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何杰斌 《矿产勘查》2013,4(6):649-654
代隆金矿床产于燕山期花岗斑岩体的蚀变矿化破碎带中,围岩为上三叠统新都桥组板岩夹变质砂岩,金矿体赋存在破碎蚀变的花岗斑岩中,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铁矿化关系密切。文章论述了金矿床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初步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此外提出了一些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质勘查和综合研究工作,在青海柴北缘新发现了一个中型规模的金矿床——青山金矿。青山金矿位于柴北缘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造山亚带,是滩间山地区继金龙沟金矿床、细晶沟金矿床、青龙沟金矿床之后发现的又一处具有较好找矿潜力的矿床。根据野外地质工作,结合室内综合研究,讨论了青山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青山金矿属于中—低温热液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通过青山金矿的发现,证明柴北缘地区仍具有良好的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7)
本文通过对辽东抚顺地区黑炭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阐述了该区金矿的成矿条件,即古老的花岗-绿岩地体为金矿成矿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来源,三块石多期次岩浆活动并伴有次级断裂构造发育,为金、铜等成矿元素的迁移、活化和富集提供了有利通道,矿(化)体多赋存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严格地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和改造。  相似文献   

4.
明山—那林金矿床位于广西凌云县与凤山县交界处,是桂西北一处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中三叠统百逢组二段,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矿石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和毒砂为主,金多以包裹金形式赋存于硫化物中。研究区内已开展过各类地质研究工作,但对矿床解剖尚不够深入,制约了后续找矿工作的开展。为探讨明山金矿后续找矿方向,本文系统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对其控矿构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主控矿断裂F2具有先挤压后拉张的特征,矿体形成于F2由挤压向拉张转换的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矿床形成于右江盆地由碰撞挤压到碰撞后伸展的构造转换期——晚三叠世,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但印支末期的岩浆活动可能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热源。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矿体的矿化富集规律、成矿物质及成矿动力来源,对研究区后续找矿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Yirisen金矿位于西非克拉通西南缘的苏拉山(Sula Mountains)—坎格瑞山(Kangari Hills)绿岩带内,地处苏拉山绿岩带南部与坎格瑞山绿岩带交接部位,该区成矿条件有利,金矿资源丰富。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大地构造背景出发,结合矿床地质特征、金的富集和产出特征、成矿温度、控矿特征等对该金矿床成因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该区金矿勘探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江南造山带为金多金属复合成矿带,其矿床成因备受关注。坑头金矿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缘,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性质存在较大争议。文章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及室内显微镜下观察以及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坑头金矿近矿围岩和石英脉测试分析研究得出:坑头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的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变质热液。石英脉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成矿流体有成矿后期遭到大气降水的加入。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坑头金矿床为造山型变质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阿斯马拉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厄立特里亚中部,是厄立特里亚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文章在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Cu、Zn、Au、Ag等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对Emba Derho铜锌矿床、Debarwa锌铜矿床、Adi Nefas铜金矿床和Gupo金矿4个典型矿床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阿斯马拉(Asmara)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该带的主要矿床类型有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和造山型金矿,Cu、Zn、Au、Ag等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发育于双峰式火山岩中,造山型金矿主要发育于韧性剪切带的石英脉中。  相似文献   

8.
李宁  朱聪  欧阳燕 《云南建材》2014,(9):329-331
本文主要讲述了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在赣东北地区分布情况,以金村金矿田赖家矿区为例,阐述了该矿区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并为该矿区矿床、矿体及富矿包定位,得出赣东北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基本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9.
1 矿床类型及矿床地质特征1)矿床类型 红土型金矿是含金较高的地质体在红土化作用下,使所含的金发生活化、迁移、沉淀、富集形成的,产于红色风化壳中的金矿。自80年代末期以来,在中国南方先后发现了蛇屋山、龙形寨、大坊、王家坊、龙塘、下甲、八渡、老万场、胜境关、麦窝坝、北衙等一批红土型金矿床。这些金矿均是改造红土型金矿,并为现代红土型金矿。中国南方改造红土型金矿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类7个矿床式,即古层间构造带淋积型(蛇屋山式、龙形寨式)、岩体接触带淋积型(大坊式、北衙式、百色式)及岩溶洼地堆积淋积型(…  相似文献   

