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欧阳曙光  付乐乐  刘凤  许斌  王志  许杰 《炭素技术》2012,31(2):17-20,27
采用焦化除尘灰为原料,分别用水蒸气和KOH为活化剂制备焦化除尘灰基活性炭,并对所制的活性炭进行碘吸附值、BET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容以及表面形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KOH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吸附性能强于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为中孔孔型,BET比表面积达275.51 m2/g。  相似文献   

2.
沥青基活性炭纤维是继粉状活性炭和颗粒活性炭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炭吸附剂。具有收率高,工艺简单,所得的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高等优点。在活性炭纤维的制备过程中,选择合格的前驱体将会影响到整个制备过程;由于碳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提高活化温度有利于活化反应的进行;沥青不熔化纤维与水蒸气的接触越充分,选择的沥青不熔化纤维的丝径越小,所制备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的性能越优异。  相似文献   

3.
以熔融纺丝制备的Kraft硬木木质素纤维(HKL)为原料,经炭化得到木质素基炭纤维(HKL-CF),再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了活性炭纤维(HKL-ACF),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水蒸气活化对活性炭纤维化学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全自动物理吸附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等研究了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水蒸气流量对所制备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和微晶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水蒸气活化处理提高了活性炭纤维中的C—O和C=C结构含量;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增大,且随活化温度和水蒸气流量的提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晶粒尺寸随着活化时间和温度的提高,逐渐变小,纤维表面的石墨化程度随活化时间的增加,逐渐变大;活化温度800 ℃,活化时间4 h,水蒸气流量1 mL/min下制备的活性炭纤维的BET比表面积最高可达2 081.34 m2/g,总孔容最大为1.60 cm3/g。  相似文献   

4.
《煤炭转化》2021,44(3)
以煤多联产半焦为原料,采用碳酸钾/水蒸气联合活化法制备了适用于烟气脱硫、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等吸附场景的功能活性炭,并对比了其孔结构和吸附性能与采用常用活化方法制得的活性炭的孔结构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半焦经碳酸钾/水蒸气联合活化可以得到微孔率为83%、比表面积为671.7 m~2/g的活性炭,其苯酚吸附值达105.2 mg/g,脱硫值达31.24 mg/g,与常用活化方法制得的活性炭相比吸附性能较优。此外,分析了碳酸钾/水蒸气联合活化的机理,水蒸气的引入对碳酸钾活化有促进作用,使联合活化活性炭有发达的微孔结构;而碳酸钾对水蒸气活化产生中孔的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焦化除尘粉为原料,采用水蒸气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利用正交实验探讨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蒸气流量等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除尘粉基活性炭制备的主次因素为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蒸气流量;制备除尘粉基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活化温度850.C,活化时间90 main,水蒸气流量10.73 mL/min,制备除尘粉基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490.5215 mg/g,产率为35.16%.  相似文献   

6.
热解活化法制备高吸附性能椰壳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椰壳为原料,采用高温直接热解活化法制备高吸附性能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 900 ℃,热解活化时间为 8 h,升温速率为 10 ℃/min,制得碘吸附值为 1 628.54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 375 mg/g 的高吸附性能椰壳活性炭,得率为 9.41 %。氮气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活性炭比表面积 1 723 m2/g、总孔容积 0.87 cm3/g、微孔容积 0.68 cm3/g、中孔容积0.18 cm3/g、平均孔径 2.03 nm。热解活化制备的椰壳活性炭样品性能优于市售水蒸气法椰壳净水活性炭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磷酸活化制备PAN基活性炭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的H3PO4活化法,用碘值、苯值测定了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制备出了比表面积为1578.64m^2/g,孔容为0.55mL/g,平均孔径为0.697nm的优质活性炭纤维。  相似文献   

8.
科技天地     
醋酸木素为原料制活性炭纤维题述活性炭纤维的制造原料是醋酸木素基炭纤维,用水蒸气活化制造而成。它具有优良的性能,如:较快的吸附速度,较高的碘和亚甲基蓝吸附能力(与普通的活性炭相比)。这种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机理与载有微孔分布外观的活性炭区别较大。(钱慧娟译...  相似文献   

9.
以机制炭废弃炭颗粒为原料,水蒸汽法物理活化制备吸附性能较佳且得率较高的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水蒸气用量对活性炭吸附性能、活化得率和固定碳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佳活化工艺条件为:活化时间1.5h、活化温度950℃、水蒸汽用量700-750g/h。制得活性炭的碘吸附值1162mg/g,亚甲基蓝吸附值9.5ml/0.1g,活化得率36.67%。  相似文献   

