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讨针织物双反面组织结构的三维建模过程及3ds Max软件在针织物结构三维建模方面的具体应用。按照Pierce理论和非均匀有理B样条函数,建立针织物双反面组织线圈轴线空间形态控制点及其曲线。根据针织物双反面组织线圈串套规律,运用3ds Max软件的截面放样建模技术实现了三维建模。研究表明:结合非均匀有理B样条函数和截面放样技术,可以方便地建立针织物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3DS Max软件为例,探讨了针织物组织结构的三维建模方法.根据Pierce模型理论,确定了表达线圈轴线空间弯曲形态的控制点并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函数插值建立曲线,结合3DS Max软件的截面曲线放样技术实现了线圈的建模.按照线圈的形成规律,实现了纬平针、罗纹组织的三维建模.研究表明,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函数插值及截面曲线放样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针织物三维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虚拟博物馆是将传统的实体博物馆通过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展示.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为背景,利用谷歌公司的SketchUp软件进行博物馆建模,将模型导入3ds Max进行模型合并,灯光渲染,利用虚拟现实软件VRP进行漫游系统制作而成,解除了实体博物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对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虚拟游览.  相似文献   

4.
织物几何结构就是纱线在织物内部的屈曲状态,它影响织物的外观效应和物理机械性能,必须精确计算.在被普遍使用的Peirce机织物几何结构模型中,暗含如下假设:1织物中经纬纱屈曲波高无论怎样变化,其和均等于经纬纱理论直径之和乘以压扁系数;2同一浮长覆盖下的纱线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屈曲波高仅与织物密度和织造缩率有关.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验证,一是以经典教材多块织物样品为例,用Peirce公式计算结果评估自身的精确性;二是用Nedgraphics纹织系统设计同一经纬密度的各种结构的机织物,在电子提花机上织造后利用Keyence 3D共聚焦显微镜对织物正反面进行非破坏性测量,得到不同浮长织物的屈曲波高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irce机织物的几何结构模型存在不足,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为了预测机织物的弹性伸长,以Pierce的织物结构模型为出发点,对机织物拉伸过程中单根经纬纱交织点处受力单元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织物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主要由弹性变形和几何变形组成的假设。并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依据纱线静力平衡原理及动量矩守恒定理,结合其他弹性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平纹织物和2/1斜纹织物拉伸-伸长的数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2-2带衬经结构的层-层正交角联锁织物结构优势,织造了7种2.5维机织物为不同规格参数的角联锁织物和1种三向正交结构的织物,通过连续压缩法和位移保持压缩法分析了纬纱密度、纬纱细度、织物层数和不同结构织物对压缩性能和载荷松弛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织物经纬纱线密度的增大,织物压缩率降低,压缩弹性率升高,厚度损失率降低;织物中的纱线越细,其压缩弹性越好,且厚度损失率越低;压缩弹性率随着织物层数的增加而降低,相应其厚度损失率也随着织物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竹/丝交织物设计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充分发挥纤维的性能优势及获得优异的织物服用性能出发,重点对纱线、织物结构及性能进行设计,选择桑蚕丝做经纱、竹浆纤维做纬纱,生产平纹、1/3破斜纹、5/3经面缎纹织物,并与纯桑蚕丝、纯竹浆纤维织物进行性能测试比较,可知竹/丝交织物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Lyocell经弹织物结构相及其与织物弹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纱线形态扫描法对不同经纬配置的Lyocell经弹织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yocell经弹织物的结构相为6以上,是经支持面织物,这表明经纱的原料对织物的表面性能将有更重要的影响。并捻法生产的经弹织物是非紧密结构织物,在织物的经纬纱交织处存在明显的空隙,空隙和经线屈曲波高的增加均对织物的弹性有利。  相似文献   

