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郑力明  李晓冬 《软件》2014,(10):51-53
首先阐述了Agent的定义,分析了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的区别。然后结合面向Agent的特点提出了面向Agent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Agent的内部结构和基于Agent的软件体系结构,对已有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其中包括基于知识工程,基于对象技术和基于角色模型等。最后,举例说明并分析了面向Agent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面向涌现的多Agent系统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多Agent系统研究领域,涌现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面向涌现的多Agent系统研究正成为多Agent系统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新方向.它关注的是多Agent系统宏观层面的涌现性问题以及系统涌现的宏观与微观层面的联系机制,并最终希望发展出一套面向涌现的多Agent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方法.该文在介绍涌现的概念和特征之后,考察了多Agent系统宏观特征的面向涌现描述方法;然后对多Agent系统涌现的微-宏观机制进行了总结,比较分析了面向涌现的多Agent系统设计方法和设计模式;最后分析讨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面向Agent的分析和建模是当前Agent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参考面向对象的分析和建模技术,借助于扩展UML技术,基于Agent和对象的相似性,提出了一个面向Agent的分析和建模方法。我们在一个实例的基础上分析并描述了一个Agent系统,从而建立起Anent系统的整体模型。  相似文献   

4.
现实世界中的软件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使得现有的软件工程技术(如面向对象技术)很难解决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智能Agent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灵活性被应用到软件工程中,据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学.详细介绍了面向Agent的系统建模方法和Agent的体系结构.最后给出了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学在RoboCup中的具体应用,表明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学为大型复杂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领域,组织思想已被广泛用于指导基于Agent系统的开发,它提供了抽象的概念和直观的模型对基于Agent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然而,如何将高层的、现实世界中的组织模型转换为底层的、计算机世界中的实现模型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提出了一种从面向Agent的组织模型到面向Agent的实现模型的转换方法,将Caste视为设计和实现基于Agent系统的基本模块和编程单元,提供了支持从组织模型到Caste模型转换的过程、步骤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自适应多Agent系统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学ODA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Agent软件工程被视为是一种可有效支持复杂系统开发的新颖软件开发范型.为支持复杂多Agent系统的开发,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需发挥Agent技术的潜力和灵活性,借鉴软件工程领域已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一个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学ODAM以支持自适应多Agent系统的开发.ODAM以动态绑定机制作为自适应多Agent系统的核心机制,借助于组织学的概念和思想对自适应多Agent系统进行高层抽象和自然建模,以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复杂度;集成了迭代开发和MDA方法以适应Agent技术平台的多样性,简化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开发.介绍了ODAM的方法学框架和具体的技术细节,包括动态绑定机制、基于组织抽象的元模型和建模语言、基于迭代开发和MDA的软件开发过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Agent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工作流管理系统中.针对面向系统的工作流程,结合多Agent的设计概念,从实现角度提出以多Agent为基础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架构.首先介绍了模型的工作机制,并采用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Gaia建模方法进行分析与设计,依据需求定义了系统运作中的Agent管理本体与Agent设计基本架构,最后以会议论文管理系统为例在JADE平台下进行实现,该架构为设计人员开发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面向Agent的软件分析和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复杂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过程中,面向Agent的方法在映射现实世界,模拟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等方面具有优势。从描述Agent的概念、分类和体系结构出发,对面向对象和面向Agent的分析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面向Agent的分析模型及各模型的组成部分,以及面向Agent的分析模型到设计模型的转换,并指出面向Agent的分析设计方法提供了在建模、设计和实现不同级别上复用的基础。以政府公共行政服务系统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得出面向Agent的软件分析和设计将为复杂系统提供新的解决思路的结论.同时指出本文提出的面向Agent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的优点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Agent作为一种智能化的对象,使得面向Agent方法在面向对象方法基础上拥有了智能的分析和设计手段.面向Agent是继面向对象之后一个重要的思想,它的出现为解决日益复杂、庞大的系统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方式.面向Agent涵盖了程序设计、建模和软件工程等一系列的内容.面向Agent思想具有显著改善当前软件设计、软件工程等一系列问题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多Agent系统中软构件的动态绑定机制及其操作语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应用系统表现出自主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异构性的特点,这使得软件开发理论和技术需要从软件体系结构的角度对这类系统的开发提供支持.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技术提供了高层和自然的抽象方式对软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但现有面向Agent的方法学将Agent Class或者Agent Type视为多Agent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软构件,与Agent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实例化的关系,这难以满足复杂系统对动态性的需求.从软件体系结构的角度上分析了多Agent系统中软构件的形式和机制,将Caste作为软构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Caste与Agent之间的动态绑定关系,定义了支持该机制的4个基本操作:join,quit,activate和inactivate及其操作语义,用以来指导多Agent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1.
