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研究美味牛肝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效果,为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用不同极性溶剂对美味牛肝菌乙醇浸膏进行分级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4部分,评价4种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DPPH·)、ABTS~+自由基(ABTS~+·)、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能力;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孔板2倍稀释法测定4种萃取物对3种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3种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枯草芽孢杆菌、四联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OH清除力高于Vc,清除能力依次为石油醚相(EC_(50)为(0.016±0.002) mg/mL)乙酸乙酯相(EC_(50)为(0.191±0.007) mg/mL)水相(EC_(50)为(0.207±0.007) mg/mL)正丁醇相(EC_(50)为(0.225±0.007) mg/mL),4种萃取物对·O_2~—清除力相当(EC_(50)均为0.007 mg/mL),对DPPH·和ABTS~+·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低于Vc。美味牛肝菌4种萃取物对6种菌株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乙酸乙酯相和水相对四联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美味牛肝菌中含有较多抗氧化和抑菌的活性物质,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相对较高,可作为今后分离美味牛肝菌中活性成分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无瓣海桑果实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无瓣海桑果实采用95%乙醇浸提后经减压浓缩得到乙醇提取物,然后依次采用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并收集剩余液体得到乙酸乙酯相萃取物、正丁醇相萃取物、水相残留物。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的抗氧化活性测试体系中,无瓣海桑果实乙醇提物及不同极性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乙醇提取物在DPPH自由基清除和还原能力测定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在4种测定体系中均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1.69μg·m L-1)明显强于阳性对照VE(IC50=6.06μg·m L-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力(IC50=0.35 mg·m L-1)与阳性对照VC(IC50=0.30 mg·m L-1)相近。  相似文献   

3.
严鑫  王委  刘量 《食品与机械》2016,32(8):143-146
采用DPPH法、ABTS法测定绶草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结果表明:绶草各溶剂萃取物均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各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及总酚含量大小顺序均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说明绶草不同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清除DPPH·及ABTS~+·的IC_(50)值分别为(45.270±0.005),(75.420±0.015)μg/mL,总酚含量为(13.861±0.002)%。  相似文献   

4.
光皮木瓜汁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光皮木瓜汁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总酚和VC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光皮木瓜汁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稀释10倍的果汁清除ABTS+ ·、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 ·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IC50分别为0.0043、0.021、0.22、0.39mL,且对DPPH自由基、ABTS+ ·的清除效果明显高于O2- ·和 ·OH,同时可显著抑制Fe2+诱发的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具有较高的还原能力。光皮木瓜汁清除DPPH自由基、ABTS+ ·和抑制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与总酚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其与V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油梨仁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VC为对照品,采用羟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以及铁氰化钾还原法评价油梨仁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油梨仁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50分别为0.025 mg/m L和0.086mg/m L,且其还原能力与VC相当;而对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贮藏年份康砖茶为试验材料,检测其儿茶素、没食子酸和茶色素含量,测定其多酚提取物还原铁离子的能力、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比较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康砖茶总黄酮、茶褐素和没食子酸含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多酚提取物FRAP·EC50(8.28μg/m L~14.55μg/m L)显著高于DPPH·EC50(4.26μg/m L~4.99μg/m L)和ABTS EC50(5.14μg/m L~5.50μg/m L),且DPPH EC50显著低于ABTS EC50(p0.05)。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DPPH EC50显著降低;FRAPEC50先显著增加,后显著降低(p0.05)。贮藏期6年(YA2010)ABTS EC50显著低于其他年份(p0.05)。贮藏时间为15年(YA2001)和23年(YA1993)的康砖茶还原铁离子的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高于其他年份康砖茶。相关性分析表明,FRAP EC50和DPPH·EC50均与没食子酸、茶褐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ABTS·EC50与没食子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康砖茶多酚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贮藏时间越长,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越强,但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与贮藏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一年蓬花的挥发油,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一年蓬花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C(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研究结果表明:20%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99.33、22.68、85.79μL。