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丙烯腈均聚物纤维由于其分子中氰基高度有序和取向,以及缺乏链段流动性,因此具有吸湿性差和上染率低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丙烯腈与许多共聚单体的共聚反应已有文献报道。通过以75%硫酸和45~65%硝酸在-10℃到60℃对丙烯腈共聚物水解,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锰酸钾-草酸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腈在羊毛纤维上进行接枝共聚。考察了氢氧化钠前处理、单体用量、接枝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纤维强度的影响。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形貌观察表明高锰酸钾-草酸氧化还原体系可以有效引发丙烯腈在羊毛纤维上的接枝共聚,接枝后聚丙烯腈均匀覆盖在毛纤维表面。接枝率随氢氧化钠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羊毛纤维单纤强度减小;接枝率随丙烯腈单体用量增加而增加,但接枝效率却减小;接枝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至达到平衡;升高反应温度会导致接枝率降低。接枝共聚后接枝羊毛的断裂强度和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英国Acordis公司发现了一种生产碳纤维短纤母体的聚丙烯腈纤维原纤化倾向的方法。氧化作用能将用于复合材料中的聚丙烯腈纤维转换成碳。而且 ,这个转换过程经常是最后石墨化之前的中间步骤。不过 ,传统的做法是用聚丙烯腈纤维的长丝 (在氧化步骤中保持张力 )。与此不同的是 ,Acordis公司的技术能加工短纤。聚丙烯腈纤维为丙烯腈与一种不饱和羧酸的聚合物。据美国专利 6 2 2 8489说明 ,这类纤维最好为丙烯腈和衣康酸 (或者甲基丙烯酸 )的共聚物 ,衣康酸基团含量低于 0 5 %~ 2 %。这种共聚物纤维也可以只包含一种单体 ,如丙烯…  相似文献   

4.
根据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甲酯(MA)的化学特性和在聚合反应中的性能差异,在一步法实验装置中,以VAc为第二单体与丙烯腈(AN)共聚生产聚丙烯腈纤维,探索了以AN及其共聚单体VAc和甲基丙烯磺酸钠(MAS)为主要原料,以硫氰酸钠(NaSCN)为溶剂,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作用下,采取连续聚合制成聚丙烯腈原液直接供纺的工业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蔗渣纤维为基材,以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并采用复配乳化剂体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常规接枝共聚方法制备改性蔗渣纤维吸油材料。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纤维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1,引发剂用量为相对单体用量2%,乳化剂采用复配体系SDS:OP-10=1:2(质量比),乳化剂用量占总用量(相对于单体)的3%;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用量为2%,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70℃;并比较了纤维素基改性吸油材料与聚氨酯吸油材料的吸油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生物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丙烯腈均聚物纤维因其分子氰基的高度有序和取向以及链段活动性不足,以致纤维的应用受到吸湿性差和上染率低的严重影响。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不少文献报导了AN和一些共聚单体的聚合反应。此外,采用75%H_2SO_4和45—65%HNO_3使AN共聚物在-10~60℃下水解,能使AN系纤维的吸湿率再提高3~10%。  相似文献   

7.
皂化的丙烯腈废丝用作印花增稠剂对聚丙烯腈的皂化产物用作印花增稠剂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聚丙烯腈纤维主要是丙烯腈、丙烯酸和第三单体的共聚物。丙烯腈聚合物与三元共聚物(取自 IPCL、Baroda 的丙烯腈纤维废丝)的皂化产物用作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和涂料印花增稠剂的适应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取适当的聚合体成分与聚丙烯腈共聚体共混,用有机溶剂湿法纺丝可获得亲水性良好的丙烯腈共聚纤维。用SEM、SAXS和保水率测定等方法,在与普通湿纺法聚丙烯腈纤维对比的基础上,对丙烯腈共混纤维在拉伸前后的形态特性,包括孔穴大小、体积、形状、位置和表面裂缝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C6SFMA)、烷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氯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乳液聚合制备了含短链全氟烷基(C6)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将其应用在医用聚丙烯SMS无纺布上,评价其拒水(醇)、耐静水压及抗静电性能。探讨了C6SFMA用量、烷基丙烯酸酯种类、交联单体用量对聚合物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烷基丙烯酸酯为丙烯酸正丁酯,C6SFMA用量为60%,交联单体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用量为7%时,该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具有良好的拒水(醇)、耐静水压及抗静电性能。该聚合物乳液可以和多种渗透剂和抗静电剂并用,具有良好的加工持续性和加工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腈纶是指丙烯腈占85%以上的共聚纤维。它具有柔软、质轻、保暖等性能,其外观像羊毛,因此有合成羊之称。毛纺工业早已应用此种纤维生产膨体绒线和混纺织物,但印花产品国内尚属缺门。睛纶纤维由于共聚的单体不同,所得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就有差异。 上海第三印染厂采用上海第二化纤厂生产的3D毛型腈纶纤维,由于纯丙烯腈纺丝性能差,难染色,因此生产时加入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5~9%,以降低聚丙烯腈大分子结构的  相似文献   

