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研究以罗非鱼皮为原料,研究在不同温度(30、40、50、60、70、80、90℃)下提取的明胶所表现的得率、凝冻强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热变性温度、流变性性能等理化特征。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鱼皮明胶的紫外吸收无明显影响;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鱼皮明胶的得率逐渐增大,在提取温度为60~80℃时差异不显著(p>0.05),在90℃达到最大值(62.60%±0.8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较低温度(30、40、50℃)下提取的鱼皮明胶由α1、α2、β 3条肽链组成,提取温度升高后电泳条带强度降低;提取温度为50℃时,罗非鱼皮明胶的凝冻强度最大,高达(884.33±26.76)g;FTIR光谱显示,不同温度下提取的鱼皮明胶在酰胺区都具有特征吸收峰,在光谱中显示出微小的差异;不同温度下提取的鱼皮明胶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101.05±2.97)、(104.35±3.54)、(107.59±0.37)、(97.80±4.21)、(95.35±2.60)、(92.52±3.15)、(89.66±1.23)℃;提取温度通过改变明胶的分子量大小影响明胶溶液内部贮藏能量的多少,进而对明胶溶液的流变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洋  夏俪宁  贾慧  李琦  潘锦锋 《食品科学》2018,39(7):236-242
明胶提取温度和甘油质量浓度是影响明胶膜性质的基本因素。本研究以马哈鱼(Oncorhynchus keta) 鱼皮为原料,采用不同温度(40、50、60、70、80、90 ℃)提取明胶,考察不同甘油质量浓度(1.1、1.2、 1.5 g/100 mL)下明胶膜的厚度、机械性能、光学性质、微观结构和红外特性。研究发现,40、50、60 ℃明胶 膜的厚度高于70、80、90 ℃明胶膜的厚度(P<0.05)。50、60 ℃膜的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TS)高于 70、80、90 ℃膜的(P<0.05);添加1.5 g/100 mL甘油,膜的断裂伸长率随提取温度升高而上升(P<0.05); 50、70、80 ℃膜的TS随甘油质量浓度升高而下降(P<0.05)。色差分析表明,膜的a*值随提取温度升高而上升 (P<0.05)。水蒸气透过率随提取温度和甘油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明胶膜于200、280 nm波长处 的透光率为0.00%,350~800 nm范围内的透光率为46.53%~74.57%,60 ℃膜的透光率低于40、50 ℃膜的透光率 (P<0.05)。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膜的图谱呈现典型酰胺A、B、Ⅰ、Ⅱ、Ⅲ带,酰胺A带随 提取温度的升高向低波数移动,且振幅随甘油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膜的截面和表面未 呈现明显断裂或空隙。以上结果表明,温度对马哈鱼鱼皮明胶膜的机械性能、透水性、颜色、透光率影响显著,甘 油质量浓度仅对前二者影响显著,可通过优化提取温度与甘油质量浓度改善马哈鱼鱼皮明胶膜性质。  相似文献   

3.
以白斑狗鱼为研究对象,选取鱼皮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鱼皮抗冻蛋白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抗冻蛋白的热滞活性(THA)作为考察指标,对提取温度、提取液的pH值、提取时间及料液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8 ℃、提取液pH 值为8.4、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3.8(g∶mL)的工艺条件下,模型预测的热滞活性为0.072 0 ℃。经验证试验,发现其热滞活性为(0.069 0±0.002 4) ℃,试验值与预测值差异较小,表明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通过柱层析对白斑狗鱼鱼皮抗冻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的抗冻蛋白达到电泳级,且其分子质量约为6 400 u,热滞活性大约为(0.050 2±0.002 2) ℃。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鲢鱼加工副产物鱼皮为原料制备明胶,分别优化提取鱼皮明胶的酸法和酶法前处理工艺,并对所得明胶理化性质和成膜性能进行评价,探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鱼皮明胶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酶法提取所得明胶品质更好,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 H2.0、酶与底物比(w/w)0.004%、酶解30 min、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 h。在此基础上对明胶胶液的浓缩和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浓缩温度70℃、浓缩浓度20°Brix,热风干燥温度为40℃时可获得高性能且能耗低的明胶产品,为明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药桑叶多糖提取条件(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进行优化,并用对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对药桑叶多糖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药桑叶粗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在液料比25∶1(mL∶g),提取温度90 ℃、提取时间3 h条件下,药桑叶粗多糖提取率最高为(13.39±0.53)%。降血糖初步研究结果为:药桑叶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96 mg/mL。  相似文献   

