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结合上海健康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论述了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格局的基础,即以"产-学-研"结合为特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产-教-研"结合为目标建立教学科研团队,以技术开发与应用为重点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情况,介绍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实践内涵的一系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的思路与途径,为高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参照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围绕国家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双基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观测点和培养重心,设置四层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建立机电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构建“一个目标两个平台、三个维度四个层次”机电类应用型本科双创人才“鱼骨式”培养模型,探索多层次、多维度、个性化培养应用型本科双创人才。一个目标:“互联网+”和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电类应用型本科双创人才;两个平台:学校自有实践平台和产学研合作企业平台;三个维度:专业维度、校级维度和行业产业维度;四个层次:合格应用型人才、优秀应用型人才,合格应用型双创人才和优秀应用型双创人才。经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依托“政、校、行、企”四方合力,致力“两个平台”建设;整合校内教师、外聘教师和产业教授资源,打造双创人才培养师资团队,开展的以生为本机电类双创人才培养的实践验证,该人才培养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针对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创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及思路,创建了创新实验区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体系,并开展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经过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高端数控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控技术专业应抓住这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会。本文对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合理优化课程体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智能制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研究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针对各院校面临的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构建共性问题,对机械类应用型本科教学平台建设进行了研究。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的制定、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及专业课程内容交叉问题的解决等。实践表明,该研究成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经济和工业发展与需求,如何更好地培养真正吻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地方应用型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校企合作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我校“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特色就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一个重要体现。分析了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在课程体系、师资、协同育人平台、机制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校企(地)多方优势,产教深度融合,对本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以实际工程应用为主线,构建企业课程体系;以校企双向流动作为途径,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以“共建·共享·共融”为目标,搭建实践实习平台;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为前提,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以学生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类型对接学生生源现实,培养目标对接产业行业,培养过程对接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模式,可通过经验互传等行为,构建企业、学校双赢局面。本文以校企合作为背景,将文章分为三部分展开分析。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汽车专业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第三部分,深入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二级学院有必要建立健全毕业设计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提高指导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建立机械专业校企合作相应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的不同层次进行的系统的校企合作模式设计,探索了校企合作培养机械应用型人才的机制。机械专业通过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探索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机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如何进行针对性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非常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比较了发达国家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采取了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建设工程型师资队伍等措施,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改革。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现状和目标导向,重点阐述了以对接企业工程项目和实际生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进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的理论分析和践行探索。通过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分析,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策略,并对其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了讨论,为应用技术大学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其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已成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师资互聘制度,校企资源共享,建立协同育人标准,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校企"1+N"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推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培养"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针对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创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及思路,创建了创新实验区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体系,并开展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经过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汽车保险与理赔人才的培养要突破传统理念,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建立的"渤海订单班"为例,提出了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与管理,再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探索一条培养出高素质的汽车保险与理赔应用型人才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联合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人才,切实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充分调动校企各自优势,我校汽车工程学院与校外企业共建企业学院,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一致,实现企业岗位与学校培养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提出了"1233"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数控技术为特色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并对我校机械类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和重要发展引擎。本文旨在提出构建"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协同机制,着力于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深入分析"四位一体"人才培育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以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协调创新共同培养人才,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因此相关的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普通本科院校如何构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成为我校应用型本科转型升级的关键。以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岗位需求为导向,阐述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的体系构建思路。主要是针对闽南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的人才培养及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为契机,以闽南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基地为平台的人才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阐述对"工学交替"模式的实践探索、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