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轻工业   2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了马铃薯挥发性风味物质。经分析鉴定,在鲜马铃薯中得到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蒸熟马铃薯泥中得到31种,60 ℃下保温3 h的马铃薯泥中得到37种。鲜马铃薯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碳氢化合物,包括甲基环戊烷(25.74%)、正己烷(5.86%)、正戊烷(5.93%)等;蒸熟马铃薯泥和60 ℃下保温3 h马铃薯泥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醛类,包括己醛(88.92%)、戊醛(3.437%)、(Z)-2-庚烯醛(2.077%)、壬醛(0.748%)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淀粉的反应活性,采用氢氧化钠尿素法对马铃薯原淀粉进行处理,以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和肉豆蔻酸为原料,Novozyme 435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中制备了取代度为0.018~0.065的肉豆蔻酸淀粉酯,并对其部分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预处理淀粉溶解度和透明度显著增加(P0.05),其膨胀度、冻融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肉豆蔻酸淀粉酯的性质与其取代度密切相关,与原淀粉相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酯化淀粉冻融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之升高,而其溶解度、膨胀度和透明度随之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疏水性测定对预处理淀粉及不同取代度的肉豆蔻酸淀粉酯进行观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颗粒结构被破坏,酯化淀粉具有较好的疏水性,FTIR验证了预处理淀粉及酯化淀粉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潜伏侵染是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因素,病原菌侵染途径多样、侵染时期难以预测,采后处理不能完全控制果蔬潜伏侵染病害发生。潜伏侵染性病原菌附着胞的形成及分泌的致病因子如胞外酶、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pH因子和毒素是病原菌穿透寄主细胞的重要原因,同时寄主组织衰老防卫能力降低也加速了病原菌在寄主细胞内次生菌丝的形成和寄主病症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果蔬采后病害的潜伏侵染机理的综述,明确病原菌侵入寄主的机制及病原菌在寄主内长期潜伏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防治采后病害,对寻找防治潜伏侵染新方法和提高采后病害的防治效率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荞麦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生长期苦荞和甜荞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荞和甜荞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均呈现规律性变化,即花>叶>根>茎,且苦荞中的含量明显大于甜荞。该结果为荞麦及其制品质量评价和甘肃省荞麦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羊血为试材,凝血酶比活力为指标,在凝血酶原沉淀pH、激活时间、激活温度、Ca2+浓度等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参试因子对凝血酶比活力影响大小顺序为pH、激活温度、Ca2+浓度和激活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pH5.2、激活时间2.5h、激活温度30℃、Ca2+浓度0.1mol/L。在此条件下,分离纯化的凝血酶比活力达268.3U/mg。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采后苹果霉心病,本文探究了18种盐对引起苹果霉心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互隔交联孢(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偏亚硫酸钠、偏亚硫酸钾、硫酸铜、碳酸铵、硅酸钠、硅酸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和氯化铝对T.roseum和A.alternata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均小于100mmol/L,EDTA二钠和氯化铝对T.roseum和A.alternata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菌率分别达到91%、83%和84%、84%,但p H处理组病斑直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可见盐对T.roseum和A.alternata的抑制主要取决于盐离子的作用而非溶液的酸碱性。  相似文献   
7.
荞麦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正交设计对荞麦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得到荞麦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5%的乙醇、物料比1∶15在50~55℃温度下提取6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进行不同荞麦原料提取显示,苦荞粉黄酮得率最高为2.5%,其次为苦荞壳,甜荞粉得率最低。对荞麦黄酮提取浓缩液进行薄层分离,得到与芦丁和懈皮素结构相近的两种黄酮类物质;定性显色结果显示荞麦中的黄酮类物质包括黄酮醇、5-羟基黄酮或2-羟基黄酮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制得氧化淀粉,以其糊液的粘度和透明度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NaOCl用量、反应温度、反应pH和反应时间对其粘度和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OCl用量、反应温度、反应pH和反应时间的增加,淀粉的粘度逐渐变小,透明度逐渐升高;NaOCl用量大于4%以后粘度和透明度趋于稳定;反应温度升高到50℃,粘度最小(12 mPa·s),透明度最高(97.1%);pH 9时,粘度最小(9 mPa·s),透明度最高(98.3%),反应pH升至11时淀粉在室温下糊化;反应时间超过3 h后粘度和透明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加工品质的影响。以甘肃产区主栽品种"陇薯7号"为试材,通过测定4种种植密度下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等主要成分及褐变度、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质构特性等加工主要指标,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对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种植密度可以影响马铃薯加工品质,3500株/亩种植时,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含量及硬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密度,马铃薯淀粉的溶解度、透明度及直链淀粉含量也显著优于其他种植密度;4500株/亩种植时块茎蛋白质含量最高,淀粉的膨胀度最好。马铃薯块茎切面暴露于空气中,其褐变强度随时间而变化,褐变强度与切面接触空气的时间具有相关性。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淀粉的颗粒大小有影响,但对形貌和结晶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荞麦粉与小麦粉以6∶4比例混合,制成低筋粉,再将马铃薯醋酸酯淀粉及木薯醋酸酯淀粉按不同比例分别添加到低筋粉中,利用Mixolab混合仪研究两种醋酸酯变性淀粉对低筋粉形成的面团流变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醋酸酯淀粉都可显著的增强面团的强度及蒸煮稳定性(p<0.05),木薯醋酸酯淀粉可延长面团的形成和稳定时间、减小机械弱化值,而马铃薯醋酸酯淀粉会降低面团的吸水率及热弱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