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降压解堵排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油田注入水水质差和各种改造措施等造成的近井地带污染堵塞,以及油井酸化后排酸效果差等问题,根据液体喷射原理研究出一种既能对地层堵塞进行降压解堵、又能对酸化井进行降压排酸的降压解堵排酸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井下管柱组成、工具结构特点、选井条件、工艺原理,并对现场应用的总体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经大量的现场应用证明:降压解堵排酸技术能有效地排出地层中的残酸、酸反应物以及各种堵塞杂质,减少地层污染,提高地层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油田酸化井酸化后排酸效果差的问题 ,研究出一种利用液压对酸化井进行排酸解堵的井下降压排酸解堵器。介绍了该降压排酸解堵器的结构特点、技术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结构参数的优化 ,并对现场应用的总体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现场应用情况证明 :采用降压排酸解堵器能有效地排出地层中的残酸、酸反应物以及各种堵塞杂质 ,减少残酸对地层的伤害和二次污染 ;该降压排酸解堵器适用于不同酸化井的排酸解堵施工。  相似文献   

3.
范喜群 《河南石油》2005,19(1):91-91
不动管柱降压解堵排酸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地面用泵泵送清水(在注水井上直接用注入水)做工作液,从油管进入降压排酸解堵器内,使其相对地层产生一压差,地层内的残余酸等堵塞杂质将在此压差作用下,从近井地带高速排出,然后与工作液混合后,从油套环空排出地面。该技术适用于酸化后需即时排酸的油水井排酸解堵。  相似文献   

4.
石步乾 《河南石油》2004,18(2):47-49
介绍了河南油田利用液体射流原理新研究开发的四项新技术即负压法地层解堵技术、不动管柱降压排酸技术、油井井口降压掺水技术、污水沉降罐底部负压排污泥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适应范围、现场应用效果等。现场200多井(套)次证明:采用液体射流对地层解堵,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解堵效果明显;采用液体射流排残酸,排酸迅速、彻底;采用液体射流法在井口掺热水,可降低井口回压,改善油井工况,提高泵效;采用液体射流法排放污水沉降罐底部沉积污泥,能提高排泥效果,提高污水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不动管柱降压解堵排酸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地面用泵泵送清水(在注水井上直接用注入水)做工作液,从油管进入降压排酸解堵器内,使其相对地层产生一压差,地层内的残余酸等堵塞杂质将在此压差作用下,从近井地带高速排出,然后与工作液混合后,从油套环空排出地面。该技术适用于酸化后需即时排酸的油水井排酸解堵。其特点为:①采用液压投捞,操作方便,并可重复使用;②可不动管柱完成酸化、排酸(解堵)等措施;③优化设计工艺参数,可对不同地层排酸解堵;④施工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技术指标为:工作压力15~30 MPa;工作温度≤120℃;工作液排量18~30 …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河南油田利用液体射流原理新研究开发的四项新技术即负压法地层解堵技术、不动管柱降压排酸技术、油井井口降压掺水技术、污水沉降罐底部负压排污泥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适应范围、现场应用效果等。现场200多井(套)次证明:采用液体射流对地层解堵,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解堵效果明显;采用液体射流排残酸,排酸迅速、彻底;采用液体射流法在井口掺热水,可降低井口回压,改善油井工况,提高泵效;采用液体射流法排放污水沉降罐底部沉积污泥,能提高排泥效果,提高污水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负压效应在油田中的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负压效应原理研究开发的4项专利技术——负压法地层解堵、不动管柱降压排酸、油井井口降压掺水、污水沉降罐底部负压排污泥等。现场应用证明:采用负压效应对地层解堵,不会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解堵后增产增注效果明显;采用负压效应排残酸,排酸迅速、及时、彻底,有效地防止了残酸对地层造成的二次污染;采用负压效应在井口掺热水,不仅可以减少热水的消耗,还可降低井口回压,改善油井工况,延长油井免修期;采用负压效应排放污水沉降罐底部沉积污泥,能延长清罐周期,改善注水水质,对于油田污水回注和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负  相似文献   

