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铁运行引起的振动通过土层传播,会对邻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以某地铁沿线近代历史保护建筑为背景,依据建筑结构参数及土层实测数据建立“隧道⁃土体⁃保护建筑”精细化三维数值模型,并结合振动响应预测分析方法对地铁运行时建筑物振动响应进行评估。从振源减振及过程阻振两方面对其减振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和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未采取减隔振措施的情况建筑物振动超限,优化轨道类型的减振效果最为显著,使用弹性长枕轨道时结构Z振级可降低8.2~11.2 dB;使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可使结构Z振级降低14.9~18.9 dB。过程阻振措施中,隔振墙的隔振性能对墙体材料特性最为敏感,深度及厚度其次;其中EPE泡沫材质墙体隔振效果最优,可使结构Z振级降低10.6~11.5 dB,水平速度峰值约75%;增加隔振墙厚度及埋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隔振性能,但隔振效果增量不显著。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隔振墙隔振效果的预测方法,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的振动分析以及减隔振措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布置在楼上且集中布置的干式铁芯电抗器正常运行时对结构楼板及设备自身的振动影响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的方法,分别研究采取结构性措施和主动隔振的实际减振效率。具体研究过程为:采用大质量法进行振动输入以确定电抗器振动荷载,并使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将数值模拟结果和测试结果校核对比后,确认数值模型及振动荷载输入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研究加厚楼板、增加隔墙和立柱、加密次梁等结构性振动控制措施及采用钢质弹簧进行主动隔振的实际减振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钢质弹簧隔振装置的实际减振效率最好,增加隔墙和立柱、加密次梁也具有较好的减振效率,加厚楼板的减振效率一般,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经验给类似工程项目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某款A级轿车在研发过程中,经过悬置调校后,怠速开空调工况下方向盘振动仍不达标。针对该问题,进行怠速振动分解试验,初步判定发动机冷却风扇转频对方向盘振动有较大的贡献。通过分别查找激励源、主要传递路径及响应点等原因,得出优化冷却风扇减振垫隔振性能是一个重要方向,针对隔振不足重新优化了减振垫,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减振垫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怠速方向盘振动也达到设定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4.
地下铁道轨道减振措施研究是一个受到持续关注的问题,本文创新性地引入橡胶混凝土隔振基础这一概念。并利用Peiodic-Fourier方法,探讨了橡胶混凝土隔振基础物理参数对钢轨振动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频激励荷载引起的钢轨位移比低频激励荷载引起的钢轨位移小;(2)橡胶混凝土隔振基础刚度越大,相应的共振频率越大,但引起的钢轨振动位移越小;(3)橡胶混凝土隔振基础阻尼越大,相应的共振频率越小,且引起的钢轨振动位移也越小。  相似文献   

5.
上海自由电子激光工程隔振沟减振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  严中保  杜涵文 《振动与冲击》2012,31(15):190-194
摘要 通过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上海自由电子激光(SFEL)工程隔振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隔振沟在不同位置、深度、宽度以及填充材料时的减振效果。为了避免模型边界处振动波的反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有限元模型上施加了人工边界。计算结果表明:隔振沟深度是影响减振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隔振沟深度的增大其减振效果逐渐增强, 建议SFEL工程隔振沟的深度为30m;隔振沟的位置应尽量靠近SFEL建筑;而隔振沟宽度对其减振效果影响不大;以较硬材料(如混凝土)作为填充材料的隔振沟比以较软材料(如橡胶)有更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有国内舰船上的减速齿轮箱往往都刚性固定在船体基座上,个别舰船齿轮箱采取硬弹性连接,隔振效果不理想。当主柴油机采取隔振措施后,传到船体基座上的振动加速度会明显减少,齿轮箱传到船体的结构噪声成为影响舰船辐射噪声的主要噪声源之一。通过对齿轮箱浮筏模拟试验装置的设计、建台及试验,研究舰船减速齿轮箱隔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齿轮箱浮筏模拟试验装置的隔振效果可达25dB。  相似文献   

