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分析阳离子可染聚酯中空短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织物进行碱精练和氧漂白加工的可行性,研究了氢氧化钠、过氧化氢、氢氧化钠与过氧化氢协同作用对纤维服用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单独处理均会对聚酯织物的保暖性、透湿性和顶破强力产生显著影响。在中空结构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具有协同作用,可加剧聚酯织物保暖性和顶破强力的损伤,且过氧化氢质量浓度对保暖性的影响比氢氧化钠质量浓度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OPET/PA海岛纤维针刺非织造基布的碱减量处理工艺,分析了碱液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和时间及浴比对非织造布失重率的影响以及失重率与非织造布强力间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碱液质量浓度和处理温度是影响失重率和断裂强力2个主要因素。一般来说,碱减量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碱液质量浓度越高,则减量率越高,三者对减量率的影响非常显著。非织造基布碱减量处理的最佳方案为浴比1∶40,碱液质量浓度10 g/L,处理温度95℃,处理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3.
采用3只耐碱分散染料在高温条件下对涤纶进行碱减量和染色一浴处理,处理浴由分散染料和氢氧化钠组成,研究氢氧化钠和染料质量浓度及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涤纶减量率、K/S值和色光的影响,测试涤纶的强力损失和色牢度,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染色品表面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涤纶的减量率随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及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分散橙HA耐碱性稍差,分散红HA-3B和分散蓝HA具有较强的耐碱性;涤纶在由分散染料和氢氧化钠组成的处理浴中进行染色和碱减量一浴加工的最佳工艺为氢氧化钠5 g/L,130℃保温60 min,碱减量处理后织物的减量率约为17.48%,强力损失约为22.07%,处理后涤纶纤维表面被"剥蚀"。  相似文献   

4.
《丝绸》2016,(2)
采用3只耐碱分散染料在高温条件下对涤纶进行碱减量和染色一浴处理,处理浴由分散染料和氢氧化钠组成,研究氢氧化钠和染料质量浓度及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涤纶减量率、K/S值和色光的影响,测试涤纶的强力损失和色牢度,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染色品表面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涤纶的减量率随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及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分散橙HA耐碱性稍差,分散红HA-3B和分散蓝HA具有较强的耐碱性;涤纶在由分散染料和氢氧化钠组成的处理浴中进行染色和碱减量一浴加工的最佳工艺为氢氧化钠5 g/L,130℃保温60 min,碱减量处理后织物的减量率约为17.48%,强力损失约为22.07%,处理后涤纶纤维表面被"剥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应用高浓精练剂DM-1361的亚麻粗纱煮漂工艺,分析了高浓精练剂DM-1361质量浓度、过氧化氢质量浓度、氢氧化钠质量浓度、稳定剂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亚麻粗纱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高浓精练剂DM-1361的亚麻粗纱碱氧一浴煮漂工艺除杂效果好,纤维白度高,强力损失小,不产生硅垢,无环境污染。最佳工艺参数为:高浓精练剂DM-1361质量浓度0. 6 g/L,过氧化氢质量浓度5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3 g/L,稳定剂DM-1403质量浓度1. 5 g/L,处理温度90℃,处理时间80 min。煮漂后的亚麻粗纱综合性能好,满足后续细纱工序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氢氧化钠用量、碱处理温度和碱处理时间等工艺因素对聚乳酸纤维碱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碱处理后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的减量率随着氢氧化钠用量的增加、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并与氢氧化钠用量呈现线性相关性。随着减量率的增加,纤维的强力明显下降;碱处理后聚乳酸纤维的上染百分率有所增加,但表观得色量(K/S值)并没有增加。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控制工艺条件获得需要的减量率。  相似文献   

7.
使用氢氧化钠对微孔型聚酯纤维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重点研究了碱减量工艺中氢氧化钠浓度、碱处理时间和温度对微孔聚酯纤维织物减量率以及断裂强力的影响。此外还考察了减量率与处理织物吸湿性和抗起毛起球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大氢氧化钠浓度、延长碱处理时间以及升高碱处理温度都有利于减量率的提高,但是会导致织物断裂强力降低,当使用0.8%wt氢氧化钠溶液、在100℃处理60min时,减量率可控制在10%左右,纤维断裂强力下降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氢氧化钠用量、碱处理温度和碱处理时间等工艺因素对聚乳酸纤维碱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碱处理后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的减量率随着氢氧化钠用量的增加、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并与氢氧化钠用量呈现线性相关性。随着减量率的增加,纤维的强力明显下降;碱处理后聚乳酸纤维的上染百分率有所增加,但表观得色量(K/S值)并没有增加。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控制工艺条件获得需要的减量率。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碱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PHA纤维减量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减量率对PHA纤维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率随NaOH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升高处理温度和延长处理时间也会使减量率有所增大。PHA纤维经过碱处理后,上染率增加,强力下降,纤维表面出现微小凹坑。  相似文献   

