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李倩  高群玉  吴磊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306-309,334
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酯化剂,对甘薯淀粉进行复合变性,通过一步和二步改性法制备交联酯化改性甘薯淀粉。比较了一步和二步改性法对交联酯化甘薯淀粉性质的影响。一步法指甘薯淀粉交联后调整酯化的条件,省去水洗、中和与干燥操作工序连续进行酯化;二步法为将制备的交联淀粉粉碎干燥后作为酯化变性反应的原淀粉。以峰值粘度和稳定性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一步法改性的交联酯化甘薯淀粉具有更好的峰值粘度和稳定性;二步法改性的交联酯化甘薯淀粉具有更好的抗凝沉性,溶解度和膨胀度略高于一步法,抗冻融性更好,但与一步法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自制的琥珀酸酯化马铃薯淀粉、琥珀酸酯化低交联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原淀粉的RVA图谱、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显微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单纯酯化相比较,交联后再酯化有利于稳定其糊化温度和粘度,可提高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酯化反应对淀粉颗粒的损伤主要产生在淀粉表面.  相似文献   

3.
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酯化剂,柠檬酸为交联剂,采用溶剂法制备乙酰化柠檬酸酯化交联淀粉,考察了机械活化时间、混合酸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柠檬酸与乙酸酐质量比等因素对乙酰化柠檬酸酯化交联淀粉沉降积的影响,并对制备得到的酯化交联淀粉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机械活化时间40min、混合酸添加量(占淀粉干重)10%、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 h、柠檬酸与乙酸酐质量比1:35,所得产品沉降积为1.52 m L。FT-IR表明淀粉被成功酯化交联,XRD表明酯化交联主要发生在淀粉的非结晶区。性质测定表明,析水率、糊透明度均为:机械活化淀粉>原淀粉>酯化交联机械活化淀粉>酯化交联淀粉,说明酯化交联淀粉冻融稳定性较好,糊透明度较低;抗酸性:酯化交联机械活化淀粉>机械活化淀粉>酯化交联淀粉>原淀粉,表明机械活化处理能提高淀粉的抗酸性;酯化交联淀粉的黏度热稳定性优于淀粉。综合比较,机械活化酯化交联淀粉具有更好的冻融稳定性、抗酸性和黏度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多孔淀粉复合处理改善吸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多孔淀粉酯化处理及交联处理的条件,探讨多孔淀粉经交联、酯化复合改性处理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多孔淀粉经先交联-再酯化的复合处理后,其吸油能力较原多孔淀粉提高36.2%。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高静压与α-淀粉酶、糖化酶复合处理制备高压多孔淀粉。采用三偏磷酸钠进行交联,改性、优化多孔淀粉,并研究交联多孔淀粉的性质。结果表明:当压力200 MPa时,高压多孔淀粉与高压交联多孔淀粉均具有良好的多孔淀粉形态。高压交联多孔淀粉颗粒孔道结构更均匀,比表面积、孔径均有明显增加,近程有序结构被破坏,结晶度降低,同时,吸附作用提高,吸油率和吸水率分别从68%和120%提高到75%和124%。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中对沉降积的测定,确定多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温度40 ℃,反应pH11,交联剂用量为淀粉基的3%,压强200 MPa。用此工艺制备的高压交联多孔淀粉透光率较多孔淀粉和高压多孔淀粉分别下降了3.26%和5.06%;析水率较多孔淀粉和高压多孔淀粉分别下降了24.7%和28.5%;不同处理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度都较原淀粉有明显提高,利于多孔淀粉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复合酶解与三偏磷酸钠交联改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交联度的交联多孔淀粉。通过各种表征手段考察了原玉米淀粉、多孔淀粉和交联多孔淀粉的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质,并应用于负载红景天苷研究。该方法制备的交联多孔淀粉具有良好的蜂窝状中空结构,有利于淀粉颗粒对目的物质的吸附。相比原淀粉和未交联多孔淀粉,交联多孔淀粉的吸油率有较大提高,对红景天苷的包封率为58.89%。经过交联反应后的交联多孔淀粉不但晶型没有发生改变,还具有更高的总孔面积、平均孔直径和孔隙率值,其分子结构也更加紧凑,更具刚性和更高的糊化温度,说明交联改性提高了多孔淀粉的结构性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载药交联多孔淀粉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能够提高红景天苷的生物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锥栗变性淀粉的热特性与结晶结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锥栗变性淀粉的热特性和结晶特性。结果表明:与原淀粉(或多孔淀粉)相比,交联淀粉(或交联多孔淀粉)糊的抗老化性、抗剪切性、抗酸性和冻融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锥栗原淀粉、多孔淀粉、交联淀粉和交联多孔淀粉糊化焓依次增高,而多孔淀粉、原淀粉、交联多孔淀粉和交联淀粉的糊化温度则依次增高;锥栗交联淀粉、原淀粉、交联多孔淀粉和多孔淀粉的结晶度、微晶尺寸依次增加,而微晶间距依次缩小。  相似文献   

8.
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酯化剂,采用一步连续法制备机械活化木薯交联酯化淀粉,考察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交联pH、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酯化时间等因素对交联酯化淀粉糊冷黏度的影响,并与原木薯淀粉合成的交联酯化淀粉进行比较,研究了产物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机械活化木薯淀粉的交联酯化反应均有影响.对于机械活化1.0h的木薯淀粉,在反应温度40C、三偏磷酸钠1.0%、交联pH 10.0、交联时间2.0h、醋酸酐用量0.5mL、酯化pH 9.0、酯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机械活化木薯交联酯化淀粉糊的冷黏度由机械活化淀粉的847 mPa·s提高到3 225 mPa·s,淀粉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酸性、抗老化性显著提高.交联酯化复合变性有利于形成淀粉的Ⅴ型结构.  相似文献   

