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港湾式公交车出站对道路交通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站点的运行往往影响道路交通流畅通与否。文章根据港湾式公交车出站过程中所具有的"车队"特性,提出使用修正韦伯斯特延误模型对公交车出站过程中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延误进行分析,以便反映港湾式公交车出站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最后,利用算例分析了不同到达率水平下的延误。  相似文献   

2.
有行人相位交叉口车辆延误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行人专用相位的信号交叉口冲突,阐述了交叉口车辆延误的计算方法。以涵盖行人专用相位的四相位交叉口为案例,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点样本法、HCM2000模型和我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模型以两种过程计算延误。结果表明:我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模型计算的饱和度基本反映了实际交叉口的拥堵状况;延误值随着饱和度的增加与实际值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3.
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通行能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计算在信号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后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以接受间隙理论模型为基础,给出了针对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到非机动车进入导流岛对右转车辆产生较大影响,确定以非机动车流为主路,提出红灯效应修正系数,对基础模型进行修正.通过4个城市6个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实测数据进行模型标定和检验.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发现,平均相对误差为9.28%,表明本文所提计算方法能较好地反映非机动车对右转车道通行能力影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判定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是进行延误分析与定量计算。美国HCM2000延误算法是国际上很经典的一种延误计算模型,但因不同地域交通条件的变化,在不同地域应用时延误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会有不同程度的误差。采用点样本法在对哈尔滨市部分信号交叉口进行延误调查的基础上,应用HCM2000算法对所调查各交叉口进行延误计算,通过将延误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分析发现HCM2000算法与实测值有较大差异。而后文中基于建立与哈尔滨市交通情况相适应的延误计算模型的思想,使用SPSS软件建立HCM2000算法延误计算修正模型,为哈尔滨市信号交叉口控制研究和道路系统的分析评价中延误的分析与计算提供一种适用的延误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可插车间隙理论和概率论知识为基础,对提前右转两种组织方式下右转机动车的理论通行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建立了设置交织区所能增加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并且以平均延误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两种组织方式的运行效果。在实行右转机动车提前右转的交叉口,如果只允许右转机动车在某一点处穿越非机动车流进入渠化开辟的右转机动车专用车道,就能够满足通行能力时,则采用该种组织方式。当出现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不足时,可以通过延长交织区长度来增加通行能力,减少右转车的平均延误。延长交织区长度虽然增加了冲突区面积,但是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深圳市主要信号交叉口延误实际调查结果,结合美国2000年版HCM延误模型计算结果,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与深圳市交叉口延误相符合的延误计算模型,为深圳市信号交叉口和道路系统的分析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站点处非机动车对公交车辆停靠过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交停靠站处,非机动车对公交车辆停靠过程的交通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由于非机动车的干扰导致公交车辆进站、停靠、出站延误增加的机理。在停靠时间与上下客数量之间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非机动车辆的干扰影响,分别构建公交停靠站点处的车辆服务时间、停靠时间,以及单个停靠车位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以郑州市2处公交站点为例,验证计算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对直线式公交停靠站和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处,非机动车干扰影响程度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非机动车对公交停靠的影响是显著的;直线式公交停靠站点处,单个停靠车位通行能力降低13%;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点处,单个停靠车位通行能力降低6%。直线式停靠站点处受到的非机动车干扰影响更大;若考虑人均延误最小原则,对于直线式公交停靠站而言,公交车辆的最佳停靠位置为非机动车道宽度的1/3至2/3处。从而为公交停靠站点的设置及运行状况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信号交叉口上游公交站点实际停靠延误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准确测算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公交站点的公交车辆停靠延误时间,评价交叉口处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合理性,建立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公交站点的车辆停靠延误模型。根据信号交叉口进口道的划分类型,将停靠延误模型分为两类。通过详细分析不同情况下公交车车辆在信号交叉口进口道的运行与停靠机理,研究分情况的公交车辆停靠延误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根据延误计算式,利用积分方法,得到一套测算交叉口进口道公交车辆平均停靠延误的计算公式.较好的计算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公交站点的公交车辆停靠延误.  相似文献   