11.
在双(3,3,4,4,5,5,6,6,7,7,8,8,8-十三氟辛基)衣康酸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乳液共聚过程中引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单体改性,所得共聚物具有较强的交联反应性。产物应用于棉织物整理后,对水接触角达136.0°,拒水性为90分。以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纤维表面共聚物膜在织物水洗不同次数后的形貌结构和元素分布,研究了共聚物结构与整理耐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聚时加入反应性交联单体,拒水整理耐久性改善,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用量为2.0%(对单体总质量)时,整理棉织物经35次标准水洗后,对水接触角仍保持有124.1°。  相似文献   

12.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以下简称腈氯纶)属变性(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品种之一。共聚物组成:丙烯腈40—60%,氯乙烯60—40%。这有别于 ISO2076—1977化学纤维—属名中规定的丙烯腈系纤维(丙烯腈含量至少85%)和含氯纤维(在大分子链由丙烯腈构成的情况下,氯乙烯和偏氯乙烯线型大分子含量应含有65%以上)。腈氯纶共聚  相似文献   

13.
赵方  张光华 《中华纸业》2012,(24):19-22
在H2O2-FeSO4双组分氧化还原体系中,以酶改性淀粉为主链,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N-羟甲基丙烯酰胺(HMAM)、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M)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种阳离子氟化表面施胶剂;研究了HMAM、DM、FM单体用量对施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HMAM、DM、氟单体用量分别为胶乳的3%wt、0.6%wt、0.4%wt时施胶度最高,当胶乳用量为施胶液的0.4%wt时,施胶性能最佳,并通过静态接触角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施胶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有关蚕丝接枝聚合加工的研究,始于苯乙烯单体,探讨过甲基苯乙烯、乙酰氧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单甲基丙烯酰二甘醇酯和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等。例如,对于苯乙烯单体的接枝来说,虽然它具有增重效果,但有臭味公害以及丝纤维疏水化,造成酸性染料染色性降低,易燃化和抗静电性降低。此外,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虽然它不用乳化剂也可进行聚合,但因羟基的存在,随  相似文献   

15.
以氢基双封头、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和三甲基氯硅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硅氧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γ-(1,1,3,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其为功能单体通过乳液共聚制得织物整理剂,并应用于棉织物整理。研究了硅氧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用量对共聚物乳液粒度、Zeta电位、乳胶膜热性能及织物拒水性的影响。当n(硅氧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MMA)=2∶1、聚合温度70℃、聚合时间3 h时,得到的乳液乳胶粒径为251.7 nm,Zeta电位为-48.6 m V,乳液胶膜失重5%时温度达217℃,所得乳液用于整理棉织物时接触角达129.4°,获得了良好的拒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硅氧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整理织物可提供一定的拒水性能,且整理织物的热稳定性也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6.
亲水性共聚丙烯腈纤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进常规聚丙烯腈纤维的亲水性能,以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潜交联剂,溶液聚合后湿法纺丝成形,经后交联和碱性水解处理,制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特征的亲水性共聚丙烯腈纤维。研究了潜交联剂含量、交联及水解条件等对纤维化学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及表面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和控制潜交联剂含量、交联及水解条件等,可制得吸水倍率达20倍且在吸水状态下仍能保持纤维形态的亲水性共聚丙烯腈纤维。  相似文献   

17.
丙烯腈-蚕蛹蛋白接枝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鹰  李文刚  刘小云 《丝绸》2002,(3):26-27,30
通过蚕蛹蛋白与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的试验。研究了温度,单体浓度,聚合时间,NaSCN浓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对丙烯腈-蚕蛹蛋白接枝纤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1 定义按照DINISO 2 0 76第 0 5 0 1版的定义 ,聚丙烯腈 ( polyacrylonitrile)纤维是“至少含有 85 %质量比的聚丙烯腈线性大分子纤维”(DIN)。另一方面 ,改性聚丙烯腈 (modacrylic)纤维是“含有的丙烯腈质量比至少为 5 0 % ,并且小于 85 %的线性大分子纤维”(DIN)。在美国 ,对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定义是 :在分子链中丙烯腈质量比至少为35 % ,并且小于 85 % ,其依据是美国“纺织纤维产品鉴别条例”30 3 7条款 (FTC)。按照DINISO2 0 76第 0 5 0 1版 ,聚丙烯腈纤维的代号为PAN ,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代号为MAC。2 发明与研制经过1…  相似文献   

19.
本项改革涉及主要由变性聚丙烯腈或丙烯腈接枝共聚物构成之纤维的生产方法,特别是关于改进了的丙烯腈和蛋白质接枝的成纤溶液,即纺丝溶液的制备。为了改进聚丙烯腈型纤维的各种性能,有人提出过这样的方法:把丙烯腈单体或丙  相似文献   

20.
王成芳  封严  赵健 《纺织学报》2013,34(8):12-0
本文以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为单体,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潜交联剂,制成具有吸油性能的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研究该纤维对如三氯乙烯(TCE)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纤维对TCE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纤维对三氯乙烯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热力学行为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属于自发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