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论述了长寿复吹技术在马钢30 t转炉上的应用.分析了马钢第二钢轧总厂30 t复吹转炉和顶吹转炉的冶金效果.结果表明,与顶吹相比,复吹冶炼终点的碳氧积有所降低;在相同终点碳含量下,复吹终渣中的w (TFe)含量较低,钢水残锰量较高.这充分说明,复吹工艺改造后,由于强化了熔池内的搅拌效果,使得炼钢过程反应更趋近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进底吹透气砖工艺设计、开发新型转炉溅渣工艺、优化转炉智能炼钢及底吹模型等,实现复吹转炉碳氧积的降低并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利用激光测厚仪对炉型进行监控,确保炉型稳定,防止碳氧积波动;利用静止脱碳技术进一步降低碳氧积。工艺实施后,1~#~3~#120 t转炉碳氧积控制在0.002 5,4~#脱磷炉碳氧积控制在0.002 3;4座转炉终渣平均全铁含量由14.38%降为12.83%,吹炼终点钢水氧含量平均由520×10~(-6)降为450×10~(-6),长寿转炉碳氧积稳定控制技术年直接经济效益2 390.04万元。  相似文献   

3.
根据鞍钢120 t转炉底吹供气系统的应用情况,基于PID调节算法建立了转炉底吹系统控制模型,可以实现供气管道气体流量的迅速、准确、稳定控制,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使底吹元件在炉役期内可以保持稳定的形态和良好的透气性能,不易堵塞。该转炉进行底吹供气控制模型、设备和工艺优化后,钢水终点碳氧积由0.00316降低为0.00273,终点炉渣T.Fe含量降低1.69%,吨钢降低成本12.2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炼钢》2021,37(3):10-16
为强化转炉熔池搅拌效果,改善炉内冶金反应动力学条件,在120 t复吹转炉上开展了高强度底吹CO_2的工业试验,吹炼时底吹强度最高可达0.21 m~3/(t·min),试验采用喷枪型底吹元件,底吹气体包括N_2、Ar和CO_2,根据不同冶炼阶段单一气体供气或混合后供气。试验结果表明,在终渣碱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高强度底吹CO_2工艺终渣氧化铁质量分数最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终点钢水P、S、N含量均比原底吹工艺和高强度底吹N_2/Ar工艺低,终点钢水Mn含量、脱磷率和脱硫率均比原底吹工艺高。高强度底吹CO_2有利于降低转炉炼钢成本,提升钢水纯净度。  相似文献   

5.
复吹转炉在溅渣下的长寿复吹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静波  佟溥翘 《炼钢》2002,18(3):6-9
武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的开发研究 ,成功地应用于武钢二炼钢转炉 ,最高炉龄达到了 2 2 76 6炉 ,复吹比达到了 10 0 % ,即底部供气元件寿命同步提高到 2 2 76 6炉 ,创造了世界最新记录 ,采用溅渣和辅助溅渣工艺技术 ,促进底吹供气元件表面生成长寿的“炉渣—金属蘑菇头” ,仍保持了复吹的冶金效果 ,碳氧反应接近平衡 ,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 ,保持了原复吹转炉脱磷、脱硫的能力及终点残锰含量。通过对“炉渣—金属蘑菇头”的研究评估证明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   

6.
莱钢型钢炼钢厂150 t脱磷炉采用顶底复吹冶炼技术,底吹系统应用LD-KGC弱搅拌供气系统,环缝式底吹供气元件,氮气和氩气为底吹搅拌气体。试验表明,与厂内其他三座120 t顶底复吹转炉相比,其冶炼终点的碳氧积降低明显(平均值为0.0021))、渣中的TFe含量明显下降,钢水残锰量提高,合金和脱氧剂的消耗也相应减少。同时具有吹炼平稳、冶炼时间短、可生产超低碳钢种和低磷钢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太钢第二炼钢厂顶底复吹转炉工艺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华 《山西冶金》2006,29(2):51-53,68
太钢第二炼钢厂通过引进钢铁研究总院的“长寿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将2号、3号顶吹氧气转炉改造为顶底复吹转炉。总结阐述了改造后复吹转炉终点碳氧积、脱磷、脱碳、造渣和吹炼等各项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承钢120 t复吹转炉底吹流量低、底吹砖寿命短、复吹率偏低等问题,采用快换底吹工艺,优化底吹流量。根据钢种终点碳含量与碳氧积参数,建立动态模型,实现底吹流量的动态控制,有效降低了渣中氧化铁含量、终点碳氧积,改善了底吹的冶金效果,提高了钢水质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宝钢转炉复吹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目前复吹的工艺参数和特点,比较了复吹转炉在不同底吹风口状态下的冶金效果,说明了裸露的底吹风口有利于铁水锰回收率的提高、转炉终渣Fe含量的降低、转炉终点钢水碳氧积的下降以及脱磷、脱硫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徐静波  佟溥翘 《炼钢》2002,18(3):6-9,14
武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的开发研究,成功地应用于武钢二炼钢转炉,最高炉龄达到了22766炉,复吹比达到100%,即底部供气元件寿命同步提高到22766炉,创造了世界最新记录,采用溅渣和辅助溅渣工艺技术,促进底吹气元件表面生成长寿的“炉渣-金属蘑菇头”,仍保持了复吹的冶金效果,碳氧反应接近平衡,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保持了原复吹转炉脱磷、脱硫的能力及终点残锰含量。通过对“炉渣-金属蘑菇头”的研究评估证明,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转炉终点控制的稳定性,从改善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影响碳氧积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工业试验确定了降低转炉碳氧积的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转炉底吹元件为4支,底吹元件在炉底圆周上布局为0.55D时,钢水混匀时间最短;补炉料中粒径0~1 mm镁砂占比20%,高温抗折强度由改进前的4.2 MPa提升到了5.3 MPa,透气度提升了227%;采用底吹热更换技术后转炉终点氧质量分数进一步降低,由482×10~(-6)降低至425×10~(-6),降低了57×10~(-6)。通过以上措施,炉底底吹元件实现了全炉役可视化,全炉役碳氧积由0.002 38降低至0.001 78。  相似文献   