8.
旅大10-1油田A5井聚合物堵塞日益严重,通过多种化学分析方法对现场堵塞垢样进行了组分分析,并针对堵塞物特点开发了一种新型复合解堵工艺;通过对复合解堵工艺的垢样溶蚀试验评价和解堵物模试验评价表明,复合解堵工艺能够有效地降解注聚井堵塞物、恢复地层渗透率和吸水性能。对A5井进行了现场解堵试验,解堵后目标地层吸液量由502m3/d上升至800m3/d,取得了良好的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驱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项三次采油技术。随着注聚三采技术在我国海上油田的应用推广,注聚井堵塞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注聚井堵塞会导致地层注入压力升高、吸水能力下降,欠注明显等问题,这将严重影响聚驱效果及油田的正常生产。通过SOD解堵剂对聚合物凝胶的降解试验、地层解堵物模试验、现场堵塞物的溶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OD解堵剂能够有效地解决聚驱造成的地层渗透率降低、地层吸水能力下降等问题。2011年10月及2012年3月在渤海LD5-2油田A10井和SZ36-1油田B06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解堵后2个目标地层吸水指数均提高70%以上,有效期均超过6个月,达到了注聚井有效解堵与改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热气酸解堵技术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气酸解堵技术是同时利用酸、热、气、表面活性剂可生成泡沫酸的酸化解堵技术。简要叙述了热气酸解堵的作用机理和在大庆油田的应用情况。结合现场实际,讨论了热气酸解堵技术对注水井近井污染解堵的适应性,对在砂岩地层条件下的选井选层、施工工艺等方面作了总结与分析,并取得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对高温高压气藏使用加重压裂技术存在潜在的储层盐析伤害,降低和防止加重液盐析伤害对提高该类气藏的储层改造增产效果意义重大。为此,采用加重液压后返排过程中盐浓聚变化模拟、现场返排液分析和岩心流动试验,对高温高压气藏增产作业中加重液盐析及其伤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加重液在高温高压气藏增产压裂后返排中存在盐浓聚及其导致的盐析伤害现象,严重时将影响气井增产效果;②产生盐析的主要原因包括加重剂类型及其加量、地层返排温度、压力以及返排速度;③盐析主要发生在压裂缝壁附近和近井裂缝附近;④加重压裂液与普通压裂液交替注入可有效防止和降低盐析产生,采用活性水裂缝闭合清洗可有效解除地层盐析伤害。  相似文献   

12.
清洁压裂液在四川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友权  王小红  唐永帆 《钻采工艺》2003,26(Z1):116-120
从技术角度介绍了道威尔公司清洁压裂液技术在国内的现场应用情况,特别是在四川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清洁压裂液属无固相压裂液体系,具有液体摩阻低、滤失小、携砂能力强、混砂比高、易于破胶、返排速度快、对地层污染小等特点,是一种适合砂岩油气储层加砂压裂施工的液体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东油田属欠压实型异常高压非均质油藏.储层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存在启动压差,严重的非均质性导致水驱动用极不均衡;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分层工艺适应性差.注水开发难度大。采用逐层上返与细分层系相结合的开发方式。使用以注采压相结合的配套技术.实现了高效注水开发。文东深层低渗非均质异常高压砂岩油田高效开发实践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川西地区压裂井支撑剂的回流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特别是高压高产井支撑剂回流更为严重,压裂井出砂将导致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下降,同时给压后排液、测试、求产阶段和压后采输气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具体分析了川西地区压裂井出砂的原因及其危害,并针对出砂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支撑剂回流的措施,着重介绍了树脂涂层支撑剂、纤维支撑剂压裂工艺两项新工艺技术措施。通过这些预防支撑剂回流措施的应用,减少或消除了川西地区压裂井支撑剂的回流,提高了压裂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酸化可有效疏通地层渗流通道,改善地层流体渗流能力,实现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但酸化过程中铁离子的存在容易在地层中形成沉淀,堵塞地层孔隙喉道,影响酸化效果。针对砂岩储层,开展了常规土酸、氟硼酸、多氢酸三种酸液体系中铁离子沉淀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岩储层酸化中,铁离子以多种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沉淀产物中,不同于碳酸盐岩储层采用盐酸酸化时铁离子以Fe(OH)3沉淀的形式出现。对于不同酸液体系,铁沉淀形成的条件不同。常规土酸在较低的pH值条件下即出现沉淀,且在pH值为1.2时完全沉淀,氟硼酸形成铁沉淀的pH值较土酸大。多氢酸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螯合作用,使得其在一个较小的pH值范围内才会出现铁的沉淀,而且出现沉淀时pH值较大,采用该酸液体系进行砂岩储层酸化,形成铁离子沉淀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6.
逆土酸增注技术在大港油田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逆土酸系指氢氟酸浓度和用量高于盐酸浓度和用量的土酸,它处理地层的机理与土酸相同。在大港油田的逆土酸酸液中加入一种可以抑制氧化物沉淀或絮结成胶状物的"溶蚀剂",避免了地层酸化后新的堵塞。用高浓度大剂量的氢氟酸对泥质堵塞为主的地层解堵和在改造以粘土胶结为主的泥质砂岩地层或钻井液堵塞中的碳酸岩成分较少时,大大增强了酸液对泥质堵塞物的溶蚀能力,所以逆土酸对地层渗透性的改善程度就优于常规土酸。  相似文献   

