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起跳技术的力学分析1 .1 起跳在背越式跳高中的作用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无论是从技术概念还是技术动作结构分析 ,起跳技术都是跳高技术的核心。起跳时需要迅速改变人体的运动方向 ,产生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 ,获得理想的腾空高度 ,保证过杆动作的顺利完成 ,越过更高的横杆。垂直速度是由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经起跳产生一个垂直向上的速度 ,提高垂直速度是跳高运动员所追求的。根据生物力学得知 ,起跳脚在着地瞬间垂直速度大多为负值 (有时为零 ) ,在起跳阶段起跳脚有一个向前、向下的作用力 ,同时地…  相似文献   

2.
对背越式跳高的专项速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专项速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练习方法认为背越式跳高技术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跳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摆动腿的摆动技术作为起跳动作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跳远的一系列技术环节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摆动腿蹬离地面后积极前摆对加快起跳腿的下压着板、减少水平速度损失、获得较大的腾起初速度有利。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与腾起角呈显著的正相关 ,即起跳中摆动腿的摆动对增大腾起角起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地训练方法使摆动腿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摆动腿的摆动技术作为起跳动作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跳远的一系列技术环节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摆动腿跳离地面后积极前摆对加快起跳腿的下压着板、减少水平速度损失、获得较大的腾起初速度有利。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与腾起角呈显著的正相关,即起跳中摆动腿的摆动对增大腾起角起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地训练方法使摆动腿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跳高运动发展进程中 ,背越式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一种技术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 .背越式跳高的技术难点是过杆的背弓躺卧动作 ,而影响这一动作的关键就在于起跳时的蹬地角度和倒肩时机 .本文探讨的问题着重是关于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 ,倒肩过早的错误原因及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回顾总结了背越式跳高动作的技术要领,旨在协助中学田径教师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体育教师课内教学能力和课外跳高锻炼的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问世和不断改进及技术环节上的创新,在田径运动技术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以国内外优秀背越式运动员的背越式跳高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影响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诸多因素。并简单阐述弧线助跑在背越式跳高中的技术特征,更好的了解其中的技术含量,加以针对性的改进其不足之处,以此提高背越式跳高运动成绩,达到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8.
心理训练已被体育界同行作为科学训练的三大要素之一。表象训练又是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对于运动技术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励、心理障碍的克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背越式跳高为例,探讨表象训练在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心理训练已被体育界同行作为科学训练的三大要素之一。表象训练又是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对于运动技术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励、心理障碍的克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背越式跳高为例,探讨表象训练在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足底压力可揭示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的步态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能反应人体的某些运动机能.本文通过建立下肢摆动腿模型,分析步态运动状态下足底压力的形成机理以及步态速度对足底压力带来的影响,为足底压力的应用提供了更充分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运动过程中足底压力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合理假设,得到下肢摆动腿的简化模型,从而得到步态运动状态下步态速度对足底压力的影响.取步态速度为变量,使用下肢摆动腿简化模型对足底压力受力情况进行仿真实验,并与实际实验进行对比.对比实验证明步态速度与足底压力关系模型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1.
跳远踏跳的重要支撑临界点是水平力由负向正转换处,它基本上对应于踝的最大缓冲和质心水平速度最低点,制动力与动力段的比例为2∶1,踏跳动作的实质是创造垂直速度的过程,水平速度主要靠助跑获得  相似文献   

12.
四足机器人在对角小跑运动下的稳定性问题是当前四足机器人研究的热点,故分析了机体力矩对机体运动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足端轨迹函数。首先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参照优宝特型四足机器人建立三维模型并搭建了仿真环境;然后分析机体力矩,得出机体翻转原因,即机体腿部摆动对机体产生的反作用力矩和重力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运动中足端所受到的冲击力矩。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机器人摆动腿侧摆关节运动提供一个力矩以平衡部分反作用力矩和倾覆力矩,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空间曲线的足端轨迹规划。最后,通过对比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足端轨迹规划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轮滑原理设计出双足从动轮溜冰机器人,使用D-H方法给出运动学方程.将机器人腿划分为支撑腿和摆动腿两种类型,考虑本体平衡条件和滚轮运动约束条件,并且假设摆动腿滚轮处于最大静摩擦状态,推导出机器人滚轮与地面三种不同接触情况下的运动稳定性判据.仿真和实验证实了稳定性判据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有关短跑动力机制的两种观点,认为短跑最高速度的获得是运动员步长与步频因素最佳组合的结果,摆动技术在影响步长与步频的因素上更具有决定意义,更具效用性。  相似文献   

15.
0 INTRODUCTIONBipedwalking ,askillfulandsophisticatedlocomo tion ,isattainedbyhumanandbirdsthroughalongevolu tion .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bipedwalkingrobothavebeenperformedbymanyresearcherssince 196 0s .Thecontrolstrategiesdevelopedtogenerateastablewalk inggaitarezeromomentpoint (ZMP)methodbyTakan ishi ,et.al.[1] ,trackfollowingcontroltohumangaittra jectoriesbyMita ,et .al .[2 ] andcombinationofmodelfol lowingcontrolforasingleinvertedpendulumofthemasscenterandsynchronizationcontrolo…  相似文献   

16.
3D Stadio MAX 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三维实体建模及三维动画设计软件,在复杂的实体模型旋转过程中,常伴有摇摆现象,提出了实体建模与动画设计中实体模型绕指定轴旋转动画,解决了出现摆动现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双面立式平衡机由于摆架结构关系,振动中心不固定,往往导致实际测量误差较大,静偶分离效果不佳。通过对传统双面立式平衡机振动模型的理论推导,建立了传统双面立式平衡机振动中心的位置公式,计算出簧板绕振动中心的扭转刚度。依据振动中心和扭转刚度的相关参数变化趋势图,分析出传统平衡机测量误差来源。以误差来源提出一种能够保持振动中心固定的静偶分离摆架结构,同样基于振动模型推导了振动中心位置公式,验证了振动中心的不变性;依据静偶分离摆架系统的扭转刚度公式,得到常量刚度值,实现了传感器的测量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结构参数下静偶分离摆架的模态分析,发现了摆架结构的独特分离性。即柔性铰链只传递摆动信号而平动簧板只传递平动信号,两者在功能上相互独立从根本上决定了摆架的静偶分离。同时模态分析结果与不同形状柔性铰链的静力分析结果为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动平衡测量实验表明,静偶分离摆架有效的提高了对低速旋转载荷的静偶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汽车保险杠参数对人体腿部损伤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汽车与行人侧向碰撞时人体腿和膝关节部位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计算机模拟碰撞结果,以腿部仿形器为模拟对象,应用有限元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保险杠高度及形状等因素对人体腿及膝关节损伤程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形状的保险杠,当碰撞位置接近膝关节中心时,将会增加膝关节的剪切变形、弯曲变形和损伤程度;当碰撞位置在胫骨质心以下时,将会增加腿及膝关节遭受"二次碰撞"而造成严重损伤的可能性。本文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对于探讨如何从汽车设计角度最大限度地减轻行人被汽车碰撞造成的损伤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平行移轴定理计算平面刚体的重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动惯量取极小值的方法求得平面刚体重心的解析解,并根据最优化理论提出了通过搜索转动惯量的极小值而获得面平刚体重心的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