20%一年蓬花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分别优于0.1mg/mL的维生素C和1mg/mL BHT;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略低于1mg/mL的维生素C。一年蓬花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样品量与清除率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探讨龙眼核中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并筛选其有效部位。以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龙眼核95%乙醇提取物中4种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总酚含量,并利用ABTS法、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测定评价各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比较4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达到(693.51±9.52)mg/g;在不同的自由基体系中,4种萃取物均对·O-2的清除作用最弱,但对清除ABTS·+、DPPH·、·OH均表现出较强的效果,龙眼核各萃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结果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层剩余物;除水层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外,4种萃取物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不同强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层的抑菌活性最为突出。由结果可推断乙酸乙酯萃取物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和抑菌剂,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苦荞麸乙醇粗提物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分,为分离该部分的有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以营荞麸为原料,用95%乙醇提取苦荞麸总黄酮粗提物;水悬浮,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测定各萃取相以及苦荞麸总黄酮粗提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的清除能力、ABTS·+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以及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的测定,比较不同萃取相和粗提物的抗氧化性.结果: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乙酸乙酯萃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EC5078.86 μg/mL)优于芦丁(EC50135.71 μg/mL),弱于VC(EC5071.26 μg/mL);ABTS·+清除能力(EC5029.79 μg/mL)优于芦丁(EC5072.96 μg/mL)和VC (EC50112.71 μg/mL),还原力高于芦丁和槲皮素,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的能力(EC50101.24 μg/mL)低于BHT(EC5015.80 μg/mL).苦荞麸粗提物和萃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和ABTS·+清除率EC50值呈负相关性.结论: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粗提物.据此分离苦荞麸乙醇粗提物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0.
研究全缘栝楼多糖和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清除羟自由基(OH·)、[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氨盐]自由基(ABTS+·)、DPPH测定法以及Fe3+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评价全缘栝楼多糖和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全缘栝楼多糖和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清除DPPH·能力均强于抗坏血酸(IC50=1.22 mg/m L),且多糖(IC50=0.030 mg/m L)和乙酸乙酯层(IC50=0.082 mg/m L)比茶多酚强(IC50=0.118 mg/m L);多糖(IC50=0.031 mg/m L)清除OH·能力比茶多酚(IC50=0.032 mg/m L)和抗坏血酸(IC50=0.044 mg/m L)强,而石油醚层(IC50=0.033 mg/m L)和乙酸乙酯层(IC50=0.038 mg/m L)强于抗坏血酸;清除ABTS+·能力均强于茶多酚(IC50=0.416 mg/m L),且多糖(IC50=0.008 mg/m L)强于抗坏血酸(IC50=0.011 mg/m L);Fe3+还原/抗氧化能力均强于茶多酚(FRA P=1 310.8μmol/g),但比抗坏血酸弱(FRAP=31 469μmol/g)。全缘栝楼多糖和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为其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灰灰菜粗多糖(CAPs)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五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CAPs的超声辅助水提醇沉条件进行优化,继而采用DPPH法、ABTS法和邻二氮菲-Fe~(2+)法测定CA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CAPs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1、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80℃、超声功率460 W、乙醇浓度100%,在此条件下CAPs得率为5.153%。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CAPs具有较强的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清除DPPH·、ABTS·和·OH的IC_(50)值分别为1.899 mg/m L、1.973 mg/m L和2.827 mg/m L。说明CAPs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具备开发成功能性食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竹叶鸡爪茶黄酮提取工艺,考察其抗氧化、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5个因素对黄酮含量的影响,继而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再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测定竹叶鸡爪茶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牛津杯法与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所得最佳工艺为超声温度77℃、超声时间28 min、液料比47∶1 (m L/g)、乙醇体积分数51%,醇提物对DPPH·、ABTS+·、·OH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0.012 mg/m L、1.98μg/m L、0.56 mg/m L,其中对ABTS+·的清除能力略高于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醇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明竹叶鸡爪茶具备开发成为新型保健茶原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产自山西的藜麦为研究对象,以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铁还原力等为指标,评价了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藜麦提取物对DPPH·和ABTS+·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_(50)分别为(43.13±2.41)mg/m L和(27.91±1.46)mg/m L;FRAP法测得藜麦抗氧化能力为(1.90±0.10)mg Fe SO_4/g;此外,藜麦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过氧化和牛血清白蛋白氧化降解。