10.
李健 《矿产勘查》2014,5(1):26-31
豫西崤山地区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发展演化,从新太古代到中生代不断活动,奠定了该区的基本构造格架。以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为依据,根据控矿地质条件和矿石特征等要素,把区内金矿床(点)划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斑岩—夕卡岩型3种矿床类型。文章阐述了各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归纳总结了该区成矿地质规律,构建了崤山矿集区金矿成矿模式,即矿源层、构造、岩浆热动力作用和有利的容矿空间"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指出了不同类型矿床找矿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曾小华  刘嘉  徐江嬿  杜文洋  刘雷 《矿产勘查》2020,11(9):1845-1852
双庙关金矿床是湖北麻城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于北东向—北东东向破碎蚀变带中,局部产于近东西向的石英脉中,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次之。矿体围岩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变辉长岩脉。通过研究双庙关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找矿方向为北东向破碎带内发育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变质地质体。通过双庙关金矿与卸甲沟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两者同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方向认识对开拓桐柏—大别金矿找矿思路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超  刘凯  樊忠平  任涛  徐启斌  郑忠林 《矿产勘查》2020,11(7):1334-1343
刘家峡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山阳矿集区东部,矿床产出于近东西向镇安-板岩镇大断裂南侧的NE、NNE和NW向次级构造带内。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西岔河组层中,呈透镜状、脉状;矿体形态、产状严格受断裂带控制,断裂构造发育密集处为富厚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近矿围岩蚀变较强,主要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估算金资源量5余吨。文章通过总结刘家峡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分析矿床成因,评价了刘家峡金矿的成矿潜力,为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彰武县赵家沟金矿位于冀东—辽西金成矿带东缘,矿区共发现36条金矿化体,其中有8条主矿体,主要发育在19条北北西向断裂构造蚀变带中。该矿床矿石呈他形粒状结构,角砾状、脉状构造,金矿物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初步推断赵家沟金矿床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同时提出区内的断裂构造、石英脉以及矿化蚀变为主要的找矿标志,并指明后期找矿工作中应加强对构造蚀变带及深部矿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陈书中  李军亭  牛昱博 《矿产勘查》2021,12(5):1168-1175
豫西洛宁县小池沟金矿资源丰富。本文在研究区前人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并采集样品测试分析,进行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结构与构造、金矿化特征、围岩蚀变和成矿阶段等研究,分析矿床主控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金矿区圈定6个矿体,各构造蚀变带控制的金矿体沿矿体走向呈串珠状产出,矿石中金的含量和黄铁矿与方铅矿均具正相关关系,矿石矿物共生组合主要有4种类型。小池沟金矿区脉状金矿体主要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围岩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钾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成矿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南北向挤压下的Ⅰ期矿化、张(扭)性背景下的Ⅱ期矿化和地壳持续抬升背景下大气降水循环作用的Ⅲ期矿化蚀变。控矿主要因素为构造、基底岩系和燕山期花岗岩,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文相正  崔义文 《矿产勘查》2020,11(2):237-242
文章着重分析了青海金龙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金龙沟金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主要产于中元古界万洞沟群(Pt2W)炭质千枚岩和炭质片岩形成的复式褶皱层间断裂破碎带及层间滑脱带中;矿体形态以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为主,且在褶皱轴部或者层间破碎带部位较发育,其厚度较大;含金黄铁矿具富砷、亏损硫,微量元素Co、Ni含量低,贫Cu、Pb、Zn、Hg、Se、Te的特征,是热液型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其成矿与区域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金龙沟金矿床的形成是同生热水沉积初步富集金元素以及后期构造—岩浆活动再富集双重叠加作用而形成的,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按照成矿动力学背景分类,应属造山型金矿中成类型,成矿发生在造山晚期地壳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尹艳广  张沛  郝玉军  卜鹏 《矿产勘查》2022,13(10):1437-1443
湘西两溪口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隆起带中段。该矿床目前研究仅限于成矿背景分析,未能深入剖析其矿床地质特征。本文通过两溪口金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对该矿床区域成矿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矿床成因、研究其成矿规律、梳理总结找矿标志,为研究区进一步找矿提供参考。认为研究区金矿化主要产在青白口系冷家溪群小木坪组(Qbx)中厚层状粉砂质板岩及板溪群马底驿组(Qbm)中—上部钙质紫红色板岩或条带状紫色板岩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及构造蚀变岩型,矿(化)体受构造控制明显。本文建立了以地球化学特征、赋矿层位、控(容)矿构造、围岩蚀变特征为野外工作找矿标志,揭示研究区内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7.
隋延辉 《矿产勘查》2018,9(1):165-172
塔吉克斯坦吉劳钨金矿床作为中亚典型的网脉型钨金矿床实例,文章系统描述了其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从矿床成矿系列角度,对其深入研究并建立综合找矿模型。吉劳含金的夕卡岩型钨矿与含钨的网脉型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列,是相同成矿作用在不同的时间域和空间域演化的结果。总结矿床发现与开发经验,有助于矿床理论研究与指导"危机"矿山深边部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8.
樊磊  杨瑞  赵红瑞 《矿产勘查》2021,12(3):557-564
老米沟门金矿区位于河北省北部丰宁-隆化金成矿带上,主要赋矿层位为太古宇红旗营子组变质岩系。通过研究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确定矿区金矿的形成受太古宇红旗营子组地层、东西向、北北西-北西向的次级张性构造和燕山期岩浆活动共同控制,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床。通过对老米沟门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总结矿床成因和主要控矿因素,上述研究对矿区外围及深部找矿及丰宁—隆化金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土嘴金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之湘东北断隆带,湖南重要金矿产地黄金洞金矿田的北东部。本文旨在研究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总结成矿规律,丰富区域金成矿规律认识。研究表明: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冷家溪群地层,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还原性变质流体,矿床成因类型归为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区内金成矿经历了2期成矿作用,始于加里东期,燕山期存在与区域成矿作用高峰相响应的成矿叠加作用;区内金矿床形成的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金矿体对地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次一级的近东西向、北西向的断裂则为含矿构造。研究成果可为该区金矿床找矿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辽宁省本级地质普查工作,在黄土岭地区白家堡子村发现了较好的金多金属矿化线索,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标明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矿体切层产出,矿体围岩主要为辽河群里尔峪组(浅)变粒岩及花岗伟晶岩。该矿床的发现突破了区域上金矿主要受辽河群盖县组、大石桥组地层控制的限制,首次在里尔峪组地层发现金矿体,为区域上金矿找矿预测扩大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