6.
鱼皮明胶的超高压辅助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宇昊  马良  师萱 《食品科学》2011,32(6):99-103
为建立鱼皮明胶清洁生产工艺,对超高压辅助提取鱼皮明胶进行系统研究,考察超高压处理压力、超高压作用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凝胶强度和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提取工艺为处理压力300MPa、超高压时间10min、提取温度50~60℃、提取时间4h,在此条件下明胶凝胶强度可达274g,得率可达75.03%,溶解温度和凝胶温度分别为23.6℃和16.4℃。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油脂体乳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表面张力测量、动态激光散射、圆二色光谱、共聚焦等技术研究大豆油脂体在不同温度(30、50、70 、90 ℃)条件下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油脂体表面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考察了温度对乳液界面张力、界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降低了大豆油脂体乳液表面电荷和界面张力,改变了界面强度;油脂体表面蛋白的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从(17.71±0.01)%下降到(15.3±0.03)%,无规卷曲含量从(29.96±0.01)%下降到(27.3±0.06)%,β-转角含量从(22.34±0.05)%下降到(21.2±0.03)%,β-折叠含量从(29.89±0.06)%增加到(36.1±0.02)%,热处理改变了维持油脂体表面蛋白二级结构的作用力,影响二级结构含量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界面特性;4 个温度热处理没有明显促进油体的絮凝;30 ℃和50 ℃热处理的乳液,油脂氧化的氢过氧化物相对较少,表明热处理改变了大豆油脂体乳液的界面特性,进而影响油脂体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下,添加亚麻籽胶对肌原纤维蛋白保水性、凝胶强度、流变特性、二级结构、微观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性显著下降(P<0.05),凝胶强度显著上升(P<0.05),加热温度高于50 ℃时添加亚麻籽胶显著提高了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性(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凝胶强度(P<0.05);拉曼光谱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30 ℃上升至80 ℃,凝胶α-螺旋含量显著下降,β-折叠含量显著上升;添加亚麻籽胶使得肌原纤维蛋白存在α-螺旋含量下降,β-折叠含量上升现象,影响凝胶的形成及性质。流变学特性结果显示高于50 ℃时添加亚麻籽胶后肌原纤维蛋白储能模量G’下降。从微观结构发现,添加亚麻籽胶后肌原纤维蛋白在50 ℃出现更多凝胶孔洞,且在70、80 ℃时形成的凝胶三维网络结构更为致密均一。  相似文献   

9.
苦荞麦黄酮提取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不同乙醇浓度(30%、60%、95%),不同固液比(1:8、1:10、1:2),不同温度(50℃、70℃、90℃)和不同提取时间(1h、2h、3h)等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对苦荞麦黄酮提取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60%乙醇,固液比为1:10,在50℃下振荡提取1h。  相似文献   

10.
杨忠丽  吴波  陈运中 《食品科技》2008,33(2):213-215
对鮰鱼皮基本成分及其鱼皮明胶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盐酸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鱼皮明胶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鱼皮明胶提取的最优条件为盐酸浓度 3.5%,料液比 1:4.0,提取温度 70℃,提取时间 4 h时,鱼皮胶的得率约为 12.15%.另外,还测定了鮰鱼皮的基本成分:水分 78.32%,灰分 1.24%,粗蛋白 16.84%,脂肪 3.23%和总糖 0.26%.  相似文献   