9.
采用条干不匀纱线的B样条曲面造型技术,模拟平纹织物由于纱线不匀所形成的外观效果。首先,利用USTER ME 100测试玻璃纤维长丝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并将相关数据转化为符合纱线B样条曲面造型技术要求的参数,代入纱线模拟数学模型,完成对玻纤长丝纱的三维模拟;其次,根据Peirce机织物结构模型计算其几何结构,作为纱线关键控制点设置的依据;最后,对每根经向纱线的起始点进行随机设置得到其控制曲面,对纬纱第一根纱线起始点进行随机设置,对后面所有纬纱的起始点位置则根据织物幅宽依次进行设置。当所有的纱线模拟完成后,玻纤长丝纱均匀度对织物外观的影响程度在计算机屏幕上自动显示,从而预测玻纤长丝纱的布面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力学原理研究了平纹织物几何结构的计算方案,并对该平纹结构进行三维模拟显示.根据平纹织物的交织规律和纱线材料及加载张力,提出了串联的滑块-弹簧模型,进而从力学的角度分析纱线的运动趋势、变形情况.不断进行力学公式的迭代计算,得到机上平纹织物稳定状态下的几何结构.利用B样条曲线曲面造型技术,构建截面形态变化的立体纱线模型以探索纱线截面的变化规律,并模拟显示平纹织物的几何结构.  相似文献   

11.
开发一种机织物外观三维模拟软件.其开发过程是:根据浮长线作用原理,精确地描述机织物中的组织点位置和纱线的屈曲形态,并按照计算机图形学的原理,编制应用软件,最后在计算机屏幕上模拟出机织物的三维立体图像.  相似文献   

12.
纱线之间的摩擦力对织物的防弹性能有很大影响,但是始终缺少对失效机制了解.例如,多大的摩擦力有利于织物吸收能量,纱线间的摩擦力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等.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摩擦力影响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ABAQUS建立织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表明,织物的防弹性能随纱线之间摩擦力的增大而增加.应力在纱线上的分布随摩擦力的变化而改变.增大摩擦力能减少接触区边缘的应力.因此,摩擦力较大的织物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被穿透,这将有助于吸收更多的能量.研究还表明摩擦力的增加会导致纵向波速下降,能量吸收会因此而减少.但是,增加摩擦力会产生较大的横向波,能量吸收会因此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机织物撕裂破坏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纱线力学为基础,采用单缝法对机织物撕裂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纱线的受力状态和纱线的物理特性,建立了织物斯裂破坏相关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圆环形机织布的织造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的织机基础上:通过对送经系统、织物成形和打纬等机构的改造,织制出了圆环形织物.为使圆环织物的纬纱密度均匀,需在圆环大半径处引入只与部分经纱相交织的短纬,且短纬应分布在长纬之间.不同长度的短纬在圆环织物中的分布规律对织物的结构影响很大,分散配置的短纬有助于获得均匀的织物结构,织制的圆环形织物,不需裁剪即可缠绕圆台形复合材料管道,从而简化了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5.
利用Photoshop软件对常用服装面料的仿真设计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建立面料图像模型的方法以及通过图像处理进行面料的纹理和质地等方面仿真的具体操作方法.对斜纹类、色织类及特殊纹理和质地面料的仿真研究表明,采用Photo-shop软件可以方便地建立面料的图像模型并得到较好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依据标准的交通符号图片,使用三维建模工具3DS Max 8.0构建三维符号模型,引入ArcGIS软件平台,完成了三维道路交通符号库的设计,扩充了ArsGIS软件符号库,为道路三维场景的模拟实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3DSMAX7.0软件提供的NURBS曲线建模放样技术,通过设定三维组织最小结构单元经纬纱线的结构参数,对NURBS曲线上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进行调整、成组编辑,以圆形模拟纱线的截面,实现三维组织的结构模拟,给出三维正交分层接结和Noobed三维组织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8.
Two kinds of 2.5D deep straight-joint structure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 (twisted and original) fibers woven fabric reinforced epoxy resin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the hand lay-up method. Subsequently, the flexural property, microstructures,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average flexural strength of 2.5D deep bend-joint structure twisted fiber and original fiber woven fabric composites were 176.66 MPa and 204.45 MP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d that the twist was the main factor which affected the flexural performance. Flexural property vitally relied on the strength of the fiber itself. Twist decreased the strength of the yarns, which meant that wh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woven fabric reinforced composites was improved, the yarns must be kept straight in the woven fabric. The study are extremely valuable to guid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the woven fabric reinforced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