7.
对双锥倾翻自落式砼搅拌机在搅拌过程、倾翻过程和复位过程中振动的特征、原因及减振措施分别作了较详细的叙述。搅拌过程中的振动是个正弦函数,减振方法主要是使转速避开共振区及采用隔振材料;倾翻过程中的振动是由砼重心的变化及倾翻惯性力引起的,减振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支点,另可用背压贮气筒来减振;复位过程中振动是由复位惯性引起的,可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启闭程度来减振。除上述措施外采用液压倾翻机构、独立的搅拌机平台或砼搅拌平台也是行之有效的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8.
船舶防振减振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船舶防振减振技术的进展,从船舶振动现象与振源,船舶防振设计与减振措施,阻尼技术与船舶隔振,动吸振器等4个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
国内航空重力仪研制中,通常仅对仪器内部惯性测量单元搁置一层橡胶进行简单的隔振,航空重力仪直接搭载在飞机底板上。面对复杂多变的飞行环境,无法对飞机的高频振动做到有效隔离,从而影响航空重力仪的测量精度。根据振动理论分析和实测结果对相关的振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制出以橡胶海绵作为一、二级减振器的两级减振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减振系统在三个定频测试中的振动能量衰减达到-60 dB左右,2~100 Hz扫频中的振动能量衰减约-46 dB,隔振效率都在99.5%以上,减振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高层建筑锅炉房噪声的治理,噪声源进行测试和频谱分析,寻找主要传播途径,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治理方案。结果表明高层住宅噪声以建筑结构和管道的固体传声及振动为主,在治理中以减振隔振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被动减振装置的优化设计问题。对经受稳态激励的振动系统提出了一个两步减振优化设计方法,以确定减振装置的最优安装位置和参数。该方法直接以对系统的振动量级要求为设计目标函数,避免对原始结构和附加减振结构组成的复杂系统进行重复的动态性能分析,因而可用于工程中复杂结构的减振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动力吸振器对飞轮振动的抑制效果,采用多变量多变异位自适应遗传算法得到阻尼系统的吸振器最优参数,运用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参数的数学表达式。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最优吸振器设计的合理性和检验吸振器的减振性能。分析表明,最优吸振器能够降低飞轮的振动响应,采用遗传算法能够高效的计算最优参数,仿真和实验验证吸振器对飞轮振动的抑制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随机振动下蜂窝纸板振动传递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琴  王保升 《包装工程》2013,34(15):7-9,14
从理论上推导了随机振动条件下振动传递率的计算公式;试验研究了蜂窝纸板在不同加速度、频率和应力的随机振动下的振动传递特性,得到了振动传递率曲线和峰值频率。不同随机振动试验计算出的振动传递率几乎相同,与正弦扫频试验结果非常接近。这表明了利用随机振动试验分析蜂窝纸板的振动传递率是可行的,为蜂窝纸板缓冲包装设计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4.
拆除爆破中触地诱发震动的震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贵  卢文波 《爆破》2005,22(1):25-29
在高层建筑物爆破拆除中,塌落体触地冲击地面引起的震动往往成为拆除爆破负面效应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动力平衡方程出发,运用波动理论和动量守恒定理,建立了计算触地震动的等效集总单自由度震动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揭示了触地诱发震动的产生机理,反映了触地震动的衰减规律,与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吻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带阻尼吸振块梁的自由振动作了理论研究。首先根据吸振块与梁的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了计算力学模型,用 Laplace 变换方法求得了任意安置 n 个不同吸振块简支梁的复频率和复模态。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复合多自由度波导抑振器通常敷设在动力设备的壳体上,以抑制壳体的弯曲波振动和声辐射。所提出的"缩减特征值法"能有效预报波导抑振器本身受激振动后对壳体的抑振特性。该动力分析方法针对无波导抑振器的壳体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只需要通过一次计算就可获得复合结构的动力响应。该方法的优点是:第一,在得到复合结构的共振响应后,直接叠加起来得到宽频带上的动力响应;第二,考虑了波导抑振器扭转和摆动的转动惯量的影响。对应的数值模拟计算表明,"缩减特征值法"正确地预报了波导抑振器的共振频率,而且在宽频带上也基本反映了多自由度波导抑振器对弯曲波的抑振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某火车站高架候车厅结构车致振动特性及振动对于舒适度的影响,采用振动测试的方法对列车经过时该候车厅不同部位的振动进行现场实测.基于实测数据及数值模拟分析对比,得到该火车站结构不同部位对车致振动的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标准进行舒适度评估;通过1/3倍频程谱分析,研究结构不同部位各频带范围的加速度振动级.对于加速...  相似文献   

18.
研究动力吸振器对飞轮振动的抑制效果,采用多变量多变异位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调谐频率比和吸振器阻尼比,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阻尼系统最优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并研究表达式的精度。仿真分析表明,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能够高效计算最优参数,且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参数表达式;在飞轮模拟振源激励下,最优吸振器明显降低主结构垂直方向的振动响应,且在其他两个方向也有一定的减振作用。参数分析的方法为卫星飞轮振动控制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起重机系统电机变速过程引发的振动问题,应用单个动力减振器进行控制。建立一个实际系统的简化振动模型,基于振动测试数据估计参数。采用准稳态的分析方法,设计、计算和预测动力减振器控制效果。实际应用表明,恰当选择附加阻尼动力减振器的参数,在电机的变速范围可以有效地将振动幅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曹旭东  胡洋  许腾宇  张玉枫  方健 《包装工程》2017,38(17):102-107
目的通过对黄冠梨进行振动试验测试,研究其在定则振动系统下的振动特性以及振动加速度、振动频率与其他振动参数对黄冠梨损伤的影响,建立黄冠梨面积、体积损伤率与时间关系模型。方法通过定则振动中的扫频试验和定频试验,分析黄冠梨的振动加速度与共振频率、能量传递率之间的关系,研究黄冠梨面积损伤率和体积损伤率的变化规律。结果黄冠梨的共振频率随加速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0.85g后共振频率基本无明显变化,7层黄冠梨从下至上各层共振频率变化趋势相似。随着振动加速度的增大,单层黄冠梨的共振频率与能量传递率均逐渐变小。结论单层黄冠梨的加速度与共振频率呈非线性关系,多层黄冠梨的面积损伤率与体积损伤率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变大,其共振频率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