11.
兔皮明胶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兔皮为原料,研究稀盐酸短时诱导兔皮制备明胶的工艺。以明胶提取率和凝胶强度为评价指标,对兔皮明胶制备工艺中的盐酸质量分数、盐酸处理时间、提胶pH值、提胶温度4 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为盐酸质量分数1%、盐酸处理时间10 min、提胶温度65 ℃、提胶pH 4。在此工艺条件下明胶提取率高达(86.85±1.71)%,凝胶强度为(481.43±16.89)g。明胶基本性质符合GB 6783-2013《食品添加剂:明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植物乳杆菌KLDS1.0320候选表面黏附蛋白NP_785232 N端前两个结构域组成的融合表达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模拟肠道环境的方法研究其对大肠杆菌DH5α黏附猪肠黏液的排除抑制作用。对猪肠黏液进行固定,加入His-N2融合表达蛋白37℃孵育1h,再加入大肠杆菌DH5α菌悬液37℃孵育1h,洗去未黏附的菌体,之后用1%Triton?X-100进行裂解,将裂解液涂布LB琼脂平板以进行菌落计数。结果表明:pH值为6.6时,相对于缓冲液阴性对照组,His-N2蛋白对大肠杆菌DH5α黏附猪肠黏液的抑制率为(50.37±3.66)%,相对于BSA蛋白对照组的抑制率为(38.33±4.55)%;pH值为7.5时,相对于缓冲液阴性对照组,His-N2蛋白对大肠杆菌DH5α黏附猪肠黏液的抑制率为(42.18±3.44)%,相对于BSA蛋白对照组的抑制率为(34.48±3.90)%。在体外模拟条件下,由植物乳杆菌KLDS1.0320的候选表面黏附蛋白NP_785232 N端前两个结构域组成的His-N2蛋白能排除抑制大肠杆菌DH5α对猪肠黏液蛋白的黏附。  相似文献   

13.
郑义  王卫东  李勇  朱园园  郭静 《食品科学》2014,35(2):126-131
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了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工艺;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螯合铁离子能力为指标,评价了高良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3∶1(mL/g)、浸提温度95 ℃、浸提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实测值为11.81%。高良姜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能力、还原力和螯合铁离子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依赖性;高良姜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和螯合铁离子能力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59±0.01)、(0.05±0.003)g/L和(2.75±0.2)g/L。  相似文献   

14.
史辉  唐俊妮  陈娟  王琼 《食品科学》2015,36(12):185-190
采用65 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基苯(polydimethylsiloxane/divinylbenzene,PDMS/DVB)、75 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CAR/PDMS)萃取头和50/30 μm二乙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divinylbenzene/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DVB/CAR/PDMS)萃取头,20、30 min和40 min 3 种萃取时间,50、65 ℃和80 ℃ 3 种萃取温度,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one soy broth,TSB)培养物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以建立适宜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物的萃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能更好地满足各类化合物的萃取需要,获得更加全面的化合物信息,并且在萃取温度80 ℃条件下萃取30 min,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物的数量和响应强度较高。因此,萃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最适条件为: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80 ℃、萃取时间30 min。在该萃取条件下,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TSB中产生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乙醇、1-癸醇、3-羟基-2-丁酮、丙酮、乙酸、苯甲醇、3-甲基-1-丁醇、吲哚、1-辛醇和正辛酸等。该萃取方法的建立可为细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任美  夏延斌  王亮亮 《食品科学》2016,37(10):105-110
以莲子钻芯粉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莲子钻芯粉中的甲基莲心碱,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为自变量,以甲基莲心碱提取量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莲子钻芯粉中甲基莲心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1%(质量分数)、酶解时间1.7 h、酶解pH 4.8、酶解温度50 ℃。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甲基莲心碱提取量为(7.02±0.22)mg/g,高于传统乙醇法(4.03±0.17)mg/g,提取量提高了71.9%。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有效地提高了莲子钻芯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以市售清香型铁观音为原料,采用“中火”、“低火”、“高火”多段式组合控温控时焙火,分析焙火前后铁观音品质及香气组分差异。结果表明:焙火茶样品质均等同或高于对照茶样,其中6号样品质最好,为最佳焙火方案,即100 ℃处理90 min、120 ℃处理60 min、80 ℃处理8.5 h、140 ℃处理30 min。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乙醛、芳樟醇、苯乙腈、苯乙醇、茉莉内酯、顺-茉莉酮等是清香型铁观音特征性香气成分;橙花叔醇、脱氢芳樟醇、吲哚、α-法呢烯、罗勒烯(3,7-二甲基-1,3,6-辛三烯)、苯乙腈、茉莉内酯、苯乙醛、苯乙醇、顺-茉莉酮、3-呋喃甲醛、芳樟醇、苯甲醛等是焙火铁观音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焙火样中检出的吡喃、呋喃等与其呈现的火香、蜜香有关。橙花叔醇和脱氢芳樟醇与铁观音香气品质相关,对焙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