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临界流体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布兴 《化工冶金》1999,20(3):298-304
简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萃取分离,化学反应工程,环境保护,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借鉴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提出用流体控制剂解决铀地浸矿山矿层非均质性问题。介绍了流体控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与调剖剂的区别,通过分析材料及预期效果,指出流体控制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许群  韩布兴 《化工冶金》1999,20(3):313-317
在13.5MPa,335K条件下,研究了超临界CO2及其与四氢呋喃(THF)的混合超临界流体中丙烯酸(AA)的聚合反应,同时,在6.5MPa,335K条件下,研究了CO2气体和THF在AA单体中的溶解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对不同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的粘均分子量(Mη)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微观形态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超临界流体,地幔流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能够溶解大量的常量、微量元素,是一种理想的运输介质。地幔流体发育于岩石圈物质的发散部位,主要受深大断裂的控制,浅部地质因素对其影响较小,能够提供巨量的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热源条件稳定。因此,地幔流体在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上具有较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芦荟多糖的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芦荟多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动、静萃取时间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萃取釜条件.[结果]超临界CO<,2> 萃取芦荟多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用量2.5 ml/g,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静萃取最佳时间为60 min,动萃取时间为30 min,在最优条件下,芦荟多糖得率为85.10%.[结论]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条件温和、环保、节能,适用于芦荟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作者访美进修报告。文中介绍了美国在提取冶金中研究开发利用超临界流体、微生物、微波能和等离子体等高技术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浸铀矿层的非均质性特点,研究了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柠檬酸铝为原料合成的流体控制剂在地浸矿层中的成胶性能。通过分析交联剂的不同配比及浓度、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模拟地下水矿化度等对流体控制剂成胶性能的影响,确定流体控制剂最优合成条件,保证其有效交联形成弱凝胶。  相似文献   

8.
铁氧体粉料制备工艺的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铁氧体粉料的新型制备方法的原理和主要工艺过程,包括自蔓延高温合成法、低温燃烧合成法、机械化学合成法、水热法、冷冻干燥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合理选择助烧剂的前提下,低温烧结制造成体Al/Al2O3陶瓷在复合材料的方法,结果表明,助烧剂及反应产物在800℃以上,处于流体状态,产生粘滞流动,促进固体颗粒的相对移动,形成紧密堆积,从而引起体积收缩及致密化,1000℃以下,由于流体的流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烧结过程得以充分进行,材料的性能舒畅屯明显升高,而在1000℃以上,这种现象并不明显,可见,选择1000℃作为Al/Al2O3陶瓷  相似文献   

10.
以化学纯Nd2(CO3)3·6H2O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钕气凝胶,经850℃煅烧制备纳米NdxOy微粉.采用XRD、TEM、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重点考察制备工艺对NdxOy气凝胶晶态、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并通过"CO+NO"的反应测试其催化活性.结果显示(1) 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可制备出疏松、分散性较好的灰褐色的钕气凝胶;(2) 260℃时,NdxOy气凝胶呈枝状,其宽度介于10nm~30nm,长度介于200nm~350nm;经850℃煅烧,NdxOy微粉由Nd2O3和NdO2组成,形貌仍呈枝状,且长度明显减小;(3) 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纳米NdxOy微粉制备过程中的"团聚"问题;(4)单一纳米NdxOy微粉对"NO+CO"反应的催化净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条件研究,确定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提取茶多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茶多糖,对茶粉颗粒度、夹带剂及夹带剂的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获取最佳萃取工艺参数.[结果]在颗粒度为40目茶粉,20%无水乙醇夹带剂,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2.0 h的试验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茶多糖提取效果.[结论]在最佳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可达92.5%.与传统方法相比,在保持茶多糖生物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茶多糖的提取率,为茶多糖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合理选择助烧剂的前提下,低温烧结制造低成本Al/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方法。结果表明,助烧剂及反应产物在800℃以上,处于流体状态,产生粘滞流动,促进固体颗粒的相对移动,形成紧密堆积,从而引起体积收缩及致密化。1000℃以下,由于流体的流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烧结过程得以充分进行,材料的性能值也明显升高;而在1000℃以上,这种现象并不明显。可见,选择1000℃作为Al/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烧结温度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提出利用直角坐标方格网图测图的方法,本方法将直角坐标方格网图放在聚酯薄膜图纸下,使两张图坐标原点重合,利用计算器计算坐标展点,该方法简捷、精度高,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茶叶中多糖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茶多糖超临界萃取初步试验.[方法]分析各种传统茶多糖提取技术的原理、过程以及超临界萃取多糖类物质的应用现状和机理,分析超临界萃取提取茶叶中多糖的可行性.[结果]在荼粉颗粒度为40目,20%无水乙醇夹带剂,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 h的条件下,茶多糖的提取率可达92.5%.[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可有效提取茶叶中的多糖,并最大限度保持了提取茶多糖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地区.本文试图通过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即通过成矿元素、含矿流体及矿化剂来源研究揭示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Au、As来自地层岩石及岩浆岩;含矿流体及矿化剂则主要来自深部,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深部地质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包括传统提取技术和新型提取技术如超声提取、微波提取、酶解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半仿生提取、联合提取等,旨在为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文化 《甘肃冶金》2006,28(3):8-10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中间物料铝酸钠溶液,生产高纯纳米氧化铝的方法,即利用钡盐净化铝酸钠溶液,得到A/S10000以上精制溶液,铝酸钠精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中和,经溶胶-凝胶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高纯纳米氧化铝。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的发展、组织结构、强化机理、性能、热处理和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该耐热钢的研究、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概况和发展趋势。指出了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的发展,对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避免堵塞为重点,讨论了钢水处理过程中晶粒细化的最佳条件。从物理冶金学家的研究中得知夹杂对晶粒细化大有益助.工艺冶金学家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使晶粒细化剂在凝固开始时便均匀地分布。本文讨论了在这个方面获得成功的四种方法。如果可获得相关的热力学数据,则可利用热力学模拟预测何种夹杂有可能成为晶粒细化剂。流体流动数模则用来研究这些晶粒细化剂的添加位置。本文还讨论了中包是添加晶粒细化剂的最佳容器,因为在钢水进入结晶器前,晶粒细化剂有充分的时间与钢水完全混合。利用扫描激光显微镜技术可以研究哪些潜在的晶粒细化剂之间的吸力最小。这一点在减小夹杂长大程度方面尤为重要,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当夹杂在中包内碰撞时,可能形成较大夹杂,而这些较大的夹杂便无法再作为有用的晶粒细化剂。最后,建议在工业规模测试晶粒细化剂效用前,进行实验室实验以研究水口堵塞趋向。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国内外监测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物的前处理方法,介绍了液-液萃取、液-液微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免疫萃取、气体萃取(顶空技术)及其特点,并对未来的前处理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