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碱煮法对新疆废弃长绒棉棉秸秆进行脱胶处理来制备棉秆皮纤维。利用扫描电镜显微镜(SEM)、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A)分析了棉秆皮纤维的纵向形态、聚集态结构、晶体结构和热学性能。结果表明,棉秆皮经过碱煮工艺处理后,木质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含量明显下降,棉秆皮纤维长度为68 mm,细度为31 dtex,断裂强度为19 cN/tex。  相似文献   

2.
高温脱胶对棉秆皮纤维成分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棉秆皮纤维高温脱胶技术,讨论高温时NaOH用量对棉秆皮纤维成分与结构的影响。通过SEM、FT-IR、XRD对棉秆皮纤维高温脱胶前后的表面形态、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测定脱胶后的黑液残碱量表明反应是否充分。对脱胶后的棉秆皮纤维进行断裂强力测试和热性能分析,从中得出脱胶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脱胶后的棉秆皮纤维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下降明显,纤维素含量提高到接近93%;棉秆皮纤维的断裂强力和热稳定性与碱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化学蒸煮为主的棉秆皮脱胶方法提取棉秆皮纤维时易产生碱废水污染环境的缺点,采用生物脱胶工艺提取棉秆皮纤维。运用正交试验对棉秆皮的果胶酶脱胶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果胶酶制剂的浓度、处理时间、温度、处理的pH值四个因素对生物脱胶的影响。对正交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棉秆皮纤维脱胶优化工艺条件是酶制剂浓度12%(owf),温度40℃,时间30h,pH值4.4,浴比1∶30。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对棉秆皮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
棉秆皮纤维是从棉杆表皮中可以获得的天然纤维素纤维,棉秆皮纤维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棉花作物的价值。通过实验分析研究,采用棉秆皮高压快速脱胶方法提取纤维,研究高压蒸煮过程中不同碱浓度、蒸煮时间和助剂用量对棉秆皮进行处理时棉秆皮纤维脱胶效果和对纤维基本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出结果:用高压脱胶的方式,在氢氧化钠质量浓度7g/L,煮练时间80min,助剂用量1g的条件下,得出棉秆皮脱胶的残胶率为7.07%,由棉杆皮脱胶的残胶率、回潮率、含水率和力学性能都能反映出脱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避免化学脱胶法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对纤维造成的损伤,研究了棉秆皮纤维的复配生物酶脱胶方法.采用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复配的方法对棉秆皮进行脱胶处理,通过三元二次正交回归试验优化复配酶处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复配酶浓度1.98%、脱胶时间15 h、温度54℃时,棉秆皮纤维的残胶率可控制在6%左右,通过纤维性能指标测试测得棉秆皮纤维的细度为3.46 tex,断裂强度为50.8 cN/tex,主体长度70~130 mm,可以作为纺织纤维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棉秆皮高温高压快速清洁脱胶工艺。介绍了具体的工艺流程,采用二次(几乎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将影响棉秆皮脱胶效果的3个主要工艺因素:NaOH浓度、温度和保温时间进行优化,分析各工艺参数对棉秆皮纤维残胶率、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NaOH浓度、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棉秆皮残胶率和纤维断裂强度呈降低趋势;纤维断裂伸长率有所上升。认为:较理想的脱胶工艺为NaOH浓度1.57g/L,温度155℃,保温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7.
棉秆皮脱胶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磊  李龙  李勇 《河北纺织》2009,(4):9-16
本文阐述了利用棉秆皮脱胶制纤的开发意义,总结了棉秆皮化学成分、棉秆皮化学脱胶与生物脱胶技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竹笋壳纤维脱胶方案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缦酸、碱煮等工艺对竹笋壳材料进行脱胶,提取出竹笋壳工艺纤维.经分析可知,影响竹笋壳脱胶工艺的3大因子为:NaOH浓度、H2O2浓度和二煮时间.对以上3因子进行正交化实验,分析得出,竹笋壳脱胶工艺的最优化方案为:碱处理NaOH浓度8 g/L,H2O2>浓度4%,二煮时间1 h.  相似文献   

9.
通过浸酸、一次碱煮工艺单因素实验分析,用棉秆皮质量损失率表征其脱胶的效果,分别得出在H2SO48 g/L和NaOH10 g/L时,脱胶效果好.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及单因素实验探索,得出精练的优化工艺条件是:NaOH浓度8g/L, H2O2浓度12 g/L,浴比1∶100,时间30 min,洗衣粉1%(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温度60℃,常压.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棉秆皮纤维的残胶率是5.3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棉秆皮纤维表面粗糙,单纤维间靠残余的胶质黏结,在高温高浓度碱性条件下,纤维易发生断裂,但断口整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棉秆皮纤维在碱处理以及双氧水处理过程中,氢氧化钠用量和双氧水用量对其长度、细度、可挠度、残胶率、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由于纤维的长度、细度、可挠度、残胶率、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均会影响纤维的可纺性能,又因棉秆皮纤维属于工艺长纤维,故纤维的长度可作为次要考虑因素,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可纺性能的因素得出,棉秆皮纤维单独碱处理时,氢氧化钠的用量取60~80 g/L为宜;双氧水对棉秆皮纤维的脱胶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其用量为15~20 mL/L时,处理后的棉秆皮纤维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脱胶方法对棉秆皮纤维成分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原棉秆皮不同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利用常温水沤、常压脱胶及高压脱胶对棉秆皮进行处理,对脱胶后棉秆皮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压脱胶后棉秆皮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纤维素含量提高.对不同方法处理后的棉秆皮纤维的长度、线密度进行测量,用SEM、FT-IR、XRD对处理后的棉秆皮纤维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脱胶后的棉秆皮纤维进行强伸性能等测试并得出断裂曲线.  相似文献   