10.
本工艺以涤锦复合型超细纤维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考核超细纤维织物开纤率、失重率、厚度、透气阻抗等代表性评价指标,通过氢氧化钠浓度、温度、时间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碱法开纤工艺,得出碱法开纤的最大影响因素为氢氧化钠浓度,并应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聚酯 ∕ 聚酰胺共聚纤维的结构和性能,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 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纤维对常见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的耐受性能。结果表明:该纤维由聚酯和聚酰胺 2 种组分构成,结晶度为46.95%,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分别为70、150、233℃,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纤维对氢氧化钠的耐受性能较差,在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 80g ∕L,温度为90 ℃,处理 60min 的条件下,纤维减量率高达97%;纤维对碳酸钠、盐酸、硫酸、过氧化氢、保险粉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但对硝酸的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空载银聚酯纤维的结构、吸水吸湿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对酸、碱的化学稳定性能和银离子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中空载银聚酯纤维中的银粒子颗粒小,具有较强的活性和一定的抗菌作用。从红外衍射图中发现,附着于中空聚酯纤维内表面的银粒子对聚酯纤维的内部结构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中空载银聚酯纤维回潮率低,但其中空结构使其吸水性能大大提高。中空载银聚酯纤维的化学性能较稳定,在低温条件下,经酸碱处理后,其强力损失很小,高温处理后,其强力有部分损失;断裂伸长率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上升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时间和纤维根数的增加,水中银离子的溶度呈现上升趋势,在一定时间后银离子溶度趋于饱和,浓度值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3.
李长龙  常桑  周磊 《纺织学报》2015,36(4):20-0
采用质量浓度分别为4、6、8、10、12 g/L的Na OH溶液对木棉纤维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碱处理对木棉纤维的表面形态、质量损失率、力学性能、浸润性能、热性能以及化学组成等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处理可去除木棉纤维表面的胶质,是纤维素的净化过程;经过适当质量浓度的碱处理,木棉纤维的断裂强力、浸润性能均有所增加,但当碱液质量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时,木棉纤维的断裂强力、浸润性能会出现下降;碱处理对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碱减量处理是复合超细纤维一种常用的化学剥离方法 ,其剥离机理比较复杂 ,是渗透、部分纤维表面刻蚀及涤锦两种组分在碱液中收缩不同的结果。碱液浓度、温度及处理时间直接影响绦纶碱减量。对各条件进行了实验 ,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NaOH浓度与处理时间对失重率没有显著影响。最终通过电镜照片得出桔瓣型涤 /锦复合丝碱处理最佳剥离工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常温和高温碱处理对木棉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测试了纤维的失重率及吸湿率。研究了常温碱处理和高温碱处理对木棉纤维表面形态、化学结构、结晶度及靛蓝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处理后的木棉纤维重量下降、吸湿率降低;当碱液浓度为1~15g/L,90℃碱处理后的木棉纤维的上染率较30℃碱处理后的纤维的上染率低;高温处理后的木棉纤维表面出现明显的沟痕;碱处理后木棉纤维中的羰基特征峰强度降低,结晶度随碱液浓度增加整体降低。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氢氧化钠可破坏聚酯纤维结构,影响异形截面聚酯纤维的芯吸效应、润湿性、强力、伸长性能和吸湿快干及吸湿凉爽功能这个问题,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氢氧化钠处理前后的纤维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影响该纱线芯吸效应的因素,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碱处理对异形截面聚酯纱线芯吸效应、润湿性能、强力及伸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异形截面聚酯纤维横截面为十字形,沿纤维纵向有4道沟槽,起到毛细管作用,为水分的迁移提供了通道,使纤维及纱线具有良好的芯吸效应;氢氧化钠可有效清除异形截面聚酯纤维沟槽中的低聚物,当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在4%左右时,纱线芯吸效果显著提高;氢氧化钠处理可提高异形截面聚酯纱线的润湿性;随着氢氧化钠质量分数的提高,异形截面聚酯纱线强力及伸长下降,当氢氧化钠质量分数高于6%后,纱线的强力和伸长损失显著。  相似文献   

17.
赵建平  邵光庆 《印染》2003,29(7):30-31,33
采用电位测定方法,通过连续在线地测定涤纶减量加工过程中氢氧化钠的浓度变化,来表征涤纶织物碱减量加工时织物的减量率,从而达到准确控制织物减量率的目的。研制的涤纶碱减量自动测控装置可以测定不同结构的涤纶织物的减量率,测量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研究脱脂豆粕渣膳食纤维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脱脂豆粕渣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碱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对脱脂豆粕渣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各因素水平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60min,料液比为1∶8,碱浓度0.68%。此时膳食纤维提取率为59.48%,持水力为5.3767g/g,溶胀性为6.35mL/g。  相似文献   

19.
刘越  朱平  李旦 《纺织学报》2009,30(4):28-32
对含有间苯二甲酸-5-磺酸基团(SIP) 的异形聚酯纤维碱水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恒温及的碱浓度较低时,纤维减量率与时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减量程度随共混HCDP中磺酸基团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纤维的减量率除受处理温度、碱浓度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外,在较大程度上还受到纤维横截面形状的影响。由于HCDP与PET碱水解效率的差异,共混纤维上会形成较多尺寸不等的微狭隙结构。说明纤维经过适当的氢氧化钠处理后具有较好的水分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