12.
延长转炉复吹炉龄一直是钢厂追求的目标,其中转炉钢水终点碳氧积又是衡量底吹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降低钢水终点碳氧积既可提高合金收得率,又可提高钢水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富强  郭晓春  俞潮 《炼钢》2020,36(1):4-7
通过将120 t顶底复吹转炉底吹供气强度由0.026 m~3/(t·min)提高到0.103 m~3/(t·min),为钢水提供动力学条件;同时降低炉底渣层厚度,由200~300 mm降低到50~100 mm,减少供气阻力,增加钢水的动力学条件,加强钢水搅拌使钢渣充分融合,促进碳氧反应降低钢水终点氧含量。转炉终点钢水碳氧积从0.003 1%降低至0.002 3%、终渣FeO质量分数从18.64%降低至18.12%,有效提高了钢水洁净度,改善了钢水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260 t转炉底吹透气元件在线热更换技术的主要设备、作业流程及优点等。应用该技术后,转炉碳氧积、钢铁料消耗、终点出钢氧值及白灰单耗均降低,终点锰含量和锰收得率得到提高,吨钢综合成本降低6.3元。  相似文献   

15.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180t顶底复吹转炉投产初期,存在消耗指标高、冶炼周期长等问题。通过优化吹氧工艺、造渣制度及转炉操作工艺,并采用炉型控制技术,使顶底复吹转炉冶炼终点碳氧积控制稳定、氧耗降低2.3m^3/t,提高底吹透气元件使用寿命,缩短冶炼周期2min,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徐小伟 《炼钢》2022,(3):6-11
针对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300 t复吹转炉存在顶枪供氧强度偏小、底吹强度弱、终渣全铁含量高、碳氧积波动大等制约炉机匹配、钢水质量提升等问题,借鉴国内外复吹转炉经验,在理论计算、数学模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优化了马钢300 t转炉喷头参数,确定了底吹供气强度,对顶底复合吹炼工艺、操作、炉底结构等进行了调整、优化,实现了强底吹下高效吹氧,炉龄超过7 000炉,有效底吹近100%,终点碳氧积、活度氧、终渣w(TFe)分别降至0.001 37、454.8×10-6、16.66%,磷分配比达124.82,冶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生产控制的分析及研究,发现铁水经过 AOD 炉脱锰可满足导电纯铁对低锰铁水的需要;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转炉终点碳含量越低,RH 炉脱碳效果越好。理论分析发现:转炉较低的碳氧积水平有利于终点 C含量的降低;较低的转炉终点温度、避免补吹和良好底吹效果,可保持较低碳氧积水平。利用正规溶液模型计算了碳-铁的选择性氧化临界碳含量范围,并考虑连铸工艺可浇性,控制转炉终点 C 含量,降低中包铝损及二次氧化。分析结果显示,邢钢转炉生产纯铁钢种理想的终点碳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036%~0·045%。  相似文献   

18.
以鞍钢260 t转炉生产的超低碳IF钢为对象,研究了超低碳IF钢的转炉冶炼工艺。结果表明,采取优化铁水罐折铁量提高转炉装入铁水比,增加复吹转炉底枪支数和供气流量进行强化冶炼,部分炉次采取零位搅拌工艺等措施后,能够降低吹炼终点碳氧积和终点氧含量,为RH精炼提供较好的初始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莱钢120t顶底复吹转炉底部供气元件与炉衬实现同步高寿命的方法。选用镁碳质供气砖和双环缝管式喷嘴,均匀分布于炉底同心圆上;根据目标碳含量确定合理的供气制度;通过加长透气砖加快形成金属蘑菇头、针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底吹吹堵技术以及复吹转炉炉体维护特有的维护技术要点。莱钢3座120t顶底复吹转炉首个炉役平均炉龄20000炉以上,最高26668炉,且实现了底吹与炉龄同寿命。  相似文献   

20.
大型转炉复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型复吹转炉在炉龄小于3000炉时复吹效果较好,终点钢水的碳氧积平均为0.0023。随着炉龄增加,透气砖表面覆盖渣层加厚,复吹效果降低。炉龄大于5000炉之后,复吹无效果,等同于LD转炉。中国大型转炉复吹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需要优化顶底复吹工艺,提高冶金效果,延长透气砖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