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以东北地区辽宁省抚顺直属库高大平房仓储藏一年的稻谷为实验材料,研究平房仓内稻谷粮堆不同位置的温度、含水量变化对真菌种类分布及演替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谷低温条件储藏一年后,粮堆中各位点真菌数量均在10~3 CFU/g数量级以内,整仓稻谷储存安全。但由于稻谷粮堆不同深度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稻谷真菌种类及数量会发生变化。稻谷在储藏期间,粮堆中层和下层平均温度低于10℃,优势菌为稻谷收获期间携带的田间真菌,低温有利于田间真菌孢子活性的保持;粮堆上层夏季平均温度达到20℃左右,含水量为14.5%左右,储藏真菌逐渐替代了稻谷收获时携带的田间真菌成为优势菌,高温是储藏真菌孢子萌发生长的主要原因。稻谷粮堆不同位置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对稻谷真菌种类及生长有重要的影响,优势菌的演替可以用来表征粮堆局部微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稻谷储藏期间,真菌生长会影响稻谷质量,严重时会产生真菌毒素,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确定储藏期间稻谷的真菌群落组成并准确鉴定优势真菌,是实现有效防控危害真菌的前提,对于保障稻谷的品质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确定了不同地区粮仓内储存稻谷的真菌群落组成,并结合模式菌株和国际权威菌株序列,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准确鉴定我国储藏稻谷的优势种。结果表明,南方地区优势种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 niger和蒙地曲霉A. montevidensis(阿姆斯特丹曲霉A. amstelodami),北方地区优势种是多育曲霉Aspergillus proliferans和蒙地曲霉A. montevidensis。并阐述了南北方储藏稻谷主要优势种的详细鉴定过程及相关资料,为粮食中主要危害真菌物种的准确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谷2018年11月收购后用高大平房仓进行储藏,2019年1~7月间对储藏粮堆中五点三层15个位置稻谷的温度、含水量、霉菌量及优势霉菌进行监测,探讨了实仓稻谷粮堆中霉菌区系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储藏期间粮温随气温回升而逐渐升高.粮堆中各位置稻谷的水分在储藏期间存在轻微波动,但均低于稻谷安全储藏水分.1~4月,稻谷霉菌量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4~7月上层稻谷的霉菌量下降或基本保持不变,中、下层稻谷的霉菌量整体上升或基本保持不变.1月稻谷中优势霉菌主要为黄曲霉和镰刀菌,4月和7月优势霉菌主要为黄曲霉,但7月粮仓有一位置的优势霉菌转变为青霉.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防控储藏稻谷霉变,确保稻谷在储藏期的品质与安全,本研究先后对同一粮库点新入库、储藏1年、储藏2年及储藏3年稻谷样品进行了采集,并对其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探究。通过Illumina MiSeq序列分析法,探究了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真菌群落多样性,优势菌属以及真菌群落随储藏年限增加的演变规律。结果发现新入库储藏稻谷的真菌群落多样性远大于储藏期稻谷。此外,储藏稻谷的优势菌属包括假丝酵母菌属(Gibberella),曲霉属(Aspergillus),帚枝霉属(Sarocladium),枝孢霉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青霉属(Penicillium)等。储藏年限不同,对应的优势菌属不同,其中曲霉属均是储藏期稻谷的优势菌属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统培养法对湖南与湖北两省粮库中的稻谷进行研究,对高大平房仓粮仓上中下三层的稻谷霉菌量及优势霉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储藏一年稻谷与新入库稻谷中层霉菌数分别为6.4×10~3 CFU/g、1.3×10~3 CFU/g,相比上、下层,中层最多;湖北省储藏一年稻谷下层霉菌数为1.4×10~4 CFU/g,相比上、中层,下层最多,湖北省新入库稻谷上层霉菌数为1.4×10~4 CFU/g,相比中、下层,上层最多。通过传统的菌落培养及菌丝、孢子观察,初步判断上中下三层的优势霉菌,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通过PCR扩增,将扩增出来的基因序列,在GenBank进行BLAST,最终鉴定优势菌株为黄曲霉、白曲霉、聚多曲霉、内生真菌、黑曲霉。  相似文献   

6.
