茶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传统致畸实验及短期喂养实验方法及结果判定均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实验方法标准实施结果:罗布麻茶对雌雄大、小白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10.0g/kg;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致畸试验结果表明罗布麻茶无致突变、致畸作用;30d短期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物对实验动物大鼠的生长情况、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主要脏体比及组织器官均无潜在毒性影响。结论:罗布麻茶在人体摄入量100倍范围内对实验动物的各项毒理学指标均未产生毒理作用,可作为安全的天然植物茶适合适宜人群饮用。  相似文献   

7.
广东陈香茶质量安全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霜  陈栋  黄国资 《食品科学》2011,32(17):349-352
广东陈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而蜚声中外,近年更是兴起了饮用广东陈香茶的热潮。因此,为了进一步探明广东陈香茶的质量安全性,本研究以多种广东陈香茶为原料,以未渥堆发酵的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其主要的品质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单丛陈香茶和仁化熟砖菌落总数最多;在本研究范围内未检测出黄曲霉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农药残留未检出;重金属铅的含量在4.87~0.55mg/kg范围内,满足普洱茶地方标准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总灰分含量范围在6.015%~8.263%,水不溶性灰分含量在2.093%~3.224%,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以上,酸不溶性灰分在0.04%~0.645%范围内,说明茶叶品质较好。总体来看,广东陈香茶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我国含铁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标准差异。方法对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和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含铁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使用范围、使用量以及各标准设置的理化指标、限量、标准发布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含铁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进行探讨。结果 GB14880-2012中规定了19种化合物可作为铁补充剂, GB 2760-2014中规定了7种含铁食品添加剂,目前已制定国家标准且现行有效的共14种,所有标准中均设置了理化指标,其中安全性项目主要是原料阴离子及重金属。重金属以铅和总砷的指标最有代表性。除了硫酸亚铁,所有亚铁类产品均设置了三价铁的相关项目控制产品质量。在重金属限量设置上,铅限量为1~10.0 mg/kg;总砷限量则在1.0~4.0 mg/kg之间。总汞限量,除了焦磷酸铁为3.0 mg/kg,其余均为1.0 mg/kg。结论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核发工作中发现,部分产品存在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公告规定有限量指标要求,但存在配套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滞后缺失现象,增加了企业合规检验的负担。通过梳理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中限量物质GB 31604系列检测方法标准的缺失情况、总迁移量筛查适用情况以及其他标准的情况,以期为国内食品相关生产许可附条件审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中关于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指标的异同,并列举比较了我国与CAC的五个成员地区的亚硝酸盐的限量标准。从标准涉及亚硝酸盐在食品中存在的客观性、具体食品种类和限量值3个层面逐级对比。结果表明,我国标准中共有16个有关亚硝酸盐的限量指标,涉及16种食品种类;其中亚硝酸盐为污染物限量指标的有8个,涉及8种食品种类,而CAC标准没有;亚硝酸盐标准为添加剂限量指标的有8种,涉及8种食品种类,CAC标准为5种,涉及5种食品种类,两者共有的有关亚硝酸盐限量指标涉及的食品种类为3种。我国标准涉及的16种食品种类中,13种为我国独有规定限量的食品,总数远多于CAC标准中涉及的食品总数5种;在可比指标范围内,我国的3个限量指标值都严于CAC,与CAC的一致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