9.
交叉口设置行人专用相位避免人车冲突的同时增加了车辆延误.为分析有行人专用相位交叉口车辆的延误程度,在探讨常用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采集相关数据,以HCM1985和Akcelik1988模型为依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标定相关参数,建立了修正的有行人专用相位的车辆延误模型.基于威海市实际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饱和度较大的情况下,修正模型较之参考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际延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路段上设置直线式公交站点的公交车延误问题,根据公交站点设置在两相邻交叉口间路段位置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上游公交站点和下游公交站点两类,分别利用交通波理论分析交通流稳定输入下直线式公交站点对交通运行的影响,并构建交叉口处交通流变化反作用于公交车的延误计算模型。当公交站点设置在路段上游时,根据公交车通过交叉口情况不同,将公交车延误划分为3种情况,并根据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以及对应公交车延误计算得到公交车延误期望值。当公交站点设置在路段下游时,通过抽象坐标系描述交叉口车辆的运行轨迹,构建公交车延误模型,并利用Matlab编程实现对延误的计算。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未设置公交站点情况,当公交站点设置在路段上游时,公交车延误较小,且随着流量、周期以及停靠时间的增加,公交车延误逐渐增大;公交站点设置在路段下游时,随着公交站点与下游交叉口距离的增大,公交车延误呈先减小而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从交通效率的角度出发寻求两相位等权交叉口最小信号周期时长,以概率论和排队论为基础,引入饱和释放损失时间,对经典的车队法模型进行改进,给出了车均延误模型.通过对比信号设置前后交叉口车均延误大小,取延误较小者为最优控制方式,得到了交叉口信号设置的临界流量条件.以此为基础,考虑最小绿灯时间等安全因素的限制,针对常见的3种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混合交通条件下交通流特性,提出了描述交通控制系统中车队离散规律的实用动态模型。同时通过车队离散模型的复域变换,对车队离散动态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实际运算。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强车队凝聚力,塑造安全文明车队品牌,油田企业内部车队要坚持安全文化教育、落实安全规章制度、抓车辆检查与维修、抓车辆调度和党群后勤服务,只有这样,促进车队安全管理工作,才能让驾驶员工作更敬业、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幸福。  相似文献   

14.
就成桥检测中非标准车队加载计算问题,分析加载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可外接直接利用EXCEL生成的数据文件进行加载计算和加载方案优化的程序,介绍相应的工程实例,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就成桥检测中非标准车队加载计算问题,分析加载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可外接直接利用EXCEL生成的数据文件进行加载计算和加载方案优化的程序,介绍相应的工程实例,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路段自动驾驶汽车的通行权决策问题,提高交通流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基于可接受间隙模型和谈判理论构建路段自动驾驶汽车通行权决策模型.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基于可接受间隙模型对行人风险进行建模,将行人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综合考虑风险、性格(激进和保守)和等待时间等对行人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因素组合下行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可能采取的行为策略,基于该行为策略,利用谈判理论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通行权决策过程进行建模. 利用Python联合SUMO开源交通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仿真持续10 h. 3个模型的(保守模型、Gupta模型和本文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行人产生频率为15 s时,自动驾驶汽车的平均行驶时间分别为661.5、399.5和327.6 s,平均延误时间分别为618 s、336 s和260.7 s,总流量分别为6 699辆、10 583辆和11 568辆. 当行人产生频率为30 s时,自动驾驶汽车的平均行驶时间分别为643.5、311.7和81.9 s,平均延误时间分别为599.9、244.4和6.5 s,总流量分别为6 879辆、11 741辆和11 971辆. 通行权决策方法的加入有助于降低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时间和延误,提升流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洽平均场理论研究高分子溶液相分离,研究高分子溶液粘性单体相互作用参数X^N与ФP体积分数相图,分别改变粘性单体间隔、溶剂尺寸研究其对相分离的影响。其结果是随着高分子体积分数ФP的增大,相分离临界值X^N先降低后升高,并且整个相图不对称。减少高分子链粘性单体间隔,相分离临界值刑降低。增大溶剂尺寸,相分离临界值X^N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GAMB IT软件建立迷宫通道的二维非结构化网格模型,利用FLUENT模拟迷宫密封的内部流动,分析空腔深度、间隙宽度、节流片的倾斜角对迷宫密封性能的影响,得到较为优化的迷宫密封结构。结果表明:间隙宽度增加,迷宫密封泄漏量逐渐增大,空腔深度和节流片倾斜角增大,泄漏量减小;间隙宽度和空腔深度对密封性能影响较大,而节流片倾斜角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频窄脉冲电化学加工,对加工间隙进行建模分析,提出了间隙平均电流检测法.通过测量相邻一组平均电流及其方差这2个参数判断间隙状态,从而对进给速度、进给量进行相应调整,实现对加工过程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间隙平均电流值及其方差能准确反映加工间隙的变化,从而快速调整工具进给速度,使之近似等于工件去除速度,精确地维持恒定的小间隙,实现快速稳定的加工.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研究右转机动车通过信号交叉口的运行效率,以组合负指数分布表征直行非机动车流车头时距,负指数分布表征右转车流车头时距,以可插车间隙理论、排队论为基础建立行程时间模型,并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对所建模型与常用的主路车流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右转车流率、跟随车头时距、临界间隙对行程时间均有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