藜麦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其体内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苹果叶多酚抗氧化性及抗菌性,以7个品种苹果成熟叶为试材,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总酚含量,FRAP法、DPPH·清除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和ABTS+·法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琼脂孔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秦冠叶对5种受试致病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7个品种苹果叶中,秦冠、秦阳和红盖露抗氧化能力较强,密脆、富士、红星和黄元帅较弱。秦冠叶多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LT2的MIC均为25μg/m L,对志贺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MIC为50μg/m L,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其含有的各种单酚,且抑菌性是茶多酚的3~4倍。从苹果叶中提取的多酚物质是食品抗氧化剂抗菌剂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大果沙棘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检测大果沙棘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检测大果沙棘总黄酮的抑菌作用。100μg/m L的大果沙棘总黄酮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5.1%和92.3%,接近芦丁和儿茶素对照品;抑菌试验结果显示:0.125 mg/m L~1.0 mg/m L的大果沙棘总黄酮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油菜蜂花粉及其同种植物源的蜂粮为原料,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两种体外抗氧化方法,评价并比较油菜蜂花粉及其蜂粮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依次为蜂花粉醇提物、蜂粮醇提物蜂粮水提物蜂花粉水提物,其中蜂花粉及其蜂粮醇提物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204 mg/mL~0.290 mg/mL和0.094 mg/mL~0.167 mg/mL,二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2种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蜂粮水提物、蜂花粉水提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进一步证实蜂花粉及其蜂粮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其在抗氧化功能性食品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川佛手精油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川佛手精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石油醚作为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得到川佛手精油,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抑菌活性,川佛手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肠球菌5种常见食源性污染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川佛手精油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EC50分别为3.92,1.88mg/mL。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川佛手精油对肠球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4mg/mL,抑菌强弱顺序为:肠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8.
对几种天然抗氧化物质茶多酚、白藜芦醇、西青果多酚和Vc的抗氧化性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DPPH自由基以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和ORAC值的测定,比较了4种抗氧化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同时研究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不同抗氧化剂稳定性的影响。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茶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白藜芦醇和茶多酚在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和ORAC值法实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茶多酚在高湿和光照条件下不稳定,而西青果多酚和Vc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较稳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金莲花黄色素的抗氧化与抑菌活性,为其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以清除DPPH·法和·OH法评价金莲花黄色素抗氧化活性,以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活性。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金莲花黄色素对DPPH·和·OH的清除率与其质量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对DPPH·和·OH的半清除率IC_(50)分别为18.04μg/m L和21.35μg/m L;常用抗氧化剂BHT对DPPH·和·OH的半清除率IC_(50)分别为30.18μg/m L和27.96μg/m L。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当金莲花黄色素质量浓度为0.2 mg/m 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可达14.4mm、12.3mm和9.5mm。结果表明,金莲花黄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一定的抑菌活性。金莲花黄色素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20.
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3种测定法对槟榔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槟榔提取物乙酸乙酸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14.60、2.04μg/m L)和还原Fe3+的能力(TEAC=4762.99μmol/g)均强于阳性对照BHT(DPPH方法:IC50=24.49μg/m L;ABTS方法:IC50=6.56μg/m L;FRAP方法:TEAC=2503.17μmol/g),正丁醇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44.32、7.62μg/m L)和还原Fe3+的能力(TEAC=1587.42μmol/g)均弱于阳性对照BHT,且乙酸乙酯部位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大于正丁醇部位。可见,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还原Fe3+的能力可能与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