17.
牛35块酸化措施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在牛35块Es3中低渗透砂岩油层酸化中实施综合油层保护技术及现场应用取得的效果。模拟酸化试验表明,该区储层岩心酸化效果很好,但现场实施酸化时却没有任何增产表现。在认清措施储层特征、地层油水特征基础上,采用常规稀土酸体系作为基本酸液配方,对油层保护酸液添加剂进行了优选,有效地防止了低渗透油田酸化过程中对油层的伤害,在牛庄低渗透油层现场酸化增产措施中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8.
酸化液配伍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区块储层自身的敏感性及酸化液对储层的损害程度,通过对区块储层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室内酸化液配伍性评价手段,结合使用X-衍射、扫描电镜、多功能显微镜等分析仪器,从2区块储层地质特征入手,进行了室内配伍性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锦607块是一个速敏、酸敏程度均较弱的储层,锦99块是一个速敏较弱、酸敏程度中等偏弱的储层;土酸可以在锦607块兴隆台油层使用,15%盐酸在锦607块于楼油层使用效果较好,10%和15%盐酸在锦99块酸化效果也较好,但由于其储层黏土矿物总量高,水敏性强,酸化前应在前置液中加入黏土稳定剂,抑制黏土膨胀.  相似文献   

19.
压裂酸化储层改造中,目的是为了解除地层污染堵塞,尽可能沟通孔洞,实现在地层均匀布酸,常规酸酸岩反应速度快和滤失,酸液优先进入储层的大孔道或高渗透部分发生指进,酸液在地层达不到均匀布酸,从而降低储层改造效果的情况;在室内以丙烯酰胺、AMPS为单体和一定浓度的聚氧乙烯二丙烯酸酯,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共聚合成一种黏弹性表面活性转向剂SD,利用该转向剂配制黏弹性转向酸TAC-SD,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转向剂在酸液体系中的配伍性好,酸液浓度在20%时,黏弹性转向酸TAC-SD黏度为30mPa.s,酸液浓度在14%时,峰值黏度为255mPa.s,转向点酸浓度为17%,转向范围为17%~12%,室内岩心流动实验表明,转向酸TAC-SD转向效果明显;在川渝地区现场应用4口井,从现场施工井反馈情况分析,黏弹性转向酸在地层转向效果明显,为酸液在地层均匀布酸,提高储层改造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前置碱剂酸化解堵技术在注水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回注的注水井经过长期生产,井底存在有机和无机堵塞,造成注水压力偏高,常规的酸化解堵无法清除堵塞,注水井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有机堵塞(包括沥青和石蜡等),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内源和外源颗粒造成的速敏伤害。采用前置碱剂和盐酸氟硼酸复合酸解堵技术处理地层,前置碱剂酸化解堵技术将碱化和酸化两种不同工艺有机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常规酸化无效的注水井堵塞问题,同时继续和地层矿物反应,进一步改造储层,提高地层渗透率。现场应用表明,经过前置碱剂和氟硼酸复合酸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注水井的有机和无机堵塞,改善井底渗流状况,大幅度降低注水井的注水压力。保证了油藏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