稻谷储藏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真菌孢子计数法,模拟不同含水量的稻谷,对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13.5%、14.1%、15.0%、16.1%、16.7%5个水分的试验稻谷样品,其中13.5%水分的样品储藏80 d时,发现有危害真菌生长迹象,但其生长速度很慢;14.1%和15.0%水分的样品,危害真菌感染时间为20 d,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而16.1%和16.7%水分的样品,危害真菌10 d即可检出,且生长迅速.稻谷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以灰绿曲霉和白曲霉为主,储粮水分在16.0%左右时,为两种曲霉生长优势的转折点,灰绿曲霉生长由强变弱,白曲霉生长由弱变强,它们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本试验期间,样品水分的变化与真菌的生长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储藏稻谷中真菌多样性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方法:以湖南衡阳仓储稻谷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10、20、25、30、40?℃)和环境相对湿度(43%、75%和85%)条件下进行模拟储藏,然后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原始稻谷与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中真菌菌群结构与优势菌属。结果:基于可操作分类单元的物种分类分析,原始稻谷及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储藏后稻谷中的真菌群落共计属于6?个门、24?个纲、67?个目、160 个科、285?个属、406?个种。从门水平看,原始稻谷与储藏后的稻谷中子囊菌门(Ascomycetes)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2.53%~96.86%;其次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s),相对丰度为0.02%~9.39%。从属水平上看,稻谷中的优势菌属有白僵菌属(Beauveria)、Ophiosphaerella、曲霉属(Aspergillus)、赤霉属(Gibberella)、链格孢属(Alternaria)、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黑孢属(Nigrospora)、微座孢属(Microdochium)和假丝酵母属(Candida)。从种水平上看,优势的菌种为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O. agrostidis、黄曲霉(A. flavus)、黑曲霉(A. niger)、赭曲霉(A. ochraceus)、错综赤霉(G. intricans)、链格孢霉(A. longissimi)、小孢暗球腔菌(P. microscopica)、黑孢霉(N. oryzae)。通过Venn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发现原始稻谷样品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储藏后的稻谷样品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温、湿度条件中的稻谷样品真菌群落多样性之间也存在差异。结论:相对湿度是影响A. flavus相对丰度的最重要因素,当相对湿度为85%时,A. flavus相对丰度在各储藏条件中达到最大。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仓储稻谷的安全储存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采用危害真菌孢子计数法和便携式储粮危害生物快速检测仪法,研究了稻谷储藏过程中危害真菌生长与CO2浓度的关系。选择不同水分的稻谷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储藏60 d,采用两种方法对各稻谷样品真菌生长与CO2浓度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59 1(25℃)和r2=0.943 9(30℃)。在我国南方某地,选择了3个储藏稻谷的平房仓作为实验仓,每仓设30个采样点,采样深度为0.35 m,对各采样点的真菌生长与粮堆和仓内环境中CO2浓度进行了研究,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8 4和r2=0.988 7。研究表明,稻谷储藏过程中危害真菌的生长与CO2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在储藏稻谷的高大平房仓中设计安装的横向通风装置,以及在粮堆中预埋插入式毕托管,全面测试了横向通风系统的风速、风量、压力分布和系统各部分阻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储藏稻谷的高大平房仓中应用横向通风系统,粮堆的单位粮层阻力小于目前所采用的竖向通风系统;在实用单位通风量时,横向通风系统总阻力不大于1 000 Pa;同时横向通风还具有风量分配均匀、粮堆通风均匀性好的突出特点。充分证明了横向通风系统可应用于储藏稻谷的高大平房仓,具有良好的降温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荆门生态气候特点,结合通风降温、粮堆压盖密闭、屋面喷水控温、空调制冷控温、排风扇排热控温等措施,开展高大平房仓优质稻谷储藏控温技术的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加强粮食储藏期间的管理,综合运用控温储藏技术,可以实现优质稻谷在高大平房仓中安全储藏的目标,符合"安全、经济、有效"的储粮原则,达到了绿色环保储粮的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借鉴及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培养法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对比了2017年新收获稻谷和将其仓储一年后稻谷中的真菌菌相差异。结果显示,稻谷中的真菌菌群由各类田间真菌转变为曲霉类和青霉类等仓储型真菌为主的优势菌群,并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可为稻谷在长距离运输期间的霉变防控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夏玙  罗惠波  周平  黄丹  邓波  沈才萍  邬捷峰 《食品科学》2018,39(22):166-172
