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黄凤辰  丁君 《电子设计工程》2013,21(1):89-91,95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水情遥测终端,该终端能够实时采集雨量、水位、流量、温度等多种水情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显示。同时能通过CDMA网络或者备用的超短波网络及时将数据上传给中心站,使得数据通信不中断。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满足水情遥测的功能和性能等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无线通讯通常都存在不同形式的干扰,因此超短波通信受干扰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抚州市超短波中继站受电磁波干扰影响整个报汛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超短波通信干扰的机理分析研究,找出干扰的原因,研究出适合于干扰环境中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与应急处理方法,有效地保护了超短波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在水情测报系统中,目前普遍采用超短波通信组网。超短波通信具有设备灵巧、安装架设方便的优点。超短波为视距通信,在有高山阻挡时,须架设中继,并要有良好防雷接地装置。在设计通信网时,若通信电路留有一定的储备余量,则超短波通信组网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超短波组网是中小型流域水情测报系统首选的通信组网方式。 一、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组成 水情遥测系统由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存储处理三部分组成。根据遥测设备的功率,通常把肩负信息采集任务的设备称为遥测站;完成信息中转传输的设备称为中继站;而中心站则接收遥测信息…  相似文献   

4.
超短波干扰效能等效替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对抗训练中,大型超短波干扰系统不便使用,较好的方法是使用小型超短波干扰系统进行近距离模拟。但在使用小型干扰系统时,如何有效地模拟替代大型超短波干扰系统是关键问题。从超短波电波传播和通信干扰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大型超短波干扰系统到小型超短波干扰系统的干扰效能进行了等效推算,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了水口电站水情测报系统投运以来超短波双中继、GPRS信道、北斗卫星通信混合组网方式的优化改造情况及实践经验,可供其它水情测报系统建设或扩充数据传输信道提供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在通信的领域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从当前的通信特别是超短波通信的发展情况来看,已经在众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从而打造了空间通道。但是在这一发展环节也存在着干扰的问题,所以对超短波通信当中的干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就当前超短波通信当中比较常见的干扰问题进行解决,并探索解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邵红 《信息技术》2002,(8):9-10,13
介绍了利用电话语音通讯卡,Sybase数据库及ODBC构建水情监测控制系统中的水情实时播报服务子系统的相关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郑学毅 《通讯世界》2016,(19):59-60
随着通讯网络的发展,航空飞行面临的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导致航空通讯导航频率的干扰日渐严重,威胁航空的飞行安全.本文主要从航空通讯导航频率干扰的危害出发,分析了航空通讯导航频率常见的干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有效控制航空通讯导航频率干扰出现的概率,从而确保航空飞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超短波通道的计算机设计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张程超短波通信以其频带宽、通信容量大、通信机体积小、安装方便、投资省、建设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系统,作为防汛支线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收集数据的重要通信手段,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众所周知,任何超短波通信...  相似文献   

10.
特邀专家李明 李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北京监测站站长1969年参加工作,多年来从事无线电监测、测向设备的安装架设及维护,并于1993年进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主要从事无线电干扰查找,组织并参加了多起重大干扰的查处,及时为国办、中办、人大和民航及公安系统等部门排除了干扰.组织并参加了保证国庆50周年庆典活动期间无线电通讯畅通保障的无线电监测工作.组织建设了监测中心北京超短波监测系统一期工程和北京短波监测系统.近期又组织查处了多起卫星和短波干扰.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通信电台易受电磁干扰的问题,实验用正弦波作为干扰信号对正常工作的某型号通信电台进行带内电磁辐射的效应研究.根据GJB中对电台受干扰等级划分的相关规定,确定各种干扰程度的干扰等级.实验中通过改变各种影响因素,测试各种条件下电台干扰门限值.实验结果表明:电台受到带内干扰时,干扰信号频率与电台工作频差为15kHz以内,被试电台干扰门限值很小,且变化很小;当频差超过15kHz时,干扰门限值随着频差的增大急剧增大,干扰频率与电台工作频率越接近,电台受到的干扰随场强的变化越敏感.并且,电台的功率对电台带内干扰的门限值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军用无线电通信对通信质量和码元的保真性要求较高,军用无线电通信信道受到多径向量的影响产生码间干扰,需要进行码间干扰抑制,降低通信误码率。传统的码间干扰抑制方法采用波特间隔信道均衡算法,当通信信道受到电磁扰动的强度较大时,信道均衡性和码间干扰抑制能力不好。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反转镜技术的军用无线电通信的码间干扰抑制算法,首先构建了军用无线电通信的信道模型,进行军用无线电通信的信道多径特性测量,采用自适应级联滤波器进行干扰滤波,结合时间反转镜技术实现码间干扰抑制算法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军用无线电通信的码间干扰抑制,能有效提高通信传输的保真率,信道均衡性能较好,提高了通信输出的信噪比,降低通信误码率,提高了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无线电扩频通信受到多径分量噪声的干扰,导致通信信道均衡性不好,抗干扰能力不强,误码率较高。需要进行噪声干扰抑制,改善无线电扩频通信质量。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级联陷波和码间干扰抑制的无线电扩频通信优化技术。构建无线电扩频通信系统传输结构模型,采用自适应陷波器对无线电扩频通信中的多径分量噪声进行有效抑制,降低了进入信号通频带内的干扰功率,提高解调器的输出信噪比和信干比。采用扩展后的序列去调制载波,将信号搬移到载频上,实现信道均衡,提高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降低无线电扩频通信的误比特率,抗干扰性较强,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多径衰落移动无线系统中的同频道干扰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频道干扰是微蜂窝结构移动通信网所要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要想成功地对任何一种频率再用无线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就必须很好地了解并分析研究同频道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对具有Nakagami衰落和对数正态衰落的同频道干扰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对微蜂窝多径衰落移动无线电系统中的同频道干扰及其影响进行预测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同时,随着飞行流量的增大,对于民航的通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民航地空的通信中,受到无线电的干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无线电的干扰往往会对民航通信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安全飞行.本文通过对民航通信系统无线电干扰的类型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与查找方法,从而有效的降低我国民航通信系统受无线电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朱黎  谭建军  黄双林  胡涛  徐鹏飞 《电讯技术》2017,57(9):1071-1076
针对ZigBee网络与WiFi网络共享2.4 GHz频段造成的信道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调频再扩频技术的ZigBee网络中WiFi干扰避免方法.该方法根据检测接收数据包中的链路质量指示值计算ZigBee网络链路通信质量,将链路通信质量作为判断WiFi网络干扰强弱的依据:当链路通信质量低于最低容忍阈值时,利用线性调频再扩频技术展宽ZigBee网络信道射频信号频谱,反之则保持原有射频信号频谱带宽传输数据.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明显提升ZigBee网络抗击WiFi信号干扰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Co‐channel interference seriously influences the throughput of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This study proposes an end‐to‐end channel allocation scheme (EECAS) that extends the radio‐frequency‐slot method to minimize co‐channel interference. The EECAS first separate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ackets into two channels. This scheme can then classify the state of each radio‐frequency‐slot as transmitting, receiving, interfered, free, or parity. A node that initiates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 a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can propagate a channel allocation request along the communication path to the destination. By checking the channel state, the EECAS can determine feasible radio‐frequency‐slot allocations for the end‐to‐end pa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performs well in intra‐mesh and inter‐mesh communications, and it outperforms previous channel allocation schemes in end‐to‐end throughput.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信息交流的安全性产生了各种抗干扰方法.文中详细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以及互调干扰,指出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分析了几种典型和新型的抗干扰方法,包括MIMO技术、FHSS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以及混合抗干扰技术.其中,通过香浓公式说明了MIMO技术和FHSS技术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抗干扰能力;最后,阐述了无线通信系统抗干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黄伟  徐剑  赵世涛 《电子科技》2011,24(9):111-113,116
针对短波信道存在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信道编码用于短波电台的编码模块。描述了短波电台RS码和卷积码的信道编码基本原理,对接近Shannon限的高效信道编码——Turbo码做了介绍,并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和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Turbo码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将其应用到短波通信系统中,有效地提高短...  相似文献   

20.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future wireless networks. It can be used in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reliability and enhancing spectrum efficiency by using the broadcast nature of radio communication and exploiting cooperative diversity. However, its performance gain degrades in the presence of co‐channel interference, which makes it essential to propos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ree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chemes with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multi‐user cooperative wireless networks. The first scheme (best relay selection) is used as a performance benchmark because it completely avoids the interference problem by using the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 The second scheme (best available relay selection) maximizes the received signal‐to‐noise ratio while keeping the interference levels below a certain threshold, and the third scheme (General Order Relay and User Selection) is based on itera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We derive exact closed‐form expressions of average bit error probability, outage probability, and average consumed power for the proposed schemes.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cooperation schemes in enhancing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improving th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