12.
脱胶方法对棉秆皮纤维成分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原棉秆皮不同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利用常温水沤、常压脱胶及高压脱胶对棉秆皮进行处理,对脱胶后棉秆皮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压脱胶后棉秆皮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纤维素含量提高.对不同方法处理后的棉秆皮纤维的长度、线密度进行测量,用SEM、FT-IR、XRD对处理后的棉秆皮纤维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脱胶后的棉秆皮纤维进行强伸性能等测试并得出断裂曲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采用微波辅助升温法对棉秆皮纤维进行定向脱胶的工艺,通过优化脱胶工艺参数制备了线密度小、强度高且能用于复合材料增强基的棉秆皮纤维.结果 表明:在900 W的微波功率、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纤维与脱胶溶液质量比1∶2、微波处理20 s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线密度为24.5 dtex的脱胶棉秆皮纤维.脱胶棉秆皮纤维的强度较高(4.1 cN/dtex),其内部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表面能减小.经对比可知,脱胶棉秆皮纤维为增强基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耐冲击强度分别较未处理纤维/PP复合材料提高了43.3%、74.1%和101.1%.因此,微波辅助脱胶后的棉秆皮纤维可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将CXW-z脱胶剂应用于亚麻原茎及亚麻粗纱二次煮漂脱胶过程中,并与传统温水沤麻、雨露沤麻及粗纱碱煮漂的脱胶效果进行对比,探究了CXW-z脱胶剂在亚麻原茎、粗纱脱胶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CXW-z脱胶剂对亚麻原茎和粗纱的脱胶效果良好,优于温水沤麻和雨露沤麻及传统粗纱碱煮漂方式;在CXW-z脱胶剂∶水=1∶15、浴比1∶15时,脱胶效果最好;CXW-z脱胶剂第二次脱胶效果与第一次基本一致,说明其可被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棉秆皮纤维提取技术的发展状况,并讨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重视制定棉秆皮测试标准,深入研究短流程技术和高效脱胶工艺,明确产品定位,扩展棉秆皮纤维的应用领域,对棉秆皮脱胶技术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利用玉米棒包皮纤维,以纤维提取率和残碱值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的分析方法优化出玉米棒包皮纤维的预尿氧处理工艺、脱胶碱煮工艺和脱胶超声波碱工艺的理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理想工艺下两种脱胶方法所制备的玉米棒包皮纤维都比较纯净,但碱煮工艺残液的残碱值较低,碱的利用率较高,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较轻.认为碱煮脱胶工艺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棉秆皮纤维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脱胶处理后具有的天然色泽问题,选用保险粉为漂白试剂,通过单因素实验法,讨论了保险粉用量、pH值、漂白温度和时间分别对纤维白度、细度、断裂强度、失重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漂白工艺为:保险粉用量12 g/L、pH值为9、漂白温度50℃、漂白时间65 min。采用该工艺漂白后,棉秆皮纤维白度提高了10%左右,细度明显减小,断裂强度有所下降但影响较小,说明保险粉对棉秆皮纤维漂白的同时达到了二次脱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工艺对棉秆皮进行脱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的正交实验评价指标值,解决了两个评价指标优化条件不一致的问题,得出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优化工艺参数为酶浓度6%,pH值4.4,温度60℃,时间8h,棉秆皮纤维的残胶率为8.09%,木质素残余率为9.64%。采用FTIR、SEM和XRD进行测试,讨论了棉秆皮纤维的化学结构、微观表面形态及纤维素结构的变化,为棉秆皮纤维的染色与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鸡矢藤的茎秆为原料,通过浸渍、手工剥皮、浸酸和两次碱煮脱胶的方法精制鸡矢藤纤维。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优化得到鸡矢藤纤维最优脱胶精制工艺:第一次碱煮的碱浓度为1.4%,碱煮温度95℃,碱煮时间3.5 h;第二次碱煮的碱浓度为0.8%,碱煮温度95℃,碱煮时间2.5 h;浸酸浓度6%,室温浸酸0.5 h。以此工艺制得的精制鸡矢藤纤维性能指标均值为:纤维长度39.90 mm、纤维线密度2.85 dtex、强度18.56 cN/dtex、断裂伸长率2.81%。脱胶后的纤维具有较好的纺纱性能。  相似文献   

20.
棉秆是指棉花的秆基,含有优良的长韧皮纤维,棉秆皮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和多缩戊糖等.现以废弃的棉秆为原料,借鉴麻类化学脱胶经验,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用于棉秆皮的化学脱胶工艺参数优化,拟开发出可用于纺织的棉秆皮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