为探究热风干燥工艺对贮存期大曲中真菌群落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大曲真菌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大曲中的真菌18S?rRNA基因拷贝数在1×1011~4.5×1011?copies/g之间,ZR3拷贝数最大为4.5×1011?copies/g。不同处理大曲的优势真菌类群均为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根毛霉属(Rhizomucor)、曲霉菌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其中嗜热子囊菌属在大曲真菌群落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若要保持其优势,需提供曲库的贮存条件;实验室贮存环境相比于曲库更有利于曲霉菌属类的生长;干燥工艺后的环境更利于假丝酵母属类生长。大曲RG3(热风干燥处理的大曲在实验室条件下贮存2 个月)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真菌群落有较大的变化,差异性明显;其中耐盐真菌(Wallemia)、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青霉菌属(Penicillium)、曲霉菌属(Aspergillus)是RG3区别于其他大曲的主要真菌群类;同时主成分分析看出大曲RG3落点相对较远,此类大曲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为大曲热风干燥工业化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山东省部分地区2018年产玉米表面污染真菌进行调查。方法 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上通过稀释涂布的传统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真菌菌株, 利用传统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真菌种类鉴定。结果 共获得真菌菌株169株, 经形态学鉴定隶属于8属: 镰刀菌属(Fusarium), 青霉属(Penicillum), 曲霉属(Aspergillus), 交链孢属(Alternaria), 枝顶孢属(Acremonium), 梗霉属(Lichtheimia), 枝孢属(Cladosporium)、篮状菌属(Talaromyces)。其中, 镰刀菌(Fusarium)、青霉(Penicillum)、曲霉(Aspergillus)分离获得的数量最多, 镰刀菌种类是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其污染主要来自于田间。随玉米仓储时间延长, 优势真菌改变为青霉属和曲霉属。结论 山东地区玉米真菌污染初期以田间污染为主, 储藏过程中优势菌群受环境影响发生改变; 需要根据真菌污染状况改进提升传统果穗囤藏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辽宁省粮库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对省内13个有代表性的国储库开展了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省内国储库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数字电子测温系统、粮面视频监控系统、粮情远程检测技术、粮情监测与分析预警系统、粮食数量监控系统、通风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出入库管理系统、仓储数据无线传输技术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粮食仓储数据存在大量“孤岛”、基层单位缺乏信息化建设资金、储粮配套设施陈旧、人员老化及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建议国储库信息化建设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采用共同投资方式、配备或完善粮食仓储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外的土壤微生物季节性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与酿酒相关微生物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显著高于夏季,季节对细菌的影响大于真菌。细菌优势菌群不同季节相对丰度占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真菌优势菌群子囊菌门(Ascomycota)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冗余分析(RDA),pH和有机碳分别是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解释率分别为12.7%、7.6%。此外,土壤中发现有酿酒微生物的存在,细菌共有11个菌属,真菌共有18个菌属,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优势细菌菌群,镰刀菌属(Fusarium)、曲霉属(Aspergillus)、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则是优势真菌菌群。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酒酿造过程中真菌多样性,并阐明其优势真菌群落结构及其随酿造工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酒曲中主要优势菌有曲霉属(Aspergill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堆积发酵酒醅中主要优势菌有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念珠菌属(Candida);窖内发酵酒醅中主要优势菌有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窖泥中主要优势菌有假霉样真菌属(Pseudallescheria)、镰刀菌属(Fusarium)。同一酒厂和不同酒厂新老车间酒曲、堆积发酵、窖内发酵、窖泥之间真菌组成相似度较高,但其优势菌群丰度差异显著。发酵车间使用年限及窖龄影响着酿酒微生物多样性;使用时间长的车间和窖池其环境微生物种群结构更稳定,优势菌群更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烟叶醇化仓库空气中真菌的多样性,选取龙岩东肖、龙岩红炭山、厦门东孚3座烟叶仓库1~5楼层的空气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12月利用空气采样法对仓库各楼层空气中真菌进行月度采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3座仓库各楼层空气中真菌的含量均呈现夏季多而其他季节少的规律,东肖、红炭山仓库空气中真菌的含量高于东孚仓库,其最高值分别是东孚仓库的10.9倍和9.4倍。(2)3座仓库空气中共分离获得835株真菌,归属于3个门、10个纲、54个属、158个种,且优势菌属为PenicilliumCladosporiumAspergillus,菌株数量占仓库空气中分离所得总菌株数比例大于10%的菌种为P.citrinumP.corylophilumC.halotoleransC.cladosporioidesC.tenuissimum。韦恩图分析结果表明,东肖、红炭山、东孚仓库空气中分离获得的真菌种类数分别为68、92、68。其中,3座仓库共有的真菌为20种,东肖、红炭山、东孚仓库特有的真菌种类数分别为26、45、37。(3)一年中,仓库空气中真菌种类在冬季相对较多,而在春末夏初相对较少。C.cladosporioidesC.tenuissimumP.citrinum是仓库空气中较为稳定存在的真菌菌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空调控温技术开展了高大平房仓储藏偏高水分稻谷(15.5%)和正常水分稻谷(14.2%)的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在储藏期间,采用空调控温技术能有效控制仓温和上层粮温,稻谷的储存品质指标均符合"宜存"要求,且由于偏高水分稻谷的含水量较高,合理保持了储粮水分,其加工品质优于正常水分稻谷,实现稻谷的安全保质储藏和仓储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