10.
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的工艺条件,探讨了炭化温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水蒸气用量对活化效果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炭化温度 450℃、活化温度 900℃、活化时间 90 min和水蒸气用量为炭化料的1.5倍,制备的活性炭碘吸附值 844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 138 mL/g,产品得率 13.9%。这些指标与木质活性炭相当。且投资少,能耗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H3 PO4为活化剂、稻壳为原料,通过微波和马弗炉两种方法制备活性炭。详细考察了浸渍时间、料液比、活化剂浓度、微波功率或活化温度、以及活化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磷酸浓度35%、料液质量比1:4、浸渍时间3 h的条件下,采用400 W微波功率辐射8 min,制备的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达到232 mg/g,若采用马弗炉600℃焙烧10 min,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达到226 mg/g。  相似文献   

12.
中间相沥青微球的活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KOH为活化剂,在不同活化条件下对中间相青微球进行活化,制备出比表面积为3182m^2/g,总孔容为2.45mL/g,苯吸附值为1320mg/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球。研究了了KOH配比、活性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微球的收率、比表面积和苯吸附值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KOH配比量或活化温度的提高,活化收率下降,活性炭微球的比表面积和七吸附值升高到一定值后下降;延长活化时间使活化反应进行完全,活性炭微球的活化收率、比表面积和苯吸附值仅有轻微变化。  相似文献   

13.
E. Vilaplana-Ortego 《Carbon》2009,47(8):2141-2142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ctivate a low softening point isotropic petroleum pitch, without intermediate pre-treatments, by chemical activation with KOH. The chemical activation is carried out by direct heat treatment of a mixture of the isotropic pitch and KOH. It produces activated carbons (ACs) with micropore volumes as high as 1.12 cm3/g, and BET surface areas around 3000 m2/g. The activating agent/precursor ratios studied (from 1/1 to 4/1; wt./wt.) show, as expected, that increasing the ratio enhances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ing AC.  相似文献   

14.
以咖啡壳为原料、KOH为化学活化剂制备高性能活性炭,在单因素试验探索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碱炭比对活性炭碘吸附值影响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进行活化工艺参数优化。通过对模型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活化时间5 min、活化温度950℃和碱炭比(KOH和咖啡壳炭化料质量比,下同)4∶1;该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2 214 mg/g(实验值),和预测值(2 209.5 mg/g)基本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NaOH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焦作无烟煤为原料,Na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分别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收率的影响;利用低温N2吸附法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及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碱炭比为4,活化温度为750℃和活化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可以制得比表面积为2 483 m2/g,总孔容为1.41 cm3/g,碘吸附值为2 530 mg/g,亚甲蓝吸附值为418 mg/g的煤基活性炭.  相似文献   

16.
采用活化剂(KOH、H3PO4、KH2PO4)浸渍活性炭2~12 h,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探讨了活化剂的种类、浓度和浸渍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油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的含氧基团有了一定程度增加,对吸附油气更加有利。并在一套油气分离回收中试装置上测定了不同油气浓度和气流流量下改性活性炭对油气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酚醛树指为原料,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制备酚醛树脂基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采用正交实验考查了制备工艺中炭化温度,碱炭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最佳工艺。利用TG—DTA对热解过程中树脂的炭化活化行为进行了探讨;通过N2-BET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简单分析了成孔机理。结果表明:炭化温度400℃,碱炭比为5:1,活化温度为750℃,活化时间为100min时,制备的酚醛树脂基活性炭比表面积为3013m^2·g^-1,孔容1.609ml/g,平均孔径2.135nm,亚甲基蓝吸附值为592mg·g^-1。  相似文献   

18.
李妍 《辽宁化工》2014,(8):989-991
实验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氧源为H2O2,相转移剂为季铵盐,结合磷钨杂多酸制备了新型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并探究其催化性能。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等技术对磷钨杂多酸季铵盐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新型杂多磷钨季铵盐催化剂可由H3PW12O40/H2O2/R4N+Br-直接制得或H2WO4/H3PO4/R4N+Br-/H2O2催化体系制备。应用两种方法制备出的催化剂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活化方法对沥青基炭纤维表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沥青基炭纤维(PCF)为原料,以H2O、CO2为活化剂,以氨盐混合液为浸渍剂,对不同活化条件制得的ACF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H2O与CO2复合活化的效果优于单一活化剂活化;活化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沥青基活性炭纤维(PACF)比表面积的增加,表面处理对活化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诱导成球法制备磁性Fe3O4粒子为核的Fe(OH)3多孔微球,以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对磁性多孔微球去除水中H2PO4-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H2PO4-初始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其吸附等温线及对H2PO4-的吸附动力学. 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平衡,其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二级方程. 磁性多孔微球对H2PO4-有很强的去除能力,在吸附剂用量0.8 g/L,pH 2.5~9,吸附时间150 min的条件下,磁性多孔微球对H2PO4-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