面向Agent 软件工程是近年来软件工程领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研究活跃,发展迅速.本文从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从技术、开发和工具3个视点综述了现阶段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分析了面向Agent 软件工程的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它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以指导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辛东东 《现代计算机》2004,(5):26-29,41
面向Agent软件工程技术是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新技术之一.同现有其他软件工程模式相比,Agent提供了一种对软件实体的更高层次的抽象模型,同时,面向Agent软件工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设计复杂分布式软件系统的一种新途径.本文详细地研究了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主要建模技术和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软件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3.
徐怡  李龙澍 《微机发展》2005,15(10):59-61
现实世界中的软件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使得现有的软件工程技术(如面向对象技术)很难解决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智能Agent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灵活性被应用到软件工程中,据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学。详细介绍了面向Agent的系统建模方法和Agent的体系结构。最后给出了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学在RoboCup中的具体应用,表明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学为大型复杂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电子竞标软件开发项目为背景,探讨了面向Agent的模糊评标软件模型的设计与优化问题.给出模糊评标的软件类构架,并且用设计模式和多Agent的技术进行优化设计;重点提出一种Agent内部的单元结构,并着重分析单元结构的组成原理;探讨了面向Agent的软件模型设计和实现方法,给出了4表相结合的Agent实现模板,并给出了模糊评标关键算法的实现.所提出的面向Agent的软件模型分析过程和实现方法具有一般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面向Agent软件工程是近年来软件工程领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它试图将Agent理论和技术与软件工程的思想、原理和原则相结合,从而为基于Agent系统的开发提供工程化手段.近年来,随着Internet上的web应用以及软件开发社会化的发展,面向Agent软件工程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研究活跃,发展迅速.从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从技术、管理和工具3个视点综述了现阶段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分析了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它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指导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Agen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software product lines are two promis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techniques. Recent research work has been exploring their integration, namely multi-agent systems product lines (MAS-PLs), to promote reuse and variability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complex software systems. However, current product derivation approaches do not provide specific mechanisms to deal with MAS-PLs. This is essential because they typically encompass several concerns (e.g., trust, coordination, transaction, state persistence) that are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heterogeneous technologies (e.g., object-oriented frameworks and platform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use of multi-level models to support the configuration knowledge specification and automatic product derivation of MAS-PLs. Our approach provides an agent-specific architecture model that uses abstractions and instantiation rule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is application domai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we have implemented it as an extension of an existing product derivation tool, called GenArch. The approach has also been evaluated through the automatic instantiation of two MAS-PLs, demonstrating its potential and benefits to product derivation and configuration knowledge specification.  相似文献   

17.
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方法及其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技术背景的差异,对已有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介绍了当前较有影响的一组代表性工作,分析和评估了各种方法的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及其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已有工具对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的支持;在参考国际上比较关注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的评估方法,对今后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李俊青  李元振  王松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0):5012-5014,5017
总结了ERP软件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AUML技术引入了面向Agent软件工程分析设计过程中,Agent相比面向对象具备适应环境能力强、移动性、智能性等特点,对面向Agent技术和传统的软件工程技术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面向Agent技术开发ERP软件的思路,结合AUML详细论述了开发ERP软件的过程,给出了一个销售管理系统分析设计的实例,并用Ingenias Development Kit工具包对整个分析设计过程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智能软件:由面向对象到面向Agent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对照了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的概念、基本思想和运行机制,分析了面向对象的不足和面向Agent在封装、通信、运行等方面的优势,说明了由面向对象到面向Agent将是分布和智能化软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