9.
牛博文  徐薇  张彧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7):19-23,31
本文以红薯淀粉为原料,采用三种化学方法制备抗性淀粉。研究酶解性、持水性、透明度、溶解度、膨润度和冻融性等理化指标,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淀粉被α-淀粉酶解4 h释放0.79 g还原糖,酯化淀粉、醚化淀粉和交联淀粉释放0.18、0.21和0.33 g还原糖,证明抗性淀粉具有较强抗酶解性;三种抗性淀粉持水性高于淀粉,醚化淀粉持水性最高;酯化淀粉比原淀粉透光率、溶解度和膨润度提高103.05%、14.56%、13.94%,醚化淀粉提高334.11%、356.97%、124.73%,交联淀粉却降低54.54%、67.75%、31.51%;三种抗性淀粉冻融性优于原淀粉,醚化淀粉冻融性最佳;原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呈规律圆形,酯化淀粉和交联淀粉内外结构被破坏,失去原有形貌,醚化淀粉仍保持原淀粉原有形貌;红外图谱证明酯化淀粉引入乙酰基基团,醚化淀粉引入羧甲基基团,磷酸交联淀粉引入磷酸基团。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淀粉的反应活性,采用氢氧化钠尿素法对马铃薯原淀粉进行处理,以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和肉豆蔻酸为原料,Novozyme 435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中制备了取代度为0.018~0.065的肉豆蔻酸淀粉酯,并对其部分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预处理淀粉溶解度和透明度显著增加(P0.05),其膨胀度、冻融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肉豆蔻酸淀粉酯的性质与其取代度密切相关,与原淀粉相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酯化淀粉冻融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之升高,而其溶解度、膨胀度和透明度随之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疏水性测定对预处理淀粉及不同取代度的肉豆蔻酸淀粉酯进行观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颗粒结构被破坏,酯化淀粉具有较好的疏水性,FTIR验证了预处理淀粉及酯化淀粉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安飞  刘亚伟  刘洁 《食品科学》2017,38(15):101-107
为探讨交联作用对木薯淀粉凝胶的影响,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和动态流变仪研究不同交联度木薯淀粉的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黏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度的增加,交联木薯淀粉的回生值和最终黏度先增加后减小,崩解值减小。由静态流变测试结果可知,不同交联木薯淀粉屈服应力T0大于0,流动指数n均小于1,表明该实验条件下木薯淀粉糊均为屈服-假塑性流体。淀粉糊(质量分数为6%)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在0.1~10.0 Hz频率范围内,交联木薯淀粉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高于原木薯淀粉G’和G";在4℃条件下老化2 h,适当的交联可以使木薯淀粉G’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δ=G"/G’)降低。淀粉糊(质量分数为15%)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在整个升温和降温过程中,交联木薯淀粉的G’和G"大于原木薯淀粉,降温过程中,淀粉凝胶的G’随交联度增加迅速增加,表现出更优越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2.
交联变性是常用的一种淀粉改性方法,交联淀粉性质受淀粉源、交联剂的种类、浓度以及交联方法等因素影响。文章综述交联变性对淀粉理化性质、微观结构、热力学特性、晶体结构等性质的影响,为特定功能的交联淀粉的研发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制备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和交联酯化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影响取代度的关键因素,并测定了两种复合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膨胀度等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复合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膨胀度、透光率等性能均优于原淀粉;交联酯化木薯淀粉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可用于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交联淀粉的生产效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机械活化辅助干法制备了交联木薯淀粉。以沉降积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球磨介质堆体积、转速对交联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交联木薯淀粉的理化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法制备交联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4%,氢氧化钠用量2.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0 min,转速380 r·min-1,球磨介质堆体积5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交联木薯淀粉沉降积为1.52 mL;FTIR、XRD、SEM进一步证实木薯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随着木薯淀粉交联度的增大,木薯交联淀粉较原淀粉透光率、膨胀度、溶解度下降,凝沉性增强,更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交联酯化淀粉的成膜性能及其膜保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交联酯化和酯化交联改性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可食性保鲜膜。研究了淀粉膜的成膜性能,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谱仪(FT-IR),X谢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淀粉和膜的结晶度和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并对其进行荔枝和黄皮的保鲜实验。结果表明:交联酯化膜能显著提高膜的抗拉强度,而酯化交联膜能有效降低水蒸气透过率,两者均能提高膜的透光率。两种膜对荔枝和黄皮的保鲜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三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为复合交联剂,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马铃薯交联淀粉,对交联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复合交联剂水浴法、单一交联剂微波辅助法制备得到的交联淀粉的性质进行比较,探讨复合交联剂与微波技术对马铃薯淀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复合交联剂、微波辅助制备的交联淀粉的结合磷含量与抗性淀粉含量高、膨胀度和溶解度低、热稳定性与抗剪切稳定性好、更容易回生老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采用3种方式制备得到的马铃薯交联淀粉颗粒表面均变得粗糙、出现凹槽,而复合交联剂微波辅助法制备得到的交联淀粉颗粒还出现了断裂、聚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多孔淀粉是一种具有大量孔洞结构分布在表面或者贯穿整个淀粉颗粒的改性淀粉,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吸附性强、负载量大等优越性能。本文主要介绍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结构与理化性质和应用情况等。目前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复合法。复合法是最为有效的一种。相比于原淀粉,多孔淀粉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均发生变化,并且受淀粉的来源、酶的种类和加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得益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多孔淀粉可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工和环保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刘亚伟  杨宝  易智彪  袁超 《食品科学》2004,25(12):58-61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ay)研究了交联酯化甘薯淀粉的特性,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经过不同的交联酯化作用后,其糊化特性、颗粒形态外观